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

範寧凝視對方良久,對許延笑道:“很有意思,對方明明有數千匹戰馬,居然沒有形成騎兵!”

許延多次參加過和西夏軍隊的作戰,經驗十分豐富,他微微笑道:“這裡作戰都在山區,騎兵不方便,估計他們就沒有訓練騎兵,馬匹只能作爲運輸工具。”

“那我們現在是用騎兵直接衝擊對方陣型嗎?”範寧問道。

許延搖了搖頭,“兩軍對壘本身就是一種意志的較量,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士氣在一點點消退,他們要麼不戰而潰,要麼只能主動發起進攻,那時,我們的弓弩陣就能起作用了。

許延的話沒有說錯,宋軍的殺氣凝重如山,出羽國軍隊軍心開始動搖了,尤其是招募的普通農民,他們在宋軍強大的壓力下,意志薄弱者開始退縮,最後幾排的士兵有人丟下木棍撒腿便跑,將領們喝止不住。

清原武則大急,上前對兄長道:“不能再等下去了,逃兵會越來越多,我們必須立刻出擊!”

清原光賴是想給士兵們爭取更多的休息時間,但現在已經無法再拖下去。

他只得點點頭,“出擊!”

清原武則揮刀大喊:“武士們,拿出你們的力量和勇氣,消滅敵軍,出擊!”

‘咚!咚!咚!’

出擊的戰鼓聲敲響了,六千出羽國軍隊開始奔跑起來,他們雖然普遍身材矮小,但身體卻很靈活,奔跑的速度很快,在曠野裡如潮水一般向宋軍殺去。

“軍弩準備!”

指揮使張康厲聲高喊,一千士兵上前一步,單膝跪下,刷地舉起了軍弩,呈四十五度角斜指向天空。

他們用的不是神臂弩,而是略遜一籌的強力軍弩,用拋物線方式射出,射程達一百五十步左右,由於是從頭頂上方落下,它的射程就是殺傷距離。

奔跑的敵軍越來越近,已到三百步外、兩百五十步外、兩百步……..

隨着潮水般殺來的敵軍進入一百五十步的殺傷距離,指揮使張康一聲大吼:“射擊!”

只聽見一片弩機撞擊聲,一千支弩箭騰空而起,密集地射向敵軍人羣。

士兵沒有停留,立刻蹬弩上弦,裝上了弩矢,不需要放箭命令,再次舉向天空,扣動了懸刀。

箭如飛蝗,噼噼啪啪射向飛奔的士兵,士兵的竹甲擋不住強勁的弩矢,一片片士兵慘叫着摔倒,眨眼間便有三百餘人中箭倒地。

出羽國士兵爲之一滯,前面的士兵趴在地上,驚恐地望着天空,而後面的士兵卻沒有意識到死神來臨,他們仍舊不顧一切地繼續飛奔。

不少人發現了滿地的中箭士兵,心中開始有點不安,但他們沒有親自經歷弩箭奪命的情形,牴觸情緒沒有那麼強烈,依舊被大部隊裹夾着繼續奔跑。

奔至九十步時,第二輪弩矢再次密集射來,一千支弩矢如暴風驟雨般射進了奔跑的人羣中,慘叫聲、哀嚎聲,超過兩百人再次中箭倒地,緊接着第三輪弩箭射來,奔跑的人數越來越少,更多人是匍匐倒地,宋軍強大的弩陣將出羽國士兵死死壓制在七十步外。

三輪弩矢,超過七百人被射倒,地上的同伴拼命慘叫,垂死掙扎,出羽國士兵籠罩在死亡的恐懼中,這是他們從未遭遇到強大力量,士兵們戰鬥意志迅速瓦解,越來越多的士兵從地上爬便掉頭狂奔。

經驗豐富的許延知道敵軍很快就會組織第二次進攻,他立刻向範寧建議道:“敵軍意志已瓦解,可以用騎兵進攻了!”

範寧點點頭,“準!”

許延大喜,他拔出戰刀大喊道:“騎兵隊跟我殺!”

