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

自扶蘇離開後,李斯一直心不在焉。

等一天的政事處理完畢,李斯坐上了回家的馬車,聽着耳畔傳來的馬蹄聲,李斯整個人陷入到長久的沉默。

他用手掀開馬車上的簾子,望着一片祥和的街巷,莫名的,李斯察覺到自己的臉頰又紅又燙,心頭還在突突的跳動着,他放下簾子,不禁自嘲的笑了。

“李斯啊李斯,你這是如何了?”

“怕了?”

“但你究竟在怕什麼?”

“你從來都是無所畏懼的,也從來都是信心十足的,對於大事要事從來都堅決果斷,義無反顧,爲何今天會生出一股懼意?”

“論出身,滿朝大臣,恐就你的出身最低,不過是一個上蔡小吏,還是一個曾自嘲爲周旋於茅廁的廁中鼠。”

“你之所以能位列大秦丞相之位,是命運,是才具,是意志,更是你自身的審時度勢,正是靠着這些,纔將你從一個廁中鼠,推到了帝國首相的權力高位,眼下更是臻於人臣極致。”

“你爲何會怕?”

“你李斯難道辜負了這一高位?”

“沒有!”

“你李斯不是尸位素餐的官員,你對帝國盡心盡職了,你的功勳在天下都是有口皆碑,陛下對你的倚重更是有目共睹,何況自古以來,又有多少大臣的子弟能跟君主的子女交錯婚嫁?”

“唯有你李斯家族做到了。”

“但你今日爲何會心跳的這麼厲害?”

“你的害怕何來?”

李斯在心中不斷的自問着。

他迫切的想知道具體真正的原因。

他第一反應是自己跟扶蘇的政見相左,但那時的扶蘇跟現在的扶蘇不一樣,那時的扶蘇並不推崇法制,他更信任儒家,而他李斯堅定的站在法制這邊,自然會跟扶蘇政見相左,但現在的扶蘇再未提及過儒,更未提及過仁,所謂的政見相左,根本就不存在了。

這個理由不對。

夕陽暮色,連天金紅,李斯凝望着連天而去的落霞,心頭一下明白了。

他怕的是扶蘇變了。

怕的是自己在君主心中的地位下降。

過去的李斯是自信的,他自信的認爲,自己一人是可以撐起皇帝身後的任何危局,縱然扶蘇並不算什麼明君英主,但李斯卻很肯定,以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獨自支撐起帝國運轉的,只是扶蘇突然變了心性,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衝動青年,一下變成了一個城府老道的英才,這讓李斯一時有些跟不上了。

過去帝國新政他李斯是全權參與的。

但現在。

他感覺自己的分量在逐步減輕。

他怕的是失勢。

失權!

他害怕有朝一日扶蘇會拋棄自己。

他更害怕的是日後會徹底失去君主的信任。

這對李斯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也是完全無法去面對的。

所以他怕了。

以至試圖開始自保。

而且他也害怕扶蘇的改變是一時的。

當年商君之功高如泰山,尚且因君主易人而遭車裂,他李斯的威望權力功業真能比得上秦人心中的商君?若扶蘇最終將‘苛政’之罪盡數加於自己之身,他李斯一族又豈是滅族能了結?

到時天下對自己的不滿者,豈會不對自己鳴鼓而攻之?

而這一切的擔心都來自扶蘇。

他看不透扶蘇了。

這時。

“啓稟丞相,回到府邸了。”

馬車停住了,李斯沒有下車,而是靜了靜神,才掀簾跨出了車廂。

也就在這一步之間,原本雷厲風行任勞任怨的李斯,身形彷彿一下老了許多。

三日後。

朝堂舉行了一次朝會。

在各項議決事項結束後,嬴政當衆道:“兩月前,胡亥在南海時曾對南海士卒說過,要讓大秦的士卒回家,朝廷不能言而無信,扶蘇在這段時間一直在負責此事,眼下已有一些想法。”

“扶蘇說說看吧。”

扶蘇起身道:“兒臣遵令。”

“胡亥之前因爲一些突發情況,對軍中士卒當衆說了一些話,這些話或許只是應急之言,但朝廷卻不能失言,這段時間我召集不少朝臣商議過此事,最終得到了一個折中辦法。”

“通過士官退伍轉職,分批次的解決士卒的問題。”

一語落下,舉殿皆驚。

因爲扶蘇現在說的,跟之前說的不一樣。

之前扶蘇對他們講的可非是什麼士官退伍轉職,而是說要准許‘入學’‘爲吏’‘賜氏’等,雖然心中很是驚疑,但也並未有多少人當衆質疑。

而且他們也聽得出來。

這是後面扶蘇做的改動,也的確相對更爲合適。

唯有蒙恬目光微動。

扶蘇繼續道:“士官退伍轉職,主要從中下層軍官着手,他們入伍時間較長,在跟兩位丞相商議後,決定給予這些軍官入學、爲吏及賜氏的選擇,用以妥善安置這些中下層軍官。”

