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再苦一苦底層好了!(求訂閱)

“修人事以勝天。”扶蘇低嚀一聲。

他自然知道這句話。

始皇這次巡行,打的旗號便是這個,也一直致力於在天下宣揚。

不過就他知曉的,效果並不怎麼好。

移風易俗哪有那麼容易?

而且朝廷本就沒想着直接改變,只是想借此讓世人知曉朝廷的態度,並以此去震懾關東貴族跟士人。

只是嵇恆現在重提又是爲何?

他沒有發問。

靜靜地等着嵇恆解釋。

不過嵇恆卻是話題一轉,說起了另外的事。

他開口道:“自古以來,治國者一直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發展跟維穩。”

“而大秦因立國理念的緣故。”

“從始至終都走的是維穩的道路,維穩的對象,也並不僅僅是貴族士人,而是整個關東,甚至是整個天下,你爲政已有一段時間了,也當發現一些事,就大秦現在的局勢,維穩是穩不住的。”

“因爲天下衝突太大了。”

“大到不是僅靠武力就能蠻橫壓制一切的地步。”

“因而黔首始終未集。”

“大秦眼下將貴族跟士人壓下了。”

“但豪強卻在慢慢擡頭。”

“等將豪強壓制下去,只怕又會有新的勢力冒頭,長此以往,大秦只會陷入疲於奔命,最終天下的窟窿越來越大,大到根本就填補不上,即便是拆東牆補西牆也不夠。”

“歸根到底。”

“其實就落在了治國的另一個方向。”

“發展!!!”

“大秦一統之後,天下的發展停滯了,沒有發展,天下的田地也好,財富也好,知識也好,只會不斷向上累積,最終變成整個天下盤剝底層,而底層的不滿,又會釀成,底層向地方勢力的靠攏,所以也就開始出現豪強的做大。”

“豪強眼下依附於官吏。”

“但假以時日,豪強自己踏上了仕途。”

“也就徹底成爲地方一霸。”

“甚至是封主。”

“現在的大秦就陷入到了這種尷尬境地。”

“針對貴族跟士人,就會缺乏精力跟心思去針對地方,而針對地方,就會讓貴族跟士人得到喘息機會,而最終始終疲於奔命的,始終爲各方壓榨的底層,只會越發活不下去。”

“大秦需要轉向。”

聞言。

扶蘇眉頭一皺。

他對大秦沒有發展持有不同看法。

他也並不認同這句話。

大秦一直有發展。

不然大秦爲何建國初,就大興水利、掘城池、統一度量衡這些,爲的便是發展。

而今嵇恆說大秦沒有發展,他自然是不認可。

見狀。

嵇恆冷笑一聲。

他漠然道:“我知道,你或有不同意見。”

“但這就是事實。”

“大秦所謂的發展其實是僞發展。”

“因爲發展是爲改革服務的,並非是真的爲了發展,而大秦每年在維穩上耗費的錢糧,更是不計其數,朝廷根本就沒有盈餘去進一步發展,最終所謂的發展,都變成了壓榨底層,靠着剝削底層的血肉,來促就所謂的發展。”

“發展是於民讓利的。”

“而大秦的‘發展’,是靠盤剝底層實現的,底層的生活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越發的困頓難堪,甚至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這真的能算作發展嗎?你或許會辯解說,這是地方官吏胡作非爲,是好心辦壞事。”

“但無論伱如何辯解。”

“大秦的底層沒有得到改善。”

“這是事實!”

“我提倡改革,也認爲大秦當堅持改革,但從我力主讓你去推動天下革新時,往往首先的出發點,並不是從改革出發,而是從錢糧出發。”

“你可知這是什麼原因?”

扶蘇搖頭。

他現在腦子有些懵。

嵇恆面色無比的冷峻,寒聲道:“因爲大秦這個國家,從立國開始,就已經踏上了滅亡的道路,而大秦一直以來力推的改革,其實只是在不斷加速這個滅亡的進度。”

“天下革新不是大秦這麼做的。”

“大秦的體制也不允許。”

“夏商周,三代伊始,都重新整頓了天下,但夏商周的體制跟大秦是不一樣的,通過覆滅前朝及其他部落,夏商周立國時都積攢了大量的錢糧,也有足夠的實力去震懾天下,大秦其實同樣有如此先天條件,但因軍功爵制的原因,大秦立國時就分發出了很多錢糧。”

“沒有財政盈餘是沒法去搞改革的。”

“一意孤行只是取死之道。”

“我很欽佩始皇。”

“並非是始皇一統了天下。”

“而是始皇真的走對了路,在這沒有前人踏足的領域,他走的道路基本都是正確的,而唯一錯誤的,便是始皇將開國時的錢糧,真的慷慨大方的分發了出去,以至於財政上始終有巨大空缺。”

“若是沒有這個空缺,始皇的革新天下,其實極大可能成功。”

“天下革新。”

“首要條件便是政治上高度集權。”

“而這是始皇一直力推的。”

“始皇基本也做到了。”

“雖只是做到了集權於一人,但的確實現了政治經濟上的絕對集權,而改革無疑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因而也需要轉移外部矛盾,所以始皇開啓了南北兩線的征伐,大秦奉行的是法制,官吏本身的素養就很高,執行力也足夠。”

“至少關中是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秦的革新其實很容易推進,至少在關中會得到落實,只不過始皇自己恐也很費解,他明明什麼都做對了,爲何天下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發的疲敝了。”

“原因去年始皇已經知道了。”

扶蘇一臉好奇的問道:“原因是什麼?”

