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

“這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唐軍?怎麼從我們背後而來的?”在薛洋準備攻擊這股吐蕃僱傭軍的時候,對方的大頭領桑坡也覺得莫名其妙,自己原本是打算從這裡進入于闐看看能不能趁着冬季搶點補給什麼的。雖然他們這股僱傭軍等於是半官方的,很多中下層都是那些阿里王系的貴族子弟或者是那些勢力強大吐蕃軍方派過來打秋風的軍隊。但是此前的那一仗損失太大,三萬多大軍被天策軍一戰差點全部殲滅,桑坡是見機的早才能夠逃脫。這回來之後好不容易蒐羅了部分藏區匪徒強盜湊齊了一萬多的人馬,還沒來得及訓練整合,就被薛洋給碰上了。

“老大,咱們怎麼辦?要不撤了算了,不管這股天策軍是怎麼出現在咱們藏區的,但是天策軍啊,我覺得還是少惹爲妙。”桑坡旁邊策馬站立的是上一次跟着他一起死裡逃生的一名部下,隨風擺動的大鬍子讓他此時說的話都被寒風吹得斷斷續續的,但是那股害怕和恐懼卻準確無誤的傳到了桑坡的耳中。

“只怕已經來不及了,你來看對方已經擺開了戰鬥陣型,而且兩翼部隊也已經開始包抄咱們了。”桑坡搖了搖頭苦笑一聲之後忽然聲音變得高亢起來,“倉木,你個該死的傢伙,趕緊的將手下都調動起來,咱們不要和他們硬拼,從右側山谷中繞出去。”

不過桑坡顯然小瞧了薛洋和徐英的速度,幾乎是在薛洋下達命令的同一時間,從後方趕上來的李陽第十五營迅速佔領了正面戰場的位置,這樣一來山地營和第三營爲左右兩翼迅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遠遠的開始包抄桑坡的僱傭軍。而且李陽的部隊則一邊前進一邊攻擊。新式步槍五發裝彈量和後膛槍的本質決定了火力的持續性和密集度。所以第三兵團此時一邊展開一邊開始操演新式戰法,採用滾筒密集的陣勢將李玄清盜版過來的三三戰術發揮了出來。三三戰術雖然看起來沒有三段式戰術那樣壯觀,但是其火力密集度卻一點也不遜色,而且士兵在跑動的過程中相互掩護配合,伏地射擊的戰術動作也讓被逐漸包圍的吐蕃僱傭軍根本沒有多少還手的餘地。槍聲大作之後無數的吐蕃人馬被打翻在地,無數的子彈爆發出朵朵血花讓生命在這座雪域高原上迅速凋零。

“這中正式步槍果然威力強大,咱們的士兵沒開火一次只需要拉動槍栓就可以再次射擊,這簡直可謂是殺人的無上神器。”薛洋和徐英兩人將部隊交給李陽指揮,兩人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坡,對着前方的廝殺指指點點。徐英對於中正式步槍的威力嘖嘖稱奇,讚歎不已,看這樣子恨不得自己也能夠親自帶隊衝鋒,過過癮。

“威力提升不少,但是子彈的消耗量太大了,雖然我們採取了新戰術,不再是以前那種一排排火力齊射,但是戰士開火射擊的間隔越短也就意味着我們的後勤壓力越大。”薛洋搖了搖頭,揉了揉被凍的通紅臉頰嘆息道:“所以我纔會由衷的佩服皇上,搞出了火車這樣的運輸大殺器,否則的話依靠我們人背馬馱,根本無法負擔起這麼大的消耗量。而且還會嚴重的制約着我們軍隊能夠前進抵達的範圍,從而縮短帝國開疆拓土的步伐。”

“是啊,咱們來的時候西北的鐵道線已經快要修到虎丘關了,出了虎丘關就是甘州,最多一年西北沙洲那邊就能夠通車,到時候中原內地大批量的物資就能夠依靠火車輸送到西北前線,到時候萬大帥那邊肯定會打的更加順利。”徐英點了點頭笑道:“只不過咱們在於闐只怕要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後方的支援,這手頭上的這點彈藥還是能省則省的好。”徐英說完之後讓身後的親衛隊長吹響衝鋒號,命令第三兵團全體衝鋒,準備快速結束戰鬥。薛洋沒有阻止徐英的動作,事實上雖然臨行的時候薛洋不放心在原有彈藥量的基礎上再次多攜帶了兩個基數,幾乎所有的戰鬥和非戰鬥人員都扛着彈藥箱一路翻山越嶺走過來的。但是依然讓他感到擔憂,所以幾乎是戰鬥一開始薛洋就讓李陽告誡各部將領儘量節省子彈,並且勒令沒有指揮部信號不得使用迫擊炮。所以第三兵團在衝鋒的途中出了手中的步槍之外最多的就是手榴彈作爲近距離支援武器,防止吐蕃僱傭軍利用騎兵優勢發起反衝鋒逃出包圍圈。

