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推倒荼蘼

東宮,入夜。

朱允熥在窗下捧書苦讀,從房樑垂下一根繩,繩子的尾端和他的髮髻相連,十一二歲的小少年,正是長身體嗜睡的年紀,讀着讀着就困了,頭一沉,繩子扯住了髮髻,小少年一下驚醒過來了。

“水生!”

這一幕恰好被提着夜宵走進來的常槿看見了,常槿忙放下食盒,跑過去解開了小少年髮髻上的繩索,“你這是做什麼?困了睡覺便是,強撐着也讀不進去。”

小姨常槿撫養外甥朱允熥長大,兩人情同母子,看見朱允熥頭懸樑、錐刺股苦讀的樣子,常槿很心疼。

朱允熥沮喪的搖搖頭,“不,今天不背完整篇的《論語》,我就不睡覺。昨天皇爺爺來大本堂親自考校功課,我又被訓了,皇爺爺說大哥三歲能寫詩,五歲時就能通背《論語》,我都十二歲了,還背的磕磕巴巴的,真是丟人。”

其實洪武帝並不是有意傷害朱允熥的自尊心,嫡庶不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是自己的親孫子,何況朱允熥還是常遇春的外孫,東宮唯一的嫡子,大明江山的繼承人。

洪武帝愛之深,責之切,他希望朱允熥能夠和朱允炆一樣的優秀,可是朱允熥的資質太過平庸了——其實說平庸有點委屈朱允熥,因爲無論誰和天才朱允炆相比,都會顯得平庸。

朱允熥也有優點,善良,踏實,勤奮,知錯能改,和普通人比起來,朱允熥算得上是優秀的人。

可是有朱允炆珠玉在前,別說是朱允熥了,就連新科進士都被他比成了庸人。如此明顯的嫡弱庶強,洪武帝都替朱允熥着急,所以大本堂的這些孫子輩,唯獨對他分外的苛刻,希望能夠勉勵其成才。

常槿心疼外甥,卻也毫無辦法,她打開食盒,端出一碗雞湯餛飩,“先吃點東西吧,我親手做的,肚子餓了也背不進去的。”

聞到食物的香氣,朱允熥食指大動,卻固執的搖頭道:“吃飽了就更想睡了。”

看着外甥眼底一片青黑之色,常槿正要再勸,朱允炆踏着夜色走進書房,笑道:“好香的餛飩,吃飽了確實想睡,那就麻煩小姨分一半給我,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吃個半飽,既能解饞,還能繼續一起讀書。”

“大哥。”朱允熥眼睛一亮,像是看見救星似的,“《論語》有幾個地方不太明白,大哥教教我。”

常槿取了空碗筷,分了一半給朱允炆。兄弟兩人一起吃了,朱允炆給弟弟答疑解惑,朱允熥問道:“……孔子爲什麼說《韶》盡善盡美,而《武》盡美而未盡善。《韶》和《武》都是西周時的樂舞,孔子一直推崇的禮樂,爲何這其中還分三六九等呢?”

朱允炆並沒有急着解釋,他拿起掛在牆上的古琴,連續彈奏了兩首曲子,問道:“你覺得這兩首曲子有什麼不同?”

朱允熥對音律瞭解甚少,說道:“大哥的琴技一流,我覺得都很好聽啊。”

朱允炆一笑,“我是問你聽這兩首曲子有什麼不同的感想。”

朱允熥摸着腦袋想了想,說道:“第一個音律平和,很舒緩的曲調。第二個鏗鏘有力,隱隱有殺伐之聲。”

一旁聽曲的常槿遲疑片刻,說道:“第一個曲子出自樂舞《韶》,是講述大禹治水成功,挽救天下蒼生,衆望所歸接受了禪讓爲王,從此天下太平,曲調裡充滿了肅穆祥和之氣,所以孔子說《韶》盡善盡美。”

“第二個曲子出自《武》,紂王無道,武王伐之,實乃正義之戰,但是殺戮不斷,伏屍百萬,流血漂擼。所以孔子說《武》盡美而未盡善,是希望天下和平,少動干戈,以免百姓受苦,流離失所。”

朱允熥頓時豁然開朗,“原來是這個意思,小姨好厲害啊。”

常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你大哥厲害,這種古老的曲譜都信手拈來,我只是聽懂了曲調,有所感悟而已。”

