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

“北線藏中省那邊總參也會派駐一個兵團駐紮和州地區,指揮權也會移交給你,你可以便宜行事。”陳宇怕薛洋一個兵團不夠應付這麼廣袤的領土,所以索性將從西北進入藏區在和州駐紮的一個兵團的指揮權也全都移交給薛洋。

“陳帥放心,兩個兵團如果還壓不住這些被打的失魂落魄的吐蕃人,只怕咱們天策軍的尊嚴都要丟盡了。”薛洋倒是不在乎,搖搖頭道:“只不過按照總參和內閣的聯合公文來看,皇上和首相大人那邊打算以南北兩大入藏通道爲基礎先行控制好經濟基礎較好的藏南和藏北地區,然後再徐圖進去,這個辦法雖然很穩妥,但是怎麼看都是對於其他地區放任自流吧?我怕這些吐蕃人會在那些偏遠之地重新集結自己的勢力。”

“那倒是不會,你沒看明白內閣的意思。”因爲馬上陳宇就要帶主力部隊撤回內地,所以兩人要將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陳宇鋪開地圖笑道:“我們軍隊打仗講究爭奪要地,加以控制然後以此來左右全局。而內閣的策略其實也有這個意思,藏南和藏北兩地屬於靠近我中原王朝內地,漢化程度高,一旦滇藏線和河西那邊的金和線被打通,那麼這兩個省就能夠依靠這兩條路先行納入中原的統治範圍之內,至於其他地方其實卻都被分化到河西和安西兩省,原本只是拆分藏區的一種策略,但是老弟你有件事沒想到。那就是整個藏區很多必要的生活物資都無法自給自足,需要從中原大量運輸過去。這些東西在我們圍住了四面八方之後就等於切斷了他們入藏的路徑,你說那些普通的藏民會不會按照我們劃定的區域進行定居呢?”陳宇的這番話雖然也說得含糊不清,但是基本的意思卻已經表達出來了,一旦切斷了入藏的鹽鐵和茶葉等物資輸送通道,那麼整個藏區所有人就不得不按照大唐的策略來走,也就是說這兩條入藏大通道其實就是大唐統治藏區的一種國策。

“陳帥的意思是內閣和總參在利用這兩條路在藏區下一盤大棋?”薛洋本就是聰明絕頂之輩,陳宇的話自然是讓他一瞬間就明白過來這兩條路的重要性,所以當即表示自己會協助地方早日修好滇藏線,並且會安排駐紮和州的兵團也協助修好從金州到和州的通道,早日讓大本營的這種設想落到實處。兩人交接完畢之後陳宇也率領主力部隊開始從這片征戰了兩年多的高原撤回中原。十幾萬天策軍將士浩浩蕩蕩班師還朝着實讓所有人都趕到一陣輕鬆。自從來高原戰鬥,幾乎所有的將士都對此地惡劣的自然環境感觸非常深,幾乎有一半的天策軍傷亡其實都不是在戰場上出現的,都是被這高原反應給害的。所以現在要離開了,所有將士都是喜笑顏開,一路行軍隨處可見歡聲笑語。

“兄長,咱們四人也來商議一下後續的事情了。我看短時間內我們第三兵團是離不開西康省,至少在滇藏線沒修通之前我們軍隊還需要時時鎮壓那些不甘心的吐蕃反叛勢力。”陳宇帶着主力部隊走後薛洋也開始召集李陽、徐英和李神福過來商議具體的部署。

“北線的金和線暫時不需要我們操心,那邊有移調過去的滄州兵團負責,加上還有玄影衛的佈置,藏中省的情況實際上來看比我們西康省還要好,而且金和線原本就已經修的差不多了,現如今頂多只是抽調一些人手來將道路拓寬延伸到前方的青羊城,施工難度很小。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協助地方將滇藏線修通,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內閣的諸多措施落到實處。”薛洋道:“加上西康省內部還有吐蕃的兩大重鎮,匹播城和拉薩王城需要派兵駐紮,所以我打算將我們手中的四個營輪流派遣進入這兩個城池駐紮,剩餘的兩個營則協助滇藏線施工隊一路向西,各位你們覺得如何?”

