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

卻說水西雖距離林府不遠,但一番車船也已是用了不少功夫。

到了地頭,林延潮下了轎後,卻見牌坊下已是有宗家的人迎了過來。

其中一人正是在廣東督學任上丁憂的林如楚,林延潮與林如楚有一面之緣,故而識得。

這時但見林如楚正攙着林高著,然後與大伯,三叔說話,而一旁是他的子侄恭敬候立一旁。

大伯,三叔都是很高興,有幾分受寵若驚。林延潮回憶起來,林如楚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當初他中進士的消息傳到侯官縣時,自己年紀雖小,仍朦朦朧朧地記得,大伯三叔知道宗家出了一個進士,如何深深的被震動。

當時尚未穿越的林延潮,也是第一次從大伯三叔口中聽說了水西林家,得知自己與水西林家原來還有這樣一層關係。

當時大伯三叔說什麼話,林延潮不記得了,大概是大家都是姓林,同一個祖宗,怎麼人與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咧。

林家那時林延潮的父親尚在,還進了學,對於家裡人而言,也是懷着憧憬,不說出個進士,就是出個舉人,也是完成了階層的跨越。

但隨着林延潮父母爲倭寇所害,全家人的希望一下子落了空,沒有了任何指望,家境也跟着是急轉直下。

現在時過境遷,身爲一省督學的林如楚能夠親自出迎,此時此刻對於大伯三叔而言,之前那等失落早不知哪裡去了,現在唯有吐氣揚眉。

林延潮不動聲色走上前去。

林如楚看見林延潮走來後,立即笑道:“這不是部堂大人嗎?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林高著道:“從輩分上延潮實應叫一聲堂叔纔是,如此稱呼就見外了。”

林延潮當即行禮道:“是啊,見過堂叔。”

林如楚撫須點點頭道:“如此我就冒昧稱一聲賢侄了。你們也來拜見一下兄長!”

一旁林如楚幾個兒子早就有意了,他們也是舉人,生員,如次子林慎已是考取了舉人,過兩年就要進京趕考了。

幾位子侄見林延潮道:“兄長三元之名,天下讀書人無不仰之,我等身爲林家子孫,也是與有榮焉。”

說完幾人下拜,林延潮則是攙扶起來道:“都是自家兄弟,無需多禮。”

然後林歆與其他林家子侄也是來拜見,小輩們對林高著都是行了拜禮,兩邊晚輩都是相互排輩見禮。

衆人寒暄幾句,即前往村裡的宗祠參加祭典。

走到宗祠,但見裡裡外外都是站滿了人,祭祖這一日,族裡子弟沒有什麼要事,無論身在多遠都要回宗祠。

他們早已趕到宗祠許久,只等着林高著,林延潮一家到來。

因爲林家開枝散葉多年,大多數也不是如林如楚這一系世代爲官的,故而族人多隻是普通百姓,甚至有些貧寒不能自給的。

宗祠裡面,他們見了林家衆人穿着一身官服回來,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不敢輕易相詢。

倒是大伯,三叔他們十分熱情,見了面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是拱手作禮,寒暄一番,然後不經意間抖了抖身上的官服,顯擺顯擺。 WWW⊙тTk дn⊙C○

衆族人不知道底細,還以爲他們二人真是官員,都是慌忙恭敬地回禮。

林高著見了這一幕,不由搖頭。

林延潮也是無奈笑了笑。

衆人進入宗祠,繞過插屏門後,但見門後匾額題寫‘父子八進士’幾個字,這說得是淳佑元年時林家父子八人同登進士科的事。

而在祠堂的中廳則掛有‘七省經略功垂福澤,三世瓊林德衍家聲’的匾額。

人到齊後就是祭祀之典,按照大明會典裡記載,主祭者、有官身的在祭祀時,必須頭戴唐巾身穿官服。

在過去士人祭祖時,祖先若有官身,子孫並沒有官身,那麼可以允許主祭子孫身着官服祭祀,這也是告慰祖先。

除了主祭,官員,大明會典裡還規定,婦人曾受封者需花釵翟衣。

至於沒有官身的,有功名者頭戴幅巾身穿深衣,至於庶人則巾衫結絛,而婦人就穿着大襖長裙。

祭祖時,林如楚主獻,還有亞獻,終獻,其餘人分昭穆站好,女子站在門外,祭祀之禮不一一敘述。

祭祀之後,即是開席了。

這時候對於林氏族人而言當然是一頓大魚大肉,閩地貧瘠,百姓平常日子過得都十分艱苦,唯有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魚肉。