朱允炆對着常槿點頭笑道,“小姨真是我的知音,一聽就懂了。”

朱允熥天真無邪的說道:“大哥和小姨都厲害。大哥彈曲,小姨解說,我才明白孔子這句話的真意,這下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朱允炆說道:“君子習六藝,一個都不能缺,是因萬物皆有規律,規律皆是相通的,知一曉二,舉一反三,這書不是背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捉摸其中的規律,融會貫通,方能事半功倍。”

朱允熥低頭說道:“可是我背不出書來,皇爺爺不高興呢。”

朱允炆眼珠兒一轉,說道:“其實皇爺爺忙於公務,讀書並不多,他考校的範圍有限,我給你圈出來,你按重點背誦,將來就不怕皇爺爺突擊考校功課了。剩下來的時間我教你習六藝,如何?”

朱允熥有些猶豫,“這個……是不是作弊?”

常槿也有些顧慮,“萬一被拆穿,皇上會生氣吧?”

朱允炆說道:“你一沒有打小抄,二沒有偷考題,怎麼算是作弊?只是讓你重點背誦某些內容,一點小技巧,又不是讓你鬆懈學習。難道你不想得到皇爺爺的讚賞?”

朱允熥脫口而出,“想啊!”

做夢都想呢。

朱允炆說道:“這就對了,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小姨知,其他人怎會知曉?何況人都需要鼓勵的,將來你的表現越來越好,皇爺爺也會很高興的。”

朱允熥躍躍欲試,常槿也並不反對,朱允炆當即拿起硃筆圈出重點部分,“……論語這邊,皇爺爺喜歡考校《爲政》、《顏淵》、《子路》和《堯曰》。古文類習慣考校《陳情表》、《師說》、《高帝求賢詔》……”

“總之你要記住,皇爺爺不喜歡辭藻華麗,歌功頌德的文章,譬如《滕王閣序》,他老人家喜歡實際的、語言淺顯,有邏輯的文章,通常和修養與治國有關,比如蘇洵的《管仲論》,《辯奸論》和《心術》……”

朱允炆細細給弟弟講解,直到午夜方休,朱允熥意猶未盡,“大哥,你再講一會嘛,我不想睡。”

“欲速則不達,你先把這些文章溫熟了再說。”朱允炆又指着常槿說道:“你不累,小姨還要歇息呢。”

朱允熥見常槿眼睛都熬紅了,便作罷。

朱允炆和常槿離開書房,已經是午夜時分,大地被沉沉的寒霧籠罩着,月光晦澀,連宮牆都看不清了,地下的寒霜覆蓋了剛剛冒頭的新草,世界一片靜寂。

朱允炆說道:“春寒霧重,我送小姨回去。”

常槿推辭,“不用了,夜已深,你也要早點休息。”

朱允炆搶過常槿手裡的燈籠,走在前面,“小姨勿用和我客氣,走吧。”

常槿只得跟在後面,保持着一隻手臂的距離。濃霧瀰漫,似乎只有眼前的朱允炆是唯一的光亮。

路過水榭池塘時,常槿踩在結霜的十字路上,腳下一滑,即將摔在地時,朱允炆扔掉了燈籠,以身爲墊,接住了常槿。

防風的琉璃燈籠落在了池塘裡,悄無聲息的下沉,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迷霧中,伸手不見五指,偶有女子的低聲哭泣和男人的喘息之聲,但很快這一切都消融在沉重的似乎能擠出水來的濃霧裡……

次日清晨,春天的太陽驅趕着濃霧,乍然轉暖,東宮小內侍打掃庭院,發現池塘邊的荼蘼花架倒了一大片。

小內侍嘟囔道:“又是野貓打架弄榻了花架。”

一直不知名的蟲子努力從泥土裡鑽出來,待太陽烤乾了它的翅膀,蟲子鳴唱着,呼扇着翅膀,飛向了花園。

驚蟄已到,萬物復甦。

皇宮,大本堂,這裡是未成年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下午快要散學時,朱允炆陪着洪武帝來到了大本堂,大學士宋濂帶着龍子龍孫在堂外相迎。

“父皇。”

“皇爺爺。”

洪武帝看着這羣眼神尚且稚嫩天真的後代,心中的煩憂頓時消散了,他一邊走進大本堂,一邊問宋濂,“宋大學士,今天講了什麼?”

