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節 千古奇功!

他的侍衛們發瘋也似地上前欲廝殺,槍聲不斷響起,那些侍衛沒穿重鎧,根本不能防備子彈,均被打倒在地上。

祖大壽大仇得報,不由得仰天長號:“兄弟們,我給你們報仇了!”

關外漢人與滿人仇深似海,家鄉被佔,被外敵蹂躪,親人被屠,骨肉分離,直至今天,元兇之一的多耳滾伏法,讓祖大壽欣喜萬分!

另一方面,顏常武率軍進攻紫禁城,皇城御林軍素質倒是不錯,見東南軍殺入,立即關閉城門,上城牆佈防。

在火槍的掩護下,東南軍的工兵進城門洞裡安裝大炸彈。

沒想到轟隆一聲後,城門沒被炸坍,反倒是近着的工兵挨門洞裡涌出的氣浪給衝得地上翻滾如葫蘆。

不過工兵們沒有氣餒,威力不夠,炸彈翻倍。

轟!

午門的大門瞬間崩塌,碎屑紛揚到處飛濺,“殺啊!”“殺光韃子!”東南軍自喉嚨處喊出了宏亮的聲音,奮不顧身地向着紫禁城裡殺去。

城內的守軍還是很努力地向着東南軍發射箭矢,但東南軍勢不可當,哪怕是中箭也帶傷向前沖沖衝!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股強烈的信念在支持着:打進紫禁城,殺死韃子皇帝,立不世之功!

千古奇功!

出發前,將士們都清楚,此行揚我漢威,韃子皇帝必死!

韃子皇帝作爲韃子共主,哪怕他當時年齡尚幼,作惡不多,但必須爲韃子所作所爲負責。

領袖的花樣多,除了軍銜、爵位、軍裝、福利等給予軍人的好處多多之外,拿這次進北京城,所有軍人都有“攻克北京”紀念章可發!

獨一無二,日後向子孫、世人炫耀功績,可以極大地滿足虛榮心。

殺啊!

wωω_TтkΛ n_C○

於是那些肩負保衛皇帝、皇城的侍衛們就悲摧了,他們有“大內侍衛”的名稱,什麼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待侍衛等等,看上去很高大上,實際上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由於清兵佔據地盤較多,而且濟南戰場上牽涉了大量清軍,事實上北京的主要武力已經抽調一空,城內只剩下彈壓百姓巡防官兵,兵部、刑部、戶部等衙門的戈什哈和筆帖式亦大部缺編,不是調到濟南軍前聽用就是劃到黃河沿岸鎮守,隨軍助戰,甚至連皇帝的御林軍士和大內侍衛也有不少遣發至前線,至少能打的走了不少。

皇城內御林軍及大內侍衛的戰鬥力根本不夠強悍。這種親近皇帝的高貴職業一般只有滿族的貴族子弟或者功勳之後纔有資格擔當,亦那是那個時代“高幹子弟”,這些人總的來說文化素質相對其他清軍要高得多,看書識字,但論起打仗拼命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十七世紀有文化高素質的軍隊並不見得有什麼優勢。

由御林軍和皇宮侍衛組成的抵抗力量,在城門處勉強結陣抵抗,試圖阻擋入侵者,他們也拼命了,然而東南軍火槍轟響一片,那些守衛者倒下一片,他們在蓄勢已久戰意昂揚的敵軍面前,很快地就敗退下去。

心怯、力竭、陣散、人亡,見事不可爲,守軍軍官指揮着這些敗軍,勉強朝內宮撤退。

而東南軍緊隨而進,那些守軍遂用茅招,他們扔出了黃金白銀,還有珠寶,散落各處,更驅趕一些宮女出沒宮闈中。

但是東南軍不爲所動,他們興奮的羣起鼓譟,聲嘶力竭的大聲吶喊着蜂擁着只顧向前。

他們對誘惑視而不見,他們非常清楚此行的目標,不達到目標,一切都是虛妄。

錢、女人,只要打下北京,就什麼都有,捉到韃子皇帝纔是最重要的。

內宮深處有鐘聲不斷響起,那是絕望的韃子皇帝在召喚外臣勤王,但是他註定要失望了,由於東南軍到來迅速,打擊兇狠,清人的反抗成了添油戰術,在密集的火槍下一一飲恨。

如皇城外有老王爺代善引家將三百往皇宮而來,在金水橋上被東南軍阻擋,東南軍見着他儀容顯赫,知是大酋,爭相向他周邊人開槍。

事發倉促,準備不力,結果代善的人越戰越少,侍衛見不是路,急忙想把他揹走時,東南軍驟然四面殺至,爭相上前,想把他給俘虜。

看來圍攏的東南軍,代善撥出配刀,往自己的喉嚨刺去!