徐英點點頭笑道:“正好還有一批戰俘需要移交到鐵馬城附近,打通藏南地區的山地道路,所以往後方的兩個營就交給李陽和你的第三營吧,我和神福兩人分兵駐紮匹播城和拉薩城,明年開春之後我們再對調,你覺得怎麼樣?”

“兄長這是在照顧我。”薛洋知道對方是讓自己有時間和蘭瑾團聚,不過也沒有多言,拉薩那邊作爲吐蕃之前的大本營山地營駐紮是最合適的。而匹播城作爲西康省的治所又是往來的中樞要道,交給李神福倒也無礙,所以點點頭。幾人分兵之後立即開始啓動道路建設。徐英在抵達拉薩之後直接將當地那些對於大唐尚有反抗之心的諸多部族一股腦全部抓了起來,大批的戰俘在隨後的後勤隊接收之後開始趁着下半年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從拉薩往東將原本的道路拓寬鋪設石子進行前期加固。而匹播城那邊李神福倒是不需要操心太多事情,新任西康省布政使是從中原抽調過來的汴州刺史郭威,這位後世留下赫赫名聲的名人此時正是一位年輕人,對於新成立的西康省他有着自己的報復,所以一到匹播城之後就立即開始組織當地的漢民在匹播城開設大型的商場然後勒令周邊所有的吐蕃部族將交易互市的地點放在匹播城,還藉助李神福大軍的威懾逼迫當地吐蕃部族服從命令。這樣一來,匹播城的人口數量和交易數量憑空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還免去了來往商隊奔波之苦,將匹播城的交易中心真正的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在此之後利用往來物資中轉的地理優勢開始直接給各部族下達命令,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指導這些部族按照自己的規劃去放牧特色的牲畜,然後由布政使府統一採購各部的牲畜財產,這樣一來等於給了那些牧民一定的保證。

而在安定這一切之後,郭威在得知滇藏線已經快要修到匹播城之後立即開始發佈改革命令,將各地的吐蕃貴族的牧場和牲畜直接抽調一半以上全部分配給那些強制性宣佈人生自由的農牧奴手中,此舉一來瓦解了吐蕃人反叛大唐的經濟基礎,二來那些剛剛得到人生自由的牧奴也從此翻身有了主宰自身命運的機會。所以很快這種政策就從匹播城開始往四周蔓延,不僅僅讓那些吐蕃貴族心驚膽戰,日夜擔心自身的財產安全,也讓那些牧奴開始心向大唐,不時都在觀望大唐的政策什麼時候能夠從匹播城傳到他們的區域。而此時的郭威卻不緊不慢,幾乎是跟着滇藏線的修建步伐一點一點往前推進。基本上是路繼續到哪郭威的政策就實施到哪裡,逼迫那些心懷鬼胎的各大貴族開始紛紛往其他地方逃亡。而此時的薛洋卻突然命令各地駐軍將這些逃亡的大貴族一網打盡,全部緝拿回來,宣佈作爲戰俘戰犯處置,大量的財產充公的同時也讓依附他們的牧奴紛紛反戈一擊成爲大唐帝國的忠實擁護者,西康省的政治形勢隨之開始發生劇變,郭威的布政使府也開始逐漸在大部分地區站穩腳跟。而此時藏中省以及河西和安西那邊的的藏區區域也開始按照郭威的辦法進行改革,因爲有郭威在前面闖出了一條路,所以他們實施起來更加的嫺熟也更加的狠辣,政策下達之後直接出動軍隊來推進,將吐蕃各地的貴族幾乎全部打落塵埃,新生的赤貧階層,那些昔日的牧奴則一方面分到了部分貴族的財產牲畜有了安身立命的可能,另一方面這些東西能夠得來全都依靠大唐帝國的支持,所以幾乎是一邊倒的擁護大唐在各地的統治,吐蕃反叛的經濟基礎被一舉端掉。僅僅是天啓七年的下半年幾個月的時間滇藏線和金和線的修建速度一下子加快了不少,那些翻身做主的牧奴甚至自發的前來工地幫忙幹活,讓大唐長久統治藏區從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此時見到滇藏線從匹播城一路往西朝着拉薩而去的郭威卻開始籌劃另外一件事,他準備在匹播城建立一個永久的貿易通道,加快從中原輸送到藏區的鹽鐵和茶葉等物資的流通速度,同時也爲了長久統治藏區,郭威開始聯絡中原的部分熟識的商家準備在匹播城建立一個肉製品和皮革製品的加工工廠,一方面給藏區新生的階層增加財富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加大兩地的融合力度。

