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

劉養正心中嘆息一聲,知道這一件事情,已經沒有動搖的可能了。

劉養正作爲寧王的謀主,是憑什麼成爲寧王手下數一數二的謀士,就是因爲唐寅在軍事之上有特長。

李士實作爲寧王手下第一人,就是因爲李士實是進士出身,還和寧王有親,對大明朝廷有很深的瞭解,甚至很多門路都是李士實打通的。寧王能在江西密謀造反十幾年,不被發現,並不是寧王做事小心,而是李士實幫助寧王遮掩。

而劉養正卻是談論古今兵法,無一不通。不論是練兵,還是戰略規劃,臨陣指揮。劉養正自比武侯,並不是沒有一把刷子。

所以寧王在遇見軍事上的難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劉養正。

劉養正感受到寧王目光,立即開動腦筋,說道:“我軍在安慶城下挫動士氣,士氣大傷,如果想要攻城,必須先恢復士氣,所以請殿下下令,破城之後,大掠三日。”劉養正的眼睛慢慢的變冷了。

劉養正並不是不知道,這樣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死在這一戰當中,但是他從拿起兵書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四個字,慈不掌兵。當他開始出謀劃策的時候,就將自己所以仁慈之心封閉起來,有得只剩下冰冷的得勝欲,爲了得勝不惜一切代價。

寧王有些奇怪的問道:“先前先生不是說要讓中軍保持軍紀嗎?從來是劫掠者斬嗎?今天怎麼不一樣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劉養正說道:“先前是爲保持戰鬥力,而這一戰,勝則南京之前,一片坦途。足夠將戰鬥力養起來。”劉養正回答了寧王的問題,繼續說道:“我軍人手是安慶城內士卒的數倍,正好四面圍攻,發揮出兵力上優勢。”

寧王說道:“好,就聽你的,傳令下去,四面圍攻安慶城。攻克安慶城之事,就交給劉先生了。”

劉養正將所有其他心思都放下,一心一意的想攻克安慶的辦法,低頭說道:“是。”

劉養正立即開始調兵譴將。

一方面他安排人將安慶城四周的工匠全部找過來,開始打造攻城器械。這一次是一場正正經經的攻城戰,就不那麼簡陋了。

什麼雲梯,什麼攻城車,還什麼望樓,還有投石機。要不是臨時弄火炮,有些不趁手,劉養正就要開始鑄炮了。另外也開始抓夫拉丁。攻城需要太多人力,這些人丁就是攻城的時候的炮灰。

另外劉養正還安排士卒從北方圍城。

安慶城外面三面平原,一邊臨水,正南方是水門。完全包圍安慶城,劉養正派遣船隊,沿着長江南下,去尋找雍王的船隊。

不過這些都不是一日兩日能夠做好的,所以這兩日寧王軍停止了任何對安慶城的攻勢。

這樣的平靜,讓安慶城中的百姓很是安心,以爲寧王軍已經被雍王擋住了,只是朱厚煌卻感到了極度的不安,他知道,這絕不是寧王軍已經放棄攻城了,而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朱厚煌與伍文定相對而坐,朱厚煌問道:“城中的百姓現在安排的怎麼樣了?”

這兩日,也是雍王親軍的喘息之機。

經過這兩天的治療,雍王親軍在連續兩天時間之內,陸陸續續死了百餘人,這個時代外傷的感染的機率實在是太大了,幾乎上只要是外傷,就有化膿的機率,只要一化膿,一條小命,就去了九層。

很多重傷員都熬不過傷勢,都已經死了,剩下的人的傷勢都已經穩定下來,按醫生的說法,應該沒有人會病死了。

等最後能活下來的名單,落到了朱厚煌名單。朱厚煌心痛之極。

雍王親軍只剩下七百餘人了。

要知道雍王親軍朱厚煌親手帶出來的,幾乎每一個人他都能叫出姓名出來,但是現在足足有三百餘人死在戰場之上。

這一戰讓雍王親軍傷筋動骨。在幾個月只能不能再戰了,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朱厚煌從表面上看得出來,之前的雍王親軍,雖然陣勢嚴正,看上去很厲害,但是卻缺乏一股殺意。正德說真正的強軍都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這一戰,雍王親軍能做到傷亡三成,而不動搖。已經有了作爲天下強軍的底子。也許將來重建了雍王親軍,雍王親軍的實力將遠遠的超過現在。

只是朱厚煌完全瞭解雍王親軍事務之後,朱厚煌這纔有時間瞭解戰事。這才發現,這幾日,寧王軍平靜的有些過分了。

寧王軍要在正德之前,進入南京。纔有爭奪天下的機會。所以對寧王軍來說兵貴神速。時間是最爲寶貴的東西,寧王軍在安慶城外無故逗留,實在是可疑之極。

所以寧王軍這樣不尋常的舉動,比如準備攻城之事。

朱厚煌如此猜想之後,立即來問伍文定備戰情況如何。

伍文定聽朱厚煌問這個問題,立即說道:“下官已經將城中百姓以街坊爲編制,青壯爲一批,,老弱爲一批,婦女爲一批。早已安排好了。並且將城牆各處的水井,糧倉,統統管制。”

前日城外一戰,讓伍文定徹底的相信了朱厚煌的誠意,對朱厚煌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變化。態度也變得恭敬起來,好像是面對上官一樣。

伍文定一邊說,一邊鋪開了一張地圖。這一張地圖是安慶城防圖。

上面標記這一處處水井,還有一處處糧倉。甚至將一處處藏兵洞,都安排好了,上面還有一處處路線圖,是緊急調兵的路線。

伍文定一一指給朱厚煌看。

朱厚煌只覺得看得眼花繚亂,一時間有些頭暈腦脹。伍文定也看出這一點說道:“殿下,不如下官帶你遊覽一下安慶城吧。”

“好,孤就恭敬不如從命。”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與伍文定把臂同遊,兩個人帶着幾個是個侍衛,遊走在安慶城中。

安慶城上長江上的名城,自然有很多名勝古蹟。但是朱厚煌沒有心思去看,他與伍文定一起走在安慶的大街之上,只有一個感覺,這不是安慶城,而是一個兵城。

朱厚煌看見很多建築都在拆。朱厚煌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伍文定眼神之中閃過一絲苦澀,說道:“城頭的滾石擂木不足,只好在這裡來取了。”

朱厚煌看着這一座拆到一半的建築,然後看到街道上,所有人都成行成列的行走,再想起剛剛他在地圖上看的一處處屯兵點,一處處糧倉,一處處水井,甚至一處處緊急通道,必有的時候,救火的時候行走的道路,可以說面面俱到,很多地方朱厚煌是萬萬想不到的,比如說爲了防止瘟疫,統一的茅廁,等等強制的,不強制的手段,讓朱厚煌歎爲觀止。

他用眼睛的餘光看向伍文定,心中暗道:“看來我是撿了便宜。這安慶城有伍文定在,幾乎牢不可破。有我不過容易一點,沒有我不過困難一點,這伍文定雖然在名聲不響,但是守城的手段,並不弱於那些歷史上有名的守城將領。而且能得安慶民心,伍文定一面愛民如子,對百姓真正的好,另一方面對意志堅定,對朝廷忠心耿耿,爲了守城,恐怕整個安慶成之中的人死完,也不會有一絲動搖。”

“我實在是小瞧天下英雄了,古代人才濟濟,並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在歷史上留名的。”

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
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