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

“皇上,咱們這是去哪?往北不會打算去中京吧?”從天津出發的一行人當中,李玄清和巧兮騎着玉獅子走在前面,一路走一路還在指指點點,被身後趕上來的岑天時打斷了。

巧兮有點詫異的看了一眼李玄清笑道:“先生,咱們不去中京,去蘇州啊,去中京幹什麼?拓跋二哥已經趕到開州等我們了。”

“蘇州?蘇州不是在南邊嘛?”岑天時一時沒反應過來,話音剛落就被身後的徐天翔打斷了,“北邊也有個蘇州,就在遼南半島上,我都忘了是誰取得名字了。不過那裡的蘇州聽玄影衛說可沒有南邊的蘇州那麼繁華,現在只是個小城鎮。不過李三說那邊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契丹人了,政權也被漢人拿下了。”

李玄清點點頭笑道:“侯勇和高思繼在開州一戰將渤海國太子的軍隊直接打光了,其本人也身受重傷,開州附近的其他幾個州縣直接被嚇傻了,所部契丹人不是逃亡就是直接投降,遼南半島現在已經被全部拿下了。”

“對,這次咱們去看看那邊適不適合建立造船廠,然後想着怎麼修一條路過去。”巧兮坐在馬上笑道:“不過這個蘇州名字和那邊的重複了,咱們要不要改改?直接改成大連算了。”巧兮一句話直接將這個時代還廖無人煙的蘇州改成了後世的大連。

幾人從平州出發,沿遼西走廊經過後世的山海關故地往東京而去,一路上廣袤的土地讓其他人都歎爲觀止,岑天時更是連連點頭,這個時代的東北可比後世的還要荒涼,除了遊牧民族之外,整個遼東的漢民數量很少,加上地域分佈不均,造成了沿途大面積的土地根本無人耕種,連放牧的牧民都很少。

“皇上,這不愧是可以養活半個大唐的土地啊。我覺得經營得好的話,僅此東北一地就可以和整個中原相媲美。”岑天時是毫不吝嗇誇讚之辭,嘆息道。

“我現在最擔心的其實是人口不夠,沒辦法大規模開發。中原之地本身經歷戰禍,人口本身就不夠,基本上沒有多少人口可以遷出來,江南倒是不少,但是面臨的是嶺南地區人口不夠,如果兩邊同時開發也勻不出多少人口出來。”李玄清面有憂色苦笑道:“西北就更別想了,本來人口就少,加上要進軍安西,我們大唐的人口還是嚴重不足啊。”

“那就重點開發吧,以幾個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的大城鎮爲基礎逐漸往周邊開發。加上駐軍的話應該還是能夠快速爲國家提供助力的。”巧兮倒是很樂觀,笑道。

“巧兮的這個辦法很好,內閣這邊打算草擬一個移民東北的具體辦法來,凡是願意來東北的,給出鉅額優惠,而且交通部會想辦法修建一條鐵路從天津出發連接東北,這樣東北纔不會得而復失。”岑天時現在對於鐵路可是癡迷的很,笑道。

徐天翔跟着道:“那還不簡單,等打完這一仗連修路的俘虜都有了,到時候讓楊易派個幾萬人過來,一年時間足夠搞定了。”他話還沒說完前方隱隱然有一隊人馬急速朝這邊而來。徐天翔正打算招呼親衛隊上前攔阻直接這隊人馬也發現了自己,遠遠的揮舞着天策軍軍旗。

“啓稟皇上,北線指揮部緊急軍情通報。”這隊人馬被親衛隊接引過來之後迅速遞上來最新軍報。李玄清接過掃了一眼,眉頭皺了皺遞給身邊的徐天翔和岑天時道:“渤海國大祚榮打算求和了。”

“求和?”兩人相視一眼看完之後沉吟不語。巧兮倒是若有所思道:“估計這個國王是想兒子了,然後想着咱們和前朝一樣,只要臣服納貢就可以了。”

岑天時搖搖頭道:“果如巧兮所言,皇上,咱們要想個辦法應對纔是。這東北這麼肥沃,必須直接管轄,化爲我大唐國土。他的渤海國必須成爲歷史。這一點沒有商榷的餘地。”

