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變質

相比關中,河南那邊就有些麻煩了,黃河決堤是歷朝歷代都無法避免的問題,而且隨着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發嚴重,黃河中下游的泛濫現象始終無法改變。

在滿清康熙年間,黃河幾次大水,中下游受災嚴重,不僅是河南,更重要的是江蘇一地,黃淮同時大水,淹沒良田無數,更是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中原之戰後,朱怡成就令工部整治黃河,同時設立河道總督一職以擔任治河總指揮。

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哪怕大明的實力再強,行政再通暢,要想一下子改變黃河的問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這一次就是因爲河南連日暴雨所至,河道總督衙門爲了保住開封和其下游各地無奈主動掘開了防汛提,以至開封北部地區上百平方公里處變成一片汪洋,沖毀良田、房屋無數,損失慘重。

虧得朝廷提前做了準備,河道總督衙門和地方官府及時轉移百姓,可最終也免不了傷亡。初步統計,由於決堤的原因死傷和失蹤百姓已高達近千人,爲此河道總督簡望川上書自請去職。

看完後,朱怡成長嘆了一聲,治黃河的確難,至於河道總督簡望川此人朱怡成自然是見過的,在朱怡成的印象中這是一個幹實事的人,是難得的幹員。

這一次黃河大水並不能完全怪簡望川,如果他不果斷掘開防汛提,以減輕河道壓力的話,那麼最終的後果就不僅僅只是淹沒開封以北的這些地區了。

要知道開封城就在黃河邊上,隨着黃河攜帶大量泥沙而下,河道每年不斷上升,如今開封早就成了“懸河高掛”的城市,一旦黃河破提衝入開封,那麼所造成的後果實在無法想象。

而現在,雖淹沒了黃河以北的一片區域,損失也是不小,可最終死亡和失蹤百姓只是千人而已,這相比開封城一旦被淹沒的損失要小得多了。更重要的是假如開封不保,不僅只是影響開封一地,接下來洪水氾濫而下,下游各處恐怕都成澤國。

所以說,簡望川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甚至可以講是當時唯一的選擇。可不管怎麼樣,作爲河道總督,簡望川的責任是無論如何的逃不了的,他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惜了……。”朱怡成搖了搖頭,雖然他明白簡望川的無奈,但作爲皇帝在目前想要保住簡望川也是無能爲力。黃河決堤出了這麼大的事,總要給天下,給死難的百姓一個交代。

在這種情況下,簡望川也必須抗起這個責任來,所以他不僅無法繼續在河道總督任職,甚至要因爲這件事直接丟掉前途。

想了想,朱怡成提筆在下面寫了幾行字,對簡望川奪官罷職,同時押送京師調查決堤的具體情況並定罪責。寫完後,朱怡成又思索了下,繼續提筆寫了一行小字,意思是等簡望川徹底定罪後直接由本土發配至新明,至於到了新明如何安置這是以後的事,朱怡成這麼做也是對簡望川的一種愛護,以他的能力到了新明後,想來王東一定會重用此人,總比繼續留在本土來得好。

處置了簡望川,那麼除了對受災地方的救治和安置等就是挑選下任能夠接替簡望川的河道總督了。對於後續的人選朱怡成心裡暫時沒有主意,只能讓軍機處和工部先準備一個可供挑選的人員名單,等他之後細看後再決定派誰任職。

處理完關中和河南的事後,朱怡成這才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同時讓自己稍稍歇息一下。

喝着茶水,朱怡成另一隻手隨意翻着桌上的奏摺,而當他看見一份放在中間的奏摺是由雲南那邊傳來的時候,朱怡成有些好奇地取出來細看,這一看之下朱怡成先是一愣,隨後就大笑起來。

雲南傳來的消息是關於緬甸的,緬甸戰事的情況朱怡成一直在關注着,早在幾日之前他就得到了消息,高進的部隊已經攻佔了緬甸首府阿瓦城,佔領阿瓦標誌着高進基本控制住了緬甸大部,接下來就是繼續向南,徹底消滅緬甸殘餘的王朝力量。

