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

返程的路上,有了東珠這隻愛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孫享福要做的事情就多了多了,首先得跟他講很多漢人的習俗,其實這些,東珠的漢語老師都教過她一些,不過,對孫享福,或者說對於善陽城來說,她老師教的都已經是過時的東西了。

因爲善陽城的整個建造規劃是孫享福做的,在這裡,能夠看到更多後世城鎮的影子,至少,不會像洛陽長安那樣,是坊區制。

孫享福在這裡直接上馬了街區制,所以,除了大宗商品集中交易區商業街之外,其實全城的臨街房屋會非常多,那麼,很自然的就會涌現很多商鋪出來。

磚瓦建造的民居,都會在臨街商鋪的後面整齊排列,中間有巷連接,甚至每一間民居,都會有一個門牌號,這個門牌號直接納入戶籍登記中。

而由於將牲畜的交易和存放場所放在了新城旁邊的舊城區,讓整座新城區的牲畜減少,除了車馬行的專業拉客馬車和少量私人馬車,城內遊走的牲畜的數量和中原地區的城池裡相當,這會讓整個城市顯得更加的乾淨些,畢竟,胡人偏多的地方,牛羊馬匹會更多,如果不分流,就會顯得很髒。

善陽城周邊百里之地,除了水泥路面,就是植被,空氣中的塵很少,即便是現在臨近九月,在城牆上都可以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菊花和茱萸花,除了冬雪時節,這裡的空氣都會非常清新,充滿花香。

孫享福終於往家裡帶女人了,這讓虞秀兒心裡的警鐘大鳴,看到了東珠之後,虞秀兒只是感嘆的了一句,“夫君果然是喜歡年輕的。”

想當年,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不就是十三四歲的年紀麼。

“你這說的什麼跟什麼嘛!”孫享福有些莫名其妙的看向出門迎接他的虞秀兒道。

當然,聽到虞秀兒這句話,最傷心的還是春桃和紅梅,她倆可是快二十歲的老姑娘了,難怪到現在姑爺也不收她們入房,原來······

莫名其妙的,兩人就摸起了眼淚,莫名其妙的,孫享福在外面奔波了幾天,回到家裡,連頓飽飯都沒的吃,悲催的他,只好親自下廚了。

“哼,姑爺果然是有了新人忘舊人,這都多久沒有爲小姐下過廚了······”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姑爺把做好的飯菜送到那個胡女的房間裡去了······”

孫府的氣氛有些不對,德叔最先反應了過來,但是想到孫享福都十九歲了,膝下還無子,便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告訴他,蘇定方傳來消息,李靖的大軍還有西域的胡商團隊已經進入朔州地界,兩天後抵達善陽城。

開會,巡查,是孫享福當上安北都護之後乾的最多的工作,還有兩天就到,那麼城內的接待工作就應該進行了,他要讓所有的西域胡商知道,善陽是最尊重商人的地方,他們的到來,作爲大唐北方品級最高的官員,會親自出城迎接他們。

“人這一輩子,最注重的是什麼?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我對於你們的要求,就是把這八個字做到現有條件下能夠做到的極致。”

一干經營場所的管事被集中到府裡之後,孫享福開了頭道。具體要辦的事情,他早在一個月前就交待下去了,現在,就是檢驗他們工作成效的時候了。

“家主,咱們善陽,最多到十月就下雪,是以,成衣作坊這邊,已經趕製了緊身保暖的棉衣,皮衣,毛皮靴等,不下五萬件。如今,咱們在城中的幾大鋪面已經全部鋪貨完畢,別說是胡人,就是咱們漢人,也對這些衣服鞋子很感興趣,城中有領了工錢的百姓,都在挑選購置。”

負責成衣紡織這一塊的人,名叫賈詩濤,是從聶三娘屬下調過來的,長安的成衣作坊有全套的織布,染布,以及新工藝研發,新產品設計的部門,善陽這邊,則是隻負責收集原材料,用成熟的工藝大批量製作。畢竟,善陽這裡的皮貨原材料價格,可比長安便宜的多。

