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遇薛錯

第46章 再遇薛錯

豐安軍城。

這一日,皇帝對李瑄的賞賜,到達豐安軍城。

絹三百匹,金帶一條。以表彰李瑄擊退突厥的戰功。

同時,還帶來李瑄節制豐安軍的詔書。

說實話,李瑄沒有想到他會更進一步。

他以爲王忠嗣會舉薦其他人爲豐安軍使。

因爲他資歷太淺,李瑄還不知道王忠嗣對他具體態度。

如果沒有王忠嗣這個主帥的推薦,即便李隆基再喜愛李瑄,也不可能讓李瑄節制豐安軍。

李瑄也得知盧瑜的結局,被李隆基下令處死,傳詔諸軍,引以爲戒。

這讓李瑄唏噓不已。

可以說盧瑜的死,與李瑄有直接關係。但這是盧瑜自找,李瑄不會因此愧疚。

在李瑄來到豐安軍的整整一個月後,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男子,至豐安軍城。

他就是新任豐安軍副使王思禮。

王思禮是高句麗人,今年剛三十歲。

高句麗被大唐覆滅後,高句麗人要麼內遷漢化,要麼留在遼東,與漢人雜居。

他們遲早會如鮮卑一樣,與漢人融合。

王思禮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八百匹精良戰馬。

這讓李瑄喜出望外。

得到消息後,李瑄親自出軍城在渡口迎接王思禮。

“末將王思禮,拜見將軍。”

王思禮見李瑄在渡口,上前拜見。

他打量這個年輕的將軍,不僅勇猛絕倫,還是一個詩人,據說在長安有很大名氣。

飛馬射纓的故事,已傳遍全軍。

王思禮此前作爲王忠嗣的押衙,在軍中聲名不顯。

他希望能與李瑄一起,立下不世戰功。

“有王將軍輔助我,豐安軍必將所向披靡。”

李瑄示意王思禮免禮。

在李瑄的記憶中,等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後,會從朔方軍調遣一些能將到河西。

其中最出名的是李光弼,還有一個就是王思禮。

歷史上的王思禮,也成爲一代名將。

“王帥言豐安軍固守千里邊塞,將來作爲出賀蘭山的前鋒,故增加戰馬八百匹,增加跋涉之力。”

王思禮指着後面成羣的駿馬,向李瑄稟告。

“王將軍辛苦了。”

歷史上豐安軍在天寶年間,有戰馬一千三百匹。

李瑄到來的時候,只有五百匹戰馬。

他還納悶呢。

現在看來,原來是屬於豐安軍的戰馬還未徵調過來。

加上李瑄俘獲的戰馬,現豐安軍有戰馬一千八百匹,斥候營探馬二百匹,還有二百匹劣質駑馬,用以驅車運輸糧草輜重。

到下午的時候,所有戰馬都運過河,到豐安軍城。

新得戰馬,李瑄分給跳蕩軍五百匹。

跳蕩軍作爲軍中披鐵甲的摧鋒之士,李瑄需要他們有一定的機動能力,以便在戰場上快速佈局。

李瑄又在軍中選強駑手三百,分得戰馬,將來配合跳蕩軍。

駑兵是軍中僅次於跳蕩軍的精銳。

因爲唐軍步兵的駑爲擘張弩,靠臂力張弦之駑,只有力量出類拔萃者,纔可使用。

弩兵放下強弩,持上長矛,就是精兵。

李瑄得知王思禮精練兵之道,按制讓他主持日常訓練。

平時處理完軍務,李瑄也會加入士兵的訓練,並教導士卒各項技能。

李瑄與士兵同食同訓,更是在休息之日,親自幫士兵們寫信,寄家書回鄉。

士兵們對李瑄敬而愛,王思禮感觸良多。

他親眼看到李瑄躍馬彎弓,百步穿楊。

看到李瑄馬上橫槊,橫掃八方。

士兵們演習之時,聲音震天,拔得頭籌的隊伍,分得羊肉。

失敗的隊伍,目光灼灼,鬥志昂揚,立誓下次贏下演習。

……

“今士卒爲羊肉而努力,他日敵人盡爲魚肉。” 六月,驕陽似火,對新一次的操練成績,李瑄很滿意,給出讚譽。

“啓稟將軍,軍糧已經運送到渡口。”

