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

這不是朱厚煌的擔心。

朱厚煌如今將這些賊寇,或者說倭寇全部剿滅了。那麼嘉靖的海禁只會更嚴苛。福建方面絕對過河拆橋,默許的走私,絕對會忘記的乾乾淨淨的,任何時間都不要相信官僚的屁話。而且他不相信,北京方面會對他有什麼獎賞,即便是獎賞,也不過是名頭上的。

甚至嘉靖估計還想來一個明升暗降,比如升朱厚煌爲宗人令。

要費力氣,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的事情。朱厚煌怎麼肯幹啊?

即便是再同情,但也是同情而已。朱厚煌不會爲了自己的同情,而損失自己的利益。畢竟他不是一個,他要爲跟隨他部下負責。

王陽明看得出朱厚煌的心思,說道:“殿下,有意於天下,此刻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

朱厚煌心中暗道:“東南世家之心,孤並不想收買。”

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的過程,朱厚煌覺得對於這些東南世家來說,他根本給不了他們太多的利益了,而且朱厚煌在東雍的所做所爲,如果在大明根本施展不開。也是認識到朱厚煌與他們根本政見不同,他們才頑固的不想朱厚煌登基的。

朱厚煌不覺得一點小恩小惠能收買的了。而且換一個角度來說,朱厚煌巴不得這些倭寇將江南世家殺上一批。

不過,朱厚煌也理解王陽明爲什麼這樣說,因爲王陽明是浙江餘姚人,說起來與謝遷是鄉黨。見到家鄉被如此肆虐,豈能無動於衷啊。

朱厚煌說道:“王師想要孤拉攏他們,也要讓他們先吃吃苦頭。否則,不吃到苦頭,怎麼知道什麼是甜。”

王陽明還想說什麼。

朱厚煌搶先說道:“先生的家人,孤已經令舅舅派人去接了,先生的家人可以先在東雍避禍,等倭亂平息了,再還鄉。”

王陽明是聰明人,朱厚煌如此說,就知道朱厚煌對東南世家沒有好感。

王陽明心中暗道:“東南勢家恐怕真的做錯了,雍王雄才大略,雖然做事還有些稚嫩,但是想來雍王年方弱冠,尚有幾十年光陰,在繼承皇位上,他們狠狠的得罪了雍王,不怕給子孫招禍嗎?”

王陽明不知道朱厚煌爲什麼討厭他們,但想來一定是正德身後奪位之戰的站隊問題。

只是他不知道,東南世家在晚明作到了什麼程度。以至於朱厚煌不是專門學歷史,也對他們有偏見。

正如,朱厚煌所想的。嘉靖此刻已經知道江南的事情,他第一個念頭,就是是不是他的那位雍王哥哥在後面做了什麼。

他立即召集陸炳。問道:“江南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陸炳說道:“陛下,自從雍王到了東雍之後,那些犯禁之徒,數以百倍的增加,有數萬之衆,都在海上轉運,陛下嚴禁海禁,是斷了他們的活路,纔有今日之事,雍王在裡面有沒有參與,臣還沒有差清楚,最少沒有發現。”

嘉靖雙目瞪圓說道:“陸炳,你的意思是朕的不是?”

陸炳說道:“臣不敢,但是臣要跟陛下說實話。”

嘉靖長嘆一聲,有些頹廢說道:“現在也只有你和我說實話了。炳哥,你覺得江南的事情該怎麼對付?”

陸炳見道嘉靖發愁的樣子,有一點心疼,說道:“陛下,可以問張先生。”

“傳張先生進宮。”嘉靖立即說道,

張璁作爲嘉靖的智囊,地位日益高了起來,已經成爲帝黨首腦,雖然比起楊廷和差了一些,但已經成爲朝廷之中的一方大佬。

嘉靖也預備將來讓張璁代替楊廷和的位置。

等張璁來了之後,嘉靖立即讓陸炳將情況告訴張璁,並向張璁問計道:“張先生,你看,朕該如何是好?”

