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

“唐幣結算圈?”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幾個詞給說蒙了,李玄清掃了一眼殷紅林,後者點點頭道:“啓稟皇上,在座的各位大員。皇上所說的唐幣結算圈實際上就是在我們大唐帝國以及帝國勢力能夠影響的所有地域內全部通行唐幣,另外不允許通行其他貨幣,即使是金銀這樣的超越其他性質的貨幣也不可以。需要全部兌換成唐幣才能夠進入市場流通。”殷紅林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道:“這種由唐幣結算體系構成的區域就可以叫做唐幣結算圈。”

“皇上,唐幣結算圈有何實際用途?”相對於其他部門,天策府那幫只關心打仗的傢伙顯然並沒有明白這其中的意義所在,所以殷紅林話一說完楊天成就皺着眉頭問道,“這樣一來豈不是增加了唐幣的發行量?如果我們的儲備金銀沒有儲備足夠的話豈不是會發生風險?”

“祁宏你坐下,讓紅林一次性說完,不然的話大家都不會明白這裡面的含義的。”李玄清擺擺手示意祁宏坐下來聽殷紅林繼續說。唐幣結算圈實際上就是李玄清和巧兮盜版前世美元或者英鎊得來的。歷史上金本位時代的英鎊和後來的美元其實上都是在充當着世界貨幣的作用,由於貨幣的通行範圍廣而帶來的影響力也就越大。所以唐幣也是李玄清準備推出的屬於大唐帝國的世界貨幣。通過唐幣來控制這個時代的世界金融,或者說是控制更加廣大的地域。雖然李玄清提前讓大唐進入了工業時代,原本農業帝國的帝國極壁或許李玄清能夠打破,但是要想對於幅員遼闊其他區域甚至是其他大洲進行有效的統治其實難度更大,而且也不現實。而唯一能夠實現的就是通過唐幣來控制各地的金融,從而提前實現金融一體化。而掌握着唐幣發行權的帝國本土實際上就能夠模仿後世的英國和美國那樣不斷剪整個世界的羊毛,這樣一來才能夠促進本土越來越繁榮。雖然這種繁榮可能是建立在犧牲其他地區經濟發展爲代價的,但是李玄清可沒想到要顧及到華夏以外的地方,最多在只屬於帝國地區可以享受本土待遇。

殷紅林對於金融的天賦還在李玄清的意料之外,所以殷紅林準確的理解了李玄清的意思,伴隨着他的講解,大家總算也是對於這個唐幣結算圈有了一定的瞭解。實際上李玄清最初提出這個概念的引子就是錢莊聚集的金銀儲備金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從而導致的唐幣發行量始終跟不上,這麼早就出現通貨緊縮也是讓李玄清夫婦愁思不已,最後李玄清和巧兮只能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搶錢。

只不過搶錢如果真的動用軍隊的話只怕未必會划得來,當然,按照目前天策府的戰略安排,天策軍在收復安西之後肯定不會就此停下腳步的,帝國周邊的各個區域也基本上都被天策府和玄影衛聯手調查過了,所以李玄清暫時也沒有多少想法。既然軍隊搶錢動作太大影響大戰略,而且李玄清也看不上通過海外貿易每年帶回來的那幾百萬兩金銀,那麼剩下的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除了在帝國內部強制性通行唐幣,取締任何唐幣以外的貨幣,對外貿易當中強制性要求對方必須提前兌換唐幣然後交易。這樣一來的在第一道帝國就已經掙回來一道利潤。因爲按照大唐錢莊的貨幣兌換辦法,帝國行政區域以外的唐幣兌換必須按照比例進行兌換,這樣一來在扣除掉成色以後,帝國通過唐幣兌換就已經掙了一大部分錢,這樣在交易以後隨着商隊伴隨的唐幣對換組迴歸帝國本土,那些剩餘流通在外的唐幣也會在影響當地的金融體系。而且隨着帝國國力的繼續強勢上升,帝國的商品種類持續增加,那麼大唐本身在貿易雙方當中就佔據着優勢地位,對方對於唐幣的接受程度也會很快提升,這樣一來無形當中就能夠促進金銀加速流入帝國本土,而且還會擴大帝國的影響力。

