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

此時蕭韓家奴還不知道耶律昆平的軍隊已經西逃,他還在等待耶律昆平的消息,不過蕭韓家奴已經生疑,他們和西路軍只相距兩百餘里,整整四天過去了,爲什麼連一個報信兵都沒有過來。

蕭韓家奴久久站在地圖前不語,難道報信兵是過不了河?或者半路上遭遇宋軍斥候,被幹掉了?

想來想去只有這兩個原因,之前他就給耶律昆平說過,無論勝負,在發動攻城後,都必須給自己一份詳細的報告,他相信這份報告耶律昆平寫了,也派人送了,擔但就是到不了自己這裡,那只有一個原因,送信兵路上出事了。

蕭韓家奴心中有點焦慮,他想到了上午接到的一個情報,哨兵在西面的滹沱河中發現了宋軍的戰船,這個消息讓蕭韓家奴儼如當頭一棒,他們之前制訂戰略之時將什麼可能性都考慮到了,就唯獨沒有想到宋軍水軍會介入。

遼軍渡河是用皮筏子連在一起,然後上面鋪上木板,這種方法簡單便利,可以很快搭建成一座浮橋,他們渡過拒馬河就是這樣過來的,但這種簡易浮橋也有一個極大的弱點,那就是十分容易被破壞,沒有宋軍倒還好,可一旦宋軍戰船出現,他們的皮筏浮橋根本就不堪一擊,一箭就能將一隻皮筏子射爆。

如果宋軍戰船出現滹沱河上,那麼西路軍不就過不來了嗎?

這時,大帳門口有士兵稟報:“啓稟大帥,探子發現一支宋軍騎兵出城,約萬人左右,向西南方向奔去了。”

蕭韓家奴一驚,不假思索地對旁邊親兵另道:“速令耶律幹率一萬騎兵去追趕,務必全殲這支軍隊。”

“遵令!”

親兵接過令箭便走,剛走到帳門口,蕭韓家奴忽然喊道:“等一等!”

親兵停住了腳步,蕭韓家奴思索片刻,便擺擺手道:“取消命令,隨他們去。”

現在是兩更時分,他怕自己的騎兵在夜間南下路況不熟,落入宋軍的埋伏,這很可能是宋軍的誘兵之計,切不可大意了。

不過宋軍戰船出現卻像一顆毒瘤在他後背滋長,令他坐立難安,他立刻令道:“令第一營探子速去拒馬河打探,看看河上是否有宋軍戰船?”

.........

定州北部屬於太行山餘脈,延綿數百里的常山山脈便橫亙在平原上,山勢高峻陡峭,著名的狼牙山便位於其中,常山山脈便成了宋遼兩國天然分界線,雖然山勢陡峭雄偉,但也並非無路可走,山脈有很多斷裂帶,形成大大小小的山間峽谷,這些山間峽谷便是遼軍殺入真定府的主要路徑。

對於西逃的遼軍也是一樣,他們要想返回遼國,只有從這些山間峽谷中穿回去。

但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每一座山間峽谷內,宋軍都在險要處修建了關隘,不光是防備遼軍從北面打來,同時也防備遼軍從東面繞來。

這次宋軍備戰,也包括了對定州和真定府各處關隘的修復和補充給養。

西路遼軍一路西奔,次日便抵達了唐水河谷,這是定州五條山谷中最適合騎兵走的谷地,其他幾條峽谷都需要攀爬一段山路,只有唐水河谷一路平地。

唐水河谷最寬處有十幾裡,最窄處不到一里,從這裡到蔚州靈丘縣大約有四十里路程,對於糧食已經快斷絕的遼軍而言,這也是唯一能拯救他們性命的路線。

軍隊中正好有幾名常年往來唐水河谷的漢人,耶律昆平便命令他們爲嚮導,帶領大軍北上。

此時正是中午時分,近四萬軍隊在河谷內休息,吃完他們的最後一點乾糧,很多士兵還跑到河裡摸魚蝦,水流不深,只齊人的腰部,兩邊有大片麥田,不少麥田還長着麥苗,那是農民剛剛播種不久便南撤了,這些麥子便自己長出來,長得鬱鬱蔥蔥,正好便宜了戰馬。

三萬匹戰馬進了麥田,不多時便將數百畝麥苗啃食殆盡。

耶律昆平命人將幾名嚮導士兵找來,問道:“宋軍的關隘在哪裡?”

“回稟將軍,就在前面不遠,最多五六裡,轉過彎就看到了。”

耶律昆平又一指不遠處一座比較低緩的山坡問道:“翻過那座山坡,有沒有可能繞過宋軍的關隘?”

