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

泉州,從上海採購的三十萬匹土布運到之後,十四皇子給三十萬移臺饑民每人發一匹土布的消息立即就傳了開去。

消息一傳出去,整個閩南饑民都轟動起來,紛紛奔走相告,雖然一匹土布值不了很多錢,但對於現在缺衣少食的饑民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讓久已麻木的饑民感到了關懷,自十四皇子到了福建之後,好消息就一個接着一個,閩南的饑民也從中看到了希望。

而閩南各府縣的官吏們卻是暗暗咋舌,十四皇子出手也忒大方了,僅僅這一項可就扔出去二十萬兩,要能夠靠上這顆大樹,那日子可就滋潤了。

泉州、廈門現在每天都開始大量往臺灣運送饑民,而胤禎所住的泉州提督府每天都有不少準備赴臺的饑民拖家帶口在大門外默默磕頭,而後纔去港口上船,胤禎着人勸阻了幾次,都沒效果,也只得聽之任之。

隨着永德軍的招撫,福建的饑民招撫也接近尾聲,饑民的運送,臺灣的安置,鳳山、諸羅軍港的建設,都有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閩浙總督範時崇、福建巡撫黃秉中等一些人去操心,胤禎則只要保證這三十萬饑民三個月的口糧。

糧食,胤禎現在倒不急,手上還留存有十五萬石,足夠三十萬人一個半月的口糧,而再有半個月,江南的早稻就可以收割了,完全跟的上,爲防颱灣地方官員侵吞他調撥的賑濟錢糧,種糧、農具等物質,他特地派遣了十幾個親衛駐紮臺灣各地監督。

剛剛忙完這一切,他就接到了江寧農學院院使李錦的來信,江寧農學院定於七月初一開業,希望他這個農學院的首倡者,農學院的督辦欽差蒞臨檢查。

農學院是胤禎投康熙所好鼓搗的第一件事,農學院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他的聲譽,關係到農業的興盛,農業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就毋庸多說了,江寧之行,他是在所難免的。

京城,

一進五月下旬,就接連下了幾場大雨,康熙也不由鬆了口氣,這個時節,旱情緩解,不影響夏種,收得一季,下半年的口糧就有着落了。今春這麼大的旱災,能夠挺過來,多虧了老十四走海路運糧的法子。

昨天接到胤禎從泉州送來的摺子,福建暴動的饑民已經全部招撫,沒出現征剿情形,也沒饑民傷亡,饑民移臺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康熙看了是倍感欣慰,老十四的辦事能力是越來越強了。

今年自開年以來,就事情不斷,康熙也一直沒消停過,現在一樁樁都擺平了,他不由大感輕鬆,暗自思忖,是時候騰出手來打擊太子了。

六月十五,康熙啓蹕移駐熱河行宮,隨行的有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

胤禎從泉州乘船北上,因爲時間富裕,又牽掛上海的情況,便拐回了上海。

上海在陳鵬年、完顏海鋒、徐世楨等幾人的打理下,一切都顯的井井有條,雖然周圍各府縣涌來了不少的饑民、流民,可很快就被各個工廠、作坊給拉走了,一些既無一技之長又無勞力的老弱婦儒也都被管理安置的十分妥當。

糧價也因爲北方旱情的緩解及早稻即將收割開始小幅下降,不過,看到上海狹窄、凌亂的街道,胤禎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京城的整改估計也快接近尾聲了,是該把上海好好規劃一下,花大力整改一下了。

一回到留春園,各路人馬便聞訊而至,紛紛前來請安、彙報,胤禎一一聽取彙報之後,自是不免對衆人溫言勉慰一番,而讓他欣喜的是,造船廠對二級戰列艦及快速風帆戰艦的解析已經結束,開始着手仿製這兩種戰艦。

鑄造廠對鐵模鑄炮的方法經過多次的摸索,也進入了試產階段,開始爲大規模的量產積累經驗,火器廠的進展也不錯,大批的學徒正在逐步的成長。

武格是最後一個趕到的,他送來了海軍學院首屆淘汰人員的名單,一共要淘汰八百人,胤禎仔細的留意了下名單,其中宗室子弟有二十六人,八旗子弟可就厲害了,佔了四百九十三人,而且基本上是在游泳這一科刷下來的。

胤禎陰沉着臉默然半晌,才道:“刷,淘汰的都刷掉。”

武格猶豫了下才道:“院長,這些人都訓練了一年,就這麼刷掉實在是太可惜了,不是標下替他們求情,這些人在陸營裡都稱得上是好苗子,就這樣刷掉了,對海軍可是不小的損失。”

“不會游泳的兵,能叫海軍嗎?”。胤禎毫不爲所動的道:“本王花費諾大的心血創建海軍,是要煉出一支精銳的海軍,一支能夠縱橫四大洋的精銳海軍,不要窩囊廢。”

武格訕訕的道:“這些八旗子弟也都不容易,現在又沒仗打,就靠朝廷每月發的月例銀子,也就勉強能混個溫飽,能不能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不行制度定下來就要執行。”胤禎說着,沉吟了一下才道:“江海關、粵海關等四大海關現在都急需人手,淘汰下來的願意去海關的,本王都安排他們進海關,海軍學院出來的,即便是淘汰下來的,本王也安排出路。”

一聽安排這些人進海關,武格不僅大爲高興,海關的高薪可是出了名的,最差的,一年下來也能拿到幾十兩銀子,比當海軍還闊,只不過沒了立功的機會。很快,他就擔心的問道:“院長,如此安排會不會讓合格的海軍學員有情緒?”

“告訴他們,淘汰下來的都有這麼好的待遇,他們的會更高。”胤禎笑道:“海軍一旦成軍,將是大清最富有的軍人,不要眼紅這點小錢。”

閒適的踱了幾步,胤禎又道:“給他們一個機會,告訴他們,一年內,能夠考覈合格,海軍學院熱烈歡迎他們歸隊。”

有了這條就更好辦了,武格也放下心來,這幾天到他那裡求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了這兩條,完全可以應付過去了,頓了一下,他才問出最關心的問題,“院長,那二十六個宗室子弟怎麼辦?”

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28章 困境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6章 都是精英第394章 黃帶子第611章 棘手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630章 無意第518章 蹊蹺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591章 反應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698章 失控?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65章 戴梓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99章 徵日(八)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48章 建軍港第713章 倭奴第544 康熙病危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396章 插手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375章 大忽悠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613章 拿捏第4章 初露崢嶸後記一算是續集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78章 投桃報李第102章 發飆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11章 棘手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93章 探望十三第55章 國家名器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459章 千叟宴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226章 玉佩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38章 公示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609章 割地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672章 應對第292章 大變第506章 捷報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717 章 女工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118章 上尊號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174章 回京第492章 徵日(一)第370章 嚴打?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492章 徵日(一)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271章 海軍部第394章 黃帶子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
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28章 困境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6章 都是精英第394章 黃帶子第611章 棘手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630章 無意第518章 蹊蹺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591章 反應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698章 失控?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65章 戴梓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99章 徵日(八)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48章 建軍港第713章 倭奴第544 康熙病危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396章 插手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375章 大忽悠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613章 拿捏第4章 初露崢嶸後記一算是續集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78章 投桃報李第102章 發飆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11章 棘手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93章 探望十三第55章 國家名器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459章 千叟宴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226章 玉佩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38章 公示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609章 割地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672章 應對第292章 大變第506章 捷報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717 章 女工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453章 最好壽禮第118章 上尊號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174章 回京第492章 徵日(一)第370章 嚴打?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492章 徵日(一)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271章 海軍部第394章 黃帶子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