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李瑄墓

轉眼之間,千年過去。

大唐王朝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煙消雲散。

自李瑄乾元新朝以來,共經歷十五帝。

其中乾元三十載。被稱爲前乾元時代。

熙泰二十載、天啓二十五載。被稱爲中乾元時代。

慶寧十八載、厚德二十一載、聖歷二十三載,被稱爲後乾元時代。

一共一百三十七年,歷經六帝。

君王皆不超過六十五歲,便進行禪讓。

在這個時代,大唐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對全球的絕對掌控。

但自第七位皇帝起,便不再禪讓,且明顯沒有鬥志。

國家內部矛盾巨大。

第十位皇帝時,華夏帝國無法逃過定律,分裂爲“五夏”。

五夏分別是中洲、新華夏洲(澳大利亞)、炎洲、鳳凰洲(北美)、神龍洲(南美)。

除了中洲的李氏大唐以外。

其他四洲百姓,因李氏的墮落,且洲資源分配極度不公平,失去民心。

他們廢除帝制,建立四個漢人黨派政權。

因核武器出現,戰鬥相當剋制。

分裂也是必然。

這個時代被歷史稱爲五夏時代。

也就在這時,西極洲想擺脫華夏的附屬。

他們與五夏的科技天壤之別。

五夏政權以絕對實力,輪流將他們修理一頓。

西極洲不允許發展核子武器,被拿捏是必然的。

帝制只餘中洲的大唐王朝,雖然是漢人祖地,雖然科技最發達,但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第十三帝不能剋制慾望,想學楊廣,因民憤被刺殺而亡。

中洲再革命,進入立憲。

直到第十五帝時,李瑄的後代再出強人。

他有效仿先祖之志。

他成爲首相,掌握軍權,逼迫皇帝退位。

並使皇權退出歷史舞臺。建立以“選賢”爲模式的政治體制。

由地方一步步升遷,以政績論,最終可成爲領袖。

即民選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中洲一掃弊病,併成功移民火星,開始探索星辰大海。

自此,不到五十年,鳳凰洲、神龍洲、炎州、新華夏洲,在民意的選擇下,再次合併爲大華夏聯邦。

徹底主宰星球。

華夏曆四六一七年。

人類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

但歷史上始終有一樁遺憾。

那就是中祖墳墓疑雲。

當初李楓遵從遺言,銷燬任何關於李瑄墳墓位置的證據。

因爲當時只有李楓、李奕、李淞和三個女兒知曉。

他們也沒有告訴後代。

參與埋葬的錦衣衛竟然也沒有說過中祖的墳墓位置。

雖然有證據表明,中祖墓沒有什麼陪葬品。

但中祖代表着華夏大聯邦五十億漢人的信仰。

沒有中祖,沒有乾元時代,就沒有如今的華夏聯邦。

星際時代的一切奠基,都來自於乾元,也可以說來自中祖。

中祖的傳奇一生,每一個華夏人都想深究。

哪怕是五夏時代,五夏對立。

那些黨派無一例外,要打起中祖的名號,尊爲國父,爭奪華夏正統。

任何一個黨派的政治理念,都可以從中祖的名言名句、詩詞、思想、人生路徑中找尋。

即便他們要打倒帝制,但他們不認爲中祖就是封建。

中祖的行徑,中祖的操守,以前未出現過,現在也未出現過。

其中也有爭議,比如中祖“超人”一樣力量。比現在改良基因還利害。

有人覺得這是歷史的誇大。

但又有人深信不疑。

因爲中祖時代,重視史料,記錄完整。又有起居注、縣誌佐證……有無數的證據表明中祖的神勇。

要說中祖的功績,那可太多太多……

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開疆擴土,使百國來賀,民族融合,建立民族自信心。

在乾元之前,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

封建!

中祖擺脫封建。

除賤爲良,土地改革;廢除深入人心的奴婢制度;取消宦官制度;以身作則,取消三宮六院嬪妃制度。

建立教育體系、建立醫療體系、建立金融體系、建立完善的反腐敗體系、建立新科舉體系、建立國有企業體系、建立貨幣體系、建立新政治體系、建立新軍制、建立智慧宮爲首的科學體系……他讓華夏大地開滿慈幼堂,讓老有所依,少有所養。

