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

天啓三年的十二月底大唐帝國的心臟雖然被西北驟然出現的新情況給打斷,但是除了帝國最高層抽調精英人手在總參大樓推動制定新的西北攻略計劃以外,其他各省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各省各部門在年底紛紛上報本年度的工作彙報,並且紛紛制定地方的經濟發展計劃。按照大唐帝國的政治體制,除了每年內閣的工作計劃之外,各省也會自行制定自己的計劃,只不過需要上報內閣批准,並且各省廳需要在省內協調好然後上報內閣各部。這種新的制度在推行之初被各部大員紛紛詬病,認爲這種辦法容易造成內閣和地方在某些問題上來回扯皮,而且各地的年度計劃也有可能超出內閣的大方針。但是在財政部和稅務司推行了國稅和地稅改革之後,地方和中央財政收入開始分工明確,國稅全額上繳財政部由內閣集中處理,而地稅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上繳中央,剩餘部分則歸各省自行分配,內閣和財政部只起監督作用。這樣一來布政使府有了自由資金之後紛紛開始琢磨自己省內的發展計劃,形成各自有特色的發展方向。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各省區的發展計劃幾乎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是抄襲其他省份就是回到了之前那種小農經濟,重點發展農桑,而且還有的省份更是擅自對於工商業徵收重稅,惹得內閣和財政部工商部在修改他們上報的發展計劃的同時還派出工作組分赴各地進行實地指導。而且對於那些歧視工商業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部分人員更是直接被撤換。這種立場分明的做法讓那些接任布政使的封疆大吏驚醒的同時開始認真琢磨內閣發佈的各項經濟政策和法規,這樣才慢慢走上正規。而且稅務司和律法院更是聯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常態巡查,同時委託傳媒集團深入各地進行時刻緊盯,對於那些違反帝國稅收政策,擅自增加稅種的行爲直接進行法辦,律法院日益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分佈範圍加上律法建設持續推進,這種約束和震懾也在起着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杜讓能這邊還打算啓動全民參與依法執政的運動,鼓勵各地民衆對於各地的不平現象、違法行爲以及各種各樣的貪污腐敗進行舉報,並且和內閣警衛部聯合下發普遍公告,對於民衆舉報的人和事不論是否存在都需要立即受理,並且明確給出處理的時間,並且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公示,並且責成各地律法院在同一時間登載傳媒集團專刊通報給民衆。

wωw●тt kan●CΟ

這種辦法雖然一開始的時候效果甚微,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民衆逐漸從戰亂之後恢復過來,在解決好溫飽問題之後老百姓也開始對於這些事情關注起來。一旦數量最多的百姓參與進來,對於官員和各級政府的監督的作用也在越來越大,很多官員甚至上報,對於律法院這種做法提出異議,覺得這樣對於官員太過於嚴苛。但是這種抗議卻被杜讓能嚴詞駁斥,並且直接用律法院首席院正的名義寫公開信登載在帝國專刊上面,闡明律法院是保證百姓利益的最後依仗,必須做好監督作用,爲帝國政府依法執政提供更多的保證。這件事被李玄清知道之後,這位從後世帶來了諸多理念的大唐最高統治者也專門撰文,在說明律法院重要的同時,對於律法院的諸多政策提出讚賞,並且直接表明,帝國各級官員需要在其位謀其政,嚴格遵守帝國律法是每一位官員的義務,而律法院的存在就是讓所有執政者在爲人處事,處理政務的時候能夠時刻明白,百姓纔是帝國的根基,帝國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着老百姓在運轉。