“此外。”

“對於士官退伍轉職之事,我也將全權負責,總攬相關事政,因而也將就此新開一事務府,用以處理相應的政事。”

“扶蘇第一次總攬相應國事,若是中途有所困惑,或許還要求教諸位大臣。”

“還請諸位大臣能不吝指教。”

扶蘇朝衆人躬身一禮。

衆人也是齊聲笑道:“殿下有疑,但問無妨,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舉殿一片歡聲笑語。

唯有胡毋敬臉色徹底僵直了。

他已意識到事情似有些不妙了,因爲這跟他聽聞到的完全不同,當日杜赫告訴自己的分明不是這些,這或許杜赫是能夠辯解的,畢竟具體當日已有六七日時間,扶蘇臨時做了改變,也情有可原,但開府之事他可是前面就已全部攬責到了自己身上。

想到這。

胡毋敬額頭冷汗涔涔。

他心中已生出了強烈的不詳的預感。

而在大殿後方,張蒼悄悄的擡起頭,偷偷的瞄了幾眼胡毋敬,心中暗自替他默哀了一陣,心道:“胡毋敬,當初是你自己說的你沒有招攬到人的,這可怪不得我。”

“也是你自己把問題攬過去的。”

“這跟我可無關啊。”

張蒼並不敢有太多動作,再看了胡毋敬幾眼後,就連忙把目光收了回來,繼續眼觀鼻鼻觀心,裝出一副不知情模樣。

這時。

嬴政點點頭,問道:“事務府官吏人選可定下?”

扶蘇拱手道:“回稟父皇,都已定下,也於今日呈上了,這份名冊是奉常胡毋敬跟張蒼御史聯手定下的,爲此胡奉常更是感染了風寒,兒臣對此也深感歉意,胡奉常身兼太子傅,對兒臣幫助太多了。”

說着。

扶蘇將身子轉向胡毋敬,恭敬的躬身一禮道:“扶蘇感恩。”

聽到扶蘇的話,胡毋敬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有的只有生無可戀的慘白。

他現在只想死。

他知道。

自己完了,徹底完了。

若是扶蘇不把自己名字說出來,他或許還能稍微辯解幾句,但現在扶蘇這麼大張旗鼓的說出來,甚至還對自己大加讚揚,這分明是想將他給逼死。

殺人誅心!!!

他哪裡參與過分毫?

他根本就沒有給扶蘇提供名冊。

當初他以爲扶蘇想讓事務府做的是解決軍功爵積弊之事,根本就不敢把名冊送上去,也爲了不得罪太多朝臣,最終只得自己悶聲抗下,說是自己爲了邀功,故意誇耀說出的,實則根本就沒有,但現在經扶蘇這麼一說,性質就完全變了。

他裡外不是人。

而且還把這些朝臣徹底得罪了。

一念間。

胡毋敬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現在哪裡不明白,自己被扶蘇坑慘了。

而且這是把自己往死裡坑。

即便心中快要氣炸,但衆目睽睽之下,他還不得不迴應,胡毋敬擠出一抹比哭還難看的笑容,生硬的拱手道:“殿下言重了,臣臣當真沒有參與過。”

扶蘇笑道:“奉常自謙了。”

“若非奉常提醒開府,我恐也想不到此事。”

“而且前面我更是多次徵求奉常建議,若非奉常指點,我這事務府名冊也不能這麼快定下,這都是奉常的功勞,奉常何必這麼謙讓。”

聽到扶蘇的話,胡毋敬只覺眼前一黑。

這話越抹越黑。

就算他說出實情,恐也無人會信了。

想到這。

胡毋敬心中一口逆血上涌,整個人差點直接昏死過去。

對於殿內的情況,嬴政並未在意,在簡單問了一下情況後,便直接宣佈朝會結束。

隨着始皇跟扶蘇的離場,百官也開始退場。

只是沒等胡毋敬逃脫,立馬就有數十名朝臣涌了上來,一臉殷切的望着胡毋敬,打聽着這事務府的官員情況。

聽到衆人的詢問,胡毋敬鐵青着臉,根本不知該怎麼說。

他也實在說不出口。

他總不能直接說,我之前會錯意了,以爲殿下是想解決軍功爵制,我擔心你們不敢接受,甚至會怨恨於我,所以直接對殿下說了我沒有招攬到人手,這若是說出去,誰人會信?

