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

任何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州米商墨某擁沙船二百艘,因不滿官府的沙船贖買政策,對於補償費不滿而鼓動船民萬餘民鬧事!

湖州城爲之堵塞,轟動一時。

結果官府按“從快、從重、從嚴”的原則,將墨某於其鄉下別墅緝拿歸案,匆匆忙忙地宣判後,沒收家產,發東南國流放!

墨某鬧事,作夢也沒想到官府動作那麼的快,他早就被官府注意到了,檔案上有名字,資料充分,一鬧事就抓起來。

海上中華與陸上中華的男主人都是某隻穿越小強,設立情報機關是這種小強的必由之路,懷着“總有刁民要害朕”陰暗心理的那隻小強,簡直就象他來之前的某隻米國那樣,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監控起來。

成立中央情報局,負責監控全世界---蛤蟆張口,好大的口氣;

不要笑,還真的在努力着,中情局的情報網絡已經鋪設到歐洲去也!

那年代,兩中華是燈塔國,好些白皮都做了兩中華的特務,作爲“我們的事業”,以此爲榮。

成立軍事情報局,監控軍隊和蒐集外敵情報;

接下來,他又成立了國土安全局,主要負責國內安全事務;

新近成立的是“國家經濟情報局”,蒐集經濟方面的情報,對於大老闆、大戶等,一概建檔,墨某就這樣撞上了槍口。

各個情報局之間業務有重疊的地方,正是那隻小強有意而爲,他不會讓任何一個情報局獨大的。

情報部門行事遵循一個原則,即“不存在”,他們從不拋頭露面,不會公開亮相,財政部的公開預算不會有他們的內容,只有每日的情報簡報才讓人們知曉他們的存在。

而任何官員也不得對情報部門進行探討研究,反正領到他顏家俸祿的人都不得吱聲,一位接觸過情報部門的朝廷大員對情報部門的內幕有一次說漏嘴,說“什麼東廠、西廠、南廠和北廠比起領袖的情報機關,簡直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特務猖獗,卻不象周厲王止謗般讓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是因爲審判權沒給特務機關!

以前東廠爲皇帝提供抓人、審問和判決一條龍服務,現在情報機關有抓人、審問的權利,但判決權不在他們手上。

判決由各地的特別法庭和軍事法庭負責,特別法庭是有素質的文官組成,他們有原則立場,證據不足,不會亂判,而軍事法庭的軍人法官們並不怕特務機關,他們也是暴力機構!

有了制約,特務機關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所以他們無法高調。

所謂流放其實就是勞動改造,好在有那麼一個東南國!

東南國的移民開發始終沒有停頓,對人口的需求如嗷嗷待哺,來多少人就要多少人,有如個無底黑洞般。

陸上中華各地的監獄空得象只鼓,獄卒無所事事,社會犯罪率創新低,民衆不傻,他們知道那些官員們最喜歡的就是判決流·放東南亞,這該死的去東南亞,去時幾乎不用錢,回途的船票貴十倍!

太過喪心病狂,民衆們抗議,終於爭取到平價探親的船票,三年一次!

海上中華還是陸上中華的大金主,陸上中華當時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需要銀子,官員也需要銀子增加工資,靠的是海上中華的金援,海上中華給予了陸上中華不下三千萬銀元的各種援助和貸款,也助陸上中華站穩了腳跟。

爲什麼馬士英回來官場大地震沒激發很大的衝突,大部分官員情緒穩定,因爲老馬從東南國帶了大量資金,官吏們人均又提了百分之十的工資,誰都不想和老馬過不去,何苦呢,以後的收入將會越來越高,鬧起來什麼都沒了!

漕運改海運這麼大件事情,能夠做得成功主要是用人得當!

楊天生是個大海盜出身,海運存在什麼貓膩他不清楚?

他招商運糧,不用官府的力量,由民間船運公司完成。

經歷多年,中國的海運發達,遠洋航行不在話下,大陸到旭日城、從旭日城到蘇伊士城,都是上萬裡的海途,海運運力巨大,能夠供應二三十萬人的補給,上海到天津不過區區幾千裡,真不是件事!

論到海運,楊天生是宗師級的人物,就算官府與船運公司說“漂沒”,漂沒多少,怎麼個漂沒法,說得過他?

他制訂規章制度,曰商船運送漕糧,酌給耗米;漕糧無故缺損,令船主賠補;驗米交米,專派大員經理;海運漕糧,飭沿海水師巡防;海運船商,分別獎敘;所有運費由官府和船商面議商定,在漕糧上船時發放。

出臺《大明查米章程》,運米以實到數爲主,不講什麼漂沒,徹底地去除了這項陋規。

加強紀檢,防止交米收米時官員上下其手,他有情報機關幫忙,採取“釣魚執法”,令到官員們聞風喪膽,誰都不敢貪墨。

這個不信任官員的手段,換作前明時期早被文官們噴得一頭霧水,皇帝都坐不穩金鑾殿,而在現在?

新明學起了東南國,來“政治站位!”

一旦通過的決策,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就要站在朝廷這一邊,堅決執行,否則分分鐘下臺沒商量。

所以新明能夠做事,做成事,不象前明那些文官鉤心鬥角,專門扯皮,事情辦不下去。

從此之後,漕運改海運,不僅僅是貨物運輸,南北的人員往來也多坐海船,官府批准成立了民營的船運公司,班船運貨運人,習以爲常。

海運的發達還促進了保險業的大發展,官方資質的船運保險公司如“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保險”等一批保險公司茁壯成長,他們爲船隻提供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等,爲人員提供人身保險。

當出事後,保險公司負責理賠,從而降低了社會運營的風險。

人貨船上保險,起初是自願,後來變成了強制,不管怎麼樣,保險業爲海運事業保駕護航,促進了社會的良性發展。

海上船帆簇簇,船隻往來,漕運改海運,南北交通順暢無比,而新明社會沒有大的動盪,一些老官員對比往昔,實不敢相信竟有此成功!

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672節 舊事重演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1037節 大神神像事件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07節移民臺灣第2095節 酇伯爵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4節得位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267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2)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8節初建軍(一)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1337節 茶事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9節初建軍(二)第1128節 深宮鉅變(一)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68節落子(三)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1112節 呸!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484節 萬丹內亂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2199章 西洋人第1664節 孫李夜話
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1672節 舊事重演第978節 領袖式的婚禮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1037節 大神神像事件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第1340節 互相吹捧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107節移民臺灣第2095節 酇伯爵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1772節 你有的選擇還好說!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598節 航行中的美食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4節得位第1222節 明之危機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796節 聰明的荷蘭人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1588節 回到南京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1393節 你引爆了火山!第832節 領袖的關外攻略(訂閱多更得多)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824節 瘋狂的菜鳥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267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2)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8節初建軍(一)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1062節 社團挑軍隊?!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1018節 急攻開羅!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1699節 世上只有兩個國家第554節 惹上覆社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418節 以法治國第1487節 伏擊之緬甸人Hold住第1337節 茶事第11節管天管地管空氣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9節初建軍(二)第1128節 深宮鉅變(一)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241節過線者死!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769節 給臉不要臉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168節落子(三)第438節 新兵一枚之到懲教排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1112節 呸!第49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三)第484節 萬丹內亂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723節 新軍校學習(一)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559節 清朝來人第2199章 西洋人第1664節 孫李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