“軍功爵。”嵇恆道。

“軍功爵?”

嵇恆點頭,他目光森然道:“大秦可謂是成也軍功爵,敗也軍功爵,全民皆兵的大秦,天下無人能擋,但爲維持這個體制,卻是每年要花費數以百萬千萬計秦半兩的錢糧,而大秦徵收上來的錢糧,攤在維持軍功爵的基本運轉上,再分攤到龐大官僚體系的俸祿上,朝政不僅沒有盈餘,反倒會虧空不少,所以大秦只能年年加徵田租口賦。”“最終也就致使了。”

“大秦看似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但需要錢糧的地方太多,大秦根本就填補不上,只能在勞民傷財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軍隊是大秦坐穩天下之根本。”

“除始皇外,絕不會容許任何人染指,誰敢染指誰死。”

“然就是這種情況,你一個儲君,不僅染指了軍權,還在軍中推行了‘士官轉職’,你真以爲是你建議得當?”

“不是。”

“是始皇看出了這個問題。”

“想借我之力,借你之手去改變。”

“士官轉職,本質是在借行政手段,降低軍功爵制的支出。”

“繼而爲朝廷騰出額外的財政。”

“從而保證改革繼續。”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他自然知道士官轉職眼下並沒有減低支出,但日後再有士官升爵,朝廷卻是不用額外再封賞田地錢糧了,只需將他們安排在地方上,越是高爵,朝廷給出的封賞就越高,只是相較龐大臃腫的軍功爵體制,這點變化,依舊是微乎其微。

除非將士卒放回去。

一念至此。

扶蘇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他直到現在,腦海才終於串成了線。

嵇恆將樊噲等人安排進軍中,其實就是想借他們之口,將大秦的軍隊變化傳至天下四方,以便日後吸引更多關東人進入,而只要士卒數量多了,朝廷便可將這些駐守的士卒分批次遣回,如此一來,很多放在過去能晉升爵位的士卒,只是到時就退伍。

如此一來。

軍功爵制下財政的壓力便大減。

士卒因只需服役固定年限,也不會有那麼大怨念,朝廷少了支出,而士官很大部分還能轉職出去,朝廷在軍功爵制上的支出將會大幅降低。

而騰餘出來的錢糧,便能繼續用在改革上。

這一切其實都旨在節流。

扶蘇道:“先生大才,通過實際放權讓利,實現一舉多得之策,不僅打壓了貴族跟士人,降低了天下培養官吏的難度,還讓關東秦人跟關中秦人的隔閡不斷減輕,更重要的是爲朝廷節省了錢糧。”

嵇恆搖頭。

他臉色很嚴肅,沉聲道:“這一切看似很美好,也的確算得上一舉多得,但想將這一切落實,都是需要時間的,甚至還需要支出更多的錢糧,而大秦很多政策是不能停下的,所以在接下來幾年,大秦的財政只會越發捉襟見肘。”

“甚至是越發窮困潦倒。”

“入不敷出是必然。”

“最終的苦難都會落到底層黔首身上。”

“苦一苦底層。”

“這一句話說出來很容易,做到也很簡單,但底層並非真能一直忍受這樣的壓迫,早晚有一日會支撐不住的,到時天下皆反,滿地烽火,也就會成爲現實了。”

扶蘇臉色微變。

嵇恆輕嘆道:“大秦也沒有退路,不繼續咬牙硬挺,前面的堅持就會化爲烏有,但繼續堅持,只會讓底層越發憤懣不滿,怨聲載道,不過按現在天下的情況,只怕大秦等不到塵埃落定的時候,天下就已經反了。”

“所以啊。”

“大秦走的道路沒有錯。”

“錯在了沒有財政盈餘,沒有財政盈餘的改革,便是一場豪賭,賭底層民衆的忍耐度,賭朝廷能支撐到一起完成,但這種豪賭,往往朝廷都賭不到最後,因爲對朝廷不滿的,並非只有底層,還有舊有勢力,他們互相裹挾之下,大秦根本拖不到那麼久。”

扶蘇沉默。

他雙拳緊握,眼中滿是不甘。

但最終,他輕嘆一聲,無力的鬆開了拳。

大秦錯了嗎?