不過雖然沒有迫擊炮這樣的火炮殺器,但是第三兵團那堪稱變態的行進速度卻有效彌補了火力的不足,這種在短距離之內幾乎可以和騎兵相媲美的速度讓那些驟然相遇的吐蕃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包圍,而隨着李陽這邊的進攻信號一發動,各部開始猶如絞索一般一層一層的往內圈推進,硬生生的將桑坡的退路給切斷,堵在包圍圈當中的吐蕃人幾番衝擊第三兵團的陣地,試圖利用騎兵集團衝鋒的速度和衝擊力打開缺口都被第三兵團那綿密的攻擊打斷,而且第三兵團的士兵進攻的時候幾乎從不起身也讓那些企圖突進身前準備發動騎射的吐蕃人鎩羽而歸,大批量的傷亡讓這羣烏合之衆再也支持不住,在戰鬥進入兩刻鐘之後迅速崩潰,剩餘的幾千名吐蕃僱傭軍猶如無頭蒼蠅一般開始四散而逃,準備尋找出路自行逃脫。

“命令各部開始抓俘虜,咱們找點免費的馬伕。”李陽讓身後的人立即發信號開始滿地抓俘虜,這樣一來槍聲開始漸漸消散。不過桑坡顯然沒有上次的好運,在被俘虜之後企圖掙脫被天策軍的一名士兵當成普通俘虜斬殺。頭領一死,這股僱傭軍最後一股精氣神迅速消散,一個個也變得老實起來,再也不敢有其他心思。

而之前一直混在李陽身邊的彪子此時審問了幾名頭目之後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走到薛洋身邊道:“看樣子這羣僱傭軍不簡單啊,裡面居然有吐蕃軍方的影子,也難怪實力這麼強上次居然敢跑到沙洲去渾水摸魚。這次居然還打算去于闐,我擔心吐蕃這邊也有對於闐動手的打算。”

彪子的話讓薛洋的臉色一凝,自己只有三萬人,進入于闐之後不僅僅要面對于闐內部反抗勢力,還要面對四面八方的對手,難度還真是不一般的大。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這邊還需要配合東面的戰略部署,最起碼要等到曹仁貴上鉤順利派出軍隊進攻沙洲。而且亮明旗號之後還要迅速平定於闐的局勢從而壓制住四周敵人的覬覦。

“去告訴大家,不要打掃戰場了,除了糧食和戰馬之外,其他的所有都扔在原地,那些敵人的屍體也不要收拾了,咱們馬上前進。”薛洋想了想之後讓徐英馬上去傳令,自己則帶着彪子一行迅速朝前方而去。這場戰役雖然爲時不長,但是一個月的艱難跋涉之後第三兵團的士兵體力消耗非常大,經此一戰之後很多士兵露出疲憊之色,所以李陽打算到前方找個地方暫時宿營休息,然後在翻閱大山繼續前進。于闐和吐蕃之間的蔥嶺地區山勢複雜,海拔高而且羣山連綿,除了玄影衛探查出來的幾條吐蕃人走出來的小道以外還真沒有其他的路,而且此時仍然是嚴冬的西北,風雪交加強行軍難度太大。

