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

“皇上,東南大捷,錢鏐於四月初四在流求南部鳳凰城向我軍投誠,流求光復。”正在查看河中府和幷州的省際鐵路合攏儀式的李玄清接到後方總參轉來的東南戰報,彙報流求光復頓時點了點頭。流求作爲東南大陸的南大門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掌握住流求爲主的東南海域羣島就意味着大唐帝國南北南方的貿易線終於可以依靠海運支撐起半邊天了。和北方以及中原等地基本上依靠鐵路或者大運河爲主要運輸途徑不同,南方地形複雜,鐵路普及速度慢,但是水運卻十分發達,東西向的依靠長江水系爲主的內河運輸體系,在內河動力船隻普及之後,以張家的船廠爲例,去年一年就出廠三十五艘內河平底江輪,投入長江運輸之中。而這還不算北方皇室造船廠送進運河的五十七艘之多的大馬力江輪。再加上不計其數的帆船等舊式船舶,長江的黃金水道的地位正在逐步帶動周邊的數省進入快速發展的道路。不過江南和嶺南之間大宗物資的運輸卻基本上都是依靠海運。基本上從長江口或者杭州、潤州等杭州灣港口將來自運河、長江帶來的物資轉換到大型海輪之上然後運往東南沿海的福州、汕頭、廣州和欽州等港口,最後啓程去往其他各地,部分轉運到交州之後翻山越嶺和東南半島上面的其他部族交易,大部分還是走已經越發興盛的南洋航線輸送到南洋的三佛齊等地。在西洋也就是帝國西南的西海港口建設緩慢,內部主要交通樞紐沒有完成建設的情況下,可以說整個帝國南部所有的貿易都集中在廣州和汕頭等幾座大型港口之上,這樣一來流求就成了扼守整個東南航線的咽喉,民間貿易船隊基本上都沒有多少武力,如果放任錢鏐繼續盤踞在流求那麼勢必長期牽制海軍南洋艦隊主力無法前往他地巡航,這對於海軍戰略和李玄清制定的海軍拓展新航線的構想是背道而馳的。如今錢鏐投誠那麼就意味着海軍下一步可以依靠流求大島來建設前進基地,進一步探索南洋乃至於傳說中的那個至今還處於莽荒和刀耕火種的呂宋島。

“去通知內閣首相那邊儘快籌建建立大唐的第一個海外行省。”李玄清微微一笑,轉身讓傳令使者帶回去自己的最新命令。以流求爲基地建立大唐第一個海外行省,按照李玄清的目標,流求省可不光是如今的流求島,還應該包括附近還沒有正是往來的琉球羣島,這串島鏈往北可是直接和日本相連接的,也是後世圍堵共和國的第一島鏈。不過此時在李玄清的規劃之中卻成了帝國海洋防禦的第一道屏障,未來流求省的地位可謂是相當重要。

不過在李玄清這邊決定讓內閣儘快啓動成立流求省的時候,接管鳳凰城的陳宇和郭崇韜兩人在面對錢鏐的時候臉色卻不太自然。如果沒有當初火燒杭州的事情發生,那麼現在依照陳宇的性格說不定早就和錢鏐把酒言歡了。不過不管前塵往事如何,至少錢鏐是如約交出了自己手下的兵力和底盤,那麼陳宇心裡再有芥蒂也沒有辦法表達出來。錢鏐也知道自己當初在杭州的行爲只怕已經讓整個大唐帝國上下各階層對於自己有莫名的敵視,雖然有玄影衛帶來了李玄清的保證,但是看着陳宇臉色不斷變化,他也是心情忐忑,現如今自己已經交出了全部的力量如果對方翻臉的話那可真是一點反抗的力量都沒有。

“錢將軍能夠深明大義,戰場之上關鍵時刻選擇歸順大唐,本帥深感欣慰,在此代表兩軍將士感謝將軍義舉。”陳宇沉吟半晌點了點頭,開口第一句話就讓錢鏐喜出望外,身邊的郭崇韜聞言也是鬆了一口氣,如果陳宇想要對錢鏐不利他可是沒辦法勸說,本身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過得去那道坎,再加上陳宇在軍中的地位可不是他能夠比擬的,郭崇韜實際上只是第二代將領,也是因爲海軍和陸軍分家所以纔會擠入一線將領之中。

