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

“人命關天?”這個疤臉臉上一動,傷疤變得更加猙獰恐怖起來,說道:“你不是又發善心了吧。”

疤臉有些無語了。

他是雍軍出身,打仗受了傷之後,正好錦衣衛缺人,被調到了錦衣衛之中,現在就是繡衣衛之中的人。

而他這個小老弟,卻是錦衣衛世家出身,似乎是跟着雍王來東雍錦衣衛之中的某一個。

只是他長於富貴之中,未免太心善了吧。

天天救想救人。

這裡可不是東雍,這裡是一個混亂之地,是一個沒有王法的地方。

東雍不會太介入這裡,而東南世家也管理不了這裡,海盜們更是混亂無比,幾乎每天都有人會死。

他就是想救,也救不了多少,甚至還要將他們兩個人的性命給搭進去。

畢竟繡衣衛在這裡的實力有限的很。雖然有些暗樁,但是明面上的人,也就這幾個,真有人想殺進來,還真當不住。

“不,不是,這一次真不是亂救。”這個書吏說道。帶這年輕人特有的稚氣說道:“是一個我國的官員,我這裡找不到登記了,說不定是從別的地方上岸的,不過後面有兇巴巴的,似乎要對他不利啊?”

“什麼啊?”疤臉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說道:“有人冒充先得救,又不是第一次了,打什麼馬虎眼啊。”

“是大人。”書吏說道:“但是雍王大人,常常說的我東雍人口不足,我尋思的多救一個人,我東雍就多一個人不是嗎?”

“好吧,我把這個慌給你圓了。”疤臉也不知道是被書吏說服了,還是覺得書吏精神可嘉,這才答應下來。

疤臉到外面一看,覺得這個人有一點眼熟,問道:“叫什麼名字。”

“楊慎。”楊慎說道。

疤臉一聽這個名字,渾身一震,再仔細一看,立即行禮道:“卑職見過楊大人。”

楊慎說道:“快快請起,我現在已經沒有東雍的官位了。”

書吏暗道:“這也太誇張,我只不過讓遮掩一下而已。”

疤臉說道:“下官當初是被楊大人安置在大員,纔有今天的日子,楊大人大恩,下官絕對不會忘記,而且王上很想念大人,已經派人去找大人了,沒有想到大人來這裡了。”

楊慎說道:“哦?”

疤臉說道:“是,就是從卑職這裡走。”

楊慎說道:“能不能安排我去東雍?”

“當然可以?”疤臉說道,他正想延請楊慎進去,忽然看見身後船家,對書吏說道:“去,賞他一百兩銀子。”

書吏大吃一驚說道:“一百兩。”

他在家中的時候,從來不將一百兩放在眼裡,但是出來做事之後,才知道一百兩銀子有多少了,最少在他們這個小小的站點,幾乎要將所有的錢都掏空了。

他一邊去拿錢,一邊想到:“即便是演戲,也不敢拿一百兩銀子去演,所以這個楊慎定然是一個大人物,楊慎?難道?”

書吏這才反應過來。暗道:“這麼重要的人,我怎麼會不記得啊?難道父親說的對,我真的不適合幹這一行嗎?”

他立即將船家打發了。

去後面接到楊慎。

不過楊慎一路上提心吊膽,早早休息下去了。第二天一早,疤臉就安排了船隻,爲了謹慎還將書吏派了過去,讓他們一同去東雍。

這一艘船是大船了。

不過是舊船,上面掛着日月同輝旗。

楊慎坐着一個藤椅上面,書吏在旁邊站着。

楊慎說道:“你叫什麼名字啊?”