“那就讓拓跋思諫趕到指揮部,去和他談吧,他那個太子我沒興趣扣押,但是渤海國必須解散,所有國土納入大唐的統治範圍。至於耶律瀚雄,如果願意投降,可以考慮參照沙陀和党項人的處理辦法來。如果有什麼其他心思那就讓軍隊說話吧,天策軍北線集中了這麼多軍隊必須一戰解決掉所有麻煩,爲我們贏得一個穩固和安定的東北。”李玄清點點頭道:“先生你和天翔馬上各自發布命令吧,讓陳凡和拓跋思諫在這個基礎上自行處理這件事,不必請示。”

兩人聞言之後馬上撰寫命令讓親衛隊派人跟隨來者返回前線傳達命令。然後一行人越過燕郡城南邊的平原抵達東京。由於拓跋思諫已經北上,所以他們幾個只是稍作停留之後就直接往南走,沿着辰州的道路前進。這一路上不時可以看到戰爭之後的創傷,不過還好這幾人都是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到也不以爲意。歷經十幾天之後李玄清終於抵達這個後世共和國北方的遠航重鎮——大連。

“皇上,這裡也太荒涼了,而且港口在哪我也沒看見啊。”岑天時在蘇州城外轉了一圈苦笑道:“我怎麼覺得巧兮這地方沒有個三五年的開發根本沒辦法建設港口和造船廠啊。”

岑天時的話沒人理會,巧兮和李玄清對着自己畫的一張地圖指指點點,徐天翔帶着伏瑤出去看風景去了。岑天時也轉了一圈見到李玄清手裡拿着的居然是整個的港口城市佈局圖忍不住驚訝道:“皇上你這還真是早有準備啊,我看要不這張圖就給內閣吧,到時候我直接按圖索驥就可以了,也免得費事。”

“這個可不行,回頭到長安再給你吧,過幾天張強會過來看看前期的港口怎麼規劃,這張圖到時候還要給他。”李玄清站起身來笑道:“遼南半島是一個狹長的伸出渤海的地帶,沿途港灣比較多,比較適合建立遠洋港口,而且和山東半島就像兩臂一樣將渤海包圍在內,是未來海軍北方最重要的港口,所以建立起來就必須要綜合考慮。這個港口會由工業集團承建,財政部撥款,等到明年的預算下來再說吧。”

李玄清帶着衆人繼續往前走,準備實地去查看一下這個時代半島的具體地形,好做到心裡有數。不過就在他們勘察地形的時候已經抵達瀋州地區北線指揮部內拓跋思諫也已經和陳凡匯合。

“思諫兄,這個大祚榮到底怎麼想的?這個時候來求和,他也不怕耶律瀚雄和他反目?”一旁的吳歡搖搖頭,顯然對這種人不屑一顧。

拓跋思諫倒是不覺得意外,點點頭道:“渤海國內部情況複雜,而且這個大祚榮其實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昏君,他想着向咱們投誠就可以繼續做他的國王了。至於耶律瀚雄,估計想着也是有心無力吧。”

“思諫兄的意思是軍隊下一步的重點是針對耶律瀚雄?”陳凡對着地圖道:“契丹的軍隊如今在通州以北佈置,我猜這個耶律瀚雄也有可能有後手,玄影衛的消息說他已經將蕭玉調到了自己的後方,該不會想着往北撤吧?”

“有這個可能,想來契丹人的力量可以說是跌倒了最低點了,北部被我大軍一路碾壓到通州附近,如果渤海國再被咱們打敗,等於陷入了孤軍無援的境地。”

陳凡想了想問道:“思諫兄,渤海國和你約的是什麼時間談判?”

“三天以後?怎麼啦?”拓跋思諫有些不解,問道:“你有什麼計劃嗎?”