身爲官宦世家,林如楚當然需出錢辦這酒席,酒席後還要灑些錢財。

而這祭祖的席面沒有擺在別處,就在宗祠之內。

但見左右廳堂裡已是支起大桌,鋪上紅布,衆族人們都在宗祠裡是說說笑笑。

以往林如楚一家都是在宗祠裡與族人同宴,但今日有了貴客,林延潮又是第一次回鄉祭祖,故而就在家宅裡宴請林家。

衆人出了宗祠,方有空打量村子,但見村子都是林氏一族居住,宅院建得古樸厚重,又有官家的氣派。

林如楚宴請林家的宅院乃他父親林應亮的宅院,林如楚中進士後,雖在別處也建了宅院,但平素都住在這裡。

但見大門三開間,左右乃八字馬頭牆,門前階下立着一對圓抱鼓石,門楣上有四枚門簪。

所謂門簪就是七八寸長的圓柱,五至七品官員門簪允許兩枚,而四枚門簪的唯有四品官員以上纔可以用。

有等說法說門當戶對的意思,就是結親兩家各自數數門楣上的門簪,差不多的結親,但老百姓家是沒有門楣的,所以就提不上門當戶對了。

官員當官了就能光耀門楣這說法倒是確切。而林應亮曾擔任過正三品倉場侍郎,故而門楣上許用四枚門簪,確實光耀鄉里。

進了大宅,林家衆人先去更衣,換上了普通衣裳,然後到了廳堂上,但見一位鶴髮的老婦人,林如楚口稱一聲母親,上前攙扶。

衆人知道這是林如楚的母親,也是林應亮的夫人鄭氏。鄭氏是侯官籍官員,正德年間的名士鄭善夫之女。

鄭氏也是三品誥命夫人,但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就沒有去宗祠,與家裡幾位老婦人坐着說話。

林高著,大伯,三叔,林延潮以及林家子侄先後向鄭氏行禮。

鄭氏點點頭說了幾句客氣話,然後衆人就坐在一起開宴。

此宴與宗祠之宴就不一樣了。

大家都是富貴人家,宴席上擺土雞土鴨這樣流水席的菜色,無疑就是失禮,這時候是家廚顯本事的時候。

入座後,大家就打開話匣子聊了起來。

林如楚這邊世代官宦,林高著則是後達晚榮,兩邊坐在一起大家都差不多,如此方有話題在一處聊。

林如楚這邊年輕後輩都是主動向林延潮敬酒,然後自己介紹了幾句。

自開創科舉制以來,朝廷用人用官的方針定爲唯纔是舉。

不過說是唯纔是舉,但即便是科舉制最鼎盛的明朝,官場上的用人之道,仍然還是熟人裡挑能人,能人裡挑熟人,雖然說很不好聽,但長久以來驗證這確實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如林延潮當年在社學時,一省督學來社學觀風,那時候同窗之間爭相表現,希望的就是得貴人賞識,對他們而言覺得這是一條千載難逢的終南捷徑。

其實一般說來,若沒有特別才學或機遇,如此場合的機會是很渺茫的。因爲缺的就是一個熟字,很多人在這時候沒把握好分寸,反而動作變形,在對方面前落了個下乘境界。

反而今日大家能坐在一起吃飯,說明大家都是親戚,然後在席間各自向林延潮表現出自己的文章才學,再說自己幾時進學或者是中舉,能不能得到賞識就各憑本事了。

如此場合把握好了,是可以一飛沖天的。

所以今日的家宴,對於很多人而言早就精心準備了一番。林家的子侄早就將平日最得意的詩文在身上,以便林延潮的考教。

還有人更聰明一些,在事功之學上用功,談起諸如通商惠工,實踐出真知這樣的話題來是頭頭是道。

林延潮心感他們確實是有備而來,不過對他而言,來的都是客,何必拒之門外。天下有此心於此的讀書人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對於自己手中政治資源而言,實在不怕人分,怕的是分配後反過來把自己拖累的那種,所以子侄之中若懷真才實學之人,林延潮是不會吝嗇助一臂之力的。

席上林如楚不時看向林延潮,也想看看自家後輩有沒有能入林延潮之眼的。

不過林延潮倒是有些失望,除了舉人林慎以外,其他人裡別說能比肩孫承宗,郭正域,袁宗道,就是連徐火勃,林歆也沒有人及得上。

林延潮想想也是釋然,孫承宗,郭正域如此都是一國之選的人才,而林應亮,林如楚雖說是高官大員,以科舉聞名鄉里,家族曾出過父子八進士的輝煌,但後輩子侄未必都能如祖先一樣出色。

但林延潮仍是嘉獎勉勵了幾句,林如楚何等人,他一聽就知道林延潮的話雖說得好聽,但除了林慎之外,沒有問自家的其他子侄拿文章一看,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沒戲。

所以林如楚不免可惜起來。

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六十章 道統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九十章 投書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九章 被恐嚇了四百六十章 幕客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
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六十章 道統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五百八十二章 舌戰羣儒(上)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九十章 投書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九章 被恐嚇了四百六十章 幕客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