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

正當朱慈炅在山西、陝西等地瘋狂擴軍準備剿滅農民起義軍時,各路義軍的首領也在山西平陽府一帶瘋狂招兵,準備攻城掠地。

這些義軍首領都是陝西的,爲什麼跑去山西招兵呢?這些可以說都是楊鶴的功勞,用義軍首領的話來說就是:“楊鶴那個老傢伙太煩人了,陝西實在是呆不下去了。”

楊鶴主撫雖然沒有把義軍全部招安,但功績還是有的,起碼陝西的義軍首領全部被他逼到山西去了。

各路義軍實在是怕了這個老傢伙,不管他們在哪裡起事,準會接到這老傢伙的招安信,問你降是不降,你要是降了,沒什麼好處,若是不降,更沒好處。不降是吧,洪承疇,上去,揍他們!

開始還有幾路義軍傻乎乎的被他騙的接受了招安,但過不了多久又只能再反了,沒辦法啊,不反活不下去啊。這老傢伙最可恨的地方就在於招安之說的天花亂墜,什麼保證你們都有飯吃,好好表現給你們封官進爵。一旦你傻逼的聽了他的話投了降,他就開始玩花樣了。

吃飯是吧,好,給你們吃幾天飽飯,讓後乖乖給我回老家去吧。要官?你這表現我怎麼給你請封啊,你一沒招降其他義軍,二沒爲朝廷出力,我怎麼給你請封啊?

各路義軍給他耍的團團轉,除了幾頓飽飯其他什麼都沒撈到,這大棒加胡蘿蔔實在是不好吃,你不降還不行,不降就只有大棒吃了!

在這種情況下,各路義軍首領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三十六計裡的第一計:走爲上策。

惹不起你我走還不行嗎?於是,各路義軍紛紛走出陝西,來到臨近的山西。

山西和陝西交界的也就三個州府,大同府、太原府和平陽府,只要不是傻子都會選擇平陽府,開玩笑呢,大同府和太原府可都是大明九邊之一,有名的軍事重鎮,去那找死嗎?

就這樣,平陽府成了義軍的大本營,各路義軍紛紛跑到這裡招兵買馬,遙相呼應,不到三年時間義軍總數竟然發展到二十多萬之巨!

這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前文提到的府谷王王嘉胤,他崇正元年就攻下府谷稱王建府,那會兒手下就有三萬多人馬。後面各路義軍紛紛來投,他勢力不斷壯大,到了崇正四年,竟然讓他發展到十多萬人,佔了義軍的半壁江山還不止。手下更是能人無數,像後面頂頂大名的紫金樑王自用、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闖將李自成、老回回馬守應、闖塌天劉國能等現在都是他手下的大將。

這勢力一膨脹,野心也就跟着膨脹了,平陽府小小的一塊地方已經不能滿足王嘉胤的味口了,他將目光投向了臨近的澤州。

澤州位於山西的東南角,是山西通往河南的必經之路,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達,不像平陽,和中原之間隔着莽莽羣山,交通極不便利。可以說只要佔領了澤州就打開了通往大明腹地的大門,到時候不管是南下河南,進而佔據江南的花花世界;還是東進京師,結束朱明王朝的統治都很方便。

王嘉胤和手下的大將商議了一番之後便決定全軍進擊澤州,去打開這扇通往大明腹地的大門。

十多萬義軍直撲澤州,這麼大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朝廷的眼線,澤州知府收到消息之後嚇了一大跳,立馬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太原求救。按朱慈炅守株待兔的安排,澤州總共才五千人馬,稍微抵擋一下王嘉胤的十萬大軍是可以的,但要說保住澤州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現在就看是盧象升來的快,還是王嘉胤攻的快了。

其實,明末那會兒不是所有官員都貪生怕死,崇禎朝那會兒還是有很多悍不畏死、爲國捐軀的官員,只是後面大家都看不到希望了,投降的人才越來越多。像這個澤州知府就是個不怕死的,他不但沒有望風而逃,反而帶着僅有的五千人馬離開澤州城,開赴平陽府方向,最後跑到離平陽府最近的澤州陽城,準備據城死守,爲盧象升爭取時間!史料上沒有記載澤州知府的名字,但他的確在陽城一帶擋住了王嘉胤的步伐,他也算是個有血性的漢子了,值得尊敬,在這裡就不胡亂給他起名了,就用澤州知府代之吧。

王嘉胤自然知道朝廷派了個總督盧象升在太原府召集了十萬大軍,準備來剿滅他們,但他並不害怕,想當年他才幾千人馬就敢攻下府谷,佔地稱王,現在手下都十多萬人了,他還怕什麼。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也曾是明軍的屯衛,對朝廷那些新兵蛋子的戰鬥力還是比較瞭解的。不就是一幫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嗎,同樣是農民,他手下的農民好歹還在西北大地上“征戰”三四年了,盧象升手下那些新兵蛋子還連戰場都沒上過呢,縱有十萬大軍他還真不放在眼裡。

平陽府就緊挨着澤州,按說王嘉胤的大軍應該一兩天就能趕到陽城,但平陽府南部與澤州交界的地方同樣是莽莽羣山,王嘉胤帶着十多萬人翻山越嶺,硬是走了五六天才趕到陽城。

澤州有多少朝廷兵馬他事先是派人查探過的,他想着陽城撐死也就一千來人把守,看到他十多萬人馬估計早就嚇跑了,卻不曾想陽城此時卻是城門緊閉,戒備森嚴,一看這架勢就知道他們準備負隅頑抗。

王嘉胤也是當過兵的人,自然不會在自己後路上留個釘子,這陽城是必須拿下來的,不然一旦作戰失利,後路就沒了。於是,他一聲令下,十多萬大軍直接將個小小的陽城圍的水泄不通。

冷兵器作戰時期,攻城向來都是一件令人十分頭痛的事情,那時候沒有飛機大炮,也沒有坦克裝甲車,幾米高的城牆不能直接轟塌了事,只能建造雲梯井闌硬爬上去,或者造個攻城車將城門撞開,但這些都需要用人命去填。

所以《孫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就是告誡領兵將領,攻城是下下策,但有一點辦法就不要去攻城。

王嘉胤也學過《孫子兵法》,所以一開始他並沒有打算硬攻,所謂:攻心爲上,攻城爲下,他決定先勸降試試,實在不行了再攻城也不晚。

這澤州知府自然也學過《孫子兵法》,所以他用上了緩兵之計。想勸降,好啊,來吧,我們先好好談談。

於是雙方開始了漫長的談判過程,這個談判當然不是面對面的談,而是用弓箭傳遞書信,也就是王嘉胤寫好勸降書,讓人射進城內,澤州知府如果願意談就在一天之內回信,如果一天之內不回信,那就只有打了。

既然是緩兵之計澤州知府自然會回信,王嘉胤在勸降書中許的好處他也肯定不會滿足,他會提出高到只差一點就離譜的條件,讓王嘉胤跟他來討價還價。

王嘉胤果然上當了,開始跟他討價還價,你來我往的談了五六天,雙方的意見慢慢的開始統一了。

王嘉胤是越來越開心了,攻城可沒這麼簡單,光準備攻城器械就得五六天,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把陽城拿下了,果然是攻心爲上啊!

澤州知府卻是越來越焦急了,這總督大人怎麼還沒來啊,我這實在拖不住了,再不投降人家可真要打了。

總督盧象升到底在幹什麼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
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