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慕容家族

第130章 慕容家族

河隴討擊大使設兩個副使。

雖爲副使職,但權猶重。

在臨時統籌兵馬的時候,河隴討擊副使可以代替大使掌握、調度諸軍。

在李瑄正式成爲節度使後,隴右還要再設一個節度副大使,一般會兼任營田副大使。

這些都可以由李瑄舉薦。

有這些高位,麾下將領必奮勇爭功。

“在我軍與賊鏖戰之際,幸得河西軍鼎力相助,雖未參戰,卻震懾住敵寇,盡顯情誼。我曾承諾贈送河西馬三千匹,犛牛五百頭,現已經備好,會在明日送往軍營。”

李瑄召見赤水軍副使李朱師。

此次支援,由李朱師領兵而來。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員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吐蕃,北臨突厥。

這句話是大唐歷年來對赤水軍的評價。

赤水軍作爲大唐最強獨立軍隊,其地位很特殊,基本都是節度使親自兼任軍使職,如以前的王君、王倕,現在的夫蒙靈察也判赤水軍事。

宰相牛仙客以掌控赤水軍使起家。

甚至還出現首席宰相遙領赤水軍,如中書令蕭嵩,李林甫也判過赤水軍事。

“李帥客氣,這是我軍的本分,自古河隴一體,今突厥、突騎施、拔悉密盡滅,回紇、葛邏祿臣服,吐蕃就成兩軍共同的敵人。”

李朱師對李瑄畢恭畢敬。

他知道李瑄被任命爲河隴討擊大使,封侯。

這個職位是何意?在河西任職的李朱師自然明白。

“不錯,河隴爲一體。我們當戮力同心,我願意與夫蒙將軍一起,爲聖人效力,平定吐蕃的邊害。”

李瑄義正言辭地向李朱師說道。

等將來他掌握河西軍,李朱師就是他的部下。

夫蒙靈察是名將,李瑄也知道他將來會被調到西域,去成就高仙芝。

“末將與積石軍使爲摯友,同生共死。早就仰慕李帥的威名,以後李帥有什麼吩咐,末將一定傾力遵從。”

李朱師也趁此機會,向李瑄表達心意。

在天寶元年時,他於漁海之戰中大破吐蕃,升遷爲赤水軍副使。

當時李廣琛也參加過漁海之戰,李廣琛有武狀元名望,後被舉薦至隴右。

“李將軍言重了。我正好有一事,要向李將軍請教!”

李瑄笑了笑,他可能掌握河西軍,李朱師如此也正常。

“李帥請講,末將知無不言。”

李朱師坐正身姿。

“據說河西軍中有吐谷渾王族的後代。”

李瑄正式詢問召見李朱師的目的。

“嗯,是有。他爲青海郡王慕容宣超之子,慕容曦皓。他現在是河西的建康軍副使,因萌蔭父輩,職事爲千牛衛郎將。”

李朱師想了想,對李瑄回道。

“我想申請將慕容曦皓調至隴右,成爲我的押衙,還望李將軍將這件事告訴夫蒙將軍。”

李瑄向李朱師說道。

“這樣的小事,末將相信夫蒙帥不會拒絕!”李朱師向李瑄回道。

“李將軍回武威後,代我向夫蒙將軍問好。”

又聊一會後,李朱師告辭,他準備回河西武威覆命。

李瑄開始爲未來籌劃。

吐谷渾自被大唐征服後,其實一直親善大唐。

特別是李世民的族妹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王慕容諾曷鉢後。

數十年前,在李治忙着東征高句麗時,吐蕃趁機入侵吐谷渾。唐軍無暇之際,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當時的吐谷渾王慕容諾曷鉢不得已與弘化公主,帶着數千帳吐谷渾人,離開故土,搬遷到涼州。

