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英雄末路

金陵城外,莫愁湖,魏國公徐家別苑。這裡本是皇家園林,皇室消暑納涼之地。洪武帝將這座風景優美的園林賜給了徐達。

觀棋樓上,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文忠對飲,兩人都是曠世名將,善豪飲,很快一罈花雕酒就見頂了。

李文忠看着莫愁湖的景緻,這裡最美的時候是盛夏,湖中蓮葉蓮花遮天蔽目般,格外熱鬧,如今到了初秋,雨滴敲打着殘荷,柔弱的花瓣在風雨中搖擺,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文忠說道:“聽聞皇上和你在這座樓裡下棋,你用棋子走出了‘萬歲’二字,皇上龍顏大悅,便將這座園林賜給你。”

都說外甥像舅,李文忠大頭圓臉,鳳目細眉,和朱元璋相貌相似,只是身形更爲魁梧,有種猛將不怒自威之感。相比李文忠的氣質而言,大明戰功最多的徐達顯得內斂含蓄。

徐達坦言說道:“其實是謠傳罷了,你我相識多年,還不知我有幾兩墨水?棋藝我只是略知一二,哪裡有本事用棋子佈局萬歲二字。是皇上體恤我們這些老臣,多加照顧而已。”

李文忠面有惆悵之色,“這事常遇春生前告訴我的,他很羨慕這個園子,說等北伐回來,一定要來觀棋閣長嘆痛飲。可惜我們這些武將,他最年輕,也走的最早,天妒英才啊。”

提到常遇春,徐達面上也是一片黯然,只是他今日約曹國公來別院小聚,並不是爲了敘舊情,李文忠也心知肚明,說道:“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我們兩人單獨聚在一起喝酒到爛醉是什麼時候?”

徐達說道:“至正二十二年,當時洪都被圍,朱文正死守洪都。你我在鄱陽湖康郎山戰役攜手對抗陳友諒,戰船起火,你我都不曾有半點退縮,最終將陳友諒擊敗,得勝後你我慶功痛快飲酒到天亮。”

李文忠嘆道:“這是你我喝的最痛快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之後至正二十三年,你岳父謝再興謀反,我率兵討伐反賊,謝再興節節敗退,屍骨無存。我說服謝家老四老五投降,他們開門繳械投降,我卻沒能勸阻皇上饒他們一命……你我從此就疏遠了。”

徐達沉默片刻,說道:“其實錯不在你,是我心結難開。”

李文忠直視着徐達的眼睛,說道:“不管你信不信。謝家投降還被凌遲處死一事,我自認是一生的污點,當時我信誓旦旦保證只要投降,我必定會保證他們的性命,可我最終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去死,沒臉說出‘盡力了’這種話,那種頹然自責的感覺,比打了敗仗還難受。我一直心中有愧,所以聽說謝家老宅鬧鬼一事,就容許兒子李景隆跟着去紹興查案,他身邊有我的親信,本以爲可以幫到你的女兒,可事與願違,最終無功而返。”

謝再興案是龍之逆鱗,李文忠這個外甥也不敢碰。李景隆是晚輩,都知道他喜歡湊熱鬧,即使出了漏子,他認個錯,撒撒嬌就沒事了。可是這個兒子實在太不爭氣,沒有領會到老爹的意思,一心遊山玩水,毫無建樹。

李景隆邀北元世子去曹國公府小住,半夜失蹤,連帶着徐妙儀也遇險。李景隆已經被錦衣衛帶走,至今沒有消息,但看在曹國長公主的面子上,想必也是輕輕放過。

徐達說道:“十年過去,謝再興案一直是我的禁忌,不敢提半個字。可是此案一天不查清楚,我女兒就一天不會停手。正因此案,我女兒頻頻遇險,遭遇各種刺殺,我一直憂心不已。”

“可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我栓也栓不住,這次失蹤也是源自於此。爲人父母,最怕白髮人送黑髮人,既然她執念在心,我只能冒着龍顏大怒的危險,查清舊案,解開她的執念,希望她從此能安安生生的過日子,莫要再冒險了。”