陳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三天以後,也就是六月十七,時間還來得及。傳令玄影衛隨軍分部,立即查清楚契丹部的動向,我需要最近的情報。”

陳凡的話讓吳歡等人一陣驚訝,隨即明白了陳凡的意思,紛紛圍到了地圖面前,只聽得陳凡道:“你們看,耶律瀚雄一部已經孤立在通州以北約而是六十里左右,如果大祚榮這邊和我們談判,那麼必然不會參與耶律瀚雄的部隊,那麼咱們就可以在前線人爲的製造出一個相對優勢的局部。”

“大帥的意思是在談判的時候製造機會打掉耶律瀚雄一部,從而給談判帶來機會?可是總參和皇上給咱們的命令是不要在談判上面抱有太多幻想,畢竟東北這麼大的地方都是需呀納入到帝國的直接通知範圍之內的。”吳歡皺着眉頭道。

“吳歡你還沒有明白大帥的意思,大帥的意思是凌厲的兵鋒和戰果逼迫大祚榮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接受咱們的意思,爲東北一統制造機會。”吳歡沒明白什麼意思,倒是一旁的拓跋思諫笑道:“大帥放心,到時候談判桌上我一定讓大祚榮知難而退,爲帝國拿下完整的東北。”

“命令拓跋思繼率軍從西北部三日後發起進攻,直屬營和草原騎兵營爲中軍主力率隊從正面進攻,炮兵營這一次要拿出全部傢伙給契丹人全力一擊。親衛營、重騎營作爲右軍主力負責切斷耶律瀚雄主力和這股突出一部的聯繫。”陳凡一邊指着地圖一邊指示劉毅迅速下達命令。

“大帥,你的意思是讓我作爲預備隊啊?”吳歡一聽沒有自己的部隊番號頓時傻了眼,急忙問道。

“你就負責和思諫兄負責談判,以兵威壓制渤海國的小心思,順便兼任預備隊,監視渤海國軍隊的動向。我聽說陌陌裡算是一位能征慣戰的宿將了。”陳凡搖搖頭道:“後方的葛存周已經率領一個後備軍團在北上的路上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帝國年年征戰,內閣也是東挪西湊才湊夠了咱們出征東北的軍費,我不希望咱們四十萬大軍最後還需要後方的援軍才能取勝。”

“大帥的意思是陌陌裡不會屈從大祚榮的意思,有可能會在前線搗鬼?”吳歡目光炯炯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必須擊斃陌陌裡,否則此人一旦逃脫必然會繼續組織對抗,那麼東北比即使咱們拿下也需要面臨後續的持續用兵。”

“所以你纔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前方所有的戰事都和你無關,你必須保證必要的時候擊潰陌陌裡的部隊,執行斬首任務,我已經讓寶亮秘密運動到你的右前方,到時候和你一起行動。”陳凡一拳頭砸在桌面上道。

拓跋思諫點點頭道:“大帥的安排很有必要,咱們不能留下禍患。老實說契丹人雖然兵力強悍,但是還不是重點,他們的基礎小,不值得咱們大費周章,重點就是這個陌陌裡。”

吳歡點點頭,出營開始整頓自己的軍隊準備行動。不過拓跋思諫卻有些疑惑道:“大帥似乎還有別的意思沒有說出來。”

“還是思諫兄心思縝密啊。”陳凡笑道:“北線戰事和南線不一樣,南線基本上都是咱們自己的故土,不宜殺戮,但是大祚榮的意思卻很明顯,以犧牲國家的利益換取自己的地位,這種思想放到別人身上可能行得通,但是對於陌陌裡這種宿將而言真到了亡國的邊緣可能會失去作用,所以我給吳歡安排的其實才是這場戰役的關鍵一筆,如果他不能完成任務,那麼北線戰事勢必會拖延日久,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既然如此,爲何大帥不和吳將軍說清楚?”拓跋思諫有些不解問道。

陳凡搖了搖頭道:“他們總歸需要成長的,如果事事需要別人點播,必然永遠都不能成長成一名合格的統帥,咱們天策軍的腳步未來絕對不會侷限於一地,需要的是更多的能夠統帥一軍的大帥,而不是將軍。”

陳凡的話讓拓跋思諫一陣沉思,明白了陳凡這種戰場直接點播的意義所在。

“思諫兄也不要着急,我已經秘密命令親衛營在必要的時候抽調人手替吳歡完成任務,但是首先需要他自己能夠想到。”陳凡笑道,這句話也讓拓跋思諫明白眼前這位年輕的大帥站的角度到底有多高,這個平時不聲不響的年輕將領不僅僅是一位合格的統帥,更多的還是一位啓迪後人的智者。

“大帥放心,拓跋思諫必當竭盡全力完成談判,保證我大唐帝國收復東北。”拓跋思諫鄭重行禮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
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