“如此一來的話這個唐幣結算圈只怕未必比咱們軍隊的威力弱多少啊?”楊天成見到殷紅林停下話語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想不到錢莊和這個唐幣能夠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我以前還真是小看了,以爲這只是和以前的銅錢和金珠一樣,沒想到是這樣的。”

“楊部長有所不知,等到唐幣真的擴散到其他地方我們可以派駐人員操縱當地的金融市場和地下黑市,從而延長當地的金融產業鏈,而且最重要的是唐幣發行權在我們手中,也就是我們帝國內部每一次的金融政策的調整都會深刻的影響着所有的唐幣通行區域的經濟發展,從而在這一點上控制各地的經濟。”殷紅林點點頭笑道:“而這都會給帝國帶來巨大的利益,未來的戰爭有可能未必體現在軍隊攻城略地上,有可能我們利用唐幣就能夠打一場金融戰爭,一場對方絕無勝算的戰爭。”

“那你們錢莊和財政部準備好第一步將唐幣的通行範圍拓展到什麼地方?”一直沒說話的徐天翔這時候插嘴問道。他和楊天成的思維方式有點不一樣,楊天成心思細膩,思維縝密,擅長謀劃。而徐天翔因爲這些年一直坐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所以對於戰略佈局有着天生的敏感。徐天翔見到殷紅林說得很詳細,頓時明白財政部和錢莊在這方面花的心思只怕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坐在首位上的李玄清和岑天時一直都沒有說話,但是卻神色平靜,顯然是早就知道這件事。在聯想到金融乃至於唐幣本來就是李玄清的傑作,所以八成這個計劃就是出自自家這位黃帝之手。所以徐天翔一點都不關心這個唐幣結算圈如何推行,依照他對於李玄清的瞭解,如果沒有可行的辦法他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況且還在帝國會議上如此鄭重的發佈。所以身爲總參謀長,他更加關心的是接下來李玄清準備對什麼地方出手。

李玄清沒有說話,但是祁宏卻在此時點頭微笑道:“唐幣結算圈顧名思義肯定要在帝國之外進行,第一步拓展肯定就是在我們能夠已經有影響的地方,這樣才能夠方便一炮打響順便驗證錢莊的這些辦法是否有操作性。所以我們財政部和錢莊商議之後報請首相和皇上批准,準備第一步放在離我們最近的三韓和日本,第二步放在南方的百越地區,也就是交州以西的廣大雨林國家。皇上說那邊黃金很多,想必你們軍方早就知道消息了吧?我們打算和軍方聯手,你們去搶我們去騙。”祁宏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剛剛這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額頭上冒出一陣黑線,堂堂的財政部長,帝國的錢袋子的掌舵人怎麼說起話來比起軍隊的人還要野蠻,動不動直接搶錢?

“咳咳,那個大家想必都明白這個唐幣結算圈是什麼意思了吧?這個唐幣結算圈會伴隨着五年計劃一直持續下去,爲此財政部和錢莊需要實時監控,到時候不能夠因爲唐幣大量發行國外而導致國內的貨幣供應量出現問題。因爲不管如何,我們帝國本身的經濟發展絕對不能出問題,唐幣結算圈的實施要對於帝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和激發作用。未來的唐幣結算圈就是我們帝國商品傾銷的市場。”岑天時見到在座衆人臉上的表情哪還不知道他們想什麼,所以輕咳了幾聲扭轉了話題,不然這幫傢伙只怕會直接發問祁宏怎麼去騙錢呢。