他現在的的確確對名冊一無所知。

但其他人不會信。

他們只會認爲是自己沒有給扶蘇說,或者說是自己讓扶蘇篩選掉了,現在這口大鍋就算不是他的,也必須落到他頭上。

這讓胡毋敬憋屈的想死。

更令胡毋敬感到絕望的是,等到最終名冊落下,若是自己之前找的官員無一人入學,或者無多少朝臣子弟入學,他恐會被朝臣羣起而攻之,到時他在朝中真就聲名狼藉,身敗名裂了。

想到這。

胡毋敬整個人都不禁一晃。

一旁。

張蒼身邊也有一些人詢問,張蒼則是笑臉道:“我也不知具體名冊,而我負責的是各地的上計情況,因而稟告上去的多爲地方官吏,至於朝中有多少人被殿下選中,這我恐實在不知情。”

在簡單解釋了一番後,張蒼逃也似的溜了。

雖體重很大,此時卻健步如飛。

他現在只想快點溜。

他可是清楚其中的具體情況,若非自己把胡毋敬給拖下了水,不然現在胡毋敬的慘狀,就是自己等幾天的現狀。

就在張蒼溜之大吉時,胡毋敬終於承受不住衆人的詢問,一口逆血吐出,當衆昏死了過去。

等張蒼回到官署不久,就聽到了這個消息。

他滿眼唏噓。

連胡毋敬這樣的九卿重臣都扛不住,自己一個小小的御史怎麼承受的住?不過他也清楚,胡毋敬這是自己把自己給坑進去了,而且是接連坑了兩次,無怪乎會被氣的吐血倒地。

誰若是攤上胡毋敬的情況,恐都要被逼的吐血倒地。

而此事還沒結束。

後面還有一波更大的。

等到名冊正式公佈,胡毋敬更遭重的纔開始。

他可是記得,扶蘇的名冊中除了自己,可就再無一個朝臣。

而朝臣方面是胡毋敬在‘負責’。

這發生了這麼大的問題,自然要胡毋敬去擔責,想到日後胡毋敬將面對的慘狀,即便是張蒼也不由感覺後背發涼。

太嚇人了。

直接得罪全體朝堂官員。

他知道胡毋敬完了。

無論最終會如何平息,胡毋敬的仕途恐到頂了,被算計戲弄的這麼慘,甚至已淪爲朝堂笑話,這樣的臣子註定不會再得到重用。

這也是無能的表現。

在朝堂這種重地,被認爲是無能的人,這是很危險的事。

另一邊。

扶蘇回到了雍宮。

他的心情還是頗爲愉悅的。

尤其想到胡毋敬那雙目欲裂的模樣時,更是不由忍俊不禁。

只是他也感覺似對胡毋敬太過了。

但這次的事的確是胡毋敬自找的,若非其主動挑事,又豈會落到這般悽慘下場?

就在這時。

有宦官送來了一份奏疏。

扶蘇心神一凜,將奏疏接下,小心的放在案上,繼續的看了起來,看完,他的眉頭一皺,這是他呈給始皇的名冊,只是現在的名冊上多了一些名字,也被劃去了一些名字。

多出的名字他都有所耳聞。

其中有李斯的第二子李旦,鄭國之子鄭如,還有王離之弟王平等人,這些人眼下有的還只是個郎官,有的已在關中任職,但現在都被始皇劃入到了事務府之內。

至於劃去的名字,多出自於楚地。

扶蘇盯着這份名冊看了許久,最終執筆將上面名冊抄錄了一份,而後交給了魏勝,讓其即刻通知下去。

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398章 很多人都在等你死!(求訂閱)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502章 民爵成!(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68章 政治分野!(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71章 牝雞司晨,必致災禍!(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398章 很多人都在等你死!(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喝酒了,emo一下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175章 子嬰!(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213章 今日還國,冠劍任事!(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309章 遙望會稽山!(明天恢復更新)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15章 冠劍加冕!(求月票)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
第372章 爲何跟朕聽到的不同?!(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398章 很多人都在等你死!(求訂閱)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502章 民爵成!(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68章 政治分野!(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293章 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求訂閱)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455章 韓信!一個很純粹的人!(求訂閱)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71章 牝雞司晨,必致災禍!(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398章 很多人都在等你死!(求訂閱)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413章 因爲他是蒙毅!(求訂閱)第97章 鍾先生!(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479章 嵇恆真正的野望!(求訂閱)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喝酒了,emo一下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216章 帶大秦銳士回家!(求訂閱)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91章 燕人?不,是奴隸!!!(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142章 疑罪從有!(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175章 子嬰!(求訂閱)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76章 亂秦之策!(求)第144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213章 今日還國,冠劍任事!(求訂閱)第243章 爲治天下,未雨綢繆!(第二更)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25章 升官我來,送死你去!(求訂閱)第309章 遙望會稽山!(明天恢復更新)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127章 治國論之,當行雜(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15章 冠劍加冕!(求月票)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39章 君是君,臣是臣!!!(第三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