李治對吐蕃的行徑很生氣,當時吐蕃祿東贊親自來唐,並請求和親,做出和平的姿態。

但被李治拒絕,悄無聲息吞併吐谷渾,怎麼可能這那算了。

李治立刻封慕容諾曷鉢爲青海郡王。當時青海早已被吐蕃佔據,這表明爲吐谷渾復國的決心。

然後就是薛仁貴在大非川被祿東讚的兒子論欽陵擊敗,使吐谷渾無復國的希望。

一部分投靠大唐的吐谷渾百姓最先在西平郡生活,但一直被吐蕃進攻。

李治看慕容諾曷鉢可憐,將其遷徙至靈武,並設立如皋蘭州一樣的羈縻州安樂州,供吐谷渾人生活,慕容諾曷鉢爲安樂州刺史,世代繼承刺史。

在新任的青海郡王慕容宣超去世後,其長子慕容曦光還當過朔方節度副使。

還有嫡子慕容曦輪現在是安樂州的都督,左驍衛大將軍。

慕容曦皓不能繼承父親留下的職位,只能從軍。

李瑄剛大敗吐蕃與吐谷渾聯軍,他希望趁吐蕃與吐谷渾的矛盾,將吐谷渾真正的王室後代推出去。

當初慕容諾曷鉢逃離吐谷渾的時候,只能帶走數萬名百姓,其他的都被吐蕃征服。

後來論欽陵之子論弓仁投靠大唐,使吐谷渾七千帳投靠大唐,不久後論弓仁又招降吐谷渾一千四百帳,之後又有吐谷渾人先後投唐。

但至今還有大量的吐谷渾人在吐蕃境內,受吐蕃冊封的吐谷渾小王控制。

吐谷渾也不是與吐蕃同仇敵愾,在開元后期吐谷渾就發生叛亂,由大論沒廬窮桑倭兒芒親自平定。

這一次吐谷渾損失慘重,李瑄還抓有吐谷渾俘虜,覺得可以利用一下,將吐谷渾一族從吐蕃分離。

從吐谷渾王室姓氏上能看出,他們爲鮮卑人,當今鮮卑人基本漢化,如獨孤、賀蘭、慕容、拓跋、尉遲、長孫等胡姓,唐初還是鮮卑人,現在則多以漢人自居。

慕容曦皓,他的祖父娶李氏皇族,他的母親爲姑臧縣主,也是宗室。他的哥哥娶武則天的侄孫女。

所以李瑄不可能再復國吐谷渾。慕容家族如果能幫助他分離吐谷渾,將是大功一件,必會得到晉升。

隨後,李瑄召集僚屬,商討關於吐谷渾之事。

“李帥,從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就鼓勵與吐谷渾貴族聯姻。他們爲了控制吐谷渾,進行雙重管理,除了吐谷渾小王外,他們還會使小貢論駐紮在諸族中,由於吐谷渾人多次叛逃至大唐境內,吐蕃將吐谷渾人分批在青海、九曲、大非川、西傾山等地,嚴加看守,自擔任過吐蕃大論的吐谷渾小王坌達延贊鬆死後,新任的吐谷渾小王對族人的號令,不如邊地的小貢論。”

劉單向李瑄說現在的吐谷渾和數十年前的吐谷渾已經不一樣了,想要憑藉慕容王室,很難臣服。

說不定吐谷渾百姓已經忘了慕容王室。

“這些只能證明吐谷渾人屈服於吐蕃人的壓迫。在戰場攻堅的時候,吐谷渾人最先衝鋒,成爲死士。吐谷渾人種植的糧食,飼養的牲畜,更多被吐蕃人拿走。這次吐谷渾死傷兩萬多人,他們的百姓定有怨言。待拿下九曲,我就以慕容王室爲令,召集吐谷渾百姓至九曲,同時策反青海一帶的吐谷渾牧民。吐蕃少了吐谷渾,他們的人口牲畜,都將暴露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李瑄並不認同劉單的話。

他覺得吐谷渾飽受剝削,只要有機會,必然會反抗吐蕃,幾年前的那次反抗就是例子。

他們現在的王室、貴族,與吐蕃連成一起,但普通百姓對吐蕃只是畏懼。

慕容王室離開吐谷渾,也才五十餘年。

吐谷渾故地還有超過三十萬吐谷渾人。

這些在吐蕃眼中如同奴隸,失去他們,吐蕃在青海湖、九曲一帶,就會難以發展。

“李帥所言不錯,開元年間,吐谷渾人,接連不斷逃亡河西、隴右,待吐蕃施以酷刑、厲法之後,才制止這種情況。這次吐谷渾在我大唐損失慘重,一切都是吐蕃所致。我們讓慕容王室去安撫那些吐谷渾人,把他們像安樂州吐谷渾人一樣安置,必定能重新歸服大唐。”劉晏贊成李瑄的做法。

