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泌的提醒

第82章 李泌的提醒

“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古人有成遺憾,我身體每況愈下,不能因此含恨。張季鷹有蓴鱸之思,我不能忘了根本啊!”

賀知章儘管知道路途遙遠,還毅然決然地要回家鄉。

落葉歸根,他要將他的生命留在那裡。

“賀監。元正再去拜訪您!”

李瑄緊握賀知章的手,知道其決心,無法勸阻。

他拜訪賀知章,絕不是什麼客套話。

“王補闕。”

李瑄又向王維問好。

“七郎在戰場上爭取功名。我終不能如《少年行》一樣!”王維感慨。

他年輕時寫邊塞詩,詩中幻想的事情,被李瑄做到了。

“王補闕的風雅,我也很羨慕。”李瑄笑着說道。

“七郎新歸,我就不打擾了,改日再聚,看看七郎的樂器有無長進。”

王維向李瑄和李適之一禮後告退。

他隨性,且情商很高。

“走!回家。”

李適之向李瑄介紹過關係好的大臣,準備回家再聊。

“將軍且慢。此寶馬爲汗血寶馬,乃半年前番邦贈送,不足五歲,陛下將之賜予將軍。”

李瑄要離開的時候,一名宦官將李瑄入城時所騎的汗血寶馬牽過來。

“謝陛下厚愛。”

李瑄向太極殿的方向一禮,接過汗血寶馬的繮繩。

雖此汗血馬不一定有李瑄的火雲馬好,但寶馬誰會嫌多呢。

怪不得李隆基剛纔在殿上沒賞金銀,原來是有更貴重的獎勵。

“真神俊啊!七郎以後在戰場上更安全。”

李適之開心自己兒子能獲得寶馬。

“待出皇城,父親您騎着回左相府。”

皇城內來的時候要獻俘,可騎。

離開的時候就不能再騎馬了。

“七郎愛我。”

李適之期待,自己也能風光一把。

出皇城後,李瑄將李適之扶上汗血寶馬,李瑄則牽着馬,李霅在側。奴僕護衛在旁。

左相的馬車跟在後面。

路過坊道的時候,又被許多百姓圍觀。

這件事情傳到王公貴族耳中,沒有不稱讚的。

連李隆基都覺得李瑄孝順。

“七兄……”

李瑄回左相府後,李玉瑩歡快地跑出來。

她以爲李瑄一兩個月就會回來,沒想到再回來時,已經快元正了。

“玉瑩長大了……”

李瑄摸着李玉瑩的秀髮,感覺李玉瑩長高一點。

“七兄的甲冑好漂亮,比五兄的好看多了。”

李玉瑩對李瑄的明光甲摸來摸去。

她的朋友都在求她,希望能見雪滿弓刀的李將軍一面。

這使李玉瑩引以爲豪。

“四娘別笑話我,五兄我只是個隊頭。與七郎的官職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李琅不學無術,但他心態很好,不怕嘲弄。

“七兄這次回來,幾時離去?”

李玉瑩向李瑄問。

“一個月後。”

李瑄回答道。

“好,一個月很長呢!”李玉瑩激動地跳起來。

“玉瑩,別問那麼多了,先讓七郎更衣。”

李適之叫住李玉瑩問東問西。

“嘻嘻,七兄快去換衣服,我們等會再聊。”

李玉瑩推着李瑄去換衣服。

李瑄的親衛和張興,由羅興帶領,提前入住左相府。

以後他們不再屬於豐安軍。等李瑄再去邊鎮的時候,將他們重新入籍。

主將易職,帶走親衛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瑄離開這麼久,花園沒什麼變化,等待春天,又花開滿園。

房間整潔乾淨,一塵不染,看起來霜兒平時沒少整理。

長得愈發水靈的霜兒幫助李瑄換下盔甲。

將早已準備好的厚實長袍穿上,腳踏皮靴,一點都不覺得寒冷。

回到前廳,家人們已經擺上酒宴等待。

明日不用早朝,可以盡情暢飲。

下午的時候,宦官林招隱還爲左相府送來珍饈、美酒。

這是李隆基吩咐的。不僅僅是對李適之的認可,還有對李瑄的寵信。

李瑄向家人講述邊塞的風光,和波瀾壯闊的景象。

沙場的金戈鐵馬,他隻字不提。

一家人歡宴至夜。

最後,李適之將李瑄留下。 “七郎,你覺得父親爲宰相,兒子邊塞爲上將,可行嗎?”

李適之雖開心,但並沒有喝多少酒。他不想醉,他有重要的話要問李瑄。

“父親……古代有過這樣的例子,如春秋時百里奚與孟明視,亦或者王朝權臣當道的時候。”

這個政治問題,李瑄一直有考量。

父相子將,聽着很勵志,但這是掌權者的大忌,特別是對李隆基來說。

那可是一天殺死自己三個兒子的絕世狠人。

對自己的兒子都處處提防,更何況是他們這種血脈淡泊的遠親。

“爲父不是權臣,聖人會如秦穆公那樣嗎?”即便已經沒有其他人,可李適之還是壓低聲音說道。

“不會!”

