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坐論皇權

大臣和皇帝討論怎麼限制皇帝的權力,這要是在以往,就是要吵架的節奏。

然而,兩人卻能夠平心靜氣的坐下來慢慢交流,這也算是一副奇景了。

當孫享福真正說到具體策略的時候,李世民就聽的更加認真了。

“陛下,您熟讀周朝以來各朝的史書,有沒有發現,君王老來皆昏聵這個道理?”孫享福問道。

“君王老來皆昏聵?”

這個詞李世民似乎沒怎麼聽過,但是,他順着這個意思,倒是想到了不少人。

因爲,這個時代,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算是老人,那麼,遠一些的,有趙武靈王,漢武帝,近一些的,有樑帝蕭衍,隋煬帝楊廣等,都是四五十歲以後,開始昏聵了。

李世民甚至想到了李淵和自己,貌似,自起兵以來,就是李建成和自己在做主力,而現在自己到了四十多歲以後,也開始越發懶得處理政務,都是丟給李承乾,甚至,還越來越喜歡聽一些吹捧自己的話。

不管孫享福說的這句話有多少道理吧!起碼,他覺得自己該反省反省了。

見李世民並沒有繼續作聲,孫享福便再度道,“其實,這也不怪那些君王們,人老了,精力有限,不再承受的起高強度的勞心勞力,思維,也更傾向於安逸,這是人的天性,所以,陛下若是問臣,如何讓後代君王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那麼,首先,咱們的君王,就得年輕化。”

“你的意思,皇帝,也要設置退休年齡?”李世民語氣平和的問道。

似乎,他對孫享福這個提議,並沒有多少意外,可見,此前,他自己都有想過。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是的,陛下,老年人的體力和思維能力,確實無法跟正值壯年的人比較,從科學的角度講,咱們應該以精力更充沛,思維更活躍的壯年人來擔任國君最合適。

並且,一代君王,一代臣,皇帝在位的年齡,也不宜太久。

比如,陛下您在位,重用外戚長孫氏,不是說長孫氏不好,可現在僅僅是十幾年時間而已,長孫氏的資產,整個家族的官員數量,掌握的權力,有多大,不用臣細說了吧!

這也是皇后娘娘經常勸您不要任命長孫氏子弟爲官的道理,長此以往,十幾二十年後,長孫氏的勢力,可能還要再翻很多倍,您真的覺得,在利益訴求下,他們會一直這麼安穩下去麼?

承乾將來當國的時候,面對這股尾大不掉的勢力,只怕會很頭疼。”

歷史上的高宗繼位之後,可不就立即跟長孫無忌鬥起來了麼,國朝的資源在這種內鬥之中,不知道會損失多少,孫享福也是看李世民非常理智的在分析這個問題,又有長孫皇后多次的規勸在前,纔敢拿這件事情出來說的。

不然,就算以他的地位,也不敢輕易去踩這個雷。

當然,這也是出於他和長孫無忌父子的關係很好的原因,他不想看到長孫氏落得最終的那個下場。

聽到孫享福這個建議,李世民瞬間便心念飛轉,朝堂上的黨錮勢力,既得利益者團體是怎麼形成的?

不見得是有誰在刻意組織,謀劃的,大多時候,是天長日久的,自然而然的因爲利益,聚集到一起的。

一個政策執行的久了,一個人在一個位置管事管的久了,都會自然而然的會因爲視角和習慣的問題,讓下面的人找到政策漏洞,鑽空子。

這也是爲什麼李世民每隔一兩年,會將頂尖的幾個大臣,來一輪權力洗牌的原因,在他這裡,除了武將方面稍微好些,文臣方面,就沒有那一個宰相級的高官,安安穩穩的在位置上待過三五年的,蕭瑀,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溫彥博長孫無忌等,都是幾度反覆。

另外,他只要還在當皇帝,就肯定會重用外戚長孫氏,因爲他要向所有人證明,支持他打江山的人,能得到好下場。

而等到李承乾當了皇帝,就未必會這樣了,他或許仍然會重用長孫氏,但是侯氏,孫享福的幸福村系,他也更加會重用。

如果,兩人當國的時間都不長,那麼,基本可以在這些勢力形成威脅皇室統治的政治力量之前,將他們用溫和的手段更替掉。

可一旦一個家族受重用的時間超過二十年,超越了兩代人的話,那麼,他們發展起來的勢力,就很不好剪除了。

因爲,一代人,就可能有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擴張,就拿李世民來說,他的下一代,現在就有六十多個兒子,以後可能還會再生不少。

兩代下來的話,那可就是數百上千倍的增長,這種龐大的血緣關係網,如果都進入朝堂,絕對足以摧毀朝廷設置的各種制度,這也是李世民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不再給自己成年的兒子或者弟弟們封官的原因。

