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

範寧倒不擔心日本把生鐵轉給遼國,他擔心是日本得到生鐵後,武力大增,會威脅到鯤州的安全,開玩笑,就算朝廷允許生鐵賣給日本,他也絕不會答應。

範寧的答覆在藤原師實的意料之中,他心裡明白對方不會答應,只是心懷僥倖才提出來,他心中嘆口氣,又道:“希望第三個要求範使君能答應。”

範寧微微一笑,“我剛纔說了,只要不違反大宋律法,我一定會滿足你們的合理要求。”

“第三個要求應該對大家都有利,能否請大宋派經驗豐富的官員幫我們探測銀礦,另外能否傳授日本煉銀之術,我們煉銀太粗,浪費太大了。”

這個要求倒不錯,有利於最大程度榨乾日本的儲銀,範寧知道日本最著名的石見銀山已經開採,但真正的礦脈日本卻沒有發現,要到明朝才發展,還有佐渡金山、富士金山、甲斐金山,這些金礦銀礦應該早一點發掘出來,有利於大宋改善財政。

要知道朝廷給自己開出的條件是每年一千萬兩銀子的進項,若不充分利用日本的金銀銅礦,怎麼完得成朝廷的任務。

範寧想到這,便欣然道:“這個要求完全有利雙方,我可以答應,鯤州就有一支專門尋找金銀礦的隊伍,我可以安排他們來貴國尋礦,另外,煉銀法也可以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但有一個條件,我希望日本國在南面也出售一座島嶼給大宋,用作船隊中轉補給。”

日本目前對島嶼還遠不重視,加之北面已經出售了佐渡島給宋朝作爲中轉補給地,南面出售一兩座島嶼也沒什麼不可以。

藤原教通便道:“只要面積不太大,低於方圓十里,那就可以出售。”

範寧微微笑道:“在伊豆半島外海有一座小島,方圓也就五里,正好適合作爲鯤州船隊中轉,另外,在西海道大隅國南部外海也有座島嶼,當地人叫做種子島,方圓十里左右,非常適合大宋商船中途補給,這兩座島希望能賣給大宋。”

藤原教通和藤原師實低聲商議片刻,藤原教通道:“這兩個島嶼屬於伊豆國和大隅國,如果他們同意出售,那日本朝廷不反對。”

範寧心中大喜,有了這兩座島,大宋水軍在日本國南部就有了駐紮之地。

.........

經過三天的談判,大宋和日本國之間終於達成了官方貿易協定,雙方同意在攝津國東城郡港口開闢第二座貿易港,對接泉州港,實施官方貿易,範寧提升程清爲正八品經略府參事,爲海外經略府駐日本貿易代表,而藤原教通則任命藤原長盛爲日本國駐泉州貿易代表。

以此同時,宋朝官員用三天時間招募了兩萬五千名日本勞工和兩千名日本少女乘坐三百艘海船遠赴琉球府,開啓了宋朝大規模開發琉球府的序幕。

由於琉球府條件較爲艱苦,海外經略府適當提高了勞工待遇,食宿衣服全包這個條件不變,主要是月薪從鯤州的一兩銀子漲爲一兩半,而兩千少女的月薪則漲爲八百文錢,她們主要從事做飯、洗衣、縫補等後勤工作。

當然,經略府的官員都知道,這是鯤州經驗的翻版,這些日本少女最終都會嫁給駐守大小琉球島的士兵和當地百姓,最後留下來成爲大宋海外居民,這也是爲了鼓勵士兵留下安家的一種有力措施。

這其實早已經不是秘密,九年前第一批赴鯤州的五百名日本少女都曾先後回家探親,給家人帶去不少銀錢布匹,她們早已嫁爲人婦,在官府落下戶籍,成爲令日本百姓羨慕萬分的宋朝人,後來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共三千名日本少女也最終落戶鯤州,她們不僅是嫁給駐軍士兵,還嫁給當地普遍百姓。

