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

“雍王雄才大略,東雍在雍王的手中,一日千里,如今覆滅安南,定然損兵折將,不如大軍渡河南下,一戰攻大員,如有順利,則擒雍王來京,如果不順利,雍王失去了根本之地,漂流南洋,恐怕將來再起也要數十年後了。“楊慎說道。

“那數十年後怎麼辦?”楊廷和忽然問道。

“這---”楊慎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雍王有一個一直被忽略的問題,那就是雍王的年齡,即便是現在擊敗雍王,奪了東雍,與安南兩地,誰也不能保證,十幾年後,雍王東山再起。畢竟當初雍王前去東雍的時候,手頭也不過二十萬兩銀子,就將東雍發展成這個樣子。可見雍王能力之強。

所謂之莫欺少年窮。

楊廷和忽然心中想道:“我如果按照先帝之意,扶雍王登基會怎麼樣?”隨即他立即將這個念頭從大腦之中刪除,強迫自己不去想。只是一想起東雍的存在,知道他爲大明埋下了一處隱患。

楊廷和忽然說道:“罷了,東雍之事,爲父也不管了,只希望爲父能將先帝留下的爛攤子收拾乾淨。就告老還鄉。”

楊慎說道:“父親身子骨一向硬朗,何必說這樣不吉利的話。”

楊廷和說道:“有什麼吉利不吉利了,從大明開國以來,能將首輔做成這個樣的的,也就是爲父了,如此爲父我也知足了,即便是不爲我自己想想,也會爲你着想。”

內閣在太祖成祖之時不過是一個秘書機關,權力在百餘年來一點一點擴張,到了楊廷和這裡楊廷和又將權力向外面大大蔓延開來。使得楊廷和有不下於真宰相的權力,但是自古權臣都會不得善終。楊廷和知道自己如果不急流勇退,將來的局面恐怕不大好看。

而且楊廷和內閣一日,就堵死了楊慎的上進之路,唯有楊廷和脫離朝堂,楊慎才又機會接受更多機會,否則父子同居內閣,那算什麼樣子?難不成能首輔之位,還想父子相承嗎?

楊廷和並不知道,安南消息傳來,已經激化了他與嘉靖之間的矛盾,他似乎沒有機會等他自己告老還鄉了。

被安南消息震撼的不只是北京,還有一處。那就是馬六甲半島之上。

“什麼?安南已經投降東雍了?”滿刺加國王阿拉烏丁沙大吼道:“怎麼可能啊?”

對於東雍這位滿刺加國王心情十分複雜。

東雍幫助他驅逐了佔領馬六甲的佛郎機人,但是佛郎機人走了,東雍卻來了。不僅僅佔據了馬六甲,還在星城設立據點,他已經聽這裡要建立一座雄偉的城池。

一旦這座城池建立起來,他最重要的柔佛州,就直接面對東雍的威脅。

這樣的結果,是阿拉烏丁沙萬萬不願意看到了,但是朱厚煌在南洋的時候,大片軍艦集結。東雍的實力強橫,阿拉烏沙丁知道此刻的東雍惹不得,這才老老實實聽朱厚煌安排,但朱厚煌大艦隊離開了之後,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在北京的爭權,比如安南的反叛。

也是阿拉烏沙丁消息蔽塞,等他得到消息的時候,朱厚煌已經對安南取得的一連串的勝利,但是大軍深陷安南也不知道什麼保密消息,阿拉烏沙丁來說,這纔是一場爭奪戰的開幕。

阿拉烏沙丁所以這才準備發動他所有能發動的力量,聯合各地諸侯,奪下星城,與馬六甲。特別是馬六甲了。

馬六甲本來就是區域中心港口,東雍驅逐佛郎機之後,在馬六甲迅速恢復繁華,此地有南洋各國的與大明的貿易,也有佛郎機對香料的採購,讓這個港口迅速繁華起來,汪直頒佈了很多仿造東雍的政策,讓馬六甲的稅銀,成爲汪直的一大財源。

因爲馬六甲的特殊性,這筆財源直接就地由少府供應給軍方了。

這比收入,對於東雍來說,並不算太多,但對與滿刺加國來說,卻是足以讓他們動心的數目了。在滿刺加國王阿拉烏丁沙心中,不管是馬六甲還是星城都應該是他的。

所在在安南戰事爆發的同時,阿拉烏沙丁也開始了小動作,不過,他見識過雍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想要直接與東雍撕破臉,而是使用蠶食的手段,一點點的侵蛀東雍的影響力。東雍對星城與馬六甲之間的管轄權,與滿刺加國之間,是有矛盾的。

這矛盾在大軍在南洋的時候,滿刺加國王連吭都不敢吭一聲,但是現在東雍主力被牽扯在安南。滿刺加國王就開始拉攏各地的部落首領,之前這些地方都是滿刺加國的領土,在滿刺加國王軟硬皆使的手段之下。這些部落首領紛紛接受了滿刺加國王的管轄。

不得不說,作爲一個國王,阿拉烏丁沙還是相當有能力。

在滿刺加國亡國之時,他作爲一個貴族子弟。逃離馬六甲集結整合滿刺加國殘餘力量與佛郎機作對十幾年之多,可謂堅韌不拔。而且東雍南下,也損害了不少,當地部落的利益,由阿拉烏沙丁牽頭,立即掀起了抵制東雍的暗潮。

在與佛郎機作戰期間,東雍直接控制的地方,不過是星城,還有馬六甲,以及沿着海岸線的一條道路而已。其餘的地方由滿刺加國王負責整合,爲大軍輸送糧草。

擔心現在滿刺加國王的背離,直接導致了馬六甲與星城之間的道路聯繫,變得時斷時續起來,要不是有海路聯繫,馬六甲就變成一座孤城了。汪直感受的尤其明顯,就是馬六甲城輻射的方位,快速縮小。馬六甲城外的部落全部倒向了滿刺加國。

汪直現在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在什麼的地方的佛郎機艦隊,反而變成了滿刺加國。

不過,滿刺加國王萬萬沒有想到,安南這樣的強國,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東雍給控制了。這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在他的計劃之中,他認爲安南的戰事要持續很久,所以,他現在只是準備,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不準備與東雍兵戎相見,甚至他還準備派出使者,去聯繫佛郎機。

那麼是戰是和?滿刺加國王現在該怎麼走,他也有一點摸不準。

他心中暗道:“如果想要戰,那麼現在是最後的機會了,東雍剛剛平定安南戰事,大軍必須修整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是東雍兵力的空檔。否則等東雍緩過勁來。恐怕也要對我們下手。”

即便是東雍不下手,但是他也不接受,權力一點點被東雍剝奪,特別是知道東雍要在星城建都這個小道消息之後。更是如此。

“去,派人向汪將軍送禮,孤要延請汪將軍,以修兩家之好。”

就在他決定展開行動的時候,汪直也大喜過望。

汪直的消息比滿刺加國王靈通的很,當安南戰事剛剛結束的時候,他這邊就已經知道這一件事情了,特別是知道跟隨朱厚煌做戰的各路將領紛紛晉升之後,汪直心裡面的酸水直冒。在安南作戰期間,汪直麾下的實力屢次被消弱,現在汪直手中只有一個營的兵力,還有一支維護治安的艦隊。

不過,說起來汪直手裡的實力也不算弱,有法摩沙改造出來的城池,一個營的兵力,與數量不少的民兵,足以堅守很長時間了。至少要比佛郎機人堅持的時間長。能等到東雍主力南下支援。不過,人說話的底氣是由實力決定的,汪直沒有實力,說話自然底氣不足。

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
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