而這個計劃能夠依靠的關鍵點就是眼下這道蜿蜒而來的滇藏線大通道,所以郭威幾乎是一邊上報內閣的同時一邊開始就地籌劃建廠,並且召集牧民做好準備。

郭威的這個計劃可以說是非常貼合內閣的藏區發展規劃的,只不過讓岑天時好奇的是這位以前幾乎毫不起眼的年輕人居然能夠這麼快的想到這一點,做出的規劃書甚至不遜色工商部這邊的計劃,這讓已經暗地裡籌劃建立大唐政黨的岑天時忍不住有了想見一見這位年輕人的念頭。不過此時岑天時很快就轉移了視線,西康省這邊穩定之後工商部那邊部署的配套產業也開始陸續進藏,倒是省去了郭威本來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聯繫中原的商家豪門的打算。匹播城由此也開始了迅速發展的道路,後世的康定古城在此時正逐漸散發出越來越耀眼的光輝,並在隨後打通和南部的聯繫通道之後一下子成了整個藏南交通和貿易中心,這其中郭威的功勞不可忽視。

不過滇藏線的陸續開通也讓南邊的南詔省開始逐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很多入藏物資開始在本地籌集,大大小小的工廠猶如雨後春筍一般開始在大理等城市安家落戶,生產出來的大量商品一部分運到西海郡送到西洋,另外大部分則沿着後世的這條茶馬古道直接送到了高原之上。

“皇上的這個辦法真不錯啊。”在陳宇返回長安之後的接風宴上岑天時笑道:“滇藏線那邊一開通就穩住了西康省的局勢,而北部的金和線也在發揮着同樣的作用,藏區基本上算是沒有任何反覆的可能了。”

“區區一個吐蕃而已,算不得什麼。這回薛洋他們可是將吐蕃的所有大貴族一網打盡,那些金銀財寶能夠抵得上今年進入藏區的軍費了吧?”陳宇這兩年在高原皮膚都被曬得黑紅,看起來更加粗獷,聽到岑天時的話頓時笑道。

“你行了吧?你知道你們進藏的這兩年到底花了多少錢?”陳宇的話剛剛說完旁邊的王厚純就絲毫不給他面子直接道:“就那點財寶還不夠你們半年的花銷。要不是小四在藏北挖出了好幾處藏寶地,我們這一仗根本就是賠錢的,而且賠到姥姥家去了。”

“不會吧?我記得我和薛洋都很節省的,而且前前後後給後方抓回來四五十萬俘虜,很多可都是青壯年,光是這一項吐蕃人的戰爭潛力就直接被我們滅掉了一大半,怎麼可能還賠的這麼多?”陳宇撓了撓頭算了半天也算不清楚忍不住看了看身邊正在偷笑的胡小四道:“小四,你腦子好,難不成我們真的虧得這麼多?”

“老大你別聽厚純瞎說,要算賬你應該去找下齊部長或者是殷紅林,不然的話就去找皇上和三嫂,別聽這半桶水在那晃。他是最近被皇上逼得做軍事預算給愁壞了。”胡小四哈哈大笑道。

“軍事預算?打個仗還要算賬啊?”陳宇倒是沒理會王厚純和他開玩笑,反倒是有點苦惱道:“該死,我怎麼覺得我好像真的在藏區虧了不少啊?”

“完了完了,厚純你看,老大這是鑽進死衚衕了,趕緊的勸勸他。”陳宇的反應讓周圍的幾人頓時開始起鬨,一羣人頓時笑翻了天。

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
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