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衣鉢

京中關於這荀子復祀之爭論,可謂愈演愈烈。

但是官場上對此還算寬容,畢竟是意識形態之爭,沒有涉及到政治上的具體操作,所以在自己利益沒有受損下,哪個官員願意得罪林延潮。

但對於言官而言,無所謂利益受損不受損,他們要的是名聲。可是這一次以往最愛噴人的科道言官集體失聲。不過言官不說話,不等於沒有人站出來說話。

民間對於這樣的議論最感興趣。

京師之中聞道書院,明理書院等十幾位老儒生一併到登聞鼓院上書,言荀子之學非聖人之學,荀子之道非聖人之道,認爲荀子不應該列入孔廟陪祀之中。

過了幾日,京中二三十名青年讀書人,也是到登聞鼓院上書支持荀子復祀之事。

他們言聖人之道由春秋時八道,最後流傳僅作二支。

一支以子思,孟子爲道統,重於孔子的內聖之道。

一支以子夏,荀子爲道統,側重孔子的外王之學。

兩支都是儒門一脈,專一則偏廢,並立則可互補。

此文一上,有人贊同,則有人反對。

爲此翰林院的新民報刊發了翰林馮琦的文章。

馮琦乃當時文壇一傑,他的詩詞文章被讚譽爲無三楊臺閣之習,亦無七子模擬之弊,與于慎行齊名有山左三大家之稱。

他撰文支持林延潮頓時引來的無數人的注目。

登了馮琦的文章後,身爲新民報的主編方從哲,葉向高又請了名儒許孚遠於報上發表不同之見。

許孚遠號敬庵,是湛若水的再傳弟子,也是後來大儒劉宗周的老師,學兼理學心學之長,功底相當紮實,由他來撰文反對馮琦之論。

這新民報的一貫主張,就是立場沒有偏頗,其用意就是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因爲馮琦與許孚遠的辯論,引起理學與事功學的辯論。心學也不甘寂寞,也參與了進來。

心學的代表是太倉管志道,他平日也是好與人辯難,並四處講學,名望不亞於許孚遠。

他有一句名言,必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爲之力,而後可以立身。

管志道學貫三教,當下以‘心之體無善無惡’與理學的‘道性善’辯難。

管志道之意,就是理學心學雖都出自於孟子之道統,但也有不同,一爲道性善,一爲無善無惡。

無善無惡之語,不僅是王陽明說的,更出自於周敦頤‘太極本無極’之說。

管志道出面代表心學反對理學的‘性爲善宗’之語,無意間卻成爲了事功學的友軍。

人性到底是善,惡,還是無善無惡,大家各執一詞,憑什麼要天下讀書人都接受性本善的觀點。

那麼因性本惡之言而讓荀子罷祀也就名正言順了。

眼見從復祀荀子,一直到性本善,性本惡的爭論,但理學衆儒者都表示不能再忍了。

事功學之腦殘可以不計較,但心學你們怎麼也跟着起鬨,還是不是思孟學派的一支。對於理學而言性本善,乃理論之大本,豈容挑戰。

此事驚動了東林書院的顧憲成,他撰文於新民報上反對這一說法。

他認爲太極本無極,本字是‘原來如是也’的意思,意思是太極就是無極,並非太極之上還有一個無極。

管志道撰文反擊道,善惡自陰陽出,陰陽就是一個太極。

而顧憲成撰文反擊,太極說裡,陰陽未分,而不是無陰無陽。

同時顧憲成他又同時抨擊其心學,本體和功夫,內聖外王一分爲二。致知爲格物,格物後方能致止。

最後顧憲成還與文章之末,撰文反擊,認爲無善無惡之說,是鄉愿之學,以惡爲善,以善爲惡,最後只能埋藏君子,出脫小人。

顧憲成此文一在新民報上刊發後,林延潮在禮部讀到此文,不由爲自己這位同年兼政敵擊節叫好。

顧憲成能成爲明末大儒,確實有他的道理所在,不可單面以他好黨爭而掩蓋他的優點。

當然論戰並非終止,期間如孫承宗,袁宗道,李廷機也上陣辯論,心學則由周汝登等加入,當時有官員問林延潮這一次辯論,你心底青睞於何人?

林延潮答了一句,顧叔時也!

