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

六月初,二十萬新增大軍抵達了五原城,加上五原城之前的八萬大軍,宋軍總兵力達二十八萬之多,大小戰船三千餘艘。

在城外大營的帥帳內,範寧召開了戰前高級別議事,所有都統制以上將領都參加。

範寧在大桌上鋪開一張巨大的西夏地圖,範寧用木杆指着興慶府對衆人道:“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興慶府只剩下不超過八萬的軍隊,在城外的碼頭上有西夏最大的倉庫羣,裡面有他們爲攻打宋朝籌集的無數糧草和物資,我們船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摧毀他們的倉庫和裡面的糧草物資。”

旁邊狄青遲疑一下道:“興慶府的北面是定州,如果我們船隊經過定州,很容易被發現,他們很可能就會事先轉移糧草物資。”

範寧笑道:“這裡面涉及到一些細節問題,定州城距離黃河約兩裡,站在城牆上是可以清晰看見黃河內的情形,但如果是夜間,他們就看不到了。

而且黃河寬達十幾裡,我們儘量沿着黃河東岸走,他們不可能發現,從定州到興慶府也不過五十里,我們天黑時走,次日天亮前肯定能趕到興慶府。”

旁邊一名都統制道:“一旦我們兵臨城下,西夏會不會徵召各州府軍隊勤王?”

“肯定會,幾萬人守不住一座都城,興慶府必然會徵召附近州府的軍隊趕赴都城勤王,我還是那個原則,不要過早和對方正面作戰,要不斷地削弱他們,一點點蠶食他們,寧可時間久一點,要以最小的代價來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衆人都默默點頭,範寧又道:“在西夏所有的城池中,我們要關注兩座城池,一是定州城,我們必須要拿下,作爲我們在西夏腹地的根基,目前定州城大概有軍隊一萬人,我不知道西夏朝廷會不會徵召他們回興慶府,如果徵召,我們直接占城,如果西夏不徵召,那就必須集中大軍攻下定州。

其次便是這座城池,範寧一指南面的西平府,“這座城池在黃河東岸,他們勤王興慶府必然會過黃河,我們這次的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全殲西平府的軍隊。”

.........

衆將都回去準備了,大帳裡只剩下範寧和狄青二人。

狄青語重心長道:“你恐怕得面臨一個抉擇,以前宋軍都沒有遇到過,這次你會遇到,佔領西夏的腹部城池,你要怎麼處理党項人?”

範寧緩緩道:“實際上,宋軍在攻佔東京遼陽府時就遇到了,我對水軍下的命令是,無論老幼,抵抗者格殺勿論,這次也是一樣。”

“党項人很兇悍,戶戶有兵器,我雖然不贊成大屠殺,但婦人之仁也同樣會讓我們吃大虧,你要多提防,把這個分寸把握好。”

範寧點點頭,“我知道了!”

狄青又嘆了口氣,“可一旦你動手殺了平民,以後這件事就會成爲的污點,我自己就深有體會,當年我奪取宥州,爲防止党項人裡應外合,我下令屠殺了歲香、毛奴、尚羅等十幾個部族上萬人,後來朝廷百官聯名彈劾我時,這件事就成了我最大的罪證。”

範寧沉默片刻,笑道:“我只求問心無愧,至於其他的,隨他們去說!”

次日一早,範寧命楊文廣率三萬軍守五原城,他親自統率千艘戰船,二十萬大軍起拔浩浩蕩蕩南下,宋軍拉開了進攻西夏的序幕。

.........