不過這次傳來的消息並非和戰事有關,而是高進通過雲南方面向朱怡成告知在佔領緬甸阿瓦城後,高進派人挖出了早就死了幾十年的緬甸前王莽白的屍骨,並且把屍骨打包已運往大明,以表臣服大明姿態。

想當年,朱怡成一直都想收服高進,對於高進這人朱怡成是比較看重的,而且高進重情重義的性格在朱怡成看來同樣令他敬佩。

只可惜高進因爲種種原因沒有歸順大明,要不然以高進的出身和能力就算成不了公爵,至少一個一等侯爵是跑不了的,更何況高進原本身上就有着侯爵的爵位,雖然這個爵位當初是朱怡成因爲在袁奇的脅迫下所封,但在之後朱怡成也從未否認過給予高進的爵位。

把高進往南方趕,而且默認高進進攻緬甸,並且私下給予支持,這是朱怡成既想放高進一馬的同時也是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徹底解決緬甸的問題。

對於緬甸,大明有着深仇大恨,原因自然是因爲當年永曆皇帝的故事。所以再朱怡成看來,緬甸這個國家必須要滅,可在他騰不出手來的現在,讓高進去做這件事是最恰當不過。

誰想高進也想明白了這點,他這一次把莽白的屍骨送至大明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同時也是想借此事來贏得大明對他的真正支持。

這個答案不難猜,朱怡成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所以他在高興之餘也由衷感慨,高進作爲白蓮教的教主,在真正掌握一國權利之後同樣也免不了發生變化,白蓮教一向和朝廷作對,其教義是要建立所謂的“真空家鄉”,實際上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恐怕連白蓮教的上層都不相信,僅僅只是用來矇騙世人而已。

所以說,當高進真正掌握權利後,之前白蓮教的那一套就不適合統治了,必然會向真正的朝廷進行轉變,同時也拋棄之前所堅持的一些東西。

說白了,這就和西方故事中殺死惡龍的英雄最終成爲惡龍有些類似,而一旦有了這樣的結果,那麼白蓮教就不再是之前的白蓮教,變質了的白蓮教從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這也是朱怡成希望看見的結果。

第三百四十三章 逼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路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戰(7)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建興之死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一千八十九章 人生豪邁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騎兵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聯合法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功過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更替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第三百六十二章 白蓮易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派系第七百四十七章 增援的困難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套路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五百七十一章 過府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謙虛的人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六百七十六章 章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九百四十六章 坐論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七百一十四章 兄弟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七百三十三章 周家的目的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四百七十二章 定策第九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六章 驚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三光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哥哥給你指條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零七章 大工房第一千二百章 上奏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二百二十三章 帶來給朕(求票)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側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二百一十章 恩怨勾銷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
第三百四十三章 逼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路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蒙古之戰(7)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建興之死第六百七十八章 惶惶的滿清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一千八十九章 人生豪邁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交流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騎兵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又一次變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聯合法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七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戰爭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激動的女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九百二十一章 換了對手?第五十八章 陳天安第六百二十五章 欲蓋彌彰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功過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更替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華髮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太倉大案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第三百六十二章 白蓮易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派系第七百四十七章 增援的困難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一百八十章 南渡(大家中秋節快樂!求票!)第一千三十五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七十六章 穩固(繼續求票!)第六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零二章 套路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五百七十一章 過府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第五百二十二章 汪景祺三策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弊相交第八百六十二章 同知第一千零四章 萬里更替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謙虛的人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後方運來的東西第六百七十六章 章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九百四十六章 坐論第八百零七章 堅守陣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半島海戰1第七百一十四章 兄弟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七百三十三章 周家的目的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讓賢第四百八十一章 老將上馬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第三百零二章 代價第四百七十二章 定策第九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三章 戶部困局第六章 驚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三光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哥哥給你指條道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誰是敵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零七章 大工房第一千二百章 上奏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二百二十三章 帶來給朕(求票)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側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二百一十章 恩怨勾銷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零三章 驅趕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蒙古之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