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蹊蹺的海賊

第92章 蹊蹺的海賊

在北方還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南方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臨海郡樂安縣境內,括蒼山下。

人人披甲,上萬騎一起出現景象,讓南方吳地百姓非常震撼。

江南水鄉,何時出現過這種壯觀景象?

而且千牛衛不論是皮甲,還是明光甲,都鮮豔明亮,美輪美奐。

地方郡縣的兵士,和這一比,簡直跟散兵遊勇一樣。

起初鄉民們還很害怕這麼多騎兵。

但士兵駐紮在鎮外,秋毫無犯。鄉民們才寬心許多,停留的時候,會駐足觀看。

“長者留步……”

來到樂安的第二日,李瑄率領親衛來到田間,他看到一名扛着鋤頭的老農後,攔住詢問。

從洛陽出發,用一個月時間,終於來到臨海郡。

士兵們長途跋涉,人困馬乏,李瑄決定在這裡休整幾日。

“敢問將軍有何吩咐?”

老農看李瑄甲冑明亮,英武不凡,趕緊拜道。

“長者可聽說過海賊?”

李瑄向老農問道。

“聽過,大海邊有百姓逃難到我們這裡。”

長者向李瑄回答道。

樂安縣距離海邊挺遠的,他雖年過花甲,卻一輩子都未到過海邊。

只是聽搬遷過來的人說,那裡有海賊,殺人劫貨,十分兇殘。

“長者可認識從海邊逃難過來的百姓。”

李瑄又問道。

海賊只能在沿海行兇,不可能離開海岸超過三十里。

李瑄所在地方距離海邊有二百里,海盜的眼線不可能佈置在這裡。

而且海盜吳令光活動在餘姚、臨海這漫長的海岸線上,不一定會在二百里外的海邊。

“認識一家,就在我們鎮上,他們是三年前搬過來的。”

老農向李瑄回答道。

“勞長者放下手中事務,將我帶過去!”

李瑄取出一串錢幣,遞給老者。

“將軍使不得。”

老農不敢收下。

“這是應該的。”李瑄強行將錢幣塞到老農的手中。

老農激動,趕緊帶着明溪鄉元橋裡。

明溪鄉建在樂安溪的支流旁。石橋古樹,白牆綠瓦,但戶與戶之間極爲散亂,又沒有花樹點綴,顯得很簡約。

可能這不是繁華地帶,與李瑄想象中的江南有所不同。

他們來到一處用柴木圍城院落的人家,院中有一株柳樹,院內有一隻母雞帶着一羣小雞在滿地尋食。

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在角落裡捏着泥人,自得其樂。

一名黝黑的男子,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正用竹條編着籠子。

“咚咚!”

“誰啊?”

小扣柴門後,編籠子的男子頭也不回地迴應道。

“孫六,遠方的將軍要來問你一些事情。”

老農迴應一句。

“噢……”

那個被稱爲孫六的黝黑男子轉頭,看到柴門外的李瑄等人。

他知道這是駐紮在鎮外的騎兵大軍,連縣令都要點頭哈腰問候的大人物。

身爲小民的孫六不敢怠慢,立刻放下編到一半的籠子,將柴門打開。

“草民叩見將軍!”

孫六向李瑄下拜的時候,被李瑄扶正,並笑道:“是我有事向你詢問,禮節就不必了。”

“將軍請坐。”

“將軍光臨寒舍,可惜家中只有清茶。”

將李瑄請入屋後,孫六的妻子爲李瑄倒一碗清茶。

“有心了!”

李瑄喝一口清茶,向孫六詢問:“聽說你是因躲避海盜,搬遷至明溪鄉?”

“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寧海縣海遊鄉。”

孫六向李瑄回答道,眼中充滿回憶。

海遊鄉雖不是最靠海邊,但是在那裡有他家數十畝田地。

因爲海賊橫行,使他們不得不放棄良田,遠走他鄉。

在這括蒼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幾畝地,再加上編一些籠子,去城中賣錢,吃不飽也餓不死。

“海盜有無寇侵過那裡。”

李瑄又問孫六。

他打算先從民間打聽一下境況,再觀看郡府的檔案記錄。

海盜能爲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開元二十七年和開元二十九年,海賊先後寇掠海遊鎮,據說去年海賊又去那裡,還殺了不少人,劫走婦女。”

孫六義憤填膺的說道,語氣中包含着對海賊