西夏在立國幾十年後,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宋軍的戰船隊竟然會兵臨城下。

六月二十日,天剛亮,興慶府城外的黃河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宋軍戰船,足有八百艘戰船出現在寬達十幾裡的黃河河面上。

停靠在岸邊的數百艘巨型皮筏子都被大火吞沒,岸邊的倉庫羣也燃起了熊熊烈火,一百二十座倉庫,五十萬石糧食、三十萬擔草料和無數的兵甲物資都被付之一炬。

興慶城內一片混亂,城門緊閉,五萬大軍站在城頭上,一個個神情嚴峻,目光中充滿了震驚,從天子到走販,從上將到士兵,沒有一個人會想到今天這令人恐懼的一幕。

不僅如此,一萬宋軍還在東岸登陸,無情地摧毀一望無際的麥田,麥田裡長滿了綠油油的麥苗,這裡的糧食每年只收一季,麥田被宋軍摧毀,碼頭上辛辛苦苦攢下的存糧也被燒燬,這意味着今年西夏將面臨饑荒。

興慶府城外的百姓都紛紛遠逃,有宋軍騎兵四處點火,整個城外陷入了一片火海。

數十名懷揣兵符和聖旨的使者騎馬衝出南城門,向西夏各地飛馳而去,樑太后緊急下達十幾道旨意,要求各地西夏軍趕赴京城勤王。

西夏由於人口不多,不得不實行全民皆兵的國策,但平時的常備軍並不多,也就二十萬人,其中十萬大軍守漫長的南方邊境,另外十萬人除了守河西各地的五萬人外,其餘五萬大軍都部署在京城。

這次西夏舉國動員,準備動用三十萬大軍攻打宋朝,除了原有的十萬邊軍外,實際上就新徵發了二十萬後備軍。

其中十萬後備軍兩次慘敗,全部葬送在河套,還有十萬大軍則分佈在各州府,樑太后就是緊急徵調這十萬後備軍勤王。

南面邊疆的十萬大軍不能動,一旦調走,外面的三十萬宋軍肯定會全面殺進西夏腹地,河西走廊的五萬軍隊也不能動,否則河西走廊不保。

形勢十分危急,西夏的高官重臣也顧不上其他州府是否空虛,這個時候,保住京城纔是第一次重要。

第一支抵達興慶府的勤王軍隊,是定州的一萬後備軍。

定州位於興慶府北面約五十里處,是興慶府的北大門,平時有一萬守軍,由於宋軍數百艘戰船兵臨興慶府城下,這就很容易給西夏朝廷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北大門已經沒有意義了。

對於西夏朝廷而言,定州確實沒有作用了,既不能攔住宋軍主力南下,也不能攔截宋軍的後勤隊伍,只能孤守城池,所以西夏朝廷毫不猶豫地將定州城的軍隊調回興慶府。

但後果卻很快出現了,一萬宋軍迅速開進定州城,不料,宋軍進城後,卻遭到城內軍民激烈抵抗,宋軍傷亡近千人才徹底佔領定州。

範寧隨即下達命令,殺光了城內十四歲以上的所有男子,共計五千六百餘人,這道命令後來便成了範寧最大的一個政治污點。

..........

兩天後,範寧率領十萬大軍進駐定州,將定州作爲宋軍的後勤基地,這卻是西夏朝廷沒有想到的,他們認爲定州對他們沒有意義了,卻忘記了定州對宋軍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宋軍佔領了定州,也就在西夏的腹地紮下根基了。

..........

西夏的興慶府周圍分佈着幾座大城,北面的定州,南面的順州、靜州、懷州和靈州,一共五座大城拱衛着都城興慶府。

這五座大城,只有靈州在黃河東岸,其餘四座大城都在黃河西岸,黃河西岸又大大小小分佈着數十條運河和河流,形成了一片稠密的水網。

水源豐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使這片遼闊的土地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爲塞上江南,成爲西北地區最富庶的地區。

靈州又叫做西平府,位於五城中的最南面,它位於黃河東岸,一旦宋軍從南面殺入西夏腹地,首先就要兵臨西平府城下,所以西平府又被稱爲興慶府的南大門,駐紮了兩萬後備軍,並在城內囤積了大量糧食。

既然北大門定州已經放棄了,西夏朝廷爲了最大限度保存兵力,便下旨讓西平府的兩萬後備軍也趕赴興慶府勤王。

西平府的兩萬軍趕赴興慶府卻和其他四個州不一樣,它需要渡過黃河。

謀定而後動,宋軍在出兵之初便盯住了西平府。

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
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語解惑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臨毛人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二百一十四章 公然欺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爭取支持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五十七章 搶米風潮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