李瑄直截了當地說道。

兒子掌握十萬精銳大軍,父親是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的宰相。

這種事情,越想越覺得離譜。

就算是李世民遇到這種情況,睡覺也得握着一把劍。

“前漢時,霍光曾與宣帝同車而行,宣帝心中十分畏懼,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後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陪乘,宣帝才覺得輕鬆從容。因此待到霍氏族滅後,朝野都道霍家的災禍早在霍光陪同宣帝乘車時就已萌芽了。”

“春秋時,晉國趙氏因爲不團結,導致下宮之難;三郤生死與共,卻也分崩離析。這是爲什麼?樹大招風,太過顯赫的家族,總是難逃滅族的命運。”

“如果有朝一日,七郎晉爲上將。那我們家族的災禍,也會萌芽……”

李適之一番長篇大論,向李瑄講述他們家族的危機。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滿朝文武,任誰都能看出李隆基對李適之和李瑄父子,寵信倍至。

別說李林甫,其他大臣看到也會眼紅。

“父親的話發人深省,孩兒佩服。”

李瑄覺得李適之變一個人似得,眼光透徹。

李隆基什麼德性,他最清楚。

這是一個歲數越大,疑心病越重的人。

一點點空穴來風的事情,會逐漸在心中放大,等李隆基徹夜難眠的時候,他們父子就要死無葬身之地。

除非想方設法,混成安祿山那個樣子。

歷史上,李隆基懷疑王忠嗣與李亨有勾結,懷疑韋堅、皇甫惟明與李亨有勾結,所以他們都不得善終。

“七郎,等你有上將之勢,爲父就乞求罷相,在閒職上養老。”李適之突然向李瑄說道。

他有預感,這一兩年內,愛子必然會具備晉級節度使的資格。

因爲李隆基這段時間沒少在他面前將愛子比做霍去病。

中秋宴會上還說過:若是建立霍去病一樣的功名,和霍去病一樣的年紀,得到同樣的地位,又有什麼不可?

“父親,您正是壯年,精力充沛。賀監八十多歲,裴伷先也近八旬,他們都在爲朝廷效力。就連李林甫那老賊也有六十歲,您才……”

李瑄心中突然泛起酸楚,言語哽咽。

哪有五十歲,就主動提出退休養老的宰相?

“聖人云,五十而知天命。爲父以你祖父留下的威望起家,先後在天南地北任地方官,爲父在河南尹上,修上陽、積翠、月陂修三大堤壩,治理落水,被勒石記功;然後又在邊疆統領千軍萬馬,征戰異族;回長安後任刑部尚書,然後拜相。貴已極也!沒有當上首席宰相,爲父也不會遺憾了,爲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宰天下。”

“若非七郎,華山金礦之事,爲父已身敗名裂。如果不是有人提醒爲父,爲父可不知道家族的危機。”

李適之向李瑄表明剛纔的話,不是他自己總結的,而是有人告訴他。

“父親的哪位佐吏能居安思危?”李瑄吃驚李適之有這種幕僚。

“非我幕僚,是一名年輕道士,他往來與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此次他至終南山時,我將其請到相府,他告訴我這番話。”

李適之告訴李瑄。

“他叫什麼名字?”

李瑄思考大唐的出名道士。但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因爲盛唐出名的道士太多了。

“他叫李泌,是聖人都考驗過的神童。張司徒在世的時候,都稱其爲‘小友’,以平輩交。”

李適之回答李瑄。

張司徒,即開元名相張九齡。

“父親,這是大才啊!何不留仕他?”

李泌,盛唐之後最著名的宰相,謀士。

一個能在神仙和宰相之間,隨時切換的能人。

“爲父都承諾舉薦其爲左拾遺,他都不肯接受。他的眼裡,全是長生不死之術,權勢猶如浮雲一般。”

李適之嘆一聲。

“可惜!”

現在李泌還不到出山的時候。三十歲之前的李泌,正準備着當神仙呢。

發現神仙不好當,纔會降臨俗世。

“孩兒如果因爲上將,使父親失去相……”

“七郎不要再多說了。像此時這樣,兒女在膝下承歡,何樂而不爲呢!”

李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適之打斷。

他的七兒,志在首席。

如果能在老邁前看到那一幕,他定可以含笑九泉。

“父親!”

李瑄起身,來到李適之身前,雙膝跪地,伏在李適之的懷中。

淚水無聲無息地留下。

他感覺自己的責任更重。他必全力衝刺上將之功,然後建立更高的威望。

真真正正的宰天下!

李適之撫摸着李瑄的頭髮,父子不言,卻勝似千言萬語。

寒夜間自有溫暖。

看蠟炬成灰,聽更漏聲殘。

……

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1章 豐安令第51章 火雲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61章 前鋒第92章 蹊蹺的海賊完結感言新書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70章 陷陣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89章 王昌齡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
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1章 豐安令第51章 火雲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61章 前鋒第92章 蹊蹺的海賊完結感言新書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70章 陷陣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89章 王昌齡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