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勢不由人

古勒寨這個名字,在後世可能不甚出名,說起建州女真,最出名的地點大概有兩個,一是薩爾滸,二是赫圖阿拉。前者是因爲薩爾滸戰役,後者是因爲它是努爾哈赤的老巢。

然而有明一代,建州女真的“王城”卻正是古勒寨,此地位於後世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古樓村至勝利村一帶。

正統年間,建州女真左衛在經歷了歷史上數次大規模遷徙後,定居在蘇克素護河畔,呼蘭哈達山下的赫圖阿拉城。此後不久,酋長凡察與董山叔侄之間爆發了衛印之爭事件,部族面臨着分裂的危險。

爲了有效地羈縻建州女真人,明廷採取了從左衛中分設右衛的做法,將原建州左衛的部衆一分爲二,從此成爲兩衛。右衛設立後,由凡察掌管右衛事,而左衛仍然由董山掌管。

分設出來的建州右衛,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仍與左衛同居於哈爾薩山赫圖阿拉城一帶,即是明代史料中常常提到的建州老營或虎城。

然而,在此後兩衛之間由衛印之爭而產生的裂痕一時間內是難以癒合的,右衛的勢力較弱,因此而經常受到左衛勢力的排斥,爲此,酋長凡察決定率部衆沿蘇克素護河西遷,遷至古勒山,馬爾墩一帶,左衛與右衛以五嶺,即青龍嶺(馬爾墩嶺)爲界嶺,由此而形成了東西建州。東建州指左衛,西建州則指右衛。

那麼右衛又是怎麼崛起,反過來壓倒左衛,使古勒寨成爲建州女真“王城”的呢?因爲明軍發動了“丁亥之役”。

在“丁亥之役”中,大明派出大軍對建州老營及建州衛所在地吾彌府進行搗巢,建州衛酋長李滿柱父子及建州左衛酋長董山先後爲明軍所殺,左衛的居住地建州老營被明軍血洗一空。而此時,建州右衛的凡察卻聞風率部衆遠遁山中,躲過了這場劫難。

此消彼長,這算是建州右衛的第一次崛起。

但到了景泰元年,凡察因報復搗巢之仇而屢次率部衆搶掠明邊,被明軍抓獲,最後拘死於遼東。其都指揮使一職按大明定製,由其長孫納郞哈承襲。

納郞哈襲職後,爲報父祖被害之仇,也屢屢犯邊,後被大明邊官誅殺。納郞哈死後,建州右衛都指揮使一職由其叔卜花禿襲任。

卜花禿爲右衛都指揮時,仍然屢次犯邊作亂,“纖賊徙入遼陽盜馬、殺官軍”,“入寇義州掠人、物”。

爲此,明廷敕諭右衛,“卜哈禿既三衛保其誠實,其授都指揮同知,洽與印敕,命統束本衛人民,再犯法不貸”。明正德二年,卜花禿死去,其後人襲職情況便不見於史料記載。

建州右衛酋長卜花禿死後的數十年中,女真各部處於蜂起的混亂社會狀態之中。建州右衛的第二次次崛起是在明嘉靖年間,崛起的關鍵人物就是之前曾說過的那個王杲。

王杲十六歲之時,繼承父業,重建古勒城,此際正值嘉靖二十四年。王杲勢力崛起後,襲任建州右衛都指揮使,並自封爲都督,“建州諸夷悉聽杲調度”。建州左衛出身的韃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此時都爲王杲的部屬,其他五祖子孫也歸屬於王杲麾下。

王杲勢力崛起後,對古勒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拓建。拓建後的古勒寨被改名爲古勒城,此地三面臨水,一面靠山,蘇克素護河從城南流過,上夾河由城西流過。城西、南北三面爲天險峭壁,東連青龍山,構成了三面壁立的天然屏障。

防禦設施建有內外兩重城牆,城北建有一座城門。在古勒城內城,王杲除建有自己的議事大廳和寢宅外,建有房舍五百餘間,決心以此城爲依託,確立自己在女真社會中的霸主地位,並與大明遼東軍事力量再做軍事上的抗爭。