“多謝大帥稱讚,錢鏐不敢當。”錢鏐急忙站起身來向陳宇行禮,老實說他和陳宇兩人在之前戰場上就見過,只不過那時候兩軍對壘算是點頭之交而已,此刻見到陳宇沒有對於自己的過去發難,鬆了一口氣之餘倒也是隨即開口說明這流求島的主要人口情況和島上資源的開發情況。

“錢將軍,對於高山族你瞭解過多少,之前是否有過接觸?”陳宇見到錢鏐開始介紹島內的具體事情知道錢鏐也是放下了對於自己的戒心頓時點了點頭,開始問起了之前被第一營擊潰的高山族,不過他說到一半忽然發現高山族只是李玄清之前跟他們聊天的時候自己給這些部族命名的所以解釋道:“就是流求的本土土著部族。”

“這些部族在島上存在多少年我都不記得了,不過按照史籍記載,只怕會追溯到先秦時代。我們現在所處的鳳凰城等地實際上還是從福建等地來此的漢民所居之地。高山族本身對於農耕技藝不佳,在漢人來此之前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以漁獵爲主,生活在流求的中部山區。漢人來此大規模定居之後也逐漸從山區走向平原,開始學習耕作技巧,部分部族還開始學習唐言。只不過——”錢鏐看了一眼陳宇繼續道:“高山族雖然和漢人學習耕作,但是對於漢人的態度卻不是很友好,經常會發生搶劫漢人財產和糧食的行爲,這種事情在以前經常發生。末將來之後對此進行過大規模反擊過,並開始修築鳳凰城和赤嵌樓,派兵駐守,才避免了兩族大規模的爭鬥。之前我還派人聯絡過他們準備,準備對抗大帥,只不過被他們拒絕了。但是沒想到在北港他們還是出現了。”

“你的意思是說高山族那邊原本是拒絕和你一起對抗我軍的,只是後來不知道他們爲何自行加入戰場的對嗎?”郭崇韜接過話茬問道:“那你知道他們的大本營在什麼位置嗎?”

“郭將軍的意思是?”錢鏐一時之間不知道郭崇韜話中的意思是什麼,所以有點遲疑。不過隨即就被陳宇給打斷了,“錢將軍不必事事小心,既然你已經歸順了大唐,那麼以後你我都是皇上的子民,所以大可不必覺得我等會對你不利。如今的大唐和以前歷朝歷代都不一樣,這一點等你去長安的時候就會明白。”

“根據帝國今年的年度會議決定,流求會單獨建省,所以很快內閣那邊就會派人前來接手民政搭建行政班底,所以有些事情必須在內閣官員抵達之前搞清楚,必要的時候需要清理乾淨。錢將軍如果和他們有聯絡的話可以提前給他們帶句話,大唐帝國對於國內各部族都會一視同仁,但是內部任何部族都不允許持武力對抗政府。如果他們願意接受帝國政府的改編,那麼可以取得和帝國百姓一樣的待遇,包括得到帝國的援助,來到平原定居,帝國也會派人援助他們生活和生產物資,並且傳授先進的耕作方式。”郭崇韜接着陳宇的話繼續說道,但是對於錢鏐而言卻是透露着另外一層意思,這是給他一個功勞讓他平定高山族,在內閣那邊派員接收之前恢復流求的安定。

“好了,這件事就交給錢將軍了。等到內閣那邊派員過來之後錢將軍再啓程前往長安吧。”陳宇擺了擺手,將這件事交給了錢鏐。

事實上這件事也確實在錢鏐手上得到了解決,在隨後的今天時間裡,錢鏐親自帶着留守的部分人員前往高山族駐地,開始聯絡對方的大酋長,商議關於高山族歸順大唐的具體事宜,雖然一開始並不順利,甚至還讓人家給趕了出來。但是在第一營隨後開始重兵圍剿高山族周邊的大小族羣之後,情況開始逐漸的逆轉,尤其是爲了鍛鍊陸戰隊的實戰能力,陳明徵帶着陸戰隊加入戰場開始重點打擊高山族的大本營之後,高山族內部的反叛實力被逐個清楚,在強大的武力保障之下,錢鏐第二次出現在高山族駐地,玉山的部落羣中和大酋長展開了第二次談判,在保證天策軍會對於普通部衆既往不咎,並且保證傳授基本上的生產生活技巧之後,高山族同意了錢鏐的意見,並於內閣派遣官員到達的時候率衆出現在北港地區,放下武器接受改編。