沒有。

革新天下是大秦唯一能走的路。

但底層又做錯了什麼?

也沒有。

他們唯一的錯,或許便是生活在了現在的大秦。

現在的大秦爲了推進天下改革,不得不疲於奔命,不得不勞民傷財,不得不橫徵暴斂。

大秦同樣沒得選。

他苦笑一聲,神色頹然道:“先生高見,天下的確如先生所說,各方疲憊,只是大秦已是如履薄冰,再想要求大秦輕稅簡政,根本就做不到,大秦的體制就意味着大秦需要一個龐大的治理體系。”

隨即。

扶蘇似想到了什麼。

他猛地看向嵇恆,凝聲道:“所以先生再度把目光放在了鹽鐵上?放在了地方的豪強上,之前朝廷通過鹽鐵,獲利頗豐,若是能通過震盪地方,讓一些豪強伏誅,朝廷也能借此籠獲大量錢糧。”

“以此來減少對底層的加徵?”

嵇恆點了點頭。

他沉聲道:“天下任何改革觸動的都是利益,若是朝廷沒有拿出足夠的錢糧,根本就沒有辦法推動下去的,所以想將這次政策推行下去,只能砸下去更多錢糧,而朝廷沒有錢糧,那便只能想辦法搞錢。”

“鹽鐵是天下暴利。”

“但暴利的又豈止是鹽鐵?茶葉、酒、醋、礬、商貿等同樣是暴利。”

“只不過這些暴利目前都在‘市’場中經營。”

“爲地方官吏控制。”

“因而朝廷想推動天下革新,就必須從這些暴利行業上斂財,而若是直接強推政策,朝廷對地方控制力不足,很容易適得其反,所以只能換一個思路,做一些僞裝。”

“通過查處官吏去涉足。”

“鹽鐵爲你自己設立的官署,因而很容易去查處。”

“而其他跟地方盤根錯節,朝廷想涉足進去,並不會那麼輕鬆。”

“所以得着另外的藉口。”

“另外的理由。”

“這個理由便是‘修人事以勝天’。”

“藉助爲預防天災人禍,在一些交通便利之處修建常平倉,對民間急需商品,進行集中屯儲運送,對外宣稱只是應急,想做一次預防天災人禍出現後的應急演習,等真的商品到位,便直接對相應官署下手。”

“從而徹底收攏地方財政大權。”

嵇恆說的很平靜。

但在扶蘇眼裡,已看到了腥風血雨。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通過一些似是而非的命令,調動地方官吏運送物資,等朝廷控制了足夠數量的物資時,便以雷霆速度對地方出手,繼而收回過去流落到地方的財政大權。

只是這一切恐也要耗費不少錢糧。

扶蘇苦笑道:“這恐還得苦一苦底層民衆了。”

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273章 皇帝在的地方就是中央!!!(第一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496章 權利的形式已經變了!(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3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470章 六十爲限!(明天開始兩更)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366章 張御史,杜少府有請!(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482章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47章 兒臣感覺大秦要亡了!(求收藏)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28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4)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
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273章 皇帝在的地方就是中央!!!(第一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135章 在劫難逃!(偷懶四千)第2章 天之變局,尚未始定!(求收藏)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218章 忠君之事,擔君之憂!(求訂閱)第496章 權利的形式已經變了!(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332章 爲的不是賢,是維穩!(明天開始三第189章 努力的真相!!!(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209章 請立長公子爲儲!(求訂閱)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308章 謀長遠之勢你,行長久之策!(感冒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280章 我有張良計!(求訂閱)第141章 打草欲驚蛇!(求訂閱)第23章 二次分封!(求收藏)第339章 順之則昌,逆之者亡!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470章 六十爲限!(明天開始兩更)第53章 我還想多活幾年!(求收藏)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463章 在關東設立經濟特區(求訂閱)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211章 易治者嚴,難治者寬!(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49章 這句讀 數字?(求訂閱)第108章 世間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求第420章 貨幣同樣是大一統戰爭的延續!(求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3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343章 途中染疾!(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458章 準韓信便宜行事!(求訂閱)第414章 我劉季的仕途當在咸陽!(求訂閱)第167章 朝堂的漩渦!(求訂閱)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181章 風起進退,誰知風口?!(六千字,第453章 我劉季要跑,誰能阻止?!(求訂閱第249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求訂閱)第248章 只是一場大換人罷了?(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74章 君君臣臣寧有種乎!(求追讀)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426章 昏招,還是妙手?!(求訂閱)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366章 張御史,杜少府有請!(求訂閱)第58章 義利!(求收藏)第478章 諸位大臣敢嗎?(第三更)第482章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49章 一環扣一環!(求訂閱)第47章 兒臣感覺大秦要亡了!(求收藏)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28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24)第40章 胡服騎射!(求收藏)第471章 該讓他出來了!(求訂閱)第316章 彼可取而代之!(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