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

範銅鐘跪在地上,心中悔恨交加,自己幹嘛要嘴賤說出來!

同時他心中大罵範寧,這個小混蛋,可把老子坑慘了。

柳細妹撲在牀上嚎啕大哭,她心中委屈啊!

爹爹哄她,說是嫁給一個翩翩讀書郎,讀書郎是不錯,可嫁了以後才發現,是不求上進的花心大蘿蔔。

讀書郎考不上功名,還不如種田郎。

自己嫁給他一年多,他整天就呆在縣城裡,和一幫狐朋狗友鬼混,卻把自己的丟在鄉下,這和活寡婦有什麼區別?

想到寡婦,柳細妹心中就是一陣心痛,居然勾搭上了楊寡婦,那個不要臉的狐狸精。

柳細妹又想到自己陪嫁的珍珠銀釵不見了,她還怪婆婆收拾自己房間,現在她才明白,一定是自己男人送給了那個狐狸精。

不行!我要離婚,離婚!

柳細妹越想越恨,她坐起身吼道:“這日子沒法過!我要回家,離婚!”

範銅鐘痛哭流涕,連連作揖,“娘子,爲夫知錯了,就饒爲夫這一次吧!”

範寧聽了暗暗搖頭,四叔這時候認慫,以後這腰桿就休想再硬起來。

範寧見事態已經明朗,便不再聽下去,腳底抹上油,轉身溜之大吉。

不久,柳細妹拎着包裹哭哭啼啼走了,範銅鐘跪在門口,像霜打過的茄子,眼巴巴地望着娘子走遠。

在他身後,範大川鐵青着臉,拎着一根棍子,滿腔怒火地望着兒子。

這個不學好的東西,今天一定要打死他。

.......

在靈巖寺低沉渾厚的鐘聲響起,慶曆八年到來了。

元月的時間過得最快,在各種應酬和懶散中,一眨眼便到了一月中旬。

百姓們終於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上元節。

上元節是看燈的盛日,鎮上雖然也有幾盞燈,卻遠不如縣裡熱鬧。

家家戶戶攜妻帶子,關上門去縣裡看燈。

中午,張三娘換上一件五彩綾羅做成的新比甲,頭上抹了桂花油,烏亮亮的頭髻上插上一支鳳凰銀簪子。

她又喜滋滋地取出了兒子在京城給她買的胭脂和粉餅,坐在銅鏡前描眉抹粉,塗了一層薄薄的胭脂,對鏡子瞧了瞧,又覺得不太滿意,便擦掉脂粉重新上妝。

院子裡,父子二人已經等得有點不耐煩,化個妝就用了一個時辰,這要等要什麼時候去。

範鐵舟給兒子使個眼色,“寧兒,去給你娘說說,讓她別化妝了。”

範寧翻個白眼,“爲什麼要我去說?”

“你說點好聽的,哄哄你娘。”

範寧走到房門前,對正在補妝的母親笑道:“我娘天生麗質,根本就不需要化妝。”

張三娘忙着往臉上補粉,她隨口應道:“既然你娘天生麗質,你還買胭脂粉餅給她做什麼?”

範寧回頭看了父親一眼,無奈搖搖頭。

範鐵舟指了指頭,要他動動腦筋再說話。

範寧又對母親道:“其實是爹爹不喜歡你化妝的樣子,他不敢說,就讓我來勸阻你。”

“砰!”一聲,張三娘氣得把粉餅扔到小桌上,“我不化了,走吧!”

.......

同去看燈的還有劉康一家,劉康母親的臉上也塗得雪白,兩個女人見面,便有說不完的話。

兩家人上了範鐵舟的客船,客船晃晃悠悠向胥江駛去。

胥江內擠滿了船隻,都是十里八鄉去縣城看燈的村民。

每個女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孩子們穿着新衣,手中拎着去年的小燈籠,大家心中都充滿了逛花燈的期待,臉上洋溢着興奮,河道內一路歡聲笑語。

範寧今年穿一身青緞士子袍,頭戴士子巾,手中拿一柄摺扇,這是嚴教授恭賀他考第一送他的禮物,使他看起來頗爲溫文爾雅。

劉康也穿得差不多,手中也拿一把摺扇,但他皮膚黑,長得骨結粗大,他身上就沒有範寧那種優雅的氣質。

“我還沒去過縣城呢?”範寧望着遠處的縣城憧憬道。

“不會吧!前年我們還一起去過。”

前年一起去的是範呆呆,不是他,範寧搖搖頭,“我記得不了,縣城內有什麼好玩的?”

