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

熙和元年十月,範寧離開京城四個月後,錦州城失守,八千守軍死傷過半,主將劉臻死在亂軍之中,一萬五千遼軍佔領了錦州城。

與此同時,上將軍、徵北副帥曹詩率領的十萬宋軍前軍在遼西州以東的大靈河北岸遭遇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親自率領的十萬遼軍精銳騎兵,雙方在大靈河北岸展開了殊死大戰,宋軍最終不敵遼軍,大敗,遼軍趁勢追殺,宋軍傷亡慘重,堆積屍體甚至使大靈河斷流。

十萬大軍損失超過了六成,前軍主將曹詩收攏三萬五千殘軍向錦州撤退,距離錦州約三十里時,遇到了北逃而來的將領李頌,曹詩才得知錦州已被大定府遼軍偷襲得手,斷了他南撤的後路,曹詩軍隊的乾糧只夠吃四天,正不知所措之時,李頌提議軍隊可以向大定府撤退。

遼軍主力從大定府前來偷襲錦州,那麼大定府此時一定防禦空虛。

曹詩採納了李頌的建議,率三萬五千殘軍向大定府退去........

耶律洪基發現耶律乙辛暗中通宋後,便使用了反間之計,責令耶律乙辛編造出上京內亂的謊言,又造出耶律洪基倉惶北撤的假象,成功騙過了大宋,使宋軍貪功冒進,以至於慘敗。

就在曹詩大敗的同時,從水路北上的大宋水軍,也遭遇了三萬遼軍的伏擊,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的遼軍,用數千只皮筏子滿載兩萬桶火油,在遼河上火燒宋軍戰船,四百多艘五千石以上戰船被大火圍困並徹底燒燬,損失糧食三十萬石,草料二十萬擔,宋軍水軍死傷七千餘人,主將苗順利無法撤退而自殺殉國,這是宋軍水軍成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損失。

消息傳到京城,京城朝野一片譁然,主帥韓絳也主動向朝廷遞交了辭職書,願意承擔兵敗的全部責任,向朝廷提出了辭職。

御書房內,幾名宰相正在和天子趙頊緊急商議應對之策,王安石見趙頊憂心忡忡,壓力極大,便出言安慰他道:“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宋軍一戰之敗,並不代表我們就處於劣勢了,我們現在國力依舊佔據上風,只要應對得當,還是能扳回局面,佔領遼陽府。”

“一派胡言!”

旁邊富弼終於忍無可忍,起身斥責王安石道:“現在還居然在考慮佔領遼陽府,簡直就是做夢,現在應該先考慮怎麼保住大同府和燕山府,怎麼救回被圍困在大定府的宋軍?”

王安石心中憤怒,反駁富弼道:“自古以來有哪支軍隊長勝不敗的?兵敗一次有什麼關係,振作起來再戰就是了,兵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被擊潰,像富相公這樣,敗一次就認爲大勢已去,開始考慮如何自保,這纔是懦夫的表現。”

富弼冷冷道:“誰說沒有長勝之軍,之前被你進讒言趕走範相公敗過一次嗎?”

富弼忽然提到了範寧,頓時御書房內所有人都臉色大變,文彥博急向富弼使眼色,這個時候提範寧,不就是在天子後背插刀嗎?

御書房內頓時鴉雀無聲,半晌,趙頊嘆息一聲道:“範太師臨走時給朕提了五個注意事項,第一就是嚴守錦州,結果就是錦州失守;第二是不能輕敵遼國,結果我們輕敵了遼國,派十萬軍隊輕兵冒進;第三不能依賴水軍,結果我們用水軍爲主力,導致水軍慘敗;第五不能相信耶律乙辛,我們卻輕信了耶律乙辛的情報,中了耶律洪基的反間之計,範太師絕不會和遼軍正面決戰,他一走,我們就開始和遼軍硬戰,這場大敗不是偶然之敗,是我們整個戰略決策失誤造成,是朕之過也!”

這是文彥博緩緩道:“陛下不用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知政堂也有責任,主帥韓相公也有責任,但老臣認爲,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現在我們應該考慮如何穩住眼前岌岌可危的局面。”

趙頊一驚,“形勢有這麼嚴重?”

