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天下關係下的法家!!!(求訂閱)

翌日。

天矇矇亮。

天空難得的放晴。

只是隨着初陽新升,氣候卻更顯清冷。

嵇恆縮着脖子,給自己沏了杯熱茶,然後蓋上了一層厚厚毛皮。

這時。

他看向了一旁。

扶蘇正面色恬靜的端坐在席。

扶蘇微微拱手,疑惑道:“扶蘇這次前來,實是心中有惑。”

“近日隨着廷議事件發酵,我在朝中受到了不小阻力,原本想按之前所想推進一些事情,眼下也遭到了很多非議。”

“我確是聽聞,這次的事嵇先生有所參與,因而想多瞭解一些實情。”

嵇恆淺淺的嚐了一口熱茶,不緊不慢道:“廷議的事我知曉,不過此事對你並不算壞。”

“這是爲何?”扶蘇面露異色。

嵇恆雙手環抱,淡淡道:“我過去曾讓你仔細看《韓非子》,眼下你對《韓非子》有多少了解?”

聞言。

扶蘇一愣。

他沒想到嵇恆反考校起自己韓非子了。

他恭敬的行了一禮,緩緩道:“扶蘇這一兩年並未有任何懈怠,一直沒忘揣摩韓非子,不知先生是想考校我哪篇?”

“備內。”嵇恆稍微正坐。

聽到備內二字,扶蘇臉色微微一變。

嵇恆卻沒有理會扶蘇臉色的變化,彷彿是如數家珍一般,將《備內》篇的內容,逐字逐句的說了出來。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

“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

“故爲人臣者,窺視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殺主也。”

“爲人主而大信其子,則奸臣得乘於子以成其私,故李兌傳趙王而餓主父。”

“爲人主而大信其妻,則奸臣得乘於妻以成其私,故優施傳麗姬殺申生而立奚齊。”

“夫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餘無可信者矣。”

當嵇恆把《備內》篇主要的內容說出時,扶蘇早已是臉色大變,嘴皮輕顫,雙眼驚恐的看着嵇恆,不知嵇恆究竟想做什麼。

嵇恆淡然道:“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所以我過去曾多次給你說過,不要去試探人性,更不要去考驗人性。”

“《韓非子》一書,講的是權勢術。”

“是帝王心術!”

“我只是借其書向你展現一些事。”

“信人,則制於人。”

“若大秦信神,便要制於神。”

“這便是我跟始皇力主借這次天象,將過往深受世人崇敬的神權給拉踩下來的主因。”

“而這同樣是天下大勢所趨。”

扶蘇正襟危坐。

他已很久沒見嵇恆這麼嚴肅了。

自不敢有任何輕慢。

他身子微微前傾,恭敬的俯下身身子,態度十分的謙卑。

嵇恆並未有太多理會,自顧自的說道:“對於諸子百家,每一家在不同方向,都有可取之處,在對鬼神一說上,我最爲欣賞的是道家。”

“法不講鬼神。”

“而其餘三家都有所涉及。”

“諸子中,墨家最講畏天,在天人關係上最爲保守。”

“甚至於墨子曾不止一次的說過,天就是一位人格化的至上神靈,能用正義的標準,賞罰人間的善惡行爲。”

“在《墨子·天志》中更是多次提及。”

“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

“天欲義而惡不義。”

“……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是故古者聖人明以此說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天子賞罰不當,聽獄不中,天下疾病禍祟,霜露不時,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絜爲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

“.”

“從這些話語中,便可看出墨子對神靈的擁護,甚至於墨家的一切,都是以天的意志,來定所謂的倫理是非的,墨家根本主張的‘兼愛’便來自於‘天意’。”

“這種思想就我看來,更接近於西周的主流思想。”

“因爲當時天下就是熱衷災異祈禳。”

“而同樣是在墨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已經有不少人懷疑天人相關,也開始出現重人事而不信鬼神的思想,其中保守派是儒家。”

“孔子說‘不語怪力亂神’,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其實已表露出孔子對鬼神有所懷疑,只是下意識還是信天命,因而始終還是站在天神高於人的姿態。”

“與墨家的篤信,儒家的將信不同,道家是很激進的。”

“《老子》雲: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已不再認爲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了,而是認爲‘天’之上,還有更爲根本的‘道’和‘自然’,‘天’只是作爲‘自然’的一個表象。”

“只有規律,沒有意志。”

“這也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的由來。”