與此同時,總參那邊的軍隊調動也和內閣官員同一天抵達,第一營在高山族歸順之後開始逐步回撤本土,流求的治安在警衛廳和國民警衛隊抵達之前由陸戰隊負責,並且復興級迴轉海岸警衛隊之後也開始駐守鳳凰城,開始遊弋巡航流求,爲來往商船提供必要的幫助。

天啓四年四月初十,長安那邊在傳達了調錢鏐等原武勝軍的高級將領回長安的同時,也開始對外宣佈,流求島包括周邊的澎湖列島等在內的一系列周邊島嶼開始單獨建省,由此大唐帝國第一個海外行省正式成立,內閣爲此單獨劃撥了一億唐幣用於開發流求,建設港口,開發島內資源,安定百姓跟進中原的發展步伐。而原本一直在經營北洋航線的徐家此時也開始高調宣佈相應內閣的計劃,加大力度在流求的投入,並且徐興夏在徐家內部會議上宣佈,在未來兩年的時間內將投入主要人力和物力,以流求爲中心構建新的貿易中心,將原本以廣州和福建爲中心的南洋貿易轉移到以流求爲中心。徐興夏的言論在隨後流傳出來之後迅速被張家認爲這是徐家不滿足日本和三韓等地貿易,準備借流求介入南洋貿易的一個契機。不過張家顯然並沒有因爲徐家進軍流求而急於跟進,而是繼續將主要精力放在廣州爲中心的南洋基本地區。

而在長安發表這個言論的徐興夏卻遠沒有張家認爲的那麼簡單,藉機加入南洋貿易的確不假,但是徐興夏對於流求內部的發展可謂是早有預謀,所以幾乎就在內閣那邊開始進行流求開發的同時,徐家和慕容家聯手開始在島內進行佈置,開始大批量的派遣人手進入流求,探查島內的自然資源然後制定了一個詳盡的發展計劃,並且兩家聯手開始以北部淡水河口爲新的港口,一方面進行港口建設,另一方面開始建設碼頭建立南部造船廠,加入了船舶製造行業,利用航運優勢從北方運輸原材料來此進行組裝。這樣一來在東南沿海缺乏大型鍊鋼鍊鐵等基礎行業的情況下硬生生的開始搶奪南方龐大的海船市場。並在隨後南部造船廠和皇室在長江口被命名爲上海的帝國第三造船廠合作,成爲後來帝國赫赫有名的大型遠洋貨輪的建造基地,從而一舉超越了四平八穩的張家的兩家造船廠。而慕容家在流求的發展相比較徐家而言則要低調很多,但是卻利用慕容飛雪的關係很早就從巧兮那裡獲得了樟腦丸的製作方法,在流求迅速建廠然後投產,這種防蟲的藥丸在隨後的幾年裡風靡全國,爲流求帶來一個標誌性的支柱產業。

不過此時李玄清還不知道六大家族在南部的部署,而是在看到河中府和幷州鐵路網連接成功之後返回長安開始將視線轉移到了北方工業帶的產業調整上面,在皇室資產調整完畢之後,李玄清開始指示內閣工商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於重工業的發展,要求各大型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藉以推動產業技術的不斷髮展。並且開始推動各產業朝着上下游發展,在鐵路等交通運輸不斷髮展引領全國的情況下儘快補全產業鏈,然後依靠技術的發展不斷相互促進不斷髮展。

“皇上,錢鏐已經啓程返回福建,按照內閣命令準備來長安朝見。”玄影衛胡小四前來打斷了李玄清的構思,讓李玄清將寫到一半的計劃書扔在了一邊。

“等他來長安之後去行政學院學習半年,等到收復藏區之後讓他去主政吧。”李玄清想了想之後笑道:“不過跟他說清楚我們的體制,我雖然說過會既往不咎,但是他昔年在杭州做的事情還是需要自己去負責的,讓他去律法院那邊自首,讓杜院正那邊酌情處理就行了。”

“好了,總參那邊對於東南的戰事已經結束,厚純也已經回到長安了,看來你們都準備好了吧?”李玄清看着胡小四笑道。

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十七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
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十七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