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盛名之下

不得不說,郭樸對張居正的瞭解頗爲深刻,不過可能也正是如此,他對張居正的感官似乎並不太好——高務實注意到,他剛纔幾次稱呼張居正,都是“張白圭”。

白圭是張居正的小名,或者說原名——居正反而是後來改的。郭樸直接以小名稱呼張居正,顯然是對張居正的爲人處世頗有些不以爲然。

張居正在後世一貫以大改革家的光輝形象示人,甚至有人說他是大明唯一的大政治家。高務實對此的態度一貫是翻白眼——張居正的確是政治家,也是改革家,但後世對他的過度拔高,已經到了完全不顧事實真相的地步,這就完全不能讓高務實信服了。

甚至對於隆萬大改革,張居正作爲延續隆慶、高拱改革政策的政治家,不僅沒有真正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反而在一些施政中明顯出現“用力過度”的失誤,高務實甚至覺得後世對他功績的最大吹捧點“給明朝續命數十年”都有些難副其名。

前文中就有說過,從國家大政的角度和層面來說,強行在全國鋪開一條鞭法就是典型的用力過度——富庶得接近資本主義初期水平的南直隸蘇杭一帶,與貧瘠且連年遭災的陝西有什麼可比性,居然能一刀切的搞一條鞭法?

這是續命,還是飲鴆止渴?難說。

至於考成法,也同樣如此——在下層行政單位尚有許多問題堆積而未曾解決的時候,提高行政效率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這種時候張居正強行以中樞的名義勒令提高行政效率,只能導致整個行政體系的不安,造成文官集團內部的割裂,一部分人爲了逢迎張居正,只能加大對老百姓的壓迫,以滿足“考成”,另一部分因爲不肯過分欺壓民衆,無法完成“考成”,於是被張居正清算、打壓,繼而成爲朱翊鈞後來反攻倒算張居正的主力。

這是續命,還是飲鴆止渴?難說。

但是,歷史已經證明,張居正真正執掌大權之後的風格: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用人行政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樣一來,一些阿諛奸詐的小人往往得到重用,持不同意見者則受到排擠打擊。凡是得罪過張居正的朝廷大臣,無一不被降級、罷職,甚至受刑、入獄,招來殺身之禍。

這種以一己之好惡、個人之是非爲準繩的用人方法,既對改革的進行造成了困難,也給改革的失敗埋下了危機。

事實上,善於討好張居正的人,並非都真心擁護改革,如得到張居正提拔重用的張四維,在繼任內閣首輔之後,即隨萬曆亦步亦趨,對改革進行清算——而事實上,張四維本來就是高拱一派,若非高拱倒臺,他勢必也要進內閣輔政。

但張四維也是久經官場打磨之人,所以在高拱倒臺之時,他隱忍了下來,蟄伏於九幽之下,在張居正面前表現得“如循吏”一般,這才獲得張居正的認可,認爲張四維已經服軟了,於是得到重用。

此外,重權在握的張居正,儘管在晚明的官場中其實不算大貪鉅貪——至少比他的老師徐階強多了——但也並非完全清白。他運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爲家人謀求功名,長子爲狀元,次子在會試中本來名列二甲,神宗任意將其移入一甲二名,張居正也坦然接受。

上樑不正下樑歪,萬曆以後科場舞弊嚴重,顯官要員的兒子很多成爲進士,導致人心不服,議論紛紛,乃至風氣敗壞,張居正是有很大責任的。

另外他的家人在湖北老家也是橫行一方,收受賄賂。張居正其實十分清楚這種情況,還寫信要求當地官員對此嚴加管束,然而本身卻未能採取什麼有效的措施,甚至明確表示自己作爲兒子管不了肆意妄爲的父親,因此也難免招致他人指責。

在高務實看來,領導一場大規模的改革運動,本來就是滿途荊棘,困難重重。張居正本人又獨斷專行,排斥異己,用人不當,樹敵過多,再加之不能嚴於律己,約束家人,因而其結局只能是人走茶涼,人亡政息,不僅身後聲譽一落千丈,十年經營也隨之付諸東流。

高務實之所以千方百計要保住高拱,首先固然是因爲高拱是自己的三伯,只要他能不倒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給自己留下雄厚的政治資源,有利於自己將來繼續推進隆萬大改革,而不出現張居正和萬曆那樣的師生反目、人亡政息,可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

高拱雖然也有些獨斷專行,但至少他聽得進勸,雖然平時看起來性子急,但施政反而很是小心——這從他對開海通商和推廣一條鞭法的都要分步、分區推進就可以看得出來。

另外,前一次高務實向他建議,把地方官升遷的條件與地方經濟發展(實際上高務實只提到收稅額度,詳見本書前文)掛鉤,高拱就表示那可能導致小民受盤剝過甚,於國家穩定或有影響,甚至在高務實提出收稅額度和地區穩定同爲考察標準後,高拱仍然謹慎的表示需要緩行。

這纔是大政治家應該有的大局觀和謹慎心。

國家大政不是兒戲,不是自己在家裡一琢磨,拍拍腦袋就可以讓人奉爲圭臬遵照執行的。任何一項政策都必須考慮周詳,在江南可行的,在江北未必可行;在雲南可行的,在遼東未必可行。

所以但凡主持大政,既要有堅定的推進決心,又要有謹慎的推進步驟,在推行的過程中要細心耐心的發現問題、審視問題、解決問題,而絕不能是忽視問題、無視問題、掩蓋問題,否則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無法挽回。

郭樸未必會用高務實這種後世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二分論”辯證思維來審視張居正,但他並非不懂張居正這種性子的人掌握大權的危害,因此纔有這樣的態度。

高務實忽然從郭樸這兩聲“張白圭”中明悟過來:他之所以如此配合、一刻也不肯耽擱地隨自己回京,心裡其實已經同意起復,而目的就是爲了限制張居正!

高務實頓時鬆了口氣,雖然郭樸是爲了國家大局才同意回京,但那不重要,對於高務實而言,眼下一切的重點只在一條:保高拱,抑居正!

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12章 東返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54章 將至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238章 暗流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04章 京營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215章 大燈泡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01章 定調子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85章 成交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16章 推辭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225章 三策(上)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42章 纖幫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268章 揭謎(下)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
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112章 東返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154章 將至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238章 暗流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04章 京營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215章 大燈泡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01章 定調子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30章 立威(中)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085章 成交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116章 推辭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225章 三策(上)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42章 纖幫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268章 揭謎(下)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