“讓慕容王室號召一下,對我們沒有損失。”

高適、岑參等人也說道。

“吐谷渾人想要起事反抗吐蕃,幾乎不可能成。所以我們要找機會入九曲。只要九曲一帶的吐谷渾人不反抗我們,我們收復九曲將簡單許多。”

李瑄點了點頭,又向衆佐吏道:“此次我們俘虜的吐谷渾人最多,共七千餘人。待慕容郎將到來,我會令他勸導這些吐谷渾人,闡述如果歸降大唐的好處,然後將他們放回族部。”

“李帥,既然如此,我們需要區別對待吐谷渾俘虜和吐蕃俘虜,最起碼讓他們吃飽穿暖,才能感恩於大唐。”岑參向李瑄提醒道:“您還要向聖人表奏放走吐谷渾俘虜的原因,再經過聖人同意,以免落人口實。” “我會立刻上奏聖人,明年開春,就放這七千餘吐谷渾俘虜離開。”

李瑄點頭,向劉單吩咐:“將吐谷渾俘虜改爲一日兩餐,飯足,衣足。爲他們在湟水城外搭建一個大營,允許他們在大營中活動。”

“遵命!”

劉單領命。

在李瑄看來,這些吐谷渾俘虜回去的時候,被吐蕃人懷疑,虐待、殺死,更容易激起吐谷渾民憤。

來大唐地界,投降不殺已是恩典。

如果大唐放回吐谷渾俘虜,吐蕃因懷疑而殺害,吐谷渾說不定會再來一次叛亂。

慕容王室投靠大唐,世爲唐將,會給吐谷渾人一個很好的啓發。

隨後,李瑄與佐吏又討論一番關於此次軍功賞賜的事宜。

李瑄會從府庫之中,取一批絹錢,用以賞賜立下跳蕩之功的將士。

最重要的是明確戰死士兵、傷殘士兵的撫卹,李瑄讓劉晏來實施。

朝堂的獎勵,正在運往湟水的路上,需要一段時間。

還有對軍中將領們的提拔。

李瑄奏高秀巖爲都知兵馬使,辛雲京和南霽雲同爲臨洮軍副使。

原來的副使辛思廉,李瑄奏他爲寧塞軍使,兼寧塞郡太守。

寧塞郡的太守,因任期至被調走。

奏安思順兼任安鄉軍太守,鉗耳大福升左武衛中郎將。

車神塞奏爲左龍武衛郎將,李瑄看他挺適合統領重騎兵,就讓他暫時統領重騎兵。

隴右都虞候的職位再找其他人擔任。

除此之外,李瑄又爲諸軍數十名官吏奏升職事官。

至於朔方節度使副大使,隴右討擊副使,李瑄暫未有任命。

等一段時間再看看。

將士們升官發財,都很高興。李瑄的賞罰明確,公佈諸軍,使諸軍心服口服。

沒有立下大功的將士,都非常遺憾。希望下一次戰鬥能在他們的防線出現,或者李帥能調集他們的軍,前去戰鬥。

隴右諸軍在經歷大戰的損失後,李瑄立即令佐吏準備招兵事宜,補全軍隊,重新整訓。

這一次灕水之戰,在戰場上損失的戰馬有兩千匹。

但繳獲完好的戰馬一萬五千匹,分給河西三千匹後,還有一萬兩千匹。

按照李瑄的計劃,臨洮軍將擁有四萬匹戰馬。

這些戰馬補入臨洮軍後,還多一千匹。

李瑄將這一千匹戰馬分給這次作戰有功的鎮西軍。以增加鎮西軍的機動力量。

臨洮軍現在湟水城周圍,分十六個大營,能放開訓練。

李瑄要求最起碼到明年秋天,全體士兵都要具備精湛的騎術。

……

十二月初,天空又下起大雪,天氣也更加寒冷。

士兵們不得不停止訓練,這個時候保養好馬匹纔是最重要的。

據探馬說,連青海湖都被冰封。

李瑄在等待朝廷賞賜到來的時候,親衛向他稟告,有西域康國慄特人來求見他,說是來感謝李帥。

李瑄頓時明白這些胡人的來歷。

“康甲宏拜見元帥,多謝您能幫助我們將馬匹討要回來。”

