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

三教聖城耶路撒冷,又迎來新的思想。

來自東方的天可汗,不僅僅是征服這裡,而是帶來更爲解放的精神,更先進的思想。

這注定是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乾元十二載,三月。

李瑄帶太子李奕、燕王李淞,至地中海邊。

站於地中海之畔,遙望無垠海面,只見海天一色,波瀾壯闊。海浪如聯綿起伏的山巒,一波接着一波洶涌襲來。

時而如萬馬齊喑,平靜之下暗流涌動;時而似雷霆震怒,狂風掀起驚濤駭浪。

“奕兒、淞兒,你們覺得地中海算龐大嗎?”

李瑄又向李奕和李淞提問。

“兒臣未見過地中海的全貌,不敢胡亂揣測。”

這是李淞的回答。

他本就對兵法、戰爭更有興趣,對這些沒有什麼想法。

李淞只是遺憾此次遠征,父皇沒有讓他上戰場。

父皇十六歲的時候就能馳騁草原,雪滿弓刀,一戰擒雙可汗。

他已經長大了。

“回父皇,兒臣認爲地中海不算龐大。”

一向穩重的李奕卻如此回答。

“爲何這麼說?”

李瑄又饒有興趣地反問。

他熟記後世的地圖,知道地中海的具體大小。

“從鯨島,到河北的沿海,到齊魯蓬萊,再到江南錢塘,最後至福建嶺南。這些海洋全部連接在一起,應該同處一個海。兒臣在羅馬、大食的書籍上,未看出地中海比我們中原的東、南沿海要寬廣。”

李奕如此向李瑄回答道。

“啪……”

李瑄拍了拍手掌,非常欣慰。

雖然問題很簡單,但李瑄相信大唐的許多文武百官都答不上來,這說明他的兒子眼界寬廣,懂得去思考問題。

“地中海,遠遠不如我們大唐東部的大洋寬廣。這是一條繁華的商貿海域。我大唐掌握迦太基地區、利比亞地區、埃及地區、敘利亞地區,這地中海就有我大唐的一席之地。而天下雖大,西方人,也僅僅剩下一洲而已。”

李瑄向李奕、李淞說道。

在地理大發現前,原住民將他們所知的世界分爲三部分。

亞細亞、歐羅巴,以及北非地區的利比亞。

如果東方文明主宰世界,就不可能再沿用這樣的劃分。

而地理大發現,一定是被華夏發現。

大唐要用自己的文化,劃分出大洲大洋。

“奕兒、淞兒,爲父一直強調,我們所在的世界是球形,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運動,自西向東公轉。這個球形的自轉,產生了白晝與黑夜的交替,而圍繞太陽公轉,又產生了春夏秋冬的交替。”

“比如現在,看天空中的太陽,像是辰時。但長安或許已經是下午。”

“天文地理博大精深,永無止境。如我們華夏,也僅僅知道東海之東有扶桑,南海附近有一些島嶼小國。比西方人並不多知道多少。”

“從客觀上講,我們所居住的世界絕對不是西方人口中的亞細亞、歐羅巴,還有利比亞、埃及這些。一定還有我們未探索到的大陸。”

“一旦世界加速變化,總會出現許多無法捉摸的事情。盛極必衰,真有天數所在嗎?我們華夏的巔峰,終會落幕嗎?即便不願意承認,但總會有那一天,所以我們要自強不息,不斷變革。不斷融合其他部落,建立大華夏民族,在歷史的革命中,整合全球的資源。如果大海深處沒有敵人,就將目光放向星辰大海……”

“總有一個節點,人類無所不能……”

李瑄語重心長地向李奕和李淞說道。

這些李奕能聽懂。

飄渺卻又有邏輯,使李奕滿目崇拜。

他一直認爲他的父皇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父皇,我們如何才能讓子民們驗證您所說的宏大呢?”

李奕向李瑄詢問道。

連李奕都側耳傾聽。

“建立可供在海洋上長期航行的海船,開啓大航海。有目的性地圍繞大陸航行,用實踐去證明世界是球體。並且去尋找新大陸,探索新大陸,將更多的農作物帶到中原,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

李瑄緩緩回答道:“歷史是由人開創的,那是我們將來的棲息地之一。”

這一點,自他登基以來,就開始準備。

提前七八百年進行大航海,可能會出現不可控制的因素。

但李瑄知道,必須要這麼做。他們華夏人一定能完成這個使命。

此次西征,李瑄物色了一名叫做馬燧的錦衣衛金龍司萬戶。

他是歷史上的一流名將,因機緣巧合,加入錦衣衛中。

馬燧會多種語言,又學習了波斯語、羅馬語。

李瑄提拔他爲少將,讓他多學習天文、水文知識,表示會重用他。

現馬燧雖名義上還是錦衣衛金龍司的萬戶,實際上已經脫離錦衣衛。

李瑄讓馬燧到達安條克,徵集船隻,率領兩千禁軍,登陸塞浦路斯島,將地中海上這個重要的島嶼佔據,磨礪他水戰能力。

不久後,李瑄還會令馬燧穿梭地中海,到達迦太基。

能開創歷史的人,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

歷史上的馬燧,以治軍嚴謹,作戰靈活而著稱。

他在治理地方的時候也柔和愛民,得到百姓的敬服。

馬燧是文人出身,曾經與幾個兄長在讀書的時候,就感嘆道:國家將有難了,英雄應立功於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當儒生呢!