“怎麼啦?在擔心於闐那邊的局勢?”在行進了半個時辰以後第三兵團找到一處背風的所在紮下營寨全軍轉入修整。截止到目前爲止,隨軍後勤帶來的糧草輜重也快要見底,如果不是知道翻閱阿里山脈西段之後就能夠抵達于闐,而且玄影衛在於闐南部的幾個綠洲秘密蒐集了部分糧草秘密儲存,估計薛洋都要開始擔心糧食的問題了。不過今天還好這幾千匹戰馬在剛纔的戰鬥中被擊殺,大量的馬肉被那些俘虜拖到了營地隨即就被後勤人員處理然後放入大鍋之中熬煮。徐英安排好這一切之後進入帥帳見到薛洋獨自一人坐在地圖前面發呆,知道他在擔心於闐那邊的局勢,上前道:“其實咱們目前的速度應該已經達到要求,能夠按時進入于闐,于闐的國都於闐城在東北部,按照我們行軍的速度趕過去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問題現在就在於一旦我們進入于闐,飛鷹旅能夠封鎖邊境多長時間,如果他們的情報遮斷任務能夠全部完成那麼我想我們在於闐這邊就不會被曹仁貴發現。只要他沒有得到于闐內部的準確消息那麼就能夠促使他早日對沙洲動手。我剛纔已經讓彪子安排玄影衛的人緊急給於闐那邊的秦空和蘇小虎傳遞消息,讓他們早點準備。”徐英雖然不知道西征軍這邊整體的作戰計劃,但是通過目前掌握的情報卻猜的八九不離十,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此刻從伊州出發的史建瑭兵團在天策軍的刻意放行之後已經進入安西回鶻的東部地區,不日就可以抵達石城地區。而按照玄影衛內部傳來的消息曹仁貴這邊也已經準備妥當,在匆匆將第一批從於闐召集過來的人手安插進入之前的部隊然後到打散重組之後曹仁貴也抱着利用小規模戰鬥練兵的想法從播仙鎮往東出擊,打算邊打邊看,然後等待疏勒等地招募的昭武九姓後裔人手的到來增強實力。而在得到曹仁貴動了之後趙四這邊直接用訓鷹想秦空傳訊讓他立即派遣飛鷹旅由蘇小虎親自帶領前往于闐和安西邊境,嚴格封鎖邊境,截殺任何和播仙鎮傳遞情報的人。而被打亂了計劃的秦空雖然沒有辦法利用蘇小虎制定備用計劃,但是在隨後也就收到了來自彪子的信息,第三兵團的按時抵達也讓他放下了心頭最後的一份擔憂,開始全心全意操控于闐國內的局勢,並且開始忽悠位於于闐南部的佛寺將寺內隱藏的糧草地點套出來,然後傳遞給彪子。

“我想玄影衛肯定有所準備,一旦知道我們的方位所在必然會提前安排。這一點我不擔心,我只是在擔憂如果真的出現如參謀長所言,于闐南部的薩法兒王朝派兵來襲,而且又趕上曹仁貴從東面敗退進入于闐我們該如何應對?兄長別忘了,雖然大帥那邊在伊州和高昌回鶻對峙牽制了兩部回鶻的絕大部分主力,但是安西回鶻在疏勒那邊還是有着不錯的實力可以從北方出擊。”薛洋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比劃道:“于闐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拿下於闐就等於拿到了蔥嶺,依靠蔥嶺這邊的天險就可以建立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如果我是安西回鶻大汗,就肯定不會放過這塊地方,拿下於闐就等於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後方基地,到時候依託伊州和播仙鎮兩處所在與我軍對峙,必然讓我軍從此陷入和對方的拉鋸戰之中,屯兵堅城之下乃兵家大忌,對方的騎兵隨時可以偷襲我西征軍主力,到時候勢必讓我軍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

“可是咱們只有三萬大軍啊,就算一個人當成兩個人用也無法防備這三面的圍攻。”徐英撓了撓頭苦笑道:“難不成還有什麼辦法嗎?”

“辦法倒是有一個,但是和我們之前攻佔藏區消滅吐蕃的計劃背道而馳。”薛洋搖了搖頭道:“臨行之前參謀長說了,咱們在解決完于闐和西征軍匯合之後要反身攻入吐蕃,配合西南大軍徹底滅掉吐蕃的。如果執行其他的計劃勢必造成全局戰略的改變,我怕總參那邊未必會同意,而且事關戰略調整我們沒有決斷的權力。”薛洋一邊說一邊苦笑。事實上他們第三兵團的編制就不屬於西征軍的序列,而是屬於現在還沒有公開的第五集團軍,是攻入戰區的北方戰鬥主力,如果不是于闐這邊局勢突變,總參那邊說不定都已經下令讓薛洋率軍從原州出發進入藏區作戰了。藏區的計劃在帝國會議之前就被總參上報給李玄清批准了,此時如果貿然改變豈不是前功盡棄?甚至有可能連累第五集團軍從西南進軍藏區的計劃,這也是薛洋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

“你先說出來我們合計合計?說不定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徐英有點不甘心,他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薛洋的想法,所以忍不住催促道。但是隨着薛洋的述說,徐英的臉色也開始驟然開始變化。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