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

興慶府城內一片混亂,數十萬党項百姓的涌入使京城不堪重負,這裡面也包括了從西平府送來的數萬党項百姓。

西夏朝廷依然處於一種不知所措的混亂之中,他們從未遭遇過這種危機,在慌亂中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決策,最大的決策錯誤就是調兵勤王,直到八萬大軍陸續趕到興慶府後,西夏朝廷才反應過來,他們竟然把拱衛都城的定、順、靜、懷、靈五州白白讓給了宋軍。

隨即數十萬百姓向興慶府涌來,使西夏朝廷更是茫然,到底該不該接收?還是樑太后下旨,開城門讓數十萬百姓入城。

寺院裡、大街上,所有空地上都擠滿了從各地被驅趕來的党項百姓,搭建着帳篷,哭聲、喊聲,喧鬧不堪。

數百名侍衛保護着樑太后巡視城內的難民,陪同樑太后巡視街頭的,是大將軍都羅馬尾和副相國李鐘鳴。

街頭臭氣熏天,樑太后緊皺眉頭對李鐘鳴道:“怎麼會臭成這個樣子?”

副相國李鐘鳴連忙道:“啓稟太后,主要是吃喝拉撒都在大街上,肯定會很臭,這個沒有辦法。”

“什麼叫沒辦法,眼看大暑將至,出現疫病怎麼辦?”

李鐘鳴一臉爲難道:“實在是沒地方給他們住了,興慶府人口已達一百一十萬,整個城池都要擠爆了,臭一點、髒一點都是小事,關鍵是糧食只夠維持一個月,一個月後怎麼辦?”

樑太后重重哼了一聲,“那就把民間的糧食都搜出來,實行嚴格的配給制,要保證軍糧,普通百姓就少吃一口,餓不死就行了。”

大將軍都羅馬尾道:“微臣倒有一個建議,可以稍微舒緩一下。”

“什麼建議?”

“太后,城內還有十幾萬漢人,他們都有房子店鋪,索性將他們全部驅趕出城,首先街頭百姓就有了地方住,其次也可以減少糧食的消耗,他們的財產也可以沒收給士兵,提高士氣,可謂一箭三雕。”

都羅馬尾早就想這樣幹了,興慶城不少漢人都頗有家產,都羅馬尾早就在打他們主意,驅趕漢人出城,必然是由軍隊來執行,那漢人的財富首先就會落在自己手上,今天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都羅馬尾又補充道:“這不光是微臣的建議,很多黨項權貴都希望這樣做,宋軍驅趕党項民,那我們也應該驅趕漢人。”

樑太后知道自己不能不答應,否則党項權貴又該指責自己庇護漢人了,她便點點頭,“準!”

“微臣遵令!”

...........

興慶城的數萬大軍立刻出動了,他們將所有漢人全部從家中和店鋪中強行驅趕出來,開啓南城門將他們直接趕出城,城內雞飛狗跳,哭聲震天,城內的十幾萬漢人百姓連收拾細軟的機會都沒有,便被強行趕出家門,緊接着被騎兵用鞭子驅趕出城。

都羅馬尾效率極高,短短一個時辰,城內的十四萬漢人全部被驅趕出城,他們滿腔悲憤,卻又不知所措,黑壓壓的人羣扶老攜幼,延綿數裡,哭哭啼啼向南面的三十里外靜州走去。

就在漢人剛被驅逐出城,一支兩千人組成的隊伍便開始在十幾家漢人鉅富的府中收羅各種財富,珠寶、黃金、白銀、銅錢、綢緞等等貴重財富全部被轉移走。

然後才由數萬普通士兵挨家挨戶搜查糧食、布匹、牲畜、生鐵等等物資,最後露宿街頭的党項百姓被安排住進了漢人的家中。

走了數裡,一萬宋軍騎兵出現了,瞭解了情況,騎兵便護衛着十幾萬漢人百姓前往靜州。

範寧是在天黑時趕到靜州,靜州城內已經安靜下來,十幾萬百姓也各自找了空房子住下,得到了賑濟的糧米,吃了一頓飽飯,大部分百姓都累得疲憊不堪,已經倒頭入睡。

範寧剛進了城,便有士兵把宋錦綢緞鋪的張掌櫃引來見他,張掌櫃真名叫張甫,官任情報營參軍。

他上前躬身行禮,“卑職無能,竟然被趕出了興慶府,無法再執行任務了。”

“這件事不怪張參軍,其他弟兄是否安全。”

“安全倒是安全,只是還有不少情報藏在店鋪內,沒有來得及帶出來,實在發生得太突然,士兵衝進店鋪便把我們向外強行驅趕,稍不服從便用鞭子抽打,我們連去後院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趕上大街,馬上就被押送出城。”

範寧冷笑一聲道:“這是西夏軍要謀財呢!”