後來果然出現安祿山叛亂。

在這個時空,馬燧加入錦衣衛以來,於除賤爲良時立下大功,滅回紇之戰又作爲特使,說服薛延陀等部臣服。

李瑄認爲馬燧是擁有勇氣和智慧的。

“聞父皇之言,知父皇之事,三千年來的聖哲,也遠遠不及。兒臣願傾盡全力輔佐父皇,完成父皇理想中的國度。”

李奕向李瑄拱手。

“爲父相信奕兒。”

李瑄在海邊拍了拍李奕的肩膀。

相信李奕能繼承他的理想與事業。

在華夏,只要有了第一次,後面的皇帝若有雄心,就會朝着那個方向一直前進。

……

幾日後,一則噩耗從長安傳來。

大唐的第一任首席宰相李峴,於去年冬天,在長安病逝。

王昌齡重病纏身,向李瑄請辭,不能再入政事堂。岑參也臥病不起,這讓李瑄非常難過。

跟隨他打天下的老人們,一個個離去,一個個老去……

以後也只能在凌煙閣中,思念他們。

李瑄無法返回參加李峴的葬禮,只能在將聖令傳至長安時,表達哀悼。以期望王昌齡和岑參能平安渡過此劫。

他猛然發現,自己離開長安,已經三個春秋。

但他還不能立刻回去。

他若離開地中海,便不可能再來。

他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前往埃及,前往迦太基巡視。

待局勢穩定,再起駕回長安。

不過李瑄已經向太上皇李適之傳達詔書。

乾元十三載,是換屆的時刻。

首席宰相劉晏,任期滿罷相,授太師。

他完成“八加四”或“四加八”的制度,一共擔任十二年宰相,功不可沒。

中書令顏真卿任期滿,罷相,授司徒。

大書法家顏真卿,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

王昌齡也因病辭去相位,授司空。

李瑄令只擔任過一個任期的李泌爲尚書右僕射,爲首席宰相。

如不出意外,李泌將任第四、第五屆首席宰相。

張鎬爲尚書右僕射,二號宰相。

路嗣恭爲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爲三號宰相。

段秀實繼續擔任兵部尚書,參知政事,開始第二個任期。

拜劉單爲中書令,參知政事,爲五號宰相。

拜常袞爲侍中,參知政事,爲六號宰相。

令第五琦爲商部尚書,參知政事,爲七號宰相。

之前的宰相爲戶部尚書,由王昌齡擔任。現調整爲商部尚書。

第五琦還兼任大唐中央銀行的行長。

這是爲正式發行金幣、銀幣做準備!

尚書、侍郎,李瑄也進行輪換,該提拔的提拔,該退休的退休。

爲保證換屆順利進行,李瑄向南霽雲、薛錯、羅興下達密詔,令關中、長安、洛陽、河南、山西等地軍隊、禁軍進入戰備狀態,便宜行事。

畢竟權力久握,會不願意鬆開。

雖然可能性很低,但還是要以防萬一。

李瑄在軍中、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世家大族、宗室勢力對上李瑄,猶如蚍蜉撼樹。

即便李瑄不在長安,但長安一直在李瑄影響之下。

四月,耶路撒冷的貴族爲取悅李瑄,上書爲天可汗雕刻“聖像”,置於耶路撒冷城的中心。

李瑄覺得這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接受這些貴族的好意。

他還開玩笑似地向李奕說:“如果有一天,我的雕像被百姓推倒砸碎,代表大唐失去耶路撒冷。”

四月中旬,李晟征服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大部分地區,殲滅一些漏網之魚,逮捕數萬大食教徒。