一名白色皮膚,高鼻深目的男子進入堂中,用漢人的禮儀向李瑄一拜。他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

康甲宏吃驚於李瑄的年輕與英武。

看樣子連鬍子都沒有長出來的毛頭小子,卻是統領隴右的元帥。

之前李瑄擒拿突厥可汗,名聲已經傳到河西走廊上。

在不久前大破吐蕃後,名聲更是響亮。

慄特商隊雖然有瞭望手、護衛,但一入唐境,面對官商勾結的豪強,這些根本沒有用。

被奪去黃金、寶石、馬匹,想要報官都沒有門路。有的時候,能活着都算幸運。

康甲宏在得到張文儼的提示,再次回到武威後,搶奪他良馬的豪強,畢恭畢敬地將他的良馬奉還,並且還賠償一些金子,希望他不要追究。

由此可以看出李瑄身在隴右,就能影響河西走廊。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李瑄擺了擺手。

他對頗具經商頭腦慄特人一向好奇。

粟特人建立過許多綠洲城邦,但從沒有建立過統一的國家,因此長期受周邊的強大外族勢力的控制。

在整個絲綢之路上,到處都能看到慄特人建立的村落,河西、隴右、關中,甚至河洛、淮南都有世代定居的慄特人。

他們也是東方最早生活的白色人種!

毫無疑問,他們在這條連接東西的絲綢之路上賺取大量財富,但往往又守不住自己的財富。

他們疲憊奔命一輩子,他們唯利是圖,有時鋌而走險,卻落得一場空。

“元帥的威名,我早就聽說過。沒有什麼好報答的您的,我將最好的一匹馬贈予您,希望您能滿意!”

康甲宏請李瑄出來,觀看寶馬。他謝李瑄,當然不是空手他的。

除了謝意,他還希望得到隴右元帥李瑄的庇護,以後就不怕那些豪強勒索、欺負了。

“商人以信而立,我掌管大唐馬監,自然希望與牧監合作者,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我們大唐是海納百川的國家,外國之人來經商,只要不違背大唐的律法,我們倒履相迎。如果受到不公的待遇,我會主持公道。至於馬匹,我就不收下了。”

李瑄想與慄特人建立好關係,以便於將來的計劃。

大唐商人輕賤,李瑄身爲主帥,不可能去經商,否則一定會被政敵扣上謀逆的帽子。

而且一旦經商賺來錢財被發現,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

“元帥您高風亮節,我欽佩之至。我此次攜帶的五十餘匹西域良馬,全賣給大唐的牧監。祝願您能培育出超過青海驄那樣的良馬。”

康甲宏未再強求,在他心裡李瑄的地位,不在乎一匹良馬。

青海驄就是吐谷渾人用青海馬和西域馬培育而成。

但能被稱爲青海驄的良馬十分稀少。

“你去安鄉郡後,所攜良馬我大唐都會高價收購。以後你們這些外國商人在絲綢之路上被搶奪、勒索,都可以來找我,我力所能及,會爲你們處理。”

李瑄沉吟片刻後,向康甲宏說道。

他想提前種下因果,在慄特人中建立威望。

他以後的諸多計劃中,必須要用到慄特人,包括入主西域,驅逐大食,征服昭武九姓的故地,那裡更是慄特人的故鄉。

“元帥,這是真的嗎?據我所知發生在大唐境內對商人不公平的事情有許多?”康甲宏不敢置信地說道。

在大唐元帥眼中,他們被欺負應該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怎麼會輕易承諾幫助他們。

“我是爲了大唐,能保證你們胡商的利益,纔會有更多胡商來到大唐,使大唐更加繁榮。”

李瑄正色地向康甲宏說道。

以後面對李隆基,他也會這麼說。

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60章 峽口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1章 飛馬射纓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93章 天將軍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72章 心在動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30章 慕容家族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章 李適之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4章 神勇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
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60章 峽口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37章 拒絕贈送第31章 飛馬射纓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93章 天將軍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72章 心在動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30章 慕容家族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章 李適之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4章 神勇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