“然受限於時勢,道家只是對天的存在進行了懷疑,但對天意的消解並不徹底。”

“即便如此。”

“依舊是諸子百家最耀眼的存在。”

“甚至於也是諸子百家爭鳴下最奪目的成果。”

“因爲天被降格了。”

“既失去了人格,也不再至高無上。”

“而這也是我推崇道家的原因,在我看來,老子對當世的最大發明非是《德道經》,而是取消了殷周以來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權威。”

“也是從老子開始。”

“世人開始淡化了人對天的敬畏,消解着公義的約束力,鬼神之事也漸漸轉向佔問兇吉、包庇罪過等方面,然正因爲此,墨家沒落已成定局。”

“孔子雖承了這股新思潮,然儒家本就以維護西周傳統文化爲己任,加之儒生一向積極的奔走於列國之間,學幹祿之術,最終不免與時沉浮。”

“所以儒家是敬畏而不流於迷信。”

“在春秋戰國這幾百年間,天人關係受到越來越多士人懷疑和否定,沿着這個理路發展下去,離只重人事而不關心天命,其實並不太遠了。”

“戰國末,荀子便首當其衝,道出了天人之分,向災異論提出了挑戰。”“只不過這種思想,並不爲儒家其他學派接受,因而荀子也是遭到了儒家排擠,最終更是三進三出稷下學宮,然無論如何,在一位位先賢的懷疑下,天的權威一步步下降,對人倫道德的約束力更是每況愈下,只是這種風潮,隨着天下一統就戛然而止了。”

“荀子之徒並未執着於學術,而是都開始執着於仕途。”

“荀子在這方面的進步,並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伸展,更沒有隨之影響天下,等到荀子逝去後,其他儒家學派重新掌握了主導,原本漸漸爲天下拋棄的傳統祭祀,便再度興盛了起來。”

“甚至在天下已有了神道設教的觀念。”

嵇恆並未在‘神道設教’上多說,繼續侃侃而談道:“從荀子開始,儒家內部已生出了裂隙,這是天人關係論內在的矛盾,最終以荀子被儒家除名而告終,在被其他儒士多次反對後,荀子索性拋棄了儒家自來傳承的天人相關論。”

“不再試圖通過天約束人君。”

“他主張性惡。”

“而且荀子將政治的善惡,完全寄託於君主的自律上,這樣的傾向再進一步.”

“便是隻重人事,不關心天命。”

“而這就是法家!!!”

扶蘇正襟危坐。

當聽完嵇恆所有的講解,尤其是兜兜轉轉落到法家時,他不禁感覺毛骨悚然。

這是一種全新的角度。

以儒墨道三家爲視角,以天人關係爲落腳,最終將這次的廷議本質,一五一十的講開了,尤其是說到這就是法家時,扶蘇只感全身戰慄,一股涼意從腳底涌上脊椎。

冷的讓人發顫。

“這就是先生眼中的法家嗎。”扶蘇蒼白着臉,顫顫巍巍道。

嵇恆搖頭。

他平靜道:“這不是我眼中的法家,而是天人關係下的法家,法家是從儒家出來的,儒家本就是一箇中庸的存在,因而自會遭到墨家跟道家攻訐,在道墨兩家昌盛時,便有了激進儒家的存在,從而就有了法家的存在。”

“不過無論是李悝、吳起、慎到、申不害,他們身上其實一直有儒家的影子,並沒有真的脫離儒家天人關係的影響,真正出現脫離的是商鞅。”

“只不過商鞅的出現,有點超出時局了。”

“除此之外。”

“便只有一個韓非子。”

“韓非子爲荀子高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荀子爲儒家大家,只是因爲爲天下儒士嫌棄,纔有了拋棄天人相關論的做法,但真正論下來,荀子依舊是敬畏天命的,也只是在儒家的天命觀上做了引領革新。”

“只是並未做的那麼徹底。”

“所以相較於稱荀子爲法家,我更願意稱其爲法儒。”

“這或許也是秦的宿命。”

“秦因商鞅這一個越時代出現的‘儒法’強大起來,也因最接近法家存在的荀子高徒,最終得以一統天下。”嵇恆張了張嘴,並沒有將心中想說的道出。

‘也因李斯這一‘法儒’而覆滅!’