這麼封下去,就算大唐的地盤再大,也會有封完的一天,皇家要是阻擋了所有人的上升通道,那就勢必會出大問題。

“那麼,依你之見,君王退位年齡,應該怎麼設定呢?”李世民依舊語氣平和的問道。

聽到他這個問題,孫享福心裡對李世民的佩服,就又多了幾分。

他這哪裡是在問什麼君王的退位年齡,這根本就是在問他自己的退位年齡。

說到這個,孫享福突然想起了自己這幾給月所講的假歷史,其中,566年出生,626年退位的李淵,可不就是剛好六十歲麼。

而結合文官武將的退休年齡,孫享福很快就得出了一個數字,道,“此事,其實簡單的很,可以在宰相和大將軍的退休年齡上,再加一個層級,也就是五十歲退休。

那麼,按照延遲退休的規定,極限退休的年齡,正好就是六十歲,與太上皇退位那年,六十歲的年齡,正好相符。

如此的話,這條規定,就可以成爲我大唐江山自立國以來,就堅決執行的帝位更替制度,之後,將再也無人敢質疑陛下繼位的合法性。”

聽到這裡,李世民的眉頭一挑,但又有些不捨。

五十歲退休,那麼,他就只有五年時間了,即便是延遲退休,也只有十五年時間,但一想,如果自己真的堅持到六十歲的極限退休年齡才退休。

那麼,李承乾可就要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到時候,輪到他做皇帝的時候,就算做到極限退休年齡,亦都沒有他做太子的時間長。

所以,爲了後面整體的帝王更加年輕化,他甚至都不可以拖的太久。

“正明此法,似乎頗爲可行,容朕稍後思之,你還有其它方面的建議麼?”李世民思考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道。

孫享福再度道,“陛下,即便設置了君王退休制度,也不併不能限制君王的權力,使之達到與士大夫之間的平衡。

所以,這只是一個比較基本的制度,咱們還要專門設置限制君主,和朝臣權力的一個部門。”

“專門限制君主和朝臣權力的部門?”

說到這個,李世民想到了法部,但如果孫享福只是說的法部,就沒有必要提出來了,法部官員,說白了,還是一個官員,他們未必不會因爲利益,做一些本就犯法的事情,後世,這個系統裡面的貪污犯可不少。

“是的,陛下。”孫享福確認了之後又道,“您應該知道,咱們首批實習生轉正的制度。”

“朕記得,除了需要官府的考評之外,還需要民意投票決定吧!”李世民答道。

“是的,陛下,在這樣的制度實行下來之後,咱們這些年遴選上來的官員,除了能勝任職務之外,工作能力,大多也都過的去,百姓們基本都滿意,因爲,他們執政,往往會站在民意的一邊。

如九垸縣,縣令做重大決定,全縣百姓,都可以發表意見,採用投票的方式,少數服從多數。

那麼,咱們何不再成立一個民意代表團體,與法部相結合,在君王的候選人,以及在位皇帝行爲不妥當,和一些由朝臣決斷的重大政治問題不合適的情況下,提請全民公投。

這個公投結果,可以否定皇帝,或者朝臣們強行決定的事情,也可以要求朝廷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些惠民的政策,不僅讓君權受到一定的限制,也讓朝廷的政策,更多的是爲人民百姓服務,算是用民意,雙向的削弱軍權和朝臣們的政權。

甚至,在皇帝,或者一些大臣的行爲超越底線,引起公憤的時候,在全民公投的結果,達到一定比例時,可以對皇帝進行廢立,對大臣進行罷免,當然,這個觸發條件,要滿足很多硬性指標,主要的用意,是給皇帝和大臣警醒,讓他們對民意有敬畏,不是真的把廢立,罷免大臣的權力給百姓。”

一個受全民監督的皇帝和大臣,即便是壞,也不可能壞到什麼程度去的。

當皇帝,和做高官,並不能滿足人驕淫奢靡,肆意享受揮霍,掌控人生死,等諸多超越衆生的權力,反而是一個只能爲國家,爲百姓,殫精竭慮做事情的人的時候,想要做皇帝的皇室子弟,或者做頂尖大官的朝臣,就未必會有那麼多了。

除非真的是像武媚娘這樣,喜歡政治,喜歡萬衆矚目的虛榮的人,一般都不會在這樣高壓的狀態下,做太長時間,因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生活。

如果退位成爲太上皇,他的後半生,都能享受舒服的日子,那麼,像李承乾這樣喜歡藝術的人,未必會把自己勞累到死,看着自己的兒子後代去爲國家做事,他或許會更開心。

第131章 去交趾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714章 航海人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113章 溪村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83章 回程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66章 大戰起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67章 起塘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564章 入城第414章 談妥第706章 開武舉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46章 制海鹽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544章 偷跑第693章 去雲南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421章 又上朝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51章 發動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402章 迎新宴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693章 去雲南第743章 到船廠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21章 又上朝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77章 追擊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48章 田地置換
第131章 去交趾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714章 航海人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113章 溪村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83章 回程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466章 大戰起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67章 起塘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564章 入城第414章 談妥第706章 開武舉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46章 制海鹽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544章 偷跑第693章 去雲南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421章 又上朝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751章 發動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402章 迎新宴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693章 去雲南第743章 到船廠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421章 又上朝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77章 追擊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48章 田地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