都是家有“熊孩子”的人,李景隆闖起禍來不亞於徐妙儀,李文忠很理解徐達的無奈,他畢生只有李景隆一個兒子,明知頑劣不成材,也只能睜一眼,閉一隻眼當不知道。

李文忠說道:“此案沉寂十年,當時是證據確鑿的鐵案。誰也沒想到十年後有這種變故,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徐達說道:“當年你親自討伐我岳父,和他幾次交手。記錄我岳父謀反案卷宗的欒鳳也曾經是你的幕僚,沒有誰能夠你比更瞭解此案。卷宗的記載我已經全看過了,只是筆觸能記錄的畢竟有限,我想親自聽你說一說當年的經過。”

徐達幾乎從不求人,看着往昔同袍開口,李文忠明知洪武帝會對此不滿,也不得不長嘆一聲,坦言說道:“徐兄,你我相識多年,一起出生入死,你既然開口了,我肯定和盤托出,不會有任何保留。可是我首先要提醒你,千萬別被你女兒影響了,妄想給謝再興翻案。謝再興謀反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我當初乍聞謝再興謀反,也是十分震驚,甚至不敢相信。皇上命我帶兵討伐叛賊,我心中十分猶豫,和謝再興交手的第一戰是在東陽義烏,他率領十萬張士誠的軍隊想攻佔東陽,我們在義烏交戰,他先給我下了戰書,說主公無道,吳王張士誠禮賢下士,還勸我和他一起歸降。”

戰書一事是卷宗裡沒有提及的,徐達問道:“你是主公的親外甥,他明知你不會投降,爲何徒勞在戰書裡勸降?”

李文忠說道:“可能是爲了迎合張士誠吧,想表明態度引得吳王的信任吧。再說了,是親外甥又如何?謝再興背叛後半年,主公的親侄兒、你的連襟朱文正因謀反被圈禁在桐城。”

朱文正是朱守謙的父親,因謀反案夫妻都鬱鬱而終。

提到朱文正,李文忠眼裡有一絲疲憊,“謝再興謀反尚有證據,朱文正就有些莫名其妙了,當時連我自危,怕被猜疑,請求主公給我改回李姓,不再跟着主公姓朱。徐兄,常遇春去世後,我深感自己在衰老,鬥志也不如以前壯年時,若不是北元未平,邊關一直不太平,肩上責任重大,我就早就告老去鄉下隱居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不過當時也是收爲養子,叫做朱文忠,連毛驤以前都叫做朱驤,洪武帝登基後,爲了明確宗室的名冊,將養子都改爲了原來的姓名。

沒想到李文忠會如此消極的想法,隱隱間還表達了對皇上的不滿,徐達很意外,皇上畢竟是他的親舅舅啊!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

李文忠看見徐達的表情,釋然了笑了笑,“我忍了十年,說出來舒服多了,也只有對你纔敢講實話。因爲我相信徐兄的人品,絕對不會說出去。”

原來李文忠因朱文正案,和皇上舅甥之間生了間隙,徐達說道:“我和文正娶的都是謝再興的女兒,岳父女婿相繼傳出謀反,我總覺得根源還是在岳父那裡——他下了戰書之後,你和他面對面談過嗎?”

畢竟書信是可以造假的。

李文忠說道:“當日我們隔河對持,各乘坐一條小船在河中心談判。他畢竟是徐兄的岳父,見面之後,我並沒有破口大罵,而是苦口婆心勸他回頭是岸……”

十年前,義烏城外蘭溪河,江南兩支都打着“吳王”的旗幟的軍隊隔河相對,只是一面有“朱”字小旗,一面是“張”姓,兩邊戰鼓雷動,猶如天雷般響亮,互相比着士氣。

細雨颯颯,到了傍晚時,兩軍主帥分別撐着一支小船到河中心相見。謝再興穿着嶄新的銀盔重甲,腰垮□□;而李文忠只穿着重甲,手持盾牌,並沒有拿兵器。

謝再興掃了他一眼,問道:“你爲何不帶兵刃?”

李文忠緊緊盯着謝再興細看,以防是長相相似的替身作怪,污了謝家名聲,只是謝再興一開口,李文忠便失望了——此人確實是謝再興本人無疑了。

李文忠說道:“徐達是我兄弟,你也曾經是我生死與共的同袍。我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我就保你不死。”

“你保我?”謝再興冷笑道:“張士誠比朱元璋,天下遲早都是他的,到時候是我保你吧。”

李文忠勸道:“拋開同袍和君臣大義,難道你一點都不在乎兩個女兒和兩個外孫的前途,還有謝家一大家子人的性命嗎?你這樣執迷不悟,豈不是和自己的親人爲敵?”

謝再興沉默了一陣子,問道:“欒鳳和王夫人呢?你見過他們沒有?”

