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

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

嵇恆豪飲了一口酒後,道:

“戰國七雄之中,最先變法的是魏國。”

“魏國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其俗剛強,多豪傑侵奪,薄恩禮,好生分。”

“魏國的變法是在井田制崩潰,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情況下產生的,也唯有井田制崩潰後,‘鹽鐵之饒’纔能有‘侵奪’和‘分’,而‘多豪傑侵奪’和‘好分生’,則意味魏國當時土地私有早已成風。”

“‘恩禮’是周代貴族的倫理規範。”

“‘薄恩禮’則意味着周代的宗法制度出現崩潰。”

“周禮漸漸爲天下摒棄。”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魏文侯開始立足改革。”

“而魏國之所以能‘強匡天下,威行四鄰’,正是源於這次改革。”

“這次改革主要就兩點。”

“務盡地力。”

“撰次諸國法,諸法經。”

“務盡地力,就是重新劃分土地,承認土地私有。”

“自是以後,天下爭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後推讓。”

“故庶人之富或累居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並羣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決祀而滅世。”

“‘仁義’和‘推讓’爲周代宗法制度的道德觀念,而李悝的變法,首要打擊的就是宗法的道德觀念,正是從魏開始,天下正式將周禮視爲糟粕,不再繼續‘任人唯親’的世卿制度,而是開始使用‘任人唯賢’的官僚制度。”

“李悝還主張‘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施行‘食有勞而祿有功’。”

“所謂淫民實則就是沒落的公族封君。”

“也正是從魏國開始,天下逐漸興起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改爲按功勞大小而分別授予爵位和職位的形式。”

“同時。”

“魏國也開了加強專政的法典先河。”

“至於《法經》,你應比我更爲熟悉,我也就不多言語了。”

胡亥微微頷首。

《法經》他是再熟悉不過。

趙高過去教習律令時,就不止一次講解過。

《法經》共有六篇,分別是《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

《法經》中的內容,大部分都爲商鞅借用。

嵇恆道:“李悝變法,動的主要是土地和舊有的世卿世祿制。”

“土地沒什麼好說的。”

“而新的‘任人唯賢’,就致使魏國私學盛行。”

“招賢養士成風。”

“魏國乃四戰之地,環境動盪,又有招賢養士之風,因而戰國開始,魏國出了很多名士,秦因此得利不少。”

“大秦一統天下,魏國也出了不少力,爲大秦一統天下制定戰略的尉繚,爲大秦籌劃‘集權求治’的李斯,他們都是出自魏國。”

“甚至若非信陵君身死,這兩人還未必會來秦。”

“只能說時也命也。”

“大秦一統天下實是有上天相助。”

嵇恆忍不住感慨了幾句。

胡亥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抹得意。

他自是聽說過此事。

信陵君此人很有才能,養士衆多,一度將秦國壓着打,壓的秦軍不敢東出函谷,但也正因信陵君鋒芒太露,最終爲秦採用了離間計,被魏安釐王剝奪了軍權,但魏國當時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並沒受到太多影響。

只是誰也沒想到,信陵君跟中興之主魏安釐王會同年暴斃。

而後魏國大量士人出走。

魏國徹底一蹶不振,最終爲大秦吞滅。

若是秦未得尉繚,想一統天下,恐也沒那麼容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何況尉繚可是被始皇稱爲兵家大家的。

隔牆。

扶蘇低眉思索了一陣,想明白了一些東西。

魏國自戰國始,便盛行招賢養士,地方私學盛行,大秦卻是絕私學,去年更是大肆焚書,這又豈爲魏地所容?

魏地士人出人頭地靠出仕,眼下大秦卻絕了這條路。

這讓魏地士人及底層如何不怨?

嵇恆吐出一口濁氣,繼續道:“魏國自李悝變法之後,已衰弱了上百年,但有一信陵君,便有中興之勢,這便足見魏國人才之多,而這一切都源於私學。”

“這就是秦魏間最直接的衝突。”

聞言。

胡亥若有所思,暗暗記於心間。

嵇恆繼續道:“接下來是楚國,楚國遠離中原,因而受宗法的影響很少,甚至自鄙爲‘蠻夷也’,然楚地廣袤有‘川澤山林之饒’,但因商業不發達,所以‘亦亡千金之家’。”

“地大而國窮。”

“到了戰國中期,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衆’‘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貧國弱兵’,接連被趙魏韓擊敗。”

“就在這內外交困的局面下,楚國開始了變法。”

“即吳起變法。”

“吳起的變法主要是‘廢公族疏遠者’。”

“吳起主張對封君的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削減官吏的祿序,精減裁汰‘無能’‘無用’和‘不急之官’,還下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把舊貴族往人少的地方趕,讓他們去開發荒地。”

“吳起變法成效斐然。”

“從這之後,楚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que)三晉,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而吳起的變法只是限制舊貴族。”

“這也是韓非子所說:‘楚邦之法,祿臣再世而收地’,貴族的世卿世祿制的確被打破,但受影響的多爲楚國公族,至於地方的貴族,受到的影響甚微,而在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殺,這次變法隨之宣告失敗。”

“楚國雖有所興盛,卻最終難逃宿命。”

“繼續陷入‘大臣太重’與‘封君太衆’,權勢爲楚國貴族把持。”

“吳起變法當年變法,並不敢直接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只能從‘廢公族疏遠者’開始,一步步削弱貴族力量,然秦一統天下之後,卻是連貴族都不承認了,這自會引得楚地貴族不滿。”

“當年吳起被殺時,楚國有七十多族出手。”

“而今怨秦的又豈止七十?”

“楚地的貴族早已尾大不掉,不將這些根深蒂固的貴族拔除。”

“楚地難太平!”

“我若是沒記錯,秦滅楚時,楚南公說過一句話。”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本章完)

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173章 史祿!(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17章 豎子不可教也!(13)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488章 我笑你不懂經濟!(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15章 秋月刑殺!(求收藏)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131章 禍起秦廷!(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204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75章 再無言先生!(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喝酒了,emo一下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59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求收藏)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65章 第三次大爭!!!(求訂閱)第386章 以死人之身算天下!(求訂閱)
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217章 扶蘇的政見!(求月票)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173章 史祿!(求訂閱)第401章 規矩,既要守,也要破!(求訂閱)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302章 儲君求賢令?!(求訂閱)第8章 請罪又求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17章 豎子不可教也!(13)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112章 斷姓絕祀!(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314章 殷通的心思!(24)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288章 大秦強大之實也!(求訂閱)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130章 犧牲皇權,成就大秦?!(求訂閱)第460章 虛晃一招,滅陳攻趙!(求訂閱)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488章 我笑你不懂經濟!(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381章 我李斯終活成了鼠輩!(求訂閱)第15章 秋月刑殺!(求收藏)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290章 相較關東之士,諸位纔是‘秦人!’第342章 大秦新政兮,綿綿無疆!(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246章 難以維持的政策!(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462章 論功行賞!(再寫十來萬字)第501章 這不是改制,這是變法!(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4章 儒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求收藏)第131章 禍起秦廷!(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1章 隔牆有耳!(求收藏,求追讀)第204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求訂閱)第442章 最後的輓歌!(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86章 官山海!(求收藏)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63章 疲秦之術!(求收藏)第481章 張良前來赴會!(求訂閱)第385章 人心算計,陽謀天下!(求訂閱)第444章 國殤悲風!(求訂閱)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72章 本一布衣!(求月票)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75章 再無言先生!(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喝酒了,emo一下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59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求收藏)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265章 第三次大爭!!!(求訂閱)第386章 以死人之身算天下!(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