不愧是好朋友,劉康很清楚範寧的心思,他笑嘻嘻道:“可能會讓你失望,吳縣可沒有奇石巷,平江府唯一的石頭市場就在我們鎮上。”

“原本還想這兩天去逛逛。”

劉康懷疑地看着範寧,“你小子是不是想改行做石頭販子?”

範寧收起摺扇,笑了笑道:“當然不是,我只是想收藏名石。”

“屁的收藏,你小子就是想賺錢,我說這幾月你已經攢了不少錢吧?”

劉康很羨慕範寧的生意頭腦,一貫錢買進的石頭,轉手就賣了十貫錢,而且眼光還那麼準,他怎麼也做不到。

範寧拍拍肩頭的布袋,裡面銅錢嘩嘩作響,“你信不信,我的全部家當就只剩下兩百文錢。”

說起來範寧手頭確實拮据,上次回蔣灣村沒有遇到周鱗,兩塊太湖石還堆在他牀下,加上他過年時塞給阿婆五百文錢,他現在只剩下二百文錢。

父親送給他的一兩銀子最終逃不過母親獵犬般的搜尋,被她從牀縫裡摳出來沒收了。

自從母親張三娘從老屋牆角挖出範寧的寶盒後,搜查兒子房間便成了她的樂趣之一。

至於去年考第一答應的五百文賞錢,範寧從未指望母親會兌現。

“那你還不如我!”

劉康得意拍拍腰囊,“我有八錢碎銀子,今天我請你。”

這時,範寧又想起一事,笑問道:“縣城燈會上有沒有綵棚,就是猜燈謎、對對聯可以兌獎那種?”

“有!在文廟廣場上,每年燈會那邊最熱鬧。”

範寧頓時欣然嚮往,那裡纔是他今晚想去的地方。

......

船隻終於到了吳縣,此時吳縣護城河內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船隻,富貴人家的畫舫大船,貧寒人家則是光板小船,條件稍微好一點,則會在船上搭個烏篷,紮上五色彩布,

範鐵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處停船的地方。

兩家人上了岸,向縣城裡走去。

“爹爹,我們先找個地方吃飯吧!”劉康提議道。

劉康的父親回頭看了看娘子,和範寧家一樣,劉家也是老婆做主。

“寧兒他娘,你說呢?”劉康的母親笑問道。

張三娘想了想道:“吃晚飯是要趁早,去年我們等想天黑再吃飯,結果所有飯館食鋪都關門了,我們只好餓着肚子回家。”

“那走吧!我們找家小吃鋪。”

現在距離天黑至少還有大半個時辰,但縣城內已經人潮涌動,吃晚飯的遊人格外多,每家小吃鋪都爆滿。

他們運氣不錯,很快就在一家小食鋪中找到空位,衆人坐下,點了七八個菜,又要幾盤饅頭,範鐵舟還要了一壺酒,和劉康父親對飲。

小食鋪就是一個棚子,屬於佔道經營,兩邊道路狹窄,最多隻能走一輛牛車,街道上人來人往,格外擁擠。

這時,遠處來了一頂轎子,前面有人鳴鑼開道,十幾個衙役舉着各種牌子,街上的百姓紛紛向兩邊避讓。

“那是官員出巡嗎?”範寧指着遠處隊伍問道。

“應該....是吧!”劉康也不能確定。

劉康父親笑道:“肯定是,還穿着差服,看這排場,不是縣令就是縣丞。”

“我去看看!”

範寧來大宋還是第一次看見縣令出巡,他心中頗有興趣,放下筷子就飛奔而去。

張三娘一把沒抓住他,氣得在後面喊道:“有什麼好看的,趕緊吃飯纔是正經!”

範寧擠進左邊人羣,伸長脖子,向隊伍望去。

只見十六名衙役穿着皁服,頭戴八角差帽,腰間懸掛一把朴刀,個個體格健壯,隊伍整齊,目不斜視地舉牌前行。

中間是一頂青色的四人大轎,四個腳力擡着,轎簾垂下,看不見裡面的情形。

轎子旁邊跟着一名幕僚模樣的中年男子,騎在一匹毛驢上,身材削瘦,看起來十分精明能幹,不斷探頭向前面張望。

“把牌子舉高一點!”

衙役們將牌子舉得更高。

範寧這才注意牌子的字,他原以爲是肅靜、避讓之類,但細看卻是官員的身份背景。

當什麼官,什麼官階,是否科班出身,哪一年進士,甚至進士考多少名等等。

列舉得十分詳細,讓人一看便感覺此官來歷不凡。

原來轎中官員是吳江縣令。

就在這時,對面也傳來一聲鑼響,‘咣!’只見十幾名衙役簇擁着一名騎馬官員走來。

道路狹窄,官威盛大,這下有點麻煩了。

=====

【今天三更,求票啊!】

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
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膠車輪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七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勸天子(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