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

“舒服啊。”俞大猷不由的喊道。

頭上重重的捱了一下,“臭小子,殿下問你話的。”李良欽說道。

俞大猷就知道剛剛是李良欽出手,這種拿捏按摩的手段,也只有他師傅能做得如此快捷,如此高明。

“是。”俞大猷說道。他定了定神,回想到剛剛戰場上的一切,俞大猷苦笑說道:“殿下,恐怕只剩下一半了。”

所有戰鬥朱厚煌都看在眼裡,他的心中早就有所預料了,但是從俞大猷的耳朵裡面聽到,還是感到心中劇痛。

朱厚煌身子一晃,一把按住城牆,說道:“走,我要去看看。”

這個時候,朱厚煌連平時端着身子的自稱孤,也忘記了。

西門後面的甕城之中,雍王親軍的的士卒,橫七豎八的靠着城牆躺着。鮮血從他的身上流了出來,將城牆與地面全部染紅了。傷勢比較輕一點,還能自己包紮,更多的人是躺在地面之上,只有出氣沒有進氣,顯然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

氣氛很低沉,只有低低的呻吟之聲,卻沒有多少慘叫之聲。

朱厚煌只是匆匆一看,發現俞大猷的話大概有點嚴重,因爲在甕城之中,大約有七八百人之多,但是俞大猷所說的也並不算是太差。因爲有一二百的傷勢嚴重之極。此刻連慘叫之聲,也喊不出聲來。

朱厚煌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從今天之後,想要再次出城做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戰,對雍王親軍來說,早已傷筋動骨。不修養一段時間,根本不可能出戰了。

這一絲念頭,立即從朱厚煌的心頭閃過。朱厚煌隨即將這個念頭放在一邊了。他根本沒有再去想這些。朱厚煌先要解決,將這些人給救過來,多救一個,就是一個。這些人都是朱厚煌精心培養出來班底。每死一個對朱厚煌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朱厚煌立即派人將安慶城中,所有的醫師帶到這裡,用所有最好的藥材,來搶救這些傷員。

這一夜,這些醫師,挑起火把,通宵達旦,朱厚煌也一夜也沒有睡覺的,在這裡枯坐到天明。

在朱厚煌沒有睡意的時候。也有一批人沒有睡意。

在寧王軍中,劉養正看着眼前的一把火統,這一把火統正是從戰陣之上,從雍王親軍手中奪下來的。

雍王親軍在這一場大戰之中,傷筋動骨,有二百人左右就遺屍在戰場上。很多兵器都遺留在戰場之上了。雍王親軍之中,火槍手的傷亡最少。但也不是沒有。最後這火器最後落到劉養正的手中。

劉養正自詡精通兵法,對火器什麼的,也是非常精通。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火器,此刻正在細細的揣摩。他越看,眼睛越亮。

劉養正從這火器之中,也看出一點名頭。暗道:“這火器的威力極大,而且操作方便。”劉養正搬動扳機,一聲清脆的敲擊之聲,有火星在燧石上面閃出來,劉養正也從一邊翻出了一包包包好的火藥。還有鉛彈,已經制造鉛彈的模具。

劉養正繼續暗道:“這一戰雖然失利了,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的,這就是天大的好處。”他輕輕的撫摸火槍的槍管,暗道:“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劉養正將火槍放下,起身踱步,他閉上眼睛,再次想起戰場上的一切。

劉養正檢查過戰死的寧王中軍的傷口,大多是死在火槍之下。不要看雍王親軍,訓練有素,但是在戰場上的威力,還不如劉養正手中的新火器,威力大。要不是他們這種肉搏與火器相結合的陣法,區區一千人,能在數萬的軍陣之中玩出什麼花樣。

劉養正雙眼放光,他從雍王親軍的陣法之中,看出了一個方向,暗道:“自古以來,兵刃以弓弩爲第一,至本朝以來,火器的地位取代了弓弩,成爲了第一,但是火器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完全代替弓弩在軍陣之中的地位。而且火器以笨重,射速緩慢等問題,不能與軍陣有機結合。”

劉養正回想出一個個陣法。

這些陣法都是古代陣法,裡面弓弩都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宋代的弓弩。宋代以弓弩第一,多少陣法之中,弓弩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劉養正將這種火槍放置在陣法之中。無數陣法在劉養正的腦海之中活了起來,不過放置弓弩的地方,改成了火統。這些陣法,在劉養正的腦海之中動了起來,好像有無數人馬在他的腦海之中混戰。

“砰砰。”火槍發射的聲音。劉養正好像聽到這火槍的聲音。

大批大批的人在火槍之下陣亡。

“不行。”劉養正睜開了眼睛,他的頭上微微見汗。剛剛的推演耗費他太多的心力。他心中暗道:“單單憑藉空想,完成不了這些陣法的設計,這是一種全心的武器,雖然能代替弓弩的位置,但是並只是有弓弩的作用。”劉養正又從一邊拿出另一個物件,就是一把刺刀,他將這一把刺刀輕輕的卡在槍頭之上,火槍就成爲一柄短矛了。劉養正揮舞兩下,只是劉養正是一個文弱書生,並沒有多少武功底子,揮舞兩下。並沒有一點威風,反而還一絲可笑。

劉養正深思道:“大王想爭奪天下,以寧王蕃的底蘊,可是千難萬難,如果早些知道有這樣的火器,勝算可以大增,只是有一點遲了。”

“必須力勸殿下不要在安慶城下停留,沿江之下,先攻南京,只有攻下南京,殿下才會有整兵經武的時間。”劉養正暗道。

第二日一早,劉養正就起身去見寧王了。

寧王神色不好,昨日一敗,讓寧王心中不爽之極,今日一早,他一開口就說道:“安慶城是孤進攻南京要地,諸位先生有什麼良策能教授孤啊?”

“殿下。”劉養正再也忍不住了,說道:“兵貴神速,安慶小城雖然頑固,但是並不能完全遏制長江水道,天下之重在於兩京,殿下欲爭霸天下,就要以爭奪兩京爲先,區區安慶小城,根本不足掛齒。”

寧王沒有一點變化,說道:“還有誰有良策教孤?”他的聲音很是平靜,但是經常在寧王身邊的人,才能從寧王身上看出來,他其實並不是太高興的。

“殿下,劉先生此言差矣。”李士實說道:“殿下,想要成其大勢,必須要深固根本,而殿下的根本就是江西,安慶不拔,即便殿下得了南京,也與江西相隔,到時候首尾不能相顧,情勢只會更糟糕。故而,必須在正德進入南京之前,奪下安慶府,然後進攻南京,故而我們的時間不多。”

劉養正看向李士實,目光之中怒氣流轉,好像是在責怪李士實怎麼改變主要,明明說好的要將勸殿下速攻南京,而不是留戀於安慶城下。

李士實避開了劉養正的眼睛,心中嘆息一聲,暗道:“這劉養正雖然有些才華,但是畢竟太嫩了。他沒有看見殿下已經有些厭惡他嗎?殿下在安慶城下傷了面子,不將這一口氣出了,殿下斷然不會離開這裡。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即便他立下再大的功勞,恐怕將來也不得善終。”

“好,李先生所言甚是。”寧王說道:“不奪安慶,孤絕不收兵。諸位各盡其能,爲孤出謀劃策。助孤一筆之力。”寧王的目光掃過所有人,最後在劉養正身上停留了下來。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
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