五百騎兵驟然發動,他們分兵兩路,儼如兩把利劍從步兵身後驟然殺出,馬蹄奔騰,彷彿掀起驚濤駭浪,長槍刺殺,槍尖寒光閃爍,刺穿了敵軍士兵後背,噴出一股股血箭,屍體在馬蹄下滾翻,鮮血濺滿草地,在他們身後,一千五百名士兵揮舞長矛奔跑。

如果說宋軍強大的弩陣瓦解了敵軍士氣,那麼騎兵的出擊便是促使敵軍徹底崩潰的致命一劍。

率先崩潰的是三千招募的普通農民,從個別逃跑變成了大規模逃亡,原本進攻的出羽國士兵變成了在曠野裡沒命地狂奔,後面是騎兵的無情追殺。

清原光賴企圖抽出戰刀抵抗,但只見寒光一閃,他的人頭被劈飛出一丈多遠,無頭身軀栽倒在地上。

清原武則則被長槍挑翻落地,無數戰馬從他身上踩踏而過,留下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這是一場毫無可比性的戰鬥,是一場絕非一個量級的對壘,宋軍士兵的身高和體重就足以碾壓對方,還有遠遠超過對方的精良裝備,以及有效戰術部署,最終形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戰爭在一個時辰後就結束了,出羽國軍隊超過一千五百人陣亡,被俘士兵四千三百餘人,只有極少數跳河逃脫,出羽國三大家族的將領全部陣亡。

而宋軍陣亡者只有七人,受傷士兵不到五十人,創造極其輝煌的戰果。

絕大部分被俘者都是招募的農民,他們逃跑時在前面,當騎兵截斷他們退路後,紛紛跪地祈求饒命,接到主帥範寧的命令,宋軍士兵收起了屠刀,沒有再繼續屠殺。

但身穿竹甲的士兵卻成了宋軍士兵追殺的靶子,他們死亡極其慘重。

中午時分,宋軍士兵清理完了戰場,屍體焚燒後深埋,竹甲也被一併燒燬,戰刀則收集起來,兩千餘匹日本馬也成了戰利品。

這時,宋軍士兵押着四千餘戰俘來到秋田城,秋田港外的海面上停泊着數百艘萬石大船,出羽國三大豪族百年積累下來的五百三十萬兩白銀、百萬兩黃金以及四十萬石大米以及其他物質全部成了宋軍的戰利品,由大船運回鯤州。

“經略使打算如何處置這些戰俘?”

司馬楊璡笑着問範寧道:“要不要把他們押回鯤州爲勞工?”

範寧搖了搖頭,“不用押回鯤州,直接在出羽國開採銀礦,三年後釋放。”

“這個辦法不錯!”

楊璡笑道:“省去了招募勞工的麻煩,煉製成粗銀後直接運往鯤州。”

這時,一名士兵從城內帶來幾名男子,向範寧稟報道:“啓稟知州,這幾人是宋朝商人!”

範寧不由一怔,這裡怎麼會有宋朝商人?

“你們是宋朝的商人?”範寧問道。

這幾名商人在他鄉遇到同胞,格外高興,爲首商人連忙上前道:“我們都是泉州商人,在長崎做生意,正好運一批布匹來秋田城。”

“來這裡做生意的宋朝商人多嗎?”

“不算很多,一共有三批人,我們是其中一批。”

“那語言可通?”

爲首商人點點頭,“基本上沒有問題,他們的語言比較簡單,容易學!”

範寧笑道:“三位給我們做幾個月翻譯吧!不會虧待你們,以後秋田城的商業都交給你們了。”

三人對望一眼,眼中都露出欣喜之色,爲首商人連忙道:“不敢,爲大宋軍隊效力,是我們份內之事,只是我們需要回去一人通報一聲。”

“沒有問題,我現在就需要你們替我翻譯一下。”

範寧隨即命令手下將戰俘集中起來。

四千五百餘名戰黑壓壓站滿了草地,範寧站在高處,高聲道:“大宋軍隊寬容爲懷,饒你們的性命,但你們需要爲戰爭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開採銀礦三年,三年後你們可以獲得自由,回家和家人團聚.......”

一名商人高聲將範寧的話翻譯過去,數千戰俘神情各異,有的歡喜,有的絕望,有點蹲下哭泣。

範寧又繼續道:“宋軍是仁義之軍,不會虐待你們,不僅會讓你們吃飽飯,每月還有五百文工錢,同時允許你們家人和你們住在一起。”

當商人把範寧的話翻譯過去,數千名戰俘頓時一片歡呼。

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
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四百七十一章 觸動利益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四百三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