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

天啓四年三月十三,大唐帝國西征集團軍在西北伊州城外利用減竈法讓回鶻聯軍做出戰略誤判,誤以爲其暗中調遣主力兵團南下參與和曹仁貴的作戰,從而在當天夜裡由高昌回鶻主力騎兵突襲西征軍大營,被萬毅率兵設伏,從而將這場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的對峙變成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決戰,雖然因爲安西回鶻騎兵主帥甲木半途率軍出營救援高昌回鶻而導致整個戰役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狀況,加上高昌回鶻前線主將哈穆德在其主帥哈勒親王已經被天策軍生擒的情況下果斷率領精銳斷尾求生,擊破天策軍包圍圈,並且成功匯合甲木所部,導致萬毅未能夠竟全功,但是此戰的意義依然深遠無比。這一次反襲擊戰役中,天策軍經過一整夜的激戰,在黎明時分萬毅開始下達命令收兵的時候,回鶻聯軍此時尚未被殲滅和打散的士兵基本上已經全部撤回大營和伊州城了。事實上在隨後回鶻人主動放棄了城外的聯軍大營撤回伊州城內依託城牆抵擋勝利之後兵威正盛的天策軍。

而在經過一夜激戰成功的將剩餘的回鶻殘部逼入城內轉入防守之後劉璇這邊陸續接到各兵團返回大營之後送上來的戰損彙報和戰果彙報。

“大帥,此戰我們算是成功了。”劉璇看着萬毅一邊嚼着麪餅一邊看地圖笑道:“第七兵團成功拿下對方一萬多俘虜,還有約計兩萬多擊殺戰果,基本上算是重創了甲木所部。”

“陌刀營怎麼樣?”萬毅擺擺手,對於這些他沒有興趣,目前擺在他面前最重要的就是陌刀營在經過連續激戰之後是否還能夠長途奔襲的能力,畢竟沙洲那邊已經到了最嚴重的時刻,從玄影衛那邊發過來的情報顯示,曹仁貴在日前的戰鬥中數次突破城牆限制,如果不是關鍵時刻李三兒率領城外的飛鷹旅第三大隊返回城內和城防軍攜手反擊,只怕沙洲真的危矣。

“陌刀營目前已經全部回營,此戰共計戰死兩千多人,三千人受重傷正在集團軍野戰醫院搶救,另外還有三四千人受輕傷在營部醫院進行簡易包紮。”劉璇知道萬毅這邊的打算,聞言點頭道:“我已經通知石堅將軍了,陌刀營休整一天,明天一早奔馳沙洲,和部長匯合。”

陌刀營的損失還在萬毅的承受範圍之內,五萬人的陌刀營除了戰死和重傷的,輕傷員之外還有四萬左右,可以說主力仍在。所以萬毅點了點頭道:“你去通知石堅,讓他以馬上補充後備兵員,實在不行可以協調從第七兵團內部借調,保持巔峰戰力,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沙洲。告訴他安西一戰能否成功就看他能不能及時趕到沙洲了。”萬毅這句話一出口也讓劉璇轉身立即出帥帳安排,從高思繼的第七兵團抽調了三千名精銳戰士匯合後備兵員送到石堅那裡,讓陌刀營儘快回覆,同時通知石堅,讓他最遲不得遲於明天早晨開拔沙洲。

與此同時,劉璇這邊的戰情通報也快馬奔向沙洲,並在隨後交給玄影衛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長安大本營。伊州這場的反擊戰雖然戰鬥過程僅僅持續一夜,但是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深遠影響。此戰共計消滅回鶻聯軍近七萬人,加上幾乎全軍覆沒連帶着主將都被俘虜的于闐軍,這一戰直接將回鶻聯軍的有生力量消滅了三分之一,而且事實上劉璇的統計仍然不準確,回鶻聯軍此戰損失的遠遠不止十萬人,在甲木率軍回到伊州城內和哈穆德匯合之後一清點,兩人的臉色一下子垮了,此時回城的軍隊只剩下十七萬人,加上城內原本就有的五萬守軍,總計二十二萬人,還不到二十五萬。而戰前回鶻人可是有着三十五萬以上的總人數,加上于闐軍三萬人,近乎四十萬。也就是說一戰折損了十五萬人,要知道兩部回鶻遷徙到安西已經百年,每一部總人口也不過區區二三百萬,一下子損失十五萬青壯年,對於回鶻這個部族而言已經算是傷筋動骨了。