未來,孫享福會在善陽周邊農田裡種植大量棉花,可以預見的是棉花的成本價格也會很低,那麼,它將成爲整個北方,對於厚實衣物需求比較大的地區的生產基地。

“五萬件太少,光胡商團隊的人數都過萬,你覺得,他們分一分,各自能帶多少商品回國?不過今年產業初創,我就不說了,明年,善陽的紡織業,皮貨加工業,製造出來的成品,至少要以百萬件爲標註,後年,要達到五百萬件以上,三年之後,我要讓大唐全國的百姓都能穿上棉衣,皮靴,並且有多件可以替換。同時,你們還要保證每年百萬件以上的出口,這個小目標,你有沒有信心完成?”

“有,小的有······”

孫享福的話就像一個錘頭,擂的賈詩濤的小心臟跳動頻率都增加了一倍,讓全國百姓都穿上棉衣,還得有幾件替換,那年產量不得幾千萬件?這還是個三年計劃,小目標?

但是,偏偏,他覺得,這是有可能完成的,因爲,長安那邊的織布機在工匠們的鼓搗下,在不斷的改良,目前善陽作坊的女工,只有千人,卻在一兩個月內,生產出了五萬多件產品,如果人數擴大十倍,全年產出,貌似,第一年的任務,輕鬆就能完成,後面,只需要繼續擴大規模就行,反正做城市規劃的時候,孫享福早就給他們劃出了足夠大的地方做廠房。

他不知道的是,後世隨便一個人數過千的製衣廠裡,一天的出貨量就是上萬件,這個國家,只靠不到百分之一的製衣工人,就能滿足全球一大半的服裝供應。

而且,不要小看了服裝行業,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在古時候,穿同樣款式的衣服的人,更容易得到認同,孫享福從一開始就下力氣推進服飾文化,也是希望大唐在融合其它民族的道路上走的更輕鬆一些。讓融合過後的這個國度,更加牢固一些。穿同樣的衣,說同樣的話,哪怕膚色不一樣,他們也不能像歷史上一樣,被輕易的分割開。

說完衣,孫享福的目光馬上轉向了下一個人,他叫羅進,是御膳房總管羅闐的庶子,孫享福與羅闐關係密切,望江樓的後廚大量的啓用了羅氏子弟,這個羅進有些頭腦,便被羅闐派給了孫享福,任由他使用。

“家主,善陽的糧食儲備充足,各大世家在城內的糧鋪已經開張,售價比長安還低,現在一石小麥,只賣一貫五,還在繼續下跌,另外,朔州之地春上由家主組織種下的田地,都是豐收,由於今年免稅,百姓家中餘糧頗多,到時候也會拿到市場上售賣,會進一步衝擊糧食市場,還會促進價格下跌,應對善陽可能出現的人口大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嗯,這方面數據,我比較清楚,但我對你的期許不止於此,簡單快速,有獨特口味,適宜在街頭巷尾售賣的吃食,你必須儘快研發出更多出來,向善陽百姓推廣。另外,你們還要研究一些易保存的食物,作爲外賣,做精了這也可以創造大收益的。”

後世,新疆也好,內蒙也好,都有製作饢餅售賣的小店面,有點類似於內地的鍋盔,但不加那麼多容易變質的材料,炕好之後,能夠長期保存,至少吃一個冬天是沒有問題的,要是用精麪粉製作,在裡面加入一些白糖,就是後世人吃來,都是美味養人的食物,何況這個時期,如果善陽城能夠大規模的製作,相信過往的商人都會很願意購買,畢竟,這玩意在趕路的時候當乾糧來吃,很方便。

一個地方能不能把人留住,除了糧食儲備要足,物價要穩定,甚至廉價之外,美食文化也很關鍵,善陽很快就會成爲一個人口可能會達到數十萬的大城市,而且這個城市將會有大部份人是從事工業的,爲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未必能像以往那樣慢節奏的生活,買菜,做飯,洗鍋刷碗,都會耽誤青壯勞力的時間。