“其實這個唐幣結算圈也是和我們軍隊能夠前進的步伐有關的。凡是帝國軍隊駐紮的地方就屬於我們的本土,也是內閣施政的地區,就是我大唐的國土,所以這個圈子會隨着帝國版圖的擴大而不斷的往外延伸。我想說的是未來天下有多大我們的唐幣就有多大的通行範圍,我要求大家能夠做到這一點。”李玄清對於岑天時的話很認可,也給這個唐幣結算圈奠定了基礎。

“皇上,我看這個紅林和祁宏他們也說的差不多了,咱們是不是要宣佈另外一件事?”岑天時見到李玄清點頭道:“另外內閣今年會新增一個新的部門,國防部,統籌負責天策軍所有軍隊的日常事務,將總參目前管理的這部分內容切割出來,劃歸內閣管理。以後的內閣國防部將接手天策府軍隊日常事務的管理。天策府將變成專職的天策軍指揮機構,不參與軍隊的日常管理。”

岑天時的話再次引發巨大的波瀾,但是對於岑天時的話卻沒有多大異議,天策府目前的權力已經讓所有的高層擔憂,但是因爲帝國的戰爭尚未結束,尤其是在安西尚未收復的時候這種話除了李玄清和岑天時這樣的元老,其他人如果貿然提出勢必會得罪天策軍整個上下。但是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夠儘快的解決那麼在未來很容易會形成更大的麻煩,從而導致整個權力體系的失衡。

“我代表天策府對於皇上和首相的決定表示全力支持。”徐天翔和楊天成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天策府會全力和內閣做好事務交接的。”

“皇上,由於內閣之前在軍隊方面並沒有準備,所以首任國防部長的職務我們也無法進行提名,所以這件事還請皇上親自定奪。”岑天時對於徐天翔二人的反應點了點頭,實際上這個提議除了李玄清自己就是徐天翔了,但是這個國防部長岑天時還真的是提出人選,所以來回倒騰之後岑天時果斷將這個問題扔給了李玄清。

“我本來的打算是讓師兄來接任國防部長的,但是目前他統帥西征集團軍在西北作戰,所以這個提議暫時作罷。天成,國防部的事情暫時有你們作戰部接過去,等到師兄班師回來之後再移交給他。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因爲軍隊的日常事務已經劃分給了內閣,那麼以後的職權權屬問題必須搞清楚,否則的話我們今天的提議就算是白費了。”李玄清本來也是很頭疼,因爲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天策軍的各大將領基本上都是太年輕了,由誰出任國防部長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擔任國防部長也就是以後無法再去直接指揮軍隊統兵作戰了。實際上就算是李玄清選定的萬毅今年也纔是剛過不惑之年,所以這對於萬毅來說其實也不公平,但是在馬老三和張天虎不願意出面管理具體事務之後李玄清的選擇也就不多了。好在是萬毅如今是西征軍統帥,有了這一個大功勞在手,等到班師的時候接任國防部長實際上也算是一種升職吧。

“我同意,國防部暫時由天成代理是最好的選擇。他是作戰部長,本身軍銜也足夠,而且只是代理,總參這邊的事情他也參與,對於國防部而言,穩定交界過渡纔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目前我們還處在戰時,不能因爲改革而引起軍心動盪。”徐天翔接過李玄清的話繼續道。而一旁的楊天成顯然是早就想到了李玄清會這麼做,所以也不多言站起身來朝着李玄清和岑天時點點頭,接過了任務。

這件大事說完之後帝國會議內閣這邊基本上就沒有其他大事了,後續的會議內容李玄清基本上沒有心思去聽,心思也飄到了遙遠的西北,此時距離薛洋率軍出發已經足足二十多天過去了,玄影衛除了前面十來天還有消息斷斷續續傳來,之後就再也沒有了第三兵團的任何消息,彷彿他們就此消失在西藏的茫茫高原之中了。

“看樣子西北那邊快要出結果了。”李玄清朝着徐天翔看了一眼,今天胡小四缺席會議肯定是西北那邊有消息了,而徐天翔迴應李玄清的眼神也顯然說明了西北那邊開始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
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