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節 進藏難!

“千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少將軍楊璟新唸叨着這句話,不由地臉上微現苦澀。

他率領一萬山地步兵從海撥幾百米的四川樂山老家出發,過雅安,二十天走了一千五百華里,準備進到海拔3600米的西藏昌都。

關鍵這1500裡可不是平原上的1500裡,而是穿過整個氣勢磅礴的橫斷山脈,渡過洶涌金沙江、瀾滄江和無數冰河的1500裡。

中間翻過40多座海拔超過三千米的山口,其中海拔超過4800米的山口有12座!

海拔4800米是啥概念?

在某個時空裡的1800年拿破崙進攻意大利,翻過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口,海拔就是4800米。

拿破崙只翻了一座這樣的山,就從此被載入歐洲軍事史,被吹了幾百年,大畫家畫了好幾張油畫記錄這個事。

而這樣的山,楊璟新和他的軍人們在20天裡翻了12座!

在西進的路途上,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一座座摩天接雲、高不可攀的大山。

說起來真是不堪回首

首先要翻越二郎山,這是進藏路上第一座高山,之前過的也是山,但與二郎山真是沒法比。

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橫斷山系之間,有一條狹長的過渡帶,即盆地邊緣邛崍山脈的中山丘陵,再往西行,就是有着“青藏高原第一道屏障”之稱的二郎山。在這東西距離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海拔從近500米陡升到5000餘米,構成了我國地理格局中第二臺階向第三臺階的過渡帶,也成爲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天然的地理、人文分界線。

一山還有一山高,過了二郎山,就是折多山,折多山爲大雪山一脈,最高峰海拔4900米,埡口海拔4298米,與康定縣城的海拔落差達1800米,它是川藏線上第二個需要翻越的高山埡口。

百里之內荒無人煙,山上空氣更加稀薄,儘管內地豔陽高照,此地卻冰凍三尺,寒風凜冽,雪峰林立!

不光有景觀上的衝擊,強烈的高原反應也在這時突然襲來--呼吸急促、心跳過速、嘴臉乾裂、臉腫、流鼻血、頭暈等症狀如鬼魅附體,讓人猝不及防。

部隊做了大量的準備,配有“紅景天”藥劑,大家嚼服。

紅景天對於緩解高原反應有一定的療效,用起來還是可以的!

就算不可以,心理安慰也成。

同時,部隊還準備了大批從朝鮮進口的人蔘,切片後分發官兵,所有的人都有!

真是不惜血本,一些官兵拿到分發到手的一包包的人蔘切片,在那個年代,藥材匱乏,人蔘是非常昂貴的,有吊命藥之稱,如果閻王要誰三更亡,吃下朝鮮人蔘,可以活到五更天才上西天。

有的老軍官非常感慨,比如楊展這個軍頭。

他掂着一包上等人蔘,裡面還有珍貴的鹿茸,這是發給高級軍官的補給品!

他嘮嘮叨叨告訴兒子楊璟新道:“以前別看你勞資是個軍官,實際上在文官那裡被視爲奴僕,動輒呼來喝去,被叫去站班,一個四品知府就敢喝斥三品參將下跪!伙食都是發臭發黴的陳糧,別說有人蔘發,有菜頭給你吃都不錯了,兄弟們受了傷,近着縣城的去找個郎中來看,軍官還有人照顧,小兵就是在那裡等死!”

不止是人蔘,還有冬蟲夏草和辣子!

冬蟲夏草的功效已經被中醫發掘,在進入西藏一帶之前,大明的官府已經有意識地大批量地買入冬蟲夏草,然後製成藥劑,分發官兵。

效果多少先不說,至少士氣很受鼓勵。

至於活血的辣子也有不少,大家帶有辣椒粉,吃飯的時候就灑一些灑下去,行血發熱,有利於對抗寒冷。

除了藥材,吃的更重要,軍部要求保證進藏部隊有得吃,這是頭等大事。

別看“有得吃”,要知道這可是西藏的天路!

主食準備的是米、面、壓縮餅乾、炒麪,副食則是菜乾和乾肉條。

在高原地區水很低度就開了,開着的水你可以把手放進去不用被燙着。

此時明軍有了件大殺器,高壓鍋!