提起這對慘死的夫妻,李文忠不禁動了怒氣,“你親手殺了他們,還有臉問我?”

一聽這話,謝再興眼裡有一絲難以覺察的悲傷還有疑惑,問道:“你見過他們的屍首?他們是怎麼死的?”

李文忠說道:“你那晚喝多了,怎麼刺死他們的都不記得了?你還捉走了交接兵權的李夢庚,斬了他的首級給張士誠當投名狀。親手做下的惡事,轉眼就不承認了?”

面對李文忠的責難,謝再興平靜的說道:“李夢庚死有餘辜,死的一點都不冤,我問心無愧。至於欒鳳夫婦——我沒什麼好解釋的,將來或許你會明白一切。”

李文忠又勸道:“投降吧,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回頭還來得急。”

“欒鳳夫婦死了啊……”謝再興緩緩搖頭,說道:“不行,我現在不能投降。我手上十萬吳軍,未必會輸給你。”

見謝再興執迷不悟,李文忠目光一冷,“你確定要與我爲敵、與主公爲敵、與親人爲敵了?”

謝再興緩緩點頭,“是的,因爲我沒得選了。”

第196章 魚和熊掌第149章 冰泉冷咽140.得隴望蜀第53章 聲東擊西第1章 寒鴉之殤第289章 峰迴路轉第258章 鳳凰涅槃第29章 指尖情挑第93章 舊案迷局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252章 天無情第2章 日月爲明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251章 因果循環第47章 閉口修禪第205章 盛極而衰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160章 梅林情深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16章 身份遭疑第162章 挑兮達兮第15章 巧破命案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148章 赤鱗狂舞第33章 順勢而爲140.得隴望蜀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214章 只爭朝夕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257章 攬朝綱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112章 錦衣初現第283章 打起來了第32章 吳王行樂第56章 絕地反殺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233章 捷報傳來第114章 嫡庶角力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77章 相愛相殺第51章 兔死狗烹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244章 王妃難爲第75章 微不足道第88章 屠龍之志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135章 韭山攻防第18章 嗟我徵邁第89章 無情便休第171章 因愛生恨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34章 久別重逢第97章 刨墓問底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73章 彼岸之花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152章 禍水東引第34章 步步緊逼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60章 兵不厭詐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78章 生吞活剝第84章 半子之期第49章 願者上鉤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101章 屈子不屈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83章 永不相負140.得隴望蜀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45章 法古建邦第38章 折壽十年第62章 音奴朱橚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59章 贈珠斷情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98章 賊喊捉賊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183章 永不相負
第196章 魚和熊掌第149章 冰泉冷咽140.得隴望蜀第53章 聲東擊西第1章 寒鴉之殤第289章 峰迴路轉第258章 鳳凰涅槃第29章 指尖情挑第93章 舊案迷局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252章 天無情第2章 日月爲明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251章 因果循環第47章 閉口修禪第205章 盛極而衰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160章 梅林情深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16章 身份遭疑第162章 挑兮達兮第15章 巧破命案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148章 赤鱗狂舞第33章 順勢而爲140.得隴望蜀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214章 只爭朝夕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257章 攬朝綱第201章 雙面夾擊第112章 錦衣初現第283章 打起來了第32章 吳王行樂第56章 絕地反殺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233章 捷報傳來第114章 嫡庶角力第30章 新味初嘗第277章 相愛相殺第51章 兔死狗烹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244章 王妃難爲第75章 微不足道第88章 屠龍之志第127章 分崩離析第135章 韭山攻防第18章 嗟我徵邁第89章 無情便休第171章 因愛生恨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34章 久別重逢第97章 刨墓問底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73章 彼岸之花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199章 白刃不饒第152章 禍水東引第34章 步步緊逼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60章 兵不厭詐第102章 風中之燭第278章 生吞活剝第84章 半子之期第49章 願者上鉤第187章 遺書遇主第101章 屈子不屈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0章 春榮秋謝第144章 噩夢纏身第183章 永不相負140.得隴望蜀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221章 行親迎禮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45章 法古建邦第38章 折壽十年第62章 音奴朱橚第273章 彼岸之花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217章 傾國傾城第59章 贈珠斷情第175章 速逮射之第259章 王妃解圍第172章 駕鶴圓寂第245章 燕王佈局第98章 賊喊捉賊第211章 自取滅亡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183章 永不相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