宋濂說道:“今天講了祭祀。”

洪武帝點頭道:“教的很好,國家大事,唯祭與戊。他們學的如何?”

宋濂說道:“尚可。”

那就是不太熟悉,需要皇上親自督促的意思了。

洪武帝隨便一指,恰好點到了八歲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熾兒,你說說如何祭社神和稷神。”

朱高熾面容白皙,有些微胖,長得十分壯實,要不是那雙靈活狡黠的眼睛太像他親孃徐妙儀了,他或許會是洪武帝最喜歡的孫輩。

朱高熾說道:“社神是土地神,稷神是五穀神。人吃五穀雜糧,所以社稷是國之命脈。每年春秋時都要設社稷壇,社神在東,北向。稷神在西,北向。壇上按照五行覆蓋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帝王親臨社稷壇祭之。”

洪武帝剛剛祭祀過社稷二神,知道朱高熾答對了,他擺了擺手,“你答的很好,你先散學吧。”

朱高熾順利過關,向洪武帝和宋濂施禮告退。

洪武帝的目光落在了朱允熥身上,朱允熥本能的緊張起來了,皇爺爺每一次考校,他都如臨大敵。

立在洪武帝身後的朱允炆對着弟弟安慰似的點點頭,示意他淡定。

朱允熥感受到大哥的鼓勵,猶如吃了定心丸似的,放鬆下來。

洪武帝問道:“如何祭天地日月?”

朱允熥答道:“冬至祭天,以日月星辰,**風雷從祀。夏至祭地,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寢陵、諸山從祀。春分祭日,以星辰從祭。秋分祭月,以星辰從祭。”

順利答完,朱允熥心生歡喜,等着皇爺爺像誇獎朱高熾那樣誇讚自己,早點散學回東宮向小姨報喜。

誰知洪武帝覺得朱允熥是東宮唯一的嫡子,要求自然要比朱高熾更嚴格才行,於是又問道:“每年祭孔子先師,隨孔子牌位從祀有‘四配’和‘十哲’,是那‘四配’、那‘十哲’?”

朱允熥一愣,手心開始緊張出汗,努力回想着宋濂教導的內容。

洪武帝見他這副猶豫的模樣,有些恨鐵不成鋼,“怎麼?答不上來了?”

雖說想的不全面,但小少年的自尊心並不服輸,朱允熥趕緊說道:“‘復聖顏子,宗聖魯子,述聖思子,亞聖孟子。實乃‘四配’。‘十哲’是先賢閔子、冉子、端木子、仲子、還有……孫子,還有……”

洪武帝的臉色越來越沉,朱允熥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出來,尷尬的立在原地。

洪武帝一嘆,正要開始訓斥,朱允炆在身後暗暗扯了一下他的龍袍,悄聲耳語道:“皇爺爺,水生都十二歲了,給他留點臉面。”

依洪武帝的火爆脾氣,若是其他皇子皇孫,別說十二歲,就是二十歲洪武帝也照罵不誤,不過朱允熥畢竟是東宮嫡子,未來大明江山繼承人,洪武帝忍了忍,聽從了大孫子的勸諫,擺擺手說道:“你們都散了吧,允熥留下。”

洪武帝在場,誰都不敢放肆,但是朱允熥總覺得自己能夠聽見他們的嘲笑,頓時面紅耳赤。

大本堂只剩下祖孫三人。洪武帝說道:“允炆,告訴你的好弟弟,從祭孔子的‘十哲’是誰?”

朱允炆對答如流:“先賢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和顓孫師。”

洪武帝掃了一眼朱允熥,眼神裡全是失望,“記住沒有?”

朱允熥其實恨不得將這段難堪的記憶刪除,可不得不說道:“記住了,皇爺爺。”

說到最後,朱允熥的話裡都帶着哭腔。

若是公主郡主們哭,洪武帝還能寵一寵,遷就遷就,但是他最煩皇子皇孫們哭!

洪武帝怒不可支,“都十二歲了,朕像你這麼大時,已經會下地幹活,照顧病母幼妹了,你還哭哭

啼啼的,像什麼樣子!”