作爲穿越小強,如果不把一些簡單易行的東西給弄出來,那就是白穿了。

使用純銅製鍋,東南亞出產橡膠,做成密封膠條,然後鍋蓋處加減壓筏,並不是件難事,關鍵是有了橡膠密封條。

因此在高原處,明軍一樣有了可口的米飯,在雪線上行軍,熱呼呼的米飯能夠極大的鼓勵士氣。

米飯不常吃,主要餵給病號吃,因爲燃料攜帶不易,都是牲畜託着煤炭包運輸。

進藏路途中,明軍少有的不做“蝗蟲”,就是說不把沿途的動植物一掃而空,今上給出的要求是不動地方分毫,結果明軍做到了。

不打動物和飛鳥,不捕魚,是照顧藏民的宗教信仰。

西藏路上的自然環境險峻,很可能你砍掉一片樹林當柴火,這裡的自然環境就被破壞掉了,幾百年都不能恢復,藏民會罵的。

與攻打外國不同,今上給予了藏民是大明子民的待遇,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自己人不殺自己人,不能先發制人,搶先動手殺人,要象諸葛亮一般收蠻人之心,結果明軍也做到了。

進軍西藏絕非小事,這是今上制訂的大戰略的一部分,而他重點在於軍隊的傷亡率,他說要讓軍人們笑嘻嘻地進入拉薩,而不能讓軍人們垂頭喪氣地行軍。

所以,爲了保證軍人們的健康,朝廷花了大價錢,朝廷做到了。

有了充分的準備,但在翻山的時候依舊遇到很大的困難,原來覺得二郎山高,和折多山一比就不行了,折多山海拔4300多米,比二郎山高了1000多米。山上空氣稀薄,寸草不生。大家揹着幾十斤的負重,頭疼、胸悶、喘不過氣來,呼吸明顯困難……哪怕你吃什麼人蔘鹿茸下去,頂多好受一點,但依舊困難。

楊璟新的部隊還是山地步兵!

都是本地川人,行慣山路,可是在高原上也比平原兵好一點而已。

爬山絕對是個費力的事兒,折多山很奇怪,幾座山峰排在一起,好不容易翻過一座,海拔低了點,正要喘口氣,沒想到前面又一個大雪峰。每天都是不斷地爬,有的地方直線距離只有五六里路,卻要從頭天走到第二天。先是下山,然後上山,一天過四季。

在最低海拔兩三千米的地方,氣候還比較熱,好像春末夏初的樣子,爬到半山腰氣候變成了深秋天氣。最後就是高山缺氧、滴水成冰。

大家都很清楚,呆在冷熱交鋒的氣候環境裡最易得病,哪怕是身材結實的山地步兵,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戰鬥減員!

不僅人頂不住,就連一向吃苦耐勞的滇馬和黔驢都受不了,死在雪路上的馬驢不是少數。

好在有一萬頭犛牛及時趕到,當起了運輸隊!

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1832節 發財了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581節 改良戰列艦上的愜意生活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907節 獅心王顏常武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1713節 爭地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394節 救災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93節喜與悲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357節 我要帶你們去死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380節 戰海盜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963節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1522節 咬骨頭咬碎牙的白皮狗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
第191節你還是從了吧第1171節 改革時代之漕運改海運第1960節 準噶爾部歸順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1832節 發財了第1258節 先來鬥將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652節 哥薩克人的歡樂時光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881節 剿滅海盜(一)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1389節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第581節 改良戰列艦上的愜意生活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585節 賣祖宗的熱那亞人第104節張伯出馬交涉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907節 獅心王顏常武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1793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的智慧第1713節 爭地第680節 途中演習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1061節 肉食者不能謀第1122節 淪爲笑話的卡米勒·帕夏第533節 聰明熊大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87節定鼎之戰(二)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394節 救災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802節 “帝國”號戰列艦出動(二)第1971節 新蒙古人創造新奇蹟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1924節 求援之倭人之野望第1945節 熱合曼三上三下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2187章 我大明官員水平真高!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93節喜與悲第1525節 不眠之夜(一)第1640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一)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1255節 難逃一劫第988節 廉價消耗品第357節 我要帶你們去死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380節 戰海盜第653節 和約將成第1963節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1173節 裁撤衛所第757節 入川之鬥將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1827節 感覺到心疼的荷蘭海軍上將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126節久米村條約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88節定鼎之戰(三)第1522節 咬骨頭咬碎牙的白皮狗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45節上帝是站在伙食最好的軍隊這邊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857節 史可法的志向第1430節 攻打德里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654節 穩固的後方(二)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