說實在的,這種領先時代近千年的理念如果放到其他的時代基本沒有推行的可能,但是唐末持續百年的戰亂將之前的一切規則全部推翻,那些世家大族在持續百年的內亂之中也是損失慘重,沒有之前隋唐時代擁有掌握帝國經濟命脈的能力。加上李玄清也從來沒有指望這些豪門大族開維護帝國統治。從一開始的時候李玄清就制定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大唐帝國的經濟政治全部圍繞着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理念制定了全新的規則,政治上利用岑天時爲首的內閣執政的同時,着力普及教育從數量最多的平民百姓當中選拔培養人才,打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這也是一開始的李玄清領導的天策府基本上沒有多少人可用,甚至一度連接受佔領區的官員配置都湊不齊的原因所在。但在在岑天時一邊培養一邊教育一邊從其他階層選拔人才融入這個體系的辦法在持續了五年之後,第一批行政學院的學生早已經走上了各州縣的崗位,而後續的教育普及之後行政學院每年選拔出來的人才更是來自各個階層,在不斷稀釋和瓦解世家大族的勢力之後,更是在推進新式的經濟結構之後徹底抹除了這些豪門的影響力。時至今日就算是新興的六大豪商實際上除了慕容家之外其他各大家族直接出仕的成員也並不多,雖然他們也能夠影響一批官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帝國的政策的實施,但是李玄清已經搶先一步將基本的規則都已經制定好了,加上律法院執行監督,已經形成了一個好的開端,後續只要維持政治體制和經濟結構不變那麼這一切都如同滔滔大勢無可阻擋了。

而到了如今,李玄清已經在和巧兮制定五年發展計劃了,通過這種內閣中央指導,各階層參與其中的五年發展計劃,李玄清要做的就是真正啓動工業革命,通過五年的時間在大唐帝國內部基本形成以煤鐵和機械爲基礎行業的技術革新,徹底穩固帝國的經濟結構,將帝國拉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在西北統一進入關鍵時刻之後,工業革命所需要的龐大市場已經打通了道路,到時候不光是海路貿易,路上貿易到時候鐵路的開通之後也能夠消化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出來的海量工商品,幫助帝國和內部工商業階層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早期市場的開拓。

“大哥哥,這是準備啓動工業革命了?”巧兮坐在李玄清身邊,看着李玄清一項項列舉計劃和五年的發展目標笑道:“我記得第一次工業革命好像是技術等其他因素積累之後自發形成的結果,咱們這主動推行是不是不符合市場規律啊?”

李玄清被巧兮的話說的一愣一愣,但是隨即搖搖頭道:“咱們現在的積累因素也差不多全部達到了,你看技術因素已經不存在了,市場和購買力也不成問題,不說國內的,大唐的貨物運到國外市場基本上都是搶手貨。而且實在不行就讓軍隊去打,殖民地而已。有了這些因素資本原始積累和市場已經不是問題了。而國內的新型工商階層已經成功的被我們扭轉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了,而且隨着重農抑商的政策被推翻,民間的這種觀念也在逐步的改變,商人的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以六大豪商爲代表的工商業階層開始在政治生活中地位也越來越高,我們已經具備了主動推行工業革命的基礎了。”

“所以大哥哥就準備以五年發展計劃的契機推動工業革命?”巧兮蹙着眉頭想了半晌點點頭道:“說的也是,以政府爲主導可以快速推動經濟結構的轉變,而那些工商階層在嚐到了甜頭之後肯定會積極響應帝國政策,只要我們能夠引導的好,到時候肯定經濟發展快速的同時推動技術的同步革新,從而給工業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想五年以後就算是我們不主動推動,那些商人也會沿着我們的路繼續走下去的,而且也會越來越重視技術。這樣一來以需求爲先導,反過來也會促進各項基礎科學的加速發展。說起來到了那個時候需要我們直接出手干預技術發展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說完之後拍了拍手笑道:“這樣咱們也能夠省省心,將精力轉移到別的地方上了。”

李玄清拍了拍巧兮的螓首笑道:“所以這五年很重要,帝國發展需要海量的資金,只怕內閣這五年需要準備的資金又是海量的了,光靠西征繳獲的黃金白銀只怕是遠遠不夠,還需要重新想想辦法了。”李玄清也知道自己的這個五年計劃需要的資金有多大,就算是有六大豪商先期跟進,後續各大階層全民參與,需要國家投資的項目還是非常多,而且按照目前錢莊的金銀儲備,也沒有辦法發行那麼多的現金投入市場。這就是主動推動工業革命的弊端所在了,很多事情不是自然發生,以人爲催動的話就需要付出代價,在資金和市場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也只有另外想辦法了。

“大哥哥說的是,尤其是咱們還在打仗,本身每年就需要巨大的戰爭消耗,西征所需要的軍費只怕就能夠抵消繳獲了,而且還需要財政進行補貼才能夠維持。這樣一來的話就需要抽調海外貿易的收益和國內自然產生的金銀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增量,否則的話不是因爲超發紙幣帶來通貨膨脹就是因爲經濟量的增加大於貨幣市場的供應而帶來的通貨緊縮。”巧兮靠在李玄清的懷裡帶着一絲愁緒道:“大哥哥有什麼好辦法嗎?”