在這漫長的三十年,中祖未動一磚一瓦。

相反,他關閉大名鼎鼎的大明宮。

將華清宮,對外開放。以賺商人錢財,用以民生。

華清宮中,還有令人不解的事情。

除了楊玉環的海棠湯,其餘都對外開放。

關於中祖與楊貴妃的野史可不少。

中祖在位期間,修建最多的是道路、橋樑、河渠……全部都是民生工程。

中祖執政最大的政績之一,無疑是完成農業革命,培育大量的瓜果蔬菜,改良水稻、小麥;以系統化進行畜牧業養殖,從皮毛到肉食副產品,形成規模;在桑蠶上,棉紡織上,中祖讓絲綢、布匹的質量更上一層樓;在林業上,重新綠化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等。

中祖的另一大政績,是全力支持大航海事業,發現新大陸,將新的農作物帶到中原大地。

與此同時,後人普遍認爲,是中祖開啓工業革命,是工業之父,偉大導師。

因爲在中祖執政末期,蒸汽機改良,並以經國要策,進行各種試驗。

更別說中祖在退位以後,投身智慧宮。

在生前收集雷電,完成科學試驗。

他提倡科學,提出衆多發明,書寫許多理論,是當之無愧的科學之父。

另外,中祖是物理學、化學的先驅者。

物理之父、化學之父。

這些纔是耳熟能詳的偉大稱號。

雖然中祖提出的東西在後世都是基本知識。

但世人公認,一到九十九,沒有零到一偉大……

中祖的稱號和傳奇太多太多,一千年也經久不衰。

哪怕在火星、在月亮上,也必學中祖的詩詞,必學中祖的思想知識。

還是圍繞那個話題,中祖墓到底在哪?

中祖在洛陽病逝。

有一部分學者認爲中祖的墓在洛陽附近。因

有一部分學者認爲中祖的墓在長安,因爲中祖在那裡出生,在那裡長大。

這是主流的說法。

實際上只要是中祖去過的地方,留下足跡,本地人都覺得中祖的墓在他們那裡。

特別是中祖留下詩歌之地。

一切謎團,在四六一七年夏揭幕。

古縣新安,崤山支脈。

一夥體驗戶外,露營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這裡。

他們在一處被雨水沖刷的偏僻山谷中,發現奇異。

鐵鍬敲擊!

起初以爲是一塊金屬。

無意中鏟開以後,露出的地方越來越大。

越挖越覺得不對勁。

因爲這是棺材蓋的雛形。

上面的花紋清晰可見,古樸、滄桑,充滿歲月的痕跡!

能銅棺而葬,這是大事。組織學生露營的老師,立刻上報。

銅棺出,墓誌銘現。

還有幾處普通棺槨,雖然墓葬小,但與史書完全吻合。

據說中祖的陪葬品,僅僅是親手書寫的書籍、詩詞歌賦、科學成就。

在這個時代,中祖真跡,價值連城。

但沒有人敢直接開棺。

從出土的墓誌銘、石碑。

再加上巧奪天工的銅棺。有李楓、李奕、李淞的親筆雕刻。

墓誌銘的刻字,出自“楊體”。

楊體的主人爲楊虛靜,他與顏真卿齊名,也是當時朝中最有威望的學者,官至文部尚書。

基本上確定這是世人尋找一千年的中祖墓。

當天,世界震驚!

不少學者甚至從火星趕過來。

不久後,學者們從姜月瑤、裴靈溪、霜兒、長離的棺槨中,再次輔證這是中祖墓無疑。

疑團終於解開。

但主流的民意,竟然是不允許開青銅棺。

必須重新原地回葬,繼續讓中祖長眠。

因爲中祖本意就是與妻子們尋一寧靜之所。

後人不能冒犯。

以至於短短時間,民意一邊倒。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最終,青銅棺材,又重新入土。

李瑄的妻子們,也重葬同穴。

爲防止不軌者破壞,新安的崤山支脈外圍,有軍隊駐紮。

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每日有百萬計的人,心懷虔誠,到達新安,緬懷這位功蓋三皇五帝,“開天闢地”的君王……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2章 寧遠將軍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89章 王昌齡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2章 大案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58章 頭破血流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89章 王昌齡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7章 楊玉環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89章 王昌齡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9章 軍中訓練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61章 前鋒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84章 長離第24章 廣運潭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5章 大勝第106章 積石軍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2章 寧遠將軍
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2章 寧遠將軍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89章 王昌齡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2章 大案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58章 頭破血流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89章 王昌齡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7章 楊玉環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89章 王昌齡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9章 軍中訓練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61章 前鋒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84章 長離第24章 廣運潭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5章 大勝第106章 積石軍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2章 寧遠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