嵇恆搖搖頭。

他沉聲道:“而這或許便已註定大秦只能走法這一條道路。”

“而今天下舊風潮再起,各種野祀淫祭層出不窮,災異說、天人感應甚囂塵上,然這些註定跟秦要走的路背道而馳。”

“所以這未嘗不是又一場戰爭。”

“只不過這是一場沒有硝煙,沒有正面廝殺的戰鬥。”

“然私下的刀光劍影絲毫不會少。”

“甚至會更慘烈。”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

“大秦沒有退路。”

“更不能有任何妥協,任何的妥協,都是對大秦的背叛,一旦拋棄了法制,便等同於拋棄了過去一兩百年的信仰,那也意味着大秦將會自潰。”

“天下法士太少了!”

“秦在秦昭襄王時經歷了四貴,又在始皇初年,經歷了呂不韋專政,原本的法制框架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爲何朝野爭議這麼大的原因。”

“人心變了!”

扶蘇心神一凜。

他已是完全明白了。

大秦從一開始就走的是‘只重人事,而不關心天命’的道路,只不過商鞅在當時只算得上是‘離經叛道’,並未對此形成自己的思想,只是悶頭走在了一條超越時代的道路,而大秦也就在這種剛剛萌發的思想下一步步變強。

甚至於.

大秦上下都一知半解。

只曉得要務實。

想到這。

扶蘇也是百感交集。

他恭敬的朝嵇恆行了一禮,慨然道:“扶蘇明白了。”

“大秦從一開始就走的法制。”

“只不過大秦這條法制是誤打誤撞,全然不講道理,就靠着歷代先君宵衣旰食的努力,這才勉強從亂世殺出重圍,然隨着天下一統,大秦好似失去了一切動力,不知前路,也不知未來,所以大秦便開始試圖從其他學派中尋找方向。”

“非是大秦無力。”

“而是大秦從一開始就超前了。”

“眼下大秦要做的便是重新凝合思想,將法家的思想更進一步。”

“首要的便是駁斥天人感應。”

“而這同樣是父皇跟先生這次要做的。”

“扶蘇受教。”

嵇恆微微頷首。

他之所以給扶蘇講這麼多,便是因爲扶蘇爲大秦儲君,需要明白爲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想着還可以拖延,還可以在等等。

秦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秦的拖延。

就意味着倒退。

倒退對大秦而言是一個危險的跡象。

尤其是思想方向。

思想對天下太重要了,一旦大秦重人事的思想,爲其他思想所取代,尤其是天人感應思想取代,那對天下造成的動盪太大了。

嵇恆緩緩道:“你能想明白就好。”

“大秦其實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已經沒有了退路,後退那就意味着崩壞,而秦昭襄王跟始皇早年,就已經出現過了退步,結果顯而易見,大秦的很多法令都已失效,名存實亡,若是繼續倒退,法之不法,那也註定會國之不國。”

“不過這是始皇要做的。”

“你真正需要上心的是另外一句話。”

“夫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餘無可信者矣!”

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194章 趙佗,你還能保持初心嗎?(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236章 孤臣!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272章 再苦一苦黔首!(明天三更)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61章 天機不可泄露!(求收藏)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14章 陸海秦川!(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213章 今日還國,冠劍任事!(求訂閱)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214章 天下是大秦的,這才重要!(求訂閱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29章 丞相當真想輔佐扶蘇嗎?!(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146章 立信!(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
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194章 趙佗,你還能保持初心嗎?(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236章 孤臣!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503章 野心之大,曠古未有!(求訂閱)第272章 再苦一苦黔首!(明天三更)第327章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14)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61章 天機不可泄露!(求收藏)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114章 陸海秦川!(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81章 扶蘇的醒悟!(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54章 關東亂,局勢明!(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133章 案問莫服!(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388章 鳴鏑弒父!(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38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267章 修人事以勝天!!!(求訂閱)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336章 我一直在等你!(13)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213章 今日還國,冠劍任事!(求訂閱)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415章 鐵面判官!(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76章 我的命也不長!(求收藏)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399章 大秦的兩根稻草!(求訂閱)第178章 從重從嚴從快!(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214章 天下是大秦的,這才重要!(求訂閱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54章 蕭瑟秋風今又是!(求收藏)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345章 性情至真的胡亥!(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251章 公平?諸位不覺得好笑嗎?(求訂閱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29章 丞相當真想輔佐扶蘇嗎?!(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146章 立信!(求訂閱)第13章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求收藏)第90章 權貴?!(求訂閱)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157章 不急,讓商賈歇一會!(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298章 天下震恐!(第二更)第237章 天下水太深,你握不住的!(第一更第235章 李斯的害怕!(求訂閱月票)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