書吏說道:“小侄見過,楊叔父,小子吳庸臣,家父乃繡衣衛指揮使吳鳳儀。”

楊慎高看了書吏一眼,說道:“沒有想到,你是吳國舅的兒子,坐。”

吳庸臣就是朱厚煌的小表弟,他一心想要繼承家業,但是被吳鳳儀反對,他決定讓吳庸臣去經營封地,雖然封地現在還沒有完全規劃下來。

但是吳鳳儀已經做這個準備了。

吳庸臣卻不想,也不願意去封地,因爲朱厚煌封地原則,一般來說,都是生地。朱厚煌本來不想給封臣一點根基,但是後來想想,有一點太小氣了。

所以朱厚煌決定還是給一點幫助。不能讓功臣們沒有一點根基。所以現在東雍的分封還沒有結束。

因爲朱厚煌在呂宋島附近找,適合居住的地方,適合建城的地方,以軍屯的方式建立起一個村莊,然後將這個村莊再交給封臣。

其實朱厚煌還是有一點點私心的。

這樣做其實對封臣無形的限制。畢竟每一個封臣周邊的環境都被細細勘探,限制未來的無限擴張,保證東雍所管控的中心城市對這裡的影響力。

吳庸臣明白,不管說的再天花亂墜,經營封地一定是一個苦差事,當初剛剛到東雍的時候,他還小,但是他依然記得那一場大雨,幾乎將整個大員給淹沒的大雨。

所以他不想去封地。

吳鳳儀就派他當錦衣衛最小的書吏,也是最基層的書吏,因爲這已經是東雍的規矩了,所有高官都必須有基層經驗。

吳庸臣或許不明白,但是吳鳳儀認爲將來吳庸臣不想繼承封地當一個爵爺,想參與到政治之中,這是必經之路。

楊慎問道:“你父親還還好嗎?”

吳庸臣說道:“家父還好,只是最近一直在忙着選擇封地之事上。”

楊慎心中一轉,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那就恭喜定遠侯世子了。”

吳庸臣說道:“楊大人客氣了,王上之命。殿下如果來東雍,殿下當以丞相之位,虛位以待,而且封大人爲伯,以大人之能,將來成就不可限量,想來必定能公侯萬大。”

這纔是吳庸臣這樣恭敬的原因。

說實話,吳庸臣對楊慎的印象並不好,無他,當初京師之變的時候,東雍損失最慘重的其實吳鳳儀的部下。

朱厚煌在京師之中,一瞬間變成了聾子瞎子,而作爲朱厚煌眼睛而存在的暗探,幾乎全部被殺了。

主持這一件時間的人,是誰,就是楊慎。

繡衣衛上下對楊慎觀感能好了嗎?甚至在吳鳳儀哪裡,乃至於朱厚煌哪裡就有一封封刺殺楊廷和,刺殺楊慎的計劃,與刺殺嘉靖的計劃一樣多。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變化,當初的敵人,一瞬間變成了朋友,還要當東雍的丞相了。

吳鳳儀的政治原則,就是緊跟朱厚煌,朱厚煌說什麼他說什麼,朱厚煌要幹什麼他幹什麼。所以吳庸臣哪怕是心中再 不高興,不舒服,也必須恭恭敬敬的的對待這爲楊叔父。

楊慎心中涌過一陣知遇之感。

朱厚煌不計較恩仇,還大力重用他,他豈能不感動,一時間離開大明的忐忑之心,消散了大半,楊慎問道:“聽說雍王殿下已經不在大員了,而是在南都,不知道南都比大遠如何啊?”

楊慎立即開始詢問東雍的近況,特別是南都的情況。

楊慎知道朱厚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朱厚煌重視他,是因爲他的才能,絕對不是因爲不恨他,他如果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哪怕朱厚煌恨他,也會重用的,但是如果相反的話,即便是朱厚煌念舊情,也不過將他擱置而已。

這是一場考試,楊慎必將面對的考試,他現在就開始備考了,而東雍他還是比較熟悉的,畢竟東雍的藍圖還是楊慎畫的,而南都就不一定了,所以南都是他必須要了解,而且是重點了解的地方。

因爲他推斷, 南都是東雍最近經營的重點。

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十九章 經緯【2】
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十九章 經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