血如泉般噴出,老酋倒地抽筋幾下,就此死去。

可憐吶!

愛新覺羅·代善,清太祖老野豬皮次子。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爲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爲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

代善領滿洲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爲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次年被清太宗黃臺吉復斥爲越分妄行,輕君蔑法,漸賦閒家居,不問朝政。代善終黃臺吉一朝,因其年長位尊而遭壓抑。

黃臺吉既去,多耳滾崛起,代善雖不得掌權,但他地位擺在那裡,無人不敬,十分尊崇。

卻橫屍北京街頭,瘋涌而來的東南軍爲了割他的首級而打了起來!(沒開槍,但打得鼻青耳腫)

шωш▲ TTKΛN▲ C O

不知道在他死之前,他會不會與許多韃子一般,恨爲什麼要入關,以至於老巢被襲,族人團滅,再也不能回到家鄉。

他死恰在此時,要過多一會兒,他會氣死。

皇城內響起了一陣歡呼聲響起,自遠方慢慢蔓延而來,一陣接一陣,一浪高過一狼,彷彿是從某個源頭開始,瞬間波捲了整個紫禁城。大家只要凝神聆聽,只覺得有些模糊但聽不大清楚,但聲響越來越大,也越傳越近,不多時在幾乎所有的東南軍也跟着也歡呼起來。

“抓住順治了!!抓住順治小皇帝了!!抓住順治了!!!…………我們勝利了……”軍人們無不歡呼。

如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中的黑武士進入義軍基地一般傲慢的顏常武在大羣兵將們的簇擁下,以勝利者的姿勢進入了乾清宮,東南軍在宮內把順治皇帝、清朝的親貴給一網打盡!

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090節 夜襲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2072節 開國大典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087節 填溝壑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1306節 空調車第2052節 壯行酒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239節文趙氏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206節火槍逞威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53節造船(二)第182節一戰定江山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1642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三)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68節落子(三)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995節 前途迥異的兩剎帝利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249節到呂宋之時代不同了!第1556節 彼伏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節刺殺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74節不用擔心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
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1072節 三個奇蹟第1090節 夜襲第602節 說真話,賣真貨!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1364節 跟着大明明有肉吃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2072節 開國大典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476節 烈焰狂奔第1087節 填溝壑第616節 摩加迪沙之戰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442節 新兵一枚之成熟爲老兵第113節征服中的戰鬥(一)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1306節 空調車第2052節 壯行酒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691節 都是不要臉的!第1219節 男人水平高下立判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2008節 大吉之兆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239節文趙氏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2165章 不被重用的蒸汽機車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432節 輕下德里第1428節 張家玉擅驅阿三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761節 姚首輔的煩惱第1230節 十二艘戰列艦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479節 蘇丹攻略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206節火槍逞威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53節造船(二)第182節一戰定江山第1261節 新明軍VS永曆軍第1875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三)第347節 三方鬥毆外交事件第1453節 王子的覺悟第2037節 包頭佬不甘示弱第1263節 大明嘴炮專家第1642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三)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1134節 餓壞的庫爾德人第477節 大街血戰第882節 剿滅海盜(二)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68節落子(三)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298節 死傷過萬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915節 帕夏的人頭在此第1374節 歸化之路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第1524節 領袖奇談第1939節 勝利者不受指責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971節 泡金髮妹紙第995節 前途迥異的兩剎帝利第1722節 楊璟新打關隘第282節 從軍記之勝利原因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249節到呂宋之時代不同了!第1556節 彼伏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節刺殺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74節不用擔心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485節 伏擊之緬兵絕不後退第706節 甲申之變(二)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1098節 攻城戰六之欣悅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