“以目前的金融體系和發展規模來說,咱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少量超發唐幣,重點還是需要按照每年經濟增長的量投入新的資金,否則的話只怕馬上就出現通貨緊縮。要知道目前帝國內部的經濟本身就在飛速發展,五年計劃啓動之後更是會激發投資帶動經濟再次出現更大的增幅。所以目前最好的辦法只有兩個。”李玄清看了巧兮一眼笑道:“所以我準備在明年的年度會議當中提出兩個辦法,一個就是搶。我會通知駐守西南地區的軍隊和玄影衛人員,開始劫掠東南半島的大小部族,不管是逼迫他們朝貢也好,還是明偷暗搶也好,每年必須帶回來足夠的黃金和白銀。”李玄清的話讓巧兮一頓癡笑,這個辦法雖然霸道甚至是恃強凌弱,趁火打劫,但是說不得和後世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進行的資本原始積累很相似,只是李玄清的辦法或許沒有那麼血腥而已。

“那另外一個呢?”這個辦法巧兮一聽就明白,也知道帝國要想發展就必須要用這種辦法,否則的話依靠帝國內部自然出現或者生產出來的金銀根本無法滿足市場所需,這一點在後世甚至都做不到。這也是後來貨幣和金銀脫離,金本位徹底崩潰的一個原因。不過現在好在就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大唐以外,其他各地根本沒有所謂的資本主義存在,工業革命也必然會從大唐開始,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其他各地根本無法跟上帝國的發展步伐。用這個辦法在全世界剪羊毛倒是足夠保證大唐一家發展壯大了,而且即使在以後其他地區也因爲大唐提前進入工業社會而產生技術革新,也只能另想辦法,那個時候大唐肯定已經發展到另外一個階段了。只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只怕大唐未來的軍隊會持續征戰不休從而走上全球殖民的道路。

“那另外一個呢?”巧兮歪着頭問道,同爲後世來客,李玄清的想法瞞不了巧兮,不過這一回巧兮是真的沒想到李玄清的辦法是什麼。至少目前金本位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廢除的,至少在帝國其他人的金融知識沒有跟上李玄清夫婦的時候金本位的確立能夠維持住帝國的金融秩序,組建出合理有效穩定的金融體系。

李玄清知道巧兮是因爲相差了所以纔沒有反應過來,頓時颳了刮巧兮的俏鼻,笑道:“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從明年開始我會強制性要求大唐帝國各級商人和外人交易的時候一律使用唐幣,各國的貨幣在交易的過程中全部被擋在外面。而且我會出臺強制性措施保障這一點,這樣第一個好處就是帝國的貨物發行到外地之後就能帶回來鉅額的金銀,另外就是建立一個同行各地的唐幣使用圈。”李玄清雖然說得很含糊,甚至有些地方都沒有說明白,但是巧兮還是一下子就知道了他要幹什麼,這是要確立唐幣在未來的國際地位。如果唐幣普及到全球那麼就意味着世界各地所有的貨幣將全部退出市場,而那些地區的百姓要想使用唐幣就必須用金銀來兌換唐幣,這樣一來等於無形當中每年通過這種方式向市場投放唐幣,理論上來說只要體量無限大,就不會出現貨幣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李玄清祭出這種殺招意義可謂是深遠,想必是爲了下一步解決唐幣和金銀的兌換比例準備的,這樣一來等於利用貨幣來控制全球的財富。

“大哥哥,我也來看看,順便來幫你制定措施。”巧兮的臉色變得異常嬌豔,粉紅的面龐顯示着她內心的激動。

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
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