不罵還能忍住,一罵朱允熥眼淚簌簌落地,肩膀聳動,無聲的哭泣。

要是看見兒子們不成器,洪武帝教育的法寶是甩鞭子,打服氣爲止。但是洪武帝不捨得打孫子們,哪怕朱允熥的表現令他失望透頂。

洪武帝強忍住怒火,“好了好了,朕不想看你這副慫樣,朕還要回去批閱奏摺。允炆,監督你弟,抄寫《周禮》三遍方能回東宮。”

朱允炆說道:“是,皇爺爺。”

洪武帝拂袖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洪武帝很注意嫡庶,他那麼區別對待太子和朱棣,讓朱棣背黑鍋時就表現出來了。

他剛開始雖然喜歡朱允炆,但對於繼承人還是很明確的,只是後來嘛……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加上各種謀反案,他慢慢就變了。

咳咳,舟說了這麼多,其實你們都想問那個倒了一片的荼蘼架是咋回事對吧?

答案是:睡了。

牡丹亭有一句:“那荼蘼外,菸絲醉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唱詞。

第162章 挑兮達兮第44章 父女對壘143.鑿壁偷光第98章 賊喊捉賊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76章 後生可畏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34章 生離死別第152章 禍水東引第226章 榮極一時第38章 折壽十年第227章 將星墜落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58章 刨根問底第265章 母女爭夫第123章 假鳳虛凰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36章 善惡有報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60章 十八相送第68章 息事寧人第42章 朱顏易改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13章 將誰與謀第33章 順勢而爲第53章 聲東擊西第9章 明王出世第21章 浮沉無形第86章 煽風點火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107章 有情無情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29章 指尖情挑第22章 千面紅顏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119章 矇混過關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72章 花鼓殺機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87章 說者有意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92章 同袍相殺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3章 與子同袍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157章 年復一年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28章 宣光明哲第122章 護犢之心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131章 險象環生第205章 盛極而衰第76章 後生可畏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203章 水落石出第60章 兵不厭詐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28章 風雲際會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85章 再起風波第54章 金蘭之交第110章 烈士暮年第99章 螢火傳情第161章 帝后恩情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18章 嗟我徵邁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30章 新味初嘗第156章 人間煙火第155章 父女同心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51章 兔死狗烹第53章 聲東擊西第49章 願者上鉤第72章 花鼓殺機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15章 巧破命案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78章 生老病死第271章 夫妻離心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223章 牆頭寒梅第149章 冰泉冷咽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4章 生死兩茫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250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66章 亂戰草第90章 眷屬難成第156章 人間煙火
第162章 挑兮達兮第44章 父女對壘143.鑿壁偷光第98章 賊喊捉賊第222章 洞房花燭第76章 後生可畏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34章 生離死別第152章 禍水東引第226章 榮極一時第38章 折壽十年第227章 將星墜落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58章 刨根問底第265章 母女爭夫第123章 假鳳虛凰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36章 善惡有報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60章 十八相送第68章 息事寧人第42章 朱顏易改第242章 世子之爭第281章 殺人無形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13章 將誰與謀第33章 順勢而爲第53章 聲東擊西第9章 明王出世第21章 浮沉無形第86章 煽風點火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107章 有情無情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29章 指尖情挑第22章 千面紅顏第138章 當面揭短第291章 增壽不壽第119章 矇混過關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45章 法古建邦第116章 暗中結盟第72章 花鼓殺機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87章 說者有意第194章 雪落無聲第92章 同袍相殺第173章 在水一方第3章 與子同袍第272章 鳳陽重聚第157章 年復一年第193章 舊案重提第28章 宣光明哲第122章 護犢之心第219章 好事多磨第131章 險象環生第205章 盛極而衰第76章 後生可畏第282章 天狼東昇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203章 水落石出第60章 兵不厭詐第31章 湖心藏嬌第128章 風雲際會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85章 再起風波第54章 金蘭之交第110章 烈士暮年第99章 螢火傳情第161章 帝后恩情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18章 嗟我徵邁第255章 孝陵逼宮第30章 新味初嘗第156章 人間煙火第155章 父女同心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51章 兔死狗烹第53章 聲東擊西第49章 願者上鉤第72章 花鼓殺機第210章 舊債新償第15章 巧破命案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78章 生老病死第271章 夫妻離心第126章 母子生隙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223章 牆頭寒梅第149章 冰泉冷咽第137章 我心匪席第4章 生死兩茫第150章 勞燕分飛第250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04章 我心匪石第266章 亂戰草第90章 眷屬難成第156章 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