甚至還有一次在同僚相聚時,林延潮感嘆說若是顧憲成能在朝爲官就好了,如此天下必正。

這一句話被時人認爲是林延潮的胸襟氣度,也爲理學及東林書院讀書人所稱讚。當然他們不知林延潮其實是另有打算。

衆讀書人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立場不同,但也可彼此欣賞。所以這一場爭論就如此繼續下去。

當然對於林延潮而言,卻志不在此。

這一日林府之內。

林延潮宴請了許孚遠,管志道,馮琦三人於自己的府裡,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孫承宗,葉向高等門生,以及鍾羽正,于玉立作陪。

除了馮琦,許孚遠,管志道兩位大儒都還沒到,倒是林延潮的學生們坐在堂上,衆人一起聊天,很是熱鬧。

“請當代名儒於報紙上論戰,此舉可謂一開先河,連我也沒想到,中涵這一招可謂別出心裁。”

聽聞林延潮的誇獎,方從哲起身道:“慚愧慚愧,這也並非是晚生一人主意,多虧進卿,爾張出謀劃策纔是。”

“不敢。”葉向高,李廷機是推辭。

衆人相互謙讓了好一陣。

林延潮拿起茶盅呷了一口,清了清嗓子。衆人知林延潮有話要說,同時停下聊天靜聽林延潮之語。

林延潮放下茶盅道:“今日廷議,元輔王山陰與我道荀子復祀之事持續已久,朝野上下是議論滔滔,官員百姓也有不少反對之事。”

衆人都是屏住了呼吸。

林延潮道:“我今日回來就是問問你們,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沒有對錯之分,爲了不讓士子間發生分歧,繼續爭執下去。故而我打算退一步,將荀子復祀之事暫且擱置,你們以爲如何?”

衆人聞言紛紛欲言又止,言下之意很明顯。

唯獨葉向高道:“吾以爲既是爭論已經展開,那麼現在停止恰到好處,無需爲此爭一城一地的得失。”

方從哲深以爲然道:“正如進卿所言,荀子復祀之事已令更多的讀書人站在我們這一邊,至於復祀之事,不操切一時。”

衆人聽二人一說,這才明白林延潮的用意。

當然林延潮拋出這話是考較衆人的意思,但對衆人而言只是感到有些惋惜。

袁宗道感嘆道:“想當初顧叔時與管東溟論戰之時,京城裡大街小巷中都是等着排隊買報紙的讀書人。每當報肆售報之時,就是無數讀書人上來搶購,堪稱爲京城一景。以後怕是沒有這景象了吧!”

一旁于玉立道:“雖說難見此景,但我聽聞因爲新民報供不應求,令新民報報社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印報紙,這報紙發行越多,成本就越低,故而翰林院是賺得盆滿鉢滿,中涵兄不知是不是有此事啊?”

方從哲笑而不答。

鍾羽正繼續道:“不僅如此,我在吏科可是時常聽說中涵兄的名字,聽聞他將新民報辦得是井井有條,因此博得了一個能臣的名聲。”

于玉立道:“我亦有聽說。”

方從哲坐不住了起身道:“兩位謬讚了,愧不敢當,愧不敢當。”

陶望齡也來打趣道:“何來謬讚之說,我來揭個底,前幾日離冬至好一段日子呢,翰林院裡每名翰林,庶常人手都發了兩件過冬的冬衣,一件新作的官袍,此外還有五六斤重的鮮活魚,以及江西芽茶,白糖蜜蜂,乾果蜜餞等等更不知多少。”

于玉立笑道:“誰料想不到,以往被稱爲窮翰林的翰林院,居然都過上了好日子。這可令咱們京裡各部寺的官員是要羨慕好一陣了。”

衆人都是笑了。

袁宗道也是繼續八卦道:“何止如此,聽聞此事都驚動了天子,親自向左右打聽起新民報一年收入幾何來!此事傳到了翰林院,上下都是一陣緊張,掌院學士還親自吩咐中涵兄以後低調行事,切記財不露白的道理。”

說到這裡,衆人都是一陣大笑。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方從哲確實有才幹。想到這裡他又看了一眼孫承宗,但見他臉上倒有幾分失落。其實自上一次孫承宗因袁可立之事向自己進言後,林延潮即已轉而大力栽培方從哲,葉向高二人,有些冷落孫承宗。

以明朝官場高層頻繁之變動,林延潮可沒想過自己能一直於官場上屹立不倒。

故而他一直從翰林院裡尋能繼自己衣鉢傳人,原來他本以爲會是孫承宗,但現在方從哲,葉向高,甚至李廷機,馮琦也是他考慮在內的。

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正如申時行當年着力栽培的心腹其實是朱賡,沈一貫,下來纔是他林延潮。

自己一來資歷不如二人,二來也有些不太聽話。

正想到這裡時,陳濟川通報說許孚遠,管志道一起到了。

林延潮當即帶着弟子們出門相迎。

許孚遠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浙江德清人,現任陝西提學副使。

管志道是隆慶五年進士,南直隸太倉人,曾官任廣西按察副使,現在沒有做官,到處講學。

以他們的官位而言,林延潮是不會出門相迎,此舉是尊重他們在大儒的身份地位。

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
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七十二章 少宗伯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蓬萊閣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名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六百零四章 皇帝賞賜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