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

朱慈炅對內閣的管理十分上心,因爲內閣負責制就是《大明崇正律》的核心,內閣也將是未來大明的行政中樞,可以說內閣的管理直接關係到《大明崇正律》的成敗。

其實,在這方面,他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借鑑,因爲他所推行的君主制憲是後世沒有出現過的一種政體,他只能結合自己的設想和後世一些相關的管理方法來引導自己的五叔朱由檢,讓他慢慢去摸索,去實踐。

反正他還年輕,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來實踐,來改進,他相信經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摸索,總能整理出一套適合現在大明形勢的管理模式。

他是講的津津有味,一會兒一個想法,一會兒一個新鮮名詞,什麼崗位責任制,什麼少數服從多數,什麼施政綱領,什麼工作總結報告,什麼監督機制等等等等,講的不亦樂乎。

朱由檢就難受了,因爲這些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讓他一下就理解,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囫圇吞棗,先記住再說。

好不容易捱了將近一個時辰,在他腦袋都快要記炸的時候,皇上終於說完了,他連忙告辭道:”皇上,微臣先行告退了,今天的奏摺微臣還沒開始批閱呢。“

朱慈炅聞言,意猶未盡的道:”嗯,那就先到這裡吧,五叔以後經常來啊,我們好好商議一下改組後的內閣該怎麼管。“

朱由檢差點沒一下摔桌子底下,還來啊,這奏摺還要不要批閱了,他一天可忙的很,像今天這樣耽誤一個時辰,晚上還不知道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把奏摺批閱完呢,一次兩次還可以,要天天這樣搞,非得把人累垮了。

他略帶爲難的道:”皇上,這個,您也知道微臣每天都要批閱那麼多奏摺,實在是沒時間來聽您的教誨啊!“

這個簡單啊,朱慈炅提議道:”要不這樣吧,朕明天召集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開個會,以後內閣票擬的時候直接將奏摺分成兩半,比較重要的由你和恩師批紅,一般的就讓孟侯和文弱批紅,這樣你不就有空了?反正以後也要分權,正好實驗一下!“

朱由檢這會兒正雲裡霧裡呢,他本來是來勸阻皇上改制的,卻反被皇上給勸服了,再加上皇上一通教誨,他只感覺暈的厲害,皇上說什麼就是什麼吧,他忙不迭拱手道:”但憑皇上做主。“

說罷,恭身退了出去,一溜煙走了。

第二天,早朝過後,朱慈炅準備了一下,便命人通知各部尚書和相關人員,開會。

這次與會人員比較多,他特意讓太監把乾清宮專門開會的偏殿收拾了一下,讓一衆官員在那裡就坐。

很快,各部尚書和相關人員便齊聚會議室,一一就坐。

左坐的是內閣總理大臣信王朱由檢;

接下來是吏部尚書楊嗣昌;

兵部尚書孫元化;

教育部尚書黃道周;

通政使司通政使吳建業;

右坐的是內閣輔禮部尚書徐光啓;

接下來是工部尚書畢懋康;

戶部尚書程國祥;

刑部尚書蔡國用;

商務部尚書張採。

這裡面最莫名其妙的當屬通政使司通政吳建業,在座的可都是二品以上的衙門大佬,而且《大明崇正律》開始實施之後,這些大佬都將升至正一品,而他只是個正三品的小衙門負責人,皇上爲什麼要將他也招過來呢,這裡也沒見其他什麼大理寺、鴻臚寺、詹事府等小衙門的負責人啊。

吳建業正疑惑不解呢,外面太監通傳,皇上駕到,他連忙隨一衆大佬一起站起來,恭候皇上大駕。

朱慈炅龍行虎步的走進會議室,來到主位。

衆人連忙拱手齊聲道:”微臣參見皇上。“

朱慈炅點了點頭,擡手道:”衆位愛卿免禮,坐,都坐。“

說罷,他率先坐下來,衆人這纔跟着他坐下來。

朱慈炅也不嗦,直接開門見山道:”《大明崇正律》明年就要正式實施了,作爲未來施政核心的內閣必須早做準備,所以,朕決定,從現在開始慢慢改組內閣,第一步,先從奏摺批閱開始。“

衆人聞言,激動、迷茫、彷徨皆有之,新政實施的後果暫時還無法預料,但是,伴隨着新政的實施,他們必將有更大的權力,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朱慈炅停了停繼續道:”朕決定,從今天開始,內閣票擬後的奏摺直接分成兩半,一般日常事務,交由工部尚書畢懋康和吏部尚書楊嗣昌批紅,較重要的事務交由內閣總理大臣朱由檢和內閣輔徐光啓批紅。“

這下可是來真的了,皇上是真要放權了,以前奏摺全部由信王朱由檢批示還不能說是放權,因爲信王畢竟是皇室成員,而且還是皇上的親叔叔,他肯定是站在皇室那邊的,現在直接把徐光啓、畢懋康、楊嗣昌加上就不一樣了,雖說他們都是皇上的親信,但他們也是文官的代表啊!

朱慈炅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耗費太多的時間,要一一詳述,那一天都講不完,他只能通過朱由檢慢慢去改組內閣,以達到他心目中的要求,緊接着,他繼續道:”內閣改組只是新政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隨着大明的展,各種事務不斷增多,原有的衙門已經不能很好的處理各方面的事務了,所以,必須增添新的衙門,上次就增添了教育部和商務部,這次朕決定再改組和增添三個衙門。“

衆人還沒從皇上開始放權的震撼中清醒過來,這又來了一顆重磅炸彈,三個衙門啊,聽皇上的口氣,應該都是相當於六部的大衙門,這一下又要多出多少職位啊!

很多人都開始考慮怎麼讓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是熟人搭上這趟順風車,這是人之常情,倒跟貪腐沒多大關係。

朱慈炅停下來,讓衆人消化了一下,然後又繼續道:”第一個,是將原來的通政使司改組,成立通信部,下設郵政、報紙、電報、宣傳四個清吏司,通信部尚書就由通政使吳建業擔任。“

吳建業這個時候才搞明白,原來皇上招他來是要將通政使司升級成與六部平級的大衙門,而他,也跟着水漲船高,直接成爲通信部尚書,現在的正二品,將來的正一品大員!

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他的官途真的跟坐火箭一樣,崇正四年他還只是個新科狀元,緊接着便被任命爲正五品的左通政使,然後又直接晉級正三品的通政使,現在直接就被提拔爲正二品的尚書,明年他就將成爲正一品的尚書,短短十二年,從一個官場新丁,直接官居一品,這升官度簡直是前無古人啊!

皇上爲什麼會這麼寵信他呢?他想不明白,在座的大佬也想不明白。

其實,朱慈炅重用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叫吳梅村啊!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七卷 第二十八章 內閣怎麼管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七章 以牙還牙,繼續西進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六卷 第十章 戰前演練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