張璁思量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爲應當派重兵清剿。此事雖然因海禁而起,但此刻卻萬萬不能放開海禁,否則朝廷威信毀於一旦。必定先剿滅亂賊,再開海禁。”

嘉靖對開海禁,打心眼裡抗拒,不是別的,就是因爲他那位雍王哥哥。“先將這亂事處理了,將來怎麼樣,另當別論。”嘉靖心中暗道。

嘉靖說道:“當從何處調兵?”

張璁思量一會兒,說道:“調廣西巡撫姚鏌爲這件巡撫,讓沈希儀也跟着。”

嘉靖說道:“姚鏌?”

張璁說道:“姚鏌當過邊臣,平定西南有功,去年又奪安南數百里,在兵事上有建樹,且沈希儀是他的部下,兩人相得益彰,用之平賊,應當能見效。”

張璁之所以這樣說,就是不僅僅因爲兩人一文一武是能臣干將,還是因爲南方也就廣西兵能用,其他地方兵力,恐怕都不足用,特別是浙江衛所的表現,千人對百人,也是不堪一擊。張璁不敢調動那些承平日久的兵馬。唯有經過戰火錘鍊的士卒,才讓他信任。

嘉靖說道:“從廣西到浙江,非經年不可。恐怕緩不應急。”

張璁說道:“十步之內,必有忠信,浙江雖亂,但並不是沒有能臣,嘉興知府張經,就率領衙役大勝倭寇,斬首數百,陛下只需提拔忠信,驅逐倭寇,可能做不到,但是抵抗卻是可以的。”

嘉靖說道:“好。張經是吧。朕記住了。張先生,朕有一事,想問一問張先生。”

張璁說道:“陛下請講。”

嘉靖說道:“爲什麼不調邊軍南下?”

張璁說道:“陛下,臣以爲蒙古死而不僵,這數年經營,又恢復了幾分元氣,不得不防,此其一也,邊軍都北人,恐受不得江南暑熱。最好也是用南兵。此其二也。”

嘉靖說道:“可不可以,調集重兵於江南,一舉滅東雍。”

張璁神情一愣,說道:“陛下,前日雍王遣使朝貢,是也不是?”

嘉靖說道:“是。”

張璁說道:“陛下,不是已經嘉獎雍王?”

嘉靖說道:“是。”

張璁說道:“臣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然雍王已經盡了爲臣之責,殿下何必切責之,東雍本荒蕪之地,得之無用,雍王不過一土司而已,陛下容得了西南土司,卻容不得雍王啊?”

楊廷和是明眼之人,張璁也是明眼之人,他們正是看到了東雍不好攻克,即便攻克的話,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一點。在文官眼中,正德並不是一個好皇帝,也是有證據的,別的不說,單單國庫,被正德弄的簡直能餓死老鼠,所以國庫空虛是一個大問題。

而正德留下來的精兵,也被一邊邊的清洗,弄散了架,恐怕也是不能打仗的。 沒有錢,也沒有兵,特別是沒有水師,卻打東雍,看東雍也是在防備,特別是東雍準備遷都這麼大的動靜,瞞不過有心人的。張璁暗自思量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攻打東雍,能不能打贏還在兩可,但是耗費一定很大。國庫支撐不起。

二來即便是打贏又如何?恐怕也不能將雍王抓住。那可就與雍王再也沒有和平的可能,單單一個倭寇,就朝廷焦頭爛額了,如果將雍王弄翻,害處之大,要遠在倭亂之上。

張璁怎麼推敲,也覺得保持現狀,卻是最好的辦法了。

張璁雖然嘴裡說得君君臣臣,但是心中所想卻一點也不迂腐,他如果迂腐,也不會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上,當然了君君臣臣的政治正確,一定要提倡的,還要天天提倡。

嘉靖說道:“朕不想當建文帝。”

張璁說道:“殿下寧致雍王可爲成祖?”

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章 侍衛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十七章 許棟
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章 侍衛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十七章 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