操練結束後,司倉來稟告李瑄。

“好,我這就過去。”

李瑄點頭。

豐安軍的軍糧,來自太原。

先從陸地運送到黃河邊,然後再沿着黃河,溯舟而上,分配給邊塞士兵。

豐安軍每六個月運糧一次,每次約兩萬石左右。

黃河運輸,要在汛期到來前完成。

豐安軍是黃河糧道的最後一站。

這是李瑄上任以後,第一次收糧,所以要親力親爲,不敢懈怠。

軍城外,數十艘帆船停在河面上。

每艘船載糧食五百石。

李瑄與押運官對接後,到船上檢查糧食。

主要以粟米爲主,還有一小部分的米。

確認無誤,數量也足夠後,李瑄吩咐押運官將糧食卸下來。

“好你個薛錯,又偷懶。”

卸糧食的時候,一名手持鞭子的官兵向一名役夫呵道。

“啪……”

話音落,一鞭子抽打在這役夫赤裸上身的背上。

精壯的身體上,又添加一道帶血的鞭痕。

李瑄本來不覺,但他在遠出恰恰聽到“薛錯”這個名字,故而望去。

“將軍有什麼不對嗎?”

押運官向李瑄詢問。

他知道李瑄身份高貴,名聲響亮,所以在陪同李瑄時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

“烈日炎炎,役夫們也不容易,怎麼能隨意鞭打呢?”

李瑄說着,向那役夫走近。

押運官連忙跟隨。

還真是薛錯啊!

李瑄不禁感嘆人生何處不相逢。

當初薛錯刺殺京兆少尹,雖有冤屈在身,卻是死罪。

李瑄惜薛錯的英勇無畏,讓李適之向皇帝求情,故薛錯罪減一等,流放邊塞。

“這些役夫都是犯罪流放之人,桀驁得很。”

押運官在一旁向李瑄解釋。

在他看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李瑄不好說什麼,畢竟他管不到這些。

“薛錯!”

李瑄突然呼一聲,讓押運官心中一驚,堂堂豐安軍使,怎麼會認識一名役夫?

薛錯聽到有人叫他名字,擡起頭來。

“是恩公!恩公,請受薛錯一拜!”

薛錯見李瑄後,先驚後喜,他放下扛在肩膀上的大包,跪地就拜。

如果沒有李瑄,他不僅冤屈無法申訴,還會身首異處。

他都以爲自己必死。

被流放的時候,他才得知是當朝宰相向皇帝求情,只判流放北方邊疆。

他猜測到是這位宰相公子出手相助,心中一直感懷。

“這樣的大禮就不必了。我一向欣賞你這樣的義士。”

李瑄將薛錯拉起來。

看他背上的鞭痕縱橫,沒少捱打。故問押運官:“他很懶惰嗎?”

押運官不知道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轉而問鞭撻薛錯的官兵:“是何原因鞭打他?”

“……”

那官兵害怕極了,低下頭,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薛錯曾因官兵動私刑頂撞,所以官兵們恨薛錯,經常找莫須有的理由鞭撻。

誰能想到一個被流放之人,會認識大人物。

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06章 積石軍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章 李適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55章 頗黎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2章 大案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93章 天將軍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89章 王昌齡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6章 王維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66章 血戰高坡第5章 興慶宮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53章 備戰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章 大勝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33章 龍駒島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
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06章 積石軍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章 李適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55章 頗黎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12章 大案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93章 天將軍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89章 王昌齡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6章 王維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66章 血戰高坡第5章 興慶宮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53章 備戰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章 大勝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133章 龍駒島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