所以,廉價,好吃,方便,省事的街頭飲食文化必須推廣起來,至少保證每個街區,都有幾家便宜吃飯的地方,這方面,孫享福在後世見過成例,自然知道後面的發展軌跡,所以提前佈局了。

“小的已經在城中專門開設了專門教做小吃的培訓班,收了些孤寡或者中老年人,婦孺,讓他們學習這些烹調技術後,在城中開店,目前已經運作起來三十多家,後面,可能達到一兩百家,不過店鋪和啓動資金,都是以借貸的形式······”

“沒事,咱家不差這點錢,讓街面上儘快繁榮起來纔是要務,腳步可以加快些。”

說完食的事情,自然就是住了。

周純是管理善陽城所有住房的大總管,不過,今天孫享福不需要聽那麼全面的彙報,周純的屬下,三個管理客棧的管事便從他的椅子後面走了出來。

“家主,我等所經營的客棧已經全部收拾妥當,試營業了七天,並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城中其它客棧,在頒發營業許可證的時候,都護府衙門對他們已經做了諸多限制,他們其實都是在模仿我們經營,這兩三天開張的不少,客房加起來,至少能容納兩三萬人居住,接待胡商團隊,是綽綽有餘的。”

既然孫享福放了別家的人進來投資開店,就沒打算過做壟斷,有些時候,保持競爭是有必要的,反正作爲業主,他有房租收就行,孫家自營的客棧原本就不是爲了滿足市場而開設的,他畢竟是個官,善陽又還沒有建驛站,所以,招待朝廷官員和貴賓,就得用到這些客棧了。

由於孫享福把餐飲和客棧分開來經營了,專打客房服務的幾家客棧能夠做的更傳精一些。善陽城最高檔的一家客棧,客房舒適度不輸於長安的望江樓,最低檔的,也有火炕,暖爐熱水的配置。只是因爲暫時沒有那麼多的鋼筋,沒有起什麼高層建築,大多是平房,等有條件之後,高層建築也是未來善陽發展改造的一個方向。

至於行,則是孫享福最不用擔憂的,善陽地界,地勢平坦,而且全部修了寬闊的水泥路,由馬匹拉動的四輪馬車在水泥路上跑動,基本沒有什麼阻力,是以,孫享福讓自己的馬伕劉三開設了一個車馬行,用一種專門建造的比較寬大的馬車,在城中做客運,只要聽到銅鈴鐺的響聲,乘客就可以花一文錢上車,馬車會帶着他們在城中的主幹道上行進,一個時辰左右,差不多就能把全程跑一遍。

而且車馬行已經有了未來規劃,在善陽周邊幾個城的客運和貨運都會做起來,當然,這得基礎建設更加完備之後。

明年春耕之後,連通馬邑城,應縣,懷仁縣,山陰縣,右玉縣和定襄城等善陽周邊三百里範圍內的水泥路就會開修,當然,還有向草原方向通往新設立的安遠縣和寧遠縣的水泥路也會開修,這得看安北都護府的財政和人手情況,一年,甚至三年的發展計劃,孫享福心裡都有個數,遇到了困難,想辦法解決就是。

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12章 驚覺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282章 談心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27章 海戰第224章 加官進爵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21章 見馮盎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51章 誤會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79章 互坑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666章 書畫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165章 忽悠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520章 到定襄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703章 送葡萄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246章 治國難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415章 回荊州第146章 制海鹽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65章 戰報來第368章 定計第322章 跨界一下
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12章 驚覺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282章 談心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27章 海戰第224章 加官進爵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21章 見馮盎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51章 誤會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79章 互坑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666章 書畫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165章 忽悠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520章 到定襄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703章 送葡萄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246章 治國難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415章 回荊州第146章 制海鹽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365章 戰報來第368章 定計第322章 跨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