王杲與大明之間的戰事,本書前文有述,這裡不再贅述,總之在萬曆三年時,王杲被磔於燕京。

王杲被捕殺後,其子阿臺堅持反明,不過當時他的力量還沒恢復,動作不算大,沒有造成足夠的影響,薊遼總督、遼東巡撫乃至遼東總兵李成樑對他都不是很重視。

但到了今年,阿臺得知漠南之戰打響,深感機會難得,開始廣邀“同道好友”做大事。不過阿臺沒有料到的是,漠南大戰的規模雖然堪稱巨大,但前前後後持續的時間卻並不算長,結果他這邊還沒準備妥當,李成樑那邊居然已經打完了。

這下子阿臺就陷入了尷尬:起兵吧,先機已失;不起兵吧,做的準備就全浪費了。

或許是“上天垂憐”,這時候又出了意外,漠南大戰中戰敗的圖們大汗不肯善罷甘休,居然千里奔襲李成樑的老巢鐵嶺,並擊破鐵嶺衛,在李家祖墳前放肆的尿了一把。

這個消息讓阿臺十分振奮,認爲必然是明軍對漠南大戰的戰果做了誇大宣傳,圖們大汗雖然沒能拿下土默特,但損失並不大,反而李成樑的損失可能更大一些。

在這個錯誤思路之下,阿臺立刻糾集其弟阿海等,分兵兩路,深入內地,進犯瀋陽,前至城南渾河,大縱所部千騎掠撫順城邊渾河口一帶。

李成樑得報,深惡阿臺,與左右言:“此逆雛在,遼禍未怠”。同時在尼堪外蘭的唆使下,決心斬草除根。

朝廷既然沒錢再打大仗,不能立刻對圖們進行報復,那他就把一肚子火氣全撒在阿臺頭上,當即率領大軍從撫順王剛臺出塞百餘里,直搗阿臺老巢古勒寨,而以別將攻阿海寨,並以號帶約尼堪外蘭與其配合。

李成樑知道塔克世是阿臺的女婿,而覺昌安的孫女又是阿臺的妻子【注:好像有點亂?】,此役便派二人作嚮導。

剛纔說過,古勒寨依山而作,山勢陡峻,三面壁立又環水,下設壕塹,因此阿臺防守極嚴,倒是阿海寨很快被攻克。

李成樑調集兩路兵合攻阿臺寨,卻屢攻不下。而且阿臺多次出城突圍,儘管沒有取得成功,倒也使明兵受到很大傷亡。

這也是祖承訓有些不想繼續打古勒寨的原因——本身打女真就不如打蒙古划算,因爲按照大明的軍功計算,蒙古人的首級纔是最值錢的,而女真人嘛……也就比內陸草寇響馬稍微值錢一點罷了。

因此這個古勒寨,在他祖承訓眼裡完全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打下來也沒有什麼用處。

但李成樑的目光顯然不會如此短淺,如果說遼南之戰打成了僵局或者乾脆就是遼南抵抗不住,他爲了收兵回去救援遼南,放棄古勒寨這個又臭又硬的茅坑之石,那也就算了。

可現在不同,現在是遼南方面在根本沒有多少精銳的情況下反過來大勝圖們炒花聯軍,甚至乾脆一舉生擒了炒花,反而李成樑的嫡系部下秦得倚莫名其妙的在“事後搶功”的過程中大敗而回……

兩相對比,豈不是顯得他李成樑無能之極?再想深遠一點,既然高務實從宣大調來的這三人如此厲害,偏偏還都很年輕,而他李成樑既無能且又年老……皇上會怎麼想?

所以事到如今,已經勢不由人,這古勒寨不僅必須打下,而且還得殺個屍山血海才行!

-----------

感謝書友“143023.qdcn”、“天姥散仙”的月票支持,謝謝!

話說,努爾哈赤……

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99章 傳教士?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40章 瞭解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無·番外·慎重訂閱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31章 急,不急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100章 忽悠第087章 “生意”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229章 指點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12章 東返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
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86章 凱旋而歸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99章 傳教士?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40章 瞭解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無·番外·慎重訂閱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31章 急,不急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100章 忽悠第087章 “生意”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034章 高黨大隱憂第229章 指點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12章 東返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