這也成爲很多偏遠地區日本少女擺脫貧困生活的一種最好途徑,所以兩千個少女名額,在一天內便募集滿了。

經過半個月的海上航行,三百艘海船抵達了琉球縣。

範寧趕赴鯤州和日本一個半月,琉球縣的官員也做好迎接勞工的準備,從泉州發來的三千頂大帳和其他物資已先一步送至琉球縣,琉球府在城南和鯉魚銀礦搭建了兩座軍營,兩萬五千勞工主要從事採礦、伐木和築路,而城內百姓則負責種糧。

他們首先要用一年的時間將琉球縣徹底盤活,是它成爲一座能夠自我造血,充滿經濟活力的大縣,然後以琉球爲根基,開始向中部和南部擴張,爭取用五年的時間將琉球府建成第二個鯤州。

琉球海港格外忙碌,數百名從鯤州過來的士兵正熟練地組織三萬勞工,他們經驗豐富,能有效地組織管理勞工,這也是範寧考慮到琉球府士兵經驗不足,短時間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所以他便調五百老兵駐防琉球府,專門負責管理勞工。

勞工抵達目的地,先休息三天,一是讓勞工從坐船的虛弱中恢復,其次是適應環境,再其次讓勞工彼此熟悉,好在工作中互相照顧,這一點很重要,在毒蟲滋生琉球府,如果不互相照顧,互相幫襯,他們會過得很艱難,道理也很簡單,一個人打死一條蛇不容易,但一羣人幹掉一條蛇卻輕而易舉。

勞工集中後,分配了大營,分發了衣服鞋襪,便由士兵們帶着他們去了兩座大營。

範寧現在更關心掃除土著敵人的情況,他剛進縣城,都指揮使周密便趕了回來,向範寧彙報這一個半月的剿匪情況。

“我們拔除兩個部落巢穴比較容易,用十天時間,兩個巢穴都徹底剿滅了,但就在返回琉球縣城的半路,我們遭到土人的伏擊,死傷了數十名弟兄。”

“莫非還有第四座土著巢穴?”範寧問道。

“也不是,是因爲這兩個巢穴各有幾支獵隊出去打獵,躲過了我們的襲擊,他們大概有四百餘人,對我們異常仇恨,化整爲零,在森林內不斷偷襲伏擊我們,後來的一個多月,我們就是在圍剿這些零星的土著人。”

“剿滅效果如何了?”

“剛開始不是很順利,他們熟悉地形,身體靈活,來去如飛,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後來南部漁番土人加入我們後,我們便逐漸掌握了這些土著人的行動規律,開始卓有效果,擊殺了大量土人,到目前爲止,剩下的敵人已不足五十人。”

範寧負手走了兩步,又問道:“漁番土人爲何要幫助我們?”

“回稟使君,一方面是我們遵從使君的命令,沒有傷害他們,他們感覺到了宋軍的善意,另一方面也是他們之間本身就仇恨很深,所以願意加入我們,另外,漁番的兩個大酋長也來了,要拜見使君。”

範寧點點頭,欣然道:“他們人在哪裡?”

“已在縣城內等候!”

..........

很快,範寧在縣衙見到了這兩名大酋長,看起來他們的相貌以及膚色和泉州本地人區別不大,和被消滅的小黑人差異明顯,這也是他們長期和泉州以及福州漁民通婚的結果,甚至有不少土著人就是百年前從沿海遷徙到琉球島的漁民後代。

漁番是宋軍給他們起的名字,意思是打漁爲生的土番,而泉州漁民則將他們稱爲高山番和東番,東番人實際上是客家人的一個偏支,原本生活在琉球島西部平原地區,兩百多年前,從呂宋過來的土著不斷增多,奪走了他們的領地,他們不得不逃到南部,以打漁爲生。

這兩名大酋長是一對同父異母兄弟,一個叫阿朗,一個打生,年紀都在四十歲左右,他們的祖父是泉州漁民,穿一身青布麻衣,和沿海漁民沒有什麼區別,也能說一口流利的泉州土話,也就是客家語。

周密給兩名大酋長介紹了範寧,兩人上前跪了下來,激動地說着什麼,周密給範寧翻譯道:“他們說,使君率天軍剿滅了盤踞琉球的小黑魔,拯救了東番人,東番人願意效忠大宋皇帝,成爲大宋子民!”

範寧欣然點頭,連忙扶他們起來,請二人進大堂坐下。

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
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十二章 老底敗露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