文彥博點點頭,“陛下,這次失敗並不是像王相公說得那樣輕鬆,而是陛下所說的戰略性失敗,首先大定府的宋軍如果不救就會全軍覆滅,而且微臣估計西京大同府很可能保不住了,宋軍當務之急是要守住幽州,至於反攻遼陽府,純屬癡人說夢。”

王安石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卻又無法反駁文彥博的話。

趙頊有點急了,連忙道:“如果堅守幽州,那大定府的宋軍怎麼辦?”

富弼也道:“問題就在這裡,大定府的宋軍就像我們的一道出血口,我們必須去救援,可一旦救援,就不可避免和遼軍發生激戰,我們能不能擊敗遼軍精銳騎兵?如果擊敗不了對方,那就是我們再次慘敗,我們的傷口就會不斷撕裂,血不斷流,王相公,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富弼又將矛頭對準了王安石。

王安石一時無言以對。

這時,有宦官在門口高聲道:“太皇太后駕到!”

衆人紛紛起身,趙頊這時最害怕見皇祖母,皇祖母到來,必然是向自己問罪,自己該怎麼回答?

他也只得硬着頭皮起身迎接曹太后到來。

曹太后走進御書房,衆相一起施禮,她點點頭,“原來知政堂諸位相公都在,看來哀家來得正是時候。”

趙頊連忙請皇祖母坐下,曹太后擺擺手,“哀家申明一點,哀家卻不是來干政,只是作爲大宋臣民一員,哀家想給官家提一個建議。”

“皇祖母請說!”

曹太后看了衆相國一眼,淡淡問道:“各位相公都應該知道哀家想提議什麼吧!”

衆人臉上露出苦笑,他們當然知道太后想提議什麼,只是這個時候提出是否妥當?

曹太后當然也知道這個時候提出召回範寧,對天子打擊太大,會讓他顏面無存,但好不容易纔出現這次機會,曹太后又怎麼可麼放過?

她沉吟一下,對衆相道:“各位相公先退下吧!讓哀家和官家單獨談一談。”

衆人紛紛行禮退下了,很快,御書房內只剩下曹太后和趙頊兩人,曹太后這纔對趙頊道:“如果我建議官家召回範寧,官家會答應嗎?”

趙頊臉色有點難看,半晌道:“皇祖母的懿旨,孫兒當然不敢違抗。”

“不是懿旨,只是建議!”

趙頊嘆了口氣,“若朕這樣做了,不知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朕?”

曹太后淡淡道:“如果不這樣做,天下就會誇讚陛下英明神武嗎?不會,看這兩天的報紙就知道了,可謂民怨沸騰,都在指責陛下趕走了範寧,導致宋軍慘敗,如果陛下能召回他,天下人只會誇讚陛下虛懷若谷,知錯能改。”

話雖然這樣說,但畢竟趙頊的面子有點放不下。

曹太后又道:“哀家想問問陛下,是大宋的社稷重要,還是陛下的性命重要?”

“當然是社稷重要,爲了保住社稷,朕絕不惜命。”

“很好,哀家也知道陛下會這樣說,那哀家再問,是陛下的顏面重要,還是陛下的性命重要?”

趙頊沒有回答,曹太后笑了笑道:“不用說,肯定是性命重要,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於人。”

“皇祖母說得對!”

“那問題又來了,是大宋的社稷重要,還是陛下的顏面重要?”

曹太后這句話一針見血,趙頊頓時醒悟,是啊!爲了大宋的社稷,自己的顏面又算什麼?

他立刻深深行一禮,“秉承皇祖母教誨,孫兒這就下旨召回範寧。”

曹太后滿意地點點頭,“他還是大宋的楚王,還是太師、龍圖閣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陛下的臣子,召他回來商議軍國政務,沒有任何不妥。”

趙頊徹底沒有了牴觸,再次深深施禮,“感謝皇祖母教誨,孫兒完全明白了!”

趙頊當即下旨,速召太師範寧回京商議軍國政務。

爲了讓範寧儘快返京,他的旨意分爲兩部分,一是用飛鴿傳信方式,用手諭召範寧回京,第二部分是正式詔書,使者乘船南下,將在呂宋府等候範寧。

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
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九十九章 找關係要趁早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五章 四強賽(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後真相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六百四十章 驚天騙局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壽(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