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

與大食士卒截然不同的是,大唐士卒看着瞬間綻放的死亡之花,血液沸騰。

他們看到炮彈從炮膛射出去的一瞬,光芒比烈日更耀眼;巨大的聲音,賽過雷霆萬鈞。

壯麗又殘酷,大食陣地已潰不成軍。

如果這些炮彈落在他們頭上,想來也會如此。

就連大唐士卒,也認爲這是神靈的力量。

他們至尊,就是無上的天神。

有此心態,他們人人敢死,個個爭先。

大食士卒在唐軍士卒眼中,淪爲魚肉,迫不及待想要跨過小小的克孜勒烏贊河……

在第三輪炮彈將發射之際,李瑄向身邊的李奕說道:“如今的青銅大炮,有許多缺點。通過設計,射程、威力,都能呈幾何倍數提升。我們征服大食,但青銅大炮遲早會被別的國家學去。大唐要不斷地升級換代青銅大炮,用大炮的射程去丈量土地。未來的世界,火槍與火炮,將成爲戰場的主流,會取代盔甲、弓箭。任何民族,任何國家,都不能擋住我們華夏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現在是我的責任,將來是你的責任……”

李瑄的話中包含着諄諄教誨,語重心長。

“兒臣明白……”

李奕親眼目睹火炮的威力,心中的震撼久久難息。

大食人未見過火炮,加之爲防守唐軍過河,連哈馬丹城內的守軍都已出動,人員密集。

另外,唐軍只是隔着克孜勒烏贊河射擊,距離太近。

種種因素下,使大唐有如此大的戰果。

李奕似乎明白父皇曾經說過的,落後就要捱打。

大食相對於大唐,不僅制度上落後,武器上差距更大。

是以,唐軍輕而易舉地使大食軍隊潰散。

“太子發揮想象,覺得武器改革,會走到哪一步?”

李瑄又突然提問李奕。

“回父皇,正如父皇之言,火炮可以射得更遠,威力更強。兒臣大膽認爲,青銅大炮可以安置在船上,在某些戰鬥中更容易發揮……”

李奕沉吟一番後,向李瑄回答道。

“爲父已經令人在蓬萊打造火炮戰艦,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善戰者,動於九天之上。人要有夢想,如鳥兒一樣,飛在天上。我們夜晚能看到月亮,爲何不登上月亮?”

李瑄可以理解李奕的保守。

在這個世界,除了他,思想都趨於保守。

或許他的話,會被認爲是天馬行空。

但他的這番話,不僅會對李奕說,還會在智慧宮對一衆學者、科學家說。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人嚮往蒼穹,嚮往月亮。

“父皇之言,如同神話。兒臣難以理解。”

李奕怔怔地言道。

父親有一首家喻戶曉的詞,“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早已打開人們對月亮的嚮往。

父親的《西遊記》中,對廣寒宮多有描述,那是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

李奕也只能憧憬一番,不可想象。

“難而必至,易卻無期。爲父認爲登上月亮,是人類遲早會到達的。恰恰相反,有些看似非常容易完成的事情,卻遙遙無期。太子要謹記!”

李瑄鄭重地向李奕說道。

他在告戒李奕,要做個仁政愛民,要自律,要有毅力,要有恆心。

要聽取意見,不能一意孤行,關鍵時刻,還要果決。

糜爛之時,還要學會快刀斬亂麻。

“兒臣謹記……”

李奕思索李瑄話中的含義,心中的大門也逐漸打開。

“轟隆隆……”

對大食軍隊的第三輪炮擊已經展開。

仿若隕石撞地,激起土浪。

原本嚴整的隊列被炸得七零八落,傷者匍匐哀號,未傷者肝膽俱裂。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看着不斷落地的炮彈,心中漸生絕望。

對岸的炮彈像是無窮無盡一樣。

時間太短,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未想到防禦大炮的方法。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想到,也不可能去實施。

一代哈里發,被天降“隕石”擊碎信念。

他奔馬在隕落之間,曾經信仰濃烈的大食士卒,與他相反而行。

也僅有忠心耿耿的近衛軍,願意跟隨他。

哲溫·哈霍伊等元帥將領,見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悍不畏死,面對炮彈面不改色,纔敢進前。

在硝煙逐漸散去的時候,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視線中,看到數以百計的船隻、羊皮筏,上面站着密密麻麻的大唐勁卒。