其實劉璇當時因爲着急彙報將自己俘虜的近兩萬人給忘了,加上那些被打散失蹤的士兵,甲木和哈穆德兩人統計的數據纔是更加真實。只不過和劉璇這邊發現俘虜想着是不是趁着回鶻戰力回縮將這些人送到瓜州交給司馬道信相比,哈穆德可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在高昌回鶻境內主場作戰,自己這一戰不僅僅戰敗,損失了近八萬人,回城之後高昌回鶻軍隊除了自己帶出來的三萬名精銳,回來的人寥寥無幾,不是被天策軍圍殺,就是各自突圍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面對着不到五萬人的殘兵敗將,哈穆德連帶着哈勒親王到底是死是活都無心去管,只想着該如何向自己的大汗交代。

“事到如今我們還是各自回去請示大汗他們吧,和大唐的戰爭到底要打到什麼時候。”哈穆德的心思甲木自然是感同身受。此戰他所屬的安西回鶻軍雖然損失較小,但是對於甲木來說十幾萬騎兵只是短短的三個時辰還在自己的營門口,被對方區區五萬人打的如此狼狽,幾乎算是白白損失了三萬人馬,這口氣讓甲木無論如何都咽不下去。但是甲木不是那種只知道打仗的軍人,在見識到和天策軍巨大的武器和戰術差距之後他已經在考慮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到底還有沒有抵抗的意義。回鶻人就那麼多人口,此戰安西回鶻雖然不像高昌回鶻那樣幾乎算是全軍盡出,但是如果自己手上的人馬被對方打敗那麼依靠國內剩餘的部隊也絕無可能繼續和天策軍繼續對抗。所以在清點完戰損之後甲木就已經快馬傳訊王庭,除了彙報戰役經過之外就是想讓王庭那邊重新考慮這件事。如果選擇繼續對抗那麼就需要想辦法增強自己的力量,學習曹仁貴拉攏更多的盟友和軍隊,否則的話依靠兩部回鶻絕對擋不住天策軍的雷霆一擊。

“這件事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我現在只是在擔心,我等一戰失去了進攻的力量,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天策軍從容抽調兵力南下圍攻那個漢人節度使將軍。”哈穆德嘆了口氣苦笑道:“沒有他在那邊制約,只怕你我兩方都無法單獨應對大唐了。”

伊州城樓上隨着兩位最高主帥看着天策軍大營之內陌刀營開始快速往南而去開始愁雲慘淡,擔憂後續戰事會朝着持續不利於己方的方向發展的時候,誰也不知道在遙遠的西南方向,一支天策軍突然出現在於闐和安西的邊境上,並在極短的時間內翻越兩者之間的崑崙山餘脈挺進安西境內。

這就是薛洋所屬的第三兵團的第三營和第十五營。兩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翻越大山阻隔直接殺進了安西回鶻的南部疆域,也就是依靠着崑崙山北部密集的河流形成的諸多綠洲。這些綠洲星羅棋佈的散佈在從崑崙山各山脈中流出的河流附近,居住着各部落的居民,雖然大部分綠洲都是回鶻人在統治,但在前期飛鷹旅掃蕩之後這些地方現在已經處於無政府狀態,失去了回鶻人的統治之後這些少數部族部分已經開始自行組織了基層的政權,不過在薛洋率軍前來之後這些剛剛興起的政權再次煙消雲散,兩萬大軍幾乎沒有幾天的時間就橫掃了這大大小小上百個綠洲,直奔安西東南部重鎮播仙鎮。

播仙鎮在隋唐之前被稱爲且末,是屬於隴右道下屬,因爲歷代都有人來此屯田,之前鄯善王還率領四千餘戶來此避難,其後雖然歷經吐蕃和回鶻通知,播仙鎮卻憑藉着從崑崙山流出的雪水滋養了周邊肥沃的土地,加上屬於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農業發達,商業也很興盛。曹仁貴退居安西之後來到播仙鎮紮根,經之前的軍官和士兵家屬全部安置在播仙鎮,依靠着本地肥沃的土地,播仙鎮其實就是安西南部名副其實的糧倉,這也是曹仁貴能夠穩住手下軍隊最大的原因所在,此地就算回鶻人橫徵暴斂,但是依然有着充沛的糧草支援軍中。可以說在收復沙洲之前,播仙鎮就是曹仁貴的大本營,是他的根基所在。所以在薛洋率軍抵達播仙鎮城下的時候曹仁貴留守在播仙鎮的所有軍民都是大驚失色,根本沒有想到在安西腹地居然忽然出現一支天策軍。而且此時的播仙鎮根本沒有多少軍隊,幾乎算是連老弱病殘都沒有。