使得當地貴族的效忠。

李晟親眼見證貴族們向天可汗的方向跪拜。

這使大唐亞美尼亞地區的疆土,徹底與羅馬帝國接壤。

羅馬帝國士卒不敢逾越。

大唐佔據整條底格里斯河和大部分幼發拉底河。

同一時間,君士坦丁五世派遣的特使阿波加斯到達耶路撒冷拜見李瑄。

雖是故人相遇,但之前的友好已然不在。

阿波加斯再看到李瑄的時候,不見之前的厚重。

他從李瑄的字裡行間,讀出一種霸氣。

見耶路撒冷的百姓要爲李瑄雕刻“聖像”,令阿波加斯心驚。

他覺得李瑄已經收攏了耶路撒冷的大部分民心。

與李瑄提盟約,沒有絲毫意義。

以免大唐趁兵鋒正盛時攻擊羅馬帝國,阿波加斯也只能迎合。

他祝賀大唐滅亡大食帝國,並轉達君士坦丁五世的敬意。

李瑄不想在這個時候入主羅馬帝國,現最關鍵的是將軟柿子北非拿下。

士卒遠征很疲憊,需要休養。

也不能將戰線拉長,使補給更困難。

李瑄收下羅馬帝國帶來的禮物,表示雙方是“堅不可摧”的盟友。

並向羅馬帝國表示商議絲綢之路的商路事宜,讓這片大地上重現繁華。

羅馬帝國不敢拒絕,阿波加斯代表君士坦丁五世同意貿易往來。

現在的羅馬帝國只能在戰勝保加利亞汗國後韜光養晦。

李瑄讓李光弼與阿波加斯商議,確定兩國邊界線,不能侵犯。

但誰都知道,這種盟約只是一張廢紙。

阿波加斯也在耶路撒冷逐漸明白大唐的可怕。

天可汗在決戰大食帝國之前,第二次征服波斯王國,確立大後方的穩固。

然後用一種“天雷地火”,輕而易舉打敗大食帝國。

各路聯軍連戰連捷,摧枯拉朽。

這種“天雷地火”如果用在羅馬帝國身上,怕也是四分五裂的下場。

由此,阿波加斯表面上對天可汗更加尊重。

阿波加斯在耶路撒冷待一個月後,馬不停蹄地回到馬其頓軍區,將出使的結果告訴君士坦丁堡。

現在羅馬帝國根本沒有任何戰勝唐軍的可能。

君士坦丁五世意識到嚴重性,下令約束邊界軍區的士兵,萬不可與唐軍起衝突。

雅典有一名國色天香的美女,叫伊琳娜,她才十八歲,血脈高貴,十分聰慧。

整個羅馬帝國沒有女子比她更漂亮,更吸引人。

本來君士坦丁五世準備選伊琳娜爲自己的兒子的妻子。

阿波加斯建議君士坦丁五世將伊琳娜收爲女兒,封爲羅馬帝國的公主。

送至耶路撒冷,成爲天可汗的妃子,以表示兩國友好。

男人都好色,英明神武的天可汗肯定也不例外。

只要天可汗被伊琳娜吸引,羅馬帝國就能贏得時間。

這種和親可不是中原特有的政策。

羅馬人一直自視甚高,認爲自己是文明人,而四方是蠻子。

如蘇威匯人、阿得魯斯人,法蘭克人、阿勒曼尼人、撒克遜人、斯拉夫人、保加爾人等等,在羅馬人眼中,一個比一個野蠻。

但就是這些野蠻人,逼迫得羅馬帝國上貢,也屢屢嫁公主於蠻族首領,與他們看不起的“野蠻人”和親。

古羅馬帝國是,今羅馬帝國也是。

以至於現在保加利亞汗國能騎在羅馬帝國臉上輸出,一度上羅馬帝國狼狽。

君士坦丁五世忍辱同意和親。

不久後,阿波加斯會親自護送伊琳娜公主,再次到達兩河流域。

他向伊琳娜傳播羅馬人的精神,表達羅馬帝國當前的困境。

如果伊琳娜受寵,勸說天可汗,不要進犯羅馬帝國。

一個女人去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伊琳娜被從雅典接到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也充滿迷茫……

……

六月,馬燧正式帶領艦隊從安條克出發,進攻塞浦路斯島。

他突然襲擊,島上的大食人防不勝防。

在精銳的弓弩下,很快就崩潰。

大唐佔領塞浦路斯島。

七月,馬璘佔領埃及主要區域。

無數大食教徒向西逃跑,當地貴族宣佈臣服天可汗,並向遠征軍獻上糧食,以求平安。

馬璘沒有冒進,他要保證後勤的暢通。

在佔領埃及後,向李瑄稟告……

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293章 天將軍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15章 大勝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章 華山金礦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6章 回樂城中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55章 頗黎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章 看花馬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57章 甲騎衝陣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0章 建立威勢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章 華山金礦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02章 南霽雲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9章 軍中訓練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73章 威震草原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26章 回樂城中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章 李適之
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293章 天將軍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15章 大勝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章 華山金礦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6章 回樂城中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55章 頗黎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章 看花馬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57章 甲騎衝陣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30章 建立威勢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章 華山金礦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02章 南霽雲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9章 軍中訓練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73章 威震草原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26章 回樂城中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章 李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