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

科舉是國家掄才大典,江南歷來又是文風淳厚,人文精萃之地,科場舞弊的風聲一出,立時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歷來倍受關注的鹿鳴宴也大遭冷落,江南主考官左必藩、副主考官趙晉及一衆考官都聽聞了風聲,一個個亦是心不在焉,好不容易等到席散,左必藩便將趙晉私下叫到一處,劈頭就問道:“外面傳言可是屬實?”

趙晉雖然心虛,卻兀自鎮靜的回道:“考卷皆是層層篩選,所有取中考卷皆是文理通達,法度嚴謹,何來舞弊一說?想是一些狂妄不羈之落第生員心中不服,又或是有心懷叵測之人從中挑撥,方有此風聲。”

見趙晉說的坦然,左必藩稍稍鬆了口氣,也自覺這科鄉試無甚紕漏,便放緩了語氣說道:“既是有此風聲,所有取中考卷還該細細覈查一翻,你也清楚,但凡被取中試卷都要限期送往禮部,從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中挑選磨勘官,對考卷逐一審查,事關你、我名聲,還是謹慎些爲好。”

見左必藩並無追究之意,趙晉亦是大感輕鬆,忙拱手唯唯稱是。

江寧一衆落第秀才既然是懷疑這科鄉試的公正性,便開始對上榜之人詳細的統計、研究,很快,又一條不合情理之處便被揭露了出來,蘇州、揚州兩城中榜者竟然分別高達十三人和十一人,而主考官左必藩又是揚州人。

不幾日,江寧城中就傳出副主考趙晉收受賄紋銀數十萬兩,出賣舉人功名,主考官左必蕃縱容舞弊,偏袒家鄉士子的傳言,傳言一出,立時便席捲全城,並迅速蔓延開去。

原本考完早該各自回鄉的一衆落第秀才也是羣聚江寧城,不肯歸去,經過不斷的私下串聯、商議,終於在丁爾戩、吳明軍等幾個秀才的秘密組織策劃下決定大鬧一場。

九月二十四日一早,上千的落第秀才就在玄妙觀集結起來,爲防官府衙役中途阻攔,丁爾戩將一衆秀才分成五組,分頭擡着財神像奔赴江寧府學、江寧貢院。

一衆秀才擡着財神像穿街而過,立時就吸引了無數人的圍觀,跟隨,一些原本膽怯的秀才也參入了進去,隊伍隨之越聚越大,待得江寧府衙反應過來,一衆秀才早就涌入了江寧府學,推倒了明倫堂孔子像,把財神像堂而皇之的蠢立其上。

趕赴江寧貢院的秀才更絕,他們將寫有“貢院”二字的黑漆金字匾額用紙糊住,在上面大書“賣院”二字。並將兩側對聯用白紙糊上,另書一聯,聯雲:“左邱明有眼無珠,趙子龍渾身是膽。”

秀才們的這一舉動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江寧城,聞訊趕來的秀才和看熱鬧的人把個府學和貢院圍的是水泄不通,那幅影射左必蕃、趙晉兩名主考的對聯很快就在江寧城傳揚開來。

聞知這一情形的兩江總督噶禮不由大驚,這羣秀才竟然如此大膽,居然在江寧城做出聚衆鬧事、譏諷聖學之事,他立刻就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急忙召集兵丁衙役趕往兩地驅散人羣,抓捕領頭鬧事的秀才。

江寧秀才鬧事的情形很快就傳揚開去,江蘇、安徽各地的士子紛紛響應,揚州的士子們也是聚衆鬨鬧,憤怒至極的秀才們涌入左氏宗祠,將祠堂搗毀。安徽省城安慶和江蘇的其它府州縣城也都發生了大小不一民情鼎沸的情形,整個江南輿論一片譁然。

科考舞弊案歷來就是極爲敏感的事情,江南三織造不敢怠慢,立即飛馬將江蘇、安徽發生的事情報給康熙。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江寧一衆大員都知道無法隱瞞,紛紛各自具折上報。