船手奮楫,以最快的速度,衝向克孜勒烏贊河西岸。

北、中、南,三個方向,越來越多的船隻加入。

從船伕到士卒,臉上都寫滿堅毅。

“哈霍伊元帥,告訴逃跑的士卒,我準備把鮮血流入克孜勒烏贊河,以換取安拉顯靈。那雷聲雖大,連百分之一的士卒都沒有傷害到,真就這麼畏懼嗎?他們有臉回到聖城嗎?”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握着寶刀,向哲溫·哈霍伊命令道。

他準備傾盡最後的力氣,換取一線生機。

克孜勒烏贊河失守,意味着重城哈馬丹失守,緊接着與哈馬丹爲犄角的尼哈溫也會失守。

絲綢之路上的兩座城池一丟,阿塞拜疆地區門戶大開不說。

唐軍西可進攻巴格達,南可與波斯波利斯戰線的唐軍裡應外合,全殲其他方位的大食士卒。

一敗塗地是必定的。

一天戰敗。

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事情。

也沒有比這更打擊士氣的事情。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推斷,一旦大唐士卒開始靠近克孜勒烏贊河西岸,東岸的炮火防止誤傷,會停止發射。

屆時,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時刻。

正如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所說,青銅大炮對大食士卒的實際殺傷並不大。

主要是威懾力讓大食士卒難以承受。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付諸行動,他令意志更堅定的近衛軍到岸邊防守。

“嗚……嗚……”

沉悶且斷斷續續的號角聲,示意更多的大食士卒折返。

哲溫·哈霍伊也派遣將領去攔阻,告訴潰兵,哈里發親自披甲,浴血奮戰,與邪惡戰鬥。

懦夫永無寧日!

再加上青銅大炮不再響,挽回一些大食士卒的信心。

可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動作太晚了。

原本在岸邊規劃的防線散亂,沒有長弓手、複合弓手,無法阻擋唐軍第一波的銳氣。

零零星星,亂作一團的弓箭手,不可能對數以百計的船隻完成大規模殺傷。

大河滔滔,浪濤拍岸。

唐軍的船隻臨近河岸,船筏上的尉官一聲令下。

強弩和手弩迅速就位,對岸邊的大食士卒進行反擊。

旨在讓大食士卒退離岸邊,給唐軍士卒登陸,創造可乘之機。

“嗖嗖嗖……”

唐軍先鋒訓練有素,稍微瞄準後,手中強弩發出低沉的嘶吼,一支支利箭如暴雨般向岸邊的大食士卒。

“噗嗤……噗嗤……”

箭鏃劃破空氣,帶着尖銳的呼嘯,穿透大食士卒的身軀。

即便是身穿鐵甲的近衛軍,也不敵神臂弩的穿透。

十幾裡的沿岸,不斷地有大食士卒倒下,比先前炮彈造成的傷害更甚。

剛臨炮火的大食士卒在弩箭之中,慘叫聲此起彼伏。

弩,作爲大唐向火槍過渡的重要兵器,這十幾年來,更進一步發展。

大唐的弩多種多樣。

公輸青子又改良神臂弩,手弩。

有工匠重新改良連弩、騎弩。

從大型的重弩,到小型的輕弩,大唐的各式弩已經多達百種。

天策府選擇最實用的弩批量製造,列裝軍隊,充備軍實。

在各段登陸點,唐軍的弩手已經射開一道道的缺口。隨着唐軍戰船靠岸,神策禁軍如猛虎下山般衝了上去。

禁軍將軍哥舒晃是登陸的先鋒,他手持長槍,帶領一船禁軍士卒,最先踏上克孜勒烏贊河的西岸。

同隊大食近衛軍視死如歸,在大食隊頭的帶領下,持矛殺過來,欲將大唐士卒推入河中。

“殺……”

哥舒晃一聲怒吼,持槍迎上去。

“噗嗤……”

他長槍斜刺,凌厲而兇狠,一下就將大食近衛軍的隊頭刺死。

隨即在敵陣之中,左突右刺,當者披靡,其勇猛頗有乃父之風。

最先登岸的神策衛禁軍跟在哥舒晃身旁,他們將彪悍之氣發揮得淋漓盡致,刀槍所至,血流漂櫓。寒光閃爍的兵刃與飛濺的鮮血交織在一起,喊殺聲震得人耳鼓生疼。

大食近衛軍雖奮力抵抗,但登上岸的神策禁軍越來越多,在神策衛凌厲的攻勢下,薄弱防線漸漸崩潰,他們的屍體,成片成片地錯落在克孜勒烏贊河西岸。

北面方向,李晟率領北庭銳士,在強弩的掩護下,緊鑼密鼓地到達西岸。

“咚咚咚……”