第三營甚至連試探都懶得去做直接開到城下,幾輪槍炮之後兵不血刃直接進入城內,將爲首的曹仁貴家族的所有人全部拿下,城內曹仁貴佈置的所有關節也被玄影衛控制,由暗轉明的玄影衛迅速配合軍隊穩住了播仙鎮的局面,協助軍隊接管了整座城池。

“留下一千人和玄影衛聯合穩住播仙鎮,然後給於闐那邊傳訊,必要的時候讓張勝派兵進入播仙鎮。我們不要停留繼續往東。”薛洋在播仙鎮曹仁貴的住處待了不到一個時辰之後,對着剛剛走過來找自己的李陽道:“因爲前期飛鷹旅徹底攪亂了播仙鎮以東所有區域,所以我們佔領播仙鎮的消息不會那麼快傳到曹仁貴耳中,所以我們雖然端掉了曹仁貴的老巢,但是對於沙洲的支援作用並不是那麼明顯。”

“我現在寧願曹仁貴早點知道。”李陽搖了搖頭苦笑道:“看樣子我們必須馬不停蹄沿着絲綢之路往東,沿途擊破石城鎮、大屯城進而抵達石城。這樣才能夠真正切斷曹仁貴的後路,協助沙洲打破目前的局面。”

“我估計伊州那邊大帥也已經抽調部隊南下了,現在必須馬上出發,不然的話一旦包圍圈在我們這邊出現缺口,那麼曹仁貴肯定不管不顧朝着播仙鎮而來,到時候光憑我們打野戰肯定攔不住曹仁貴,搞不好到時候他們還會直接衝進于闐境內。”薛洋說到這裡道:“去通知部隊馬上出發,將播仙鎮交給玄影衛。”薛洋此舉在後來證明確實有先見之明,曹仁貴在被陌刀營擊潰之後率領殘餘兵馬剛剛離開沙洲就被已經趕到石城的薛洋率軍狂攻不已並最終全軍崩潰。

薛洋這邊的動作此時沒有任何人知道,由於播仙鎮的玄影衛忙着帶着一千軍隊接管播仙鎮,而第三兵團行軍速度又是出了名的快速,所以等到第二天玄影衛這邊傳出消息的時候薛洋他們基本上已經出現在石城鎮了,等於基本上和玄影衛傳遞情報的速度相等了。

而在薛洋這邊快速進軍的同時,來自伊州的消息讓王厚純終於鬆了一口氣,在蘇小虎抵達沙洲之後,城外的遊擊任務也就交給了飛鷹旅本部,第三大隊則全軍入城接替了國民警衛隊的守城任務。雖然這些天曹仁貴一度率軍突入城內,但是在王厚純竭盡全力利用炸藥包和火炮防守的情況下,等到李三兒他們入城的時候曹仁歸依然沒有取得明顯進展。而且王厚純還適時的利用飛鷹旅入城之後戰力暴漲的機會打出了一波反擊。以兵王來打守城戰,確實讓曹仁貴感到一陣無奈。

而王厚純在接到伊州那邊快報說陌刀營已經南下的時候飛速指示蘇小虎,讓他在城外務必想辦法拖住曹仁貴,並且改變部署讓城內的李三兒不要使出全力,要讓曹仁貴看到希望,這樣才能夠給陌刀營抵達贏得時間。

不過此時王厚純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部下薛洋其實已經在端曹仁貴的老巢了,而且也不知道最終曹仁貴也正是在這支跋涉萬里穿越千山萬水的飛騎面前被徹底打敗,其本人也被第三兵團的士兵一槍擊斃。

不過此時的曹仁貴還不知道自己的老巢被抄而且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已經將他圍在了中間,他還在和史建瑭商議下一步該如何加強攻城力度好儘快拿下沙洲。而失去了自己最後本錢的史建瑭原本想回伊州向李存勖負荊請罪的,但是在曹仁貴勸說之後決定留下來報仇雪恨。他不知道的是他決定不走卻真的註定再也走不了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