康熙接到密報,臉色登時就變的頗爲難看,江南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屆的科考他都極爲重視,此屆的兩名主考左必蕃、趙晉皆是他特意挑選,卻沒想到竟然出了這樣的醜聞。

“左丘明雙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這分明是指斥主考官左必蕃對舞弊行爲視而不見,副主考趙晉膽大妄爲,貪贓枉法。而以財神像取代孔子像,貢院匾額改成賣院,更是冠絕千古,聞所未聞,還奢談什麼盛世,朕以寬爲政,這羣喪盡天良的混帳東西竟然就敢膽大如斯,連國家的掄才大典也敢肆意伸手?

世祖十四年,震驚全國的丁酉順天鄉試案、江南鄉試案,禍延全國,抄家斬首流放的官員不計其數,這才幾十年,這些個混帳東西難道就忘了不成?

雖然是極度憤怒,康熙仍然是強行壓制着,耐心的等待兩江官員的奏摺。

京城耳目靈通者不乏其人,江南如此大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京城,太子胤礽聞聽之後,尤爲欣喜,康熙對滿蒙八旗及護軍營將領的頻繁調動早就引起了他的警覺,雖然眼下康熙對他仍然是恩寵不變,他卻是感到了強烈的危機。

就在他苦思冥想如何轉移康熙的注意力時,卻是天從人願,江南竟然爆出了這麼大的科考案,根本不用多想,他就能預料到必然會因此案而掀起軒然大波。

心裡正在謀算怎麼利用這次機會,朱天保卻是滿臉喜色的走了進來,“太子爺,奴才無意中發現一本大逆不道之書——南山集,裡面不僅沿襲前明永曆年號,還涉及誅殺前明太子的隱晦之事,並且將南明小朝廷與蜀漢、南宋並論,更爲難得的是汪灝、方苞、方正玉、朱書、王源等人都爲此書作序。”

胤礽聞言,眼睛立時就是一亮,汪灝是禮部侍郎,八黨中人,這一舉報上去,必然將老八他們都牽連進去,立時又是一樁巨案,他忙迭聲說道,“快,把書呈上來看看。”

朱天保雙手將書呈上之後又說道:“太子爺,方苞乃是方孝標的族人,方氏一族,族巨裔繁,而且屢世官宦,與明朝依附至深,方孝標本人與‘三藩之亂’、僞朱三太子案都有牽連,他曾爲吳逆僞學士,吳三桂之叛,系伊從中慫恿,僞朱三太子一案,亦有其名。”

(未完待續)

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197章 替罪羊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589章 動手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351章 試探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26 提點老八第558章 傳位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205章 糾結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321章 善後第571章 試探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76章 康熙偏心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68章 潑天大案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83章 酸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578章 蠲免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8章 傳教士第709章 失控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698章 失控?第97章 站籠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507章 報喜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191章 大喜第603章 出紅差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2章 牛B總督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l85章 京報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494章 徵日(三)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64章 失算了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307章 朝陽門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633章 揚威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7章 滿漢之爭?第313章 合流第97章 站籠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73章 一折驚心第685章 狗咬狗第459章 千叟宴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633章 揚威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528章 不賣帳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212章 不甘心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
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197章 替罪羊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589章 動手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351章 試探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26 提點老八第558章 傳位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315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205章 糾結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321章 善後第571章 試探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76章 康熙偏心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68章 潑天大案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83章 酸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578章 蠲免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8章 傳教士第709章 失控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698章 失控?第97章 站籠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507章 報喜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81章 上屋抽梯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191章 大喜第603章 出紅差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2章 牛B總督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l85章 京報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494章 徵日(三)第295章 海軍出路第64章 失算了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307章 朝陽門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633章 揚威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7章 滿漢之爭?第313章 合流第97章 站籠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73章 一折驚心第685章 狗咬狗第459章 千叟宴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633章 揚威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528章 不賣帳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212章 不甘心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