東岸邊,大唐玄龍旗幟下,力士持鼓槌敲擊着數十面大鼓,摧動人心。

儘管以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號召力,使不少大食士卒折返。

但他們失去了先機,且良莠不齊。

大唐的大盾兵到達岸上,意味着第一波數千名士卒已經登陸。

船隻和羊皮筏折返,開始運送第二波神策禁軍和精銳士卒。

李晟到達岸邊,立刻號令士卒,開始佈置陣形,往深處推進。

這個時候,如果散亂,各自爲戰,有被反推的風險。

至尊最反感有優勢的情況下,貪功冒進。

“兒郎們,將入侵者趕下河。此時一退,功虧一簣。我也不會退縮……”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就在戰場的百丈外指揮,拼命地吶喊。

身爲哈里發,能做到這一點,代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有決死的勇氣。

關乎大食帝國生死存亡,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願意承擔責任。

他已經決定,如果克孜勒烏贊河守不住,他會死在這裡。

這是他與大唐天可汗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他不輸李瑄。

不成功,便成仁。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用他的魅力,使不少之前潰逃的大食士卒回來參戰。

但用不了多久,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就明白兩軍之間,力量的懸殊。

大唐清一色的明光甲,在太陽之下,閃耀着凜冽的光芒。

眼中帶着熾熱的大唐士卒與大食士卒進行鏖戰,以少戰多,穩穩壓制他們。

並逐漸爲西岸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在此時機下,第二波士卒渡過克孜勒烏贊河。

這其中,包括五百名神機營火槍手。

還有曾經令西域望而生畏,想之脊背發涼的陌刀軍。

一千名武裝到牙齒的安西陌刀軍,在一名叫謝霸的陌刀將的率領下,一下船就開始組織。

然後從方陣側面,登上戰場。

最前一排的陌刀手們,長刀揮舞,勢大力沉,刀光霍霍間,所到之處如割麥斬麻,如牆推進,硬生生在大食士卒陣前撕開一道血路。

兩側的強弩手,在重甲步兵的掩護下,擾亂大食軍隊陣腳,弩矢頻發,收割着慌亂的性命。

後排弓箭手持續拋射,箭雨如織,遮天蔽日,讓阿拉伯軍隊避無可避。

現如今,克孜勒烏贊河西岸的大唐士卒已經過萬,相互配合下,能主動發起進攻。

有陌刀軍加入,屠殺大食普通步兵,如砍瓜切菜。

他們提起的勇氣,在明晃晃的大刀前蕩然無存。

第三波、第四波以天策衛爲首的軍隊,在接下來半個時辰內,先後抵達。

他們以一當十,驍勇善戰盡顯無疑,大食軍的防線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一番鏖戰,大食士卒死傷數千,被大唐軍威徹底壓制。

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大食士卒倒下。

即便沒有青銅大炮,短兵相接,唐軍的戰力也對大食軍形成碾壓。

大食士卒最後的一根稻草,也被壓垮。

漏洞如決堤洪水,不可止住!

“哈里發,唐軍太厲害了,請您趕緊回哈馬丹……”

阿塞拜疆總督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勸諫道。

戰爭至此,一線生機已被奪去。

或者說,自大食士卒放棄守衛河岸,讓唐軍上岸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敗了。

後來的一切,不過是苦苦掙扎罷了。

“回不去了……”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心在滴血,面容痛苦,難以抉擇。

這一刻,他對自己產生質疑,也有深深的自責。

“哈里發,既然我們不能獲勝,那就吩咐宰相帶着族人撤回半島,我們需要爲他們爭取時間,哪怕是一天。”

阿塞拜疆總督以此勸說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回哈馬丹城。

想憑藉哈馬丹進行最後的防守。

“傳令將士,儘可能撤回哈馬丹……”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閉眼又睜眼。

是啊!

兵敗如山倒,他死不足惜。

但他可以爲伊布·薩拉姆爭取時間撤回半島……

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84章 長離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45章 節制一軍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2章 把柄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58章 裴靈溪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10章 詠柳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8章 看花馬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55章 頗黎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6章 王維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70章 陷陣
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84章 長離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45章 節制一軍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2章 把柄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58章 裴靈溪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10章 詠柳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8章 看花馬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55章 頗黎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6章 王維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70章 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