他不得不考慮很多現實情況,山上雖然樹木很多,可以用來製造攻城梯,但他們的數百工匠已經被宋軍殺死,很多必要的工具都沒有,只能做一些最簡陋的攻城武器,更重要是他們糧食已經斷絕,如果不能在天黑前趕到靈丘縣,士氣和軍心恐怕都會喪失殆盡。

耶律昆平從骨子裡不想再攻打城池之類,宋軍鐵火雷給他帶來的強烈震撼讓他到現在還沒有消退。

他滿懷期望地望着幾名嚮導,這座緩坡能不能不用攻城關隘便可直接繞過去?

一名嚮導道:“這邊看起來很低緩,但北面卻很陡峭,人可以牽着繩子爬下去,但馬匹走不了。”

“這邊山巒的特點就是一邊看起來很緩,但另一邊卻很陡峭。”旁邊另一名士兵嚮導道。

耶律昆平有點惱火,他隨即派一隊士兵翻過山脊去確認幾名嚮導的話,這種事情他必須要確認後才能相信。

又休息了大半個時辰,耶律昆平見已經休息得差不多了,便起身令道:“休息得差不多了,全軍集結,準備出發!”

‘嗚——’號角聲吹響,近四萬大軍開始集結,很快便沿着河水西岸向北進發。

繞過一個大灣,峽谷忽然變得狹窄起來,就在前方數裡外,一座高大堅固的關隘出現在他們眼前。

這種關隘其實是兩座,北面一座,南面一座,中間是士兵的房舍和營帳,兩邊都是懸崖峭壁。

關隘下方有處月牙形的口子,河水便從下面流過來,爲防止人從下面爬過去,裡面還裝了手臂粗的鐵柵欄,旁邊應該有一座小城門,但已經被巨石堵死。

簡而言之,就算遼軍攻下了這座關隘,也得搭梯子爬上這座足有四丈高的關隘。

關隘上方密密麻麻站滿了宋軍,足有千餘人,個個手執弓箭,正冷冷望着遼軍。

耶律昆平看得清楚,城頭上竟然有三座投石機,他頓時打了個寒戰,這麼狹窄的山谷,遼軍一起涌上去,如果鐵火雷在人羣中爆炸,攻城士兵一個都活不成。

“將軍,這座關隘不好攻啊!”

一名大將低聲道:“居然沒有城門,而且城牆太高,攻城梯不行,必須用雲梯,但我們沒有云梯了。”

不是說沒有高達四丈的杉木或者松木,就算沒有,可以將兩架梯子綁起來使用,問題不是出在梯子上,而是城牆太高,士兵還沒有爬到一半,上面的滾木礌石,或者火油罐就砸下來了。

這時,一隊士兵奔回來道:“啓稟將軍,我們已探查了山樑北面,確比較陡峭,人可以下去,戰馬不行。”

“下去後是哪裡?”耶律昆平又問道。

“在關隘北面的河谷內,距離關隘約十里左右。”

耶律昆平低頭沉思片刻,他只得長嘆一聲,對幾名大將道:“我們沒有攻城武器,就算有攻城武器也難以抵擋宋軍的鐵火雷,大家都親眼看到的,我們糧食已經斷絕,晚上大家就得捱餓了,爲了能突圍成功,我考慮放棄戰馬,軍隊可以從山樑那邊翻過宋軍的關隘,大家的意見呢?”

衆將面面相覷,一名老將道:“將軍說得對,保存兵力纔是最重要之事,至於戰馬,以後讓宋朝加倍賠償回來。”

衆人紛紛贊成,但至始至終,沒有人提出把戰馬殺死的建議,遼人對戰馬看得很重,就像親人一樣,就算不得不放棄,也不可能殺馬,正如契丹老將所言,將來會讓宋朝加倍償還。

軍令傳下,衆騎兵只得含淚告別的戰馬,四萬大軍離開了河谷,他們穿過一片樹林,向遠處低緩的山巒攀去。

這時,宋軍發現了遼兵的企圖,他們十分驚訝,卻不敢掉以輕心,直到黃昏時分,爲首營將得到了遼軍出現北面十幾裡外山谷內消息,這才相信遼軍真的棄馬而走,他立刻對五名手下令道:“你們速去唐縣,告訴張將軍,這裡有數萬匹戰馬,請他立刻率軍來收拾戰馬。”

五名士兵用繩子爬下城牆,翻身上了戰馬,向數十里外的唐縣疾奔而去。

次日一早,唐縣守將張蒙率一萬宋軍趕到了唐水河谷,很快,歡呼聲響徹了河谷,他們竟然在河谷內繳獲三萬匹戰馬,這可是大宋前所未有的戰利品。

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
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鯤族內奸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