“是!一點沒有錯,所有人都空着手,連收拾細軟的時間都沒有,只有女人身上的一點首飾沒有被搶走,所有的財富都喪失殆盡。” шωш ▪тTk дn ▪¢ ○

“這些人中會不會混有西夏的奸細?”

“不敢肯定說沒有,但卑職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太大,一般西夏不太相信漢人,如果用他們當奸細,都會部署在大宋境內,而且隊伍中若混跡了党項人,馬上就會被識別出來打死,相公如果謹慎一點,也沒錯。”

範寧點點頭又問道:“城內有多少軍隊?”

“原本有五萬人,後來陸陸續續來了八萬人,現在應該十三萬人,加上一萬皇宮守衛,那就有十四萬人。”

“會不會再繼續擴充兵力?”

“肯定會,城內軍器監倉庫內還有不少以前留下的皮甲兵器,我判斷至少能再武裝十萬軍隊,很有可能最近兩天向懷州發動進攻。”

“爲什麼?”

“因爲城內糧食不足,糧倉主要在城外,被宋軍一把火燒燬,靠城內的糧食支撐不了多久,他們一定會出來搶糧。”

“那爲什麼又會是懷州?”

“相公應該知道因爲。”

範寧笑道:“是因爲懷州的糧食最多?”

張甫點點頭,“靜州距離興慶府都是三十里,懷州卻只有二十里,不僅近,大家還知道,懷州產糧最多,糧庫最大,所以西夏軍的目標一定會是懷州。”

“還有沒有什麼情報要給我?”

“還有不少情報,本來是想這兩天送出來,結果今天就出事了,好在這些情報的內容卑職都知道,卑職願意詳細彙報。”

範寧隨即把張甫帶到官衙,請他坐下,又讓士兵上茶,他微微笑道:“不用太緊張,我們就當是聊聊天,慢慢說。”

張甫喝了口熱茶,想了想笑道:“不知相公對党項人瞭解多少。”

“我瞭解得不錯,你說說看。”

張甫繼續道:“党項人其實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生党項,另一部分叫做熟党項,生党項分散在西夏各地放牧,由無數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他們的軍隊以騎兵爲主,而熟党項住在城內,又叫漢化党項,他們的生活習俗和漢人差別不大,西夏軍的步兵就是由他們組成,兩個党項人數差不多,現在熟党項基本上都集中在興慶府了。”

範寧想了想道:“你是意思是,漢化党項更容易被降服同化?”

“也對也不對,同化是比較容易,但前提是西夏滅國,因爲熟党項更加認同西夏,生党項反而不是。”

“爲什麼?”

“因爲熟党項更有家國觀念,他們認同自己是西夏人,而不是宋人,相反,生党項對家國觀念很淡漠,他們更加認同自己的部落,在他們眼中,西夏皇帝不過就是部落大酋長罷了。”

“有點道理,生党項一般居住在哪裡?”

“散居西夏各處,賀蘭山麓下最多。”

“河西走廊那邊呢?”範寧問道。

“河西走廊那邊是羌人的地盤,李元昊原本想遷徙部分黨項人去張掖,結果沒有成功,只有在居延海那邊有幾個党項部落,那邊是西夏的產鹽地,數萬漢民在那裡當鹽奴,大概有一萬守軍。”

這時,範寧發現張甫臉上已經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睏倦,便立刻安排士兵送他去休息,等明天再彙報也不遲。

範寧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張甫說西夏軍很可能會派軍隊去懷州搶糧,範寧認可這個猜測,懷州城池低矮,容易攻打,如果夜間卻搶糧,確實容易得手,但如果被自己猜到,就不是一回事了,這難道不是一個全殲敵軍的好機會?

一個大膽的念頭從範寧心中跳出來,他閉目沉思片刻,考慮着這個方案,漸漸地,他腦海裡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三百零六章 朱雀島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一章 範家小神童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一百七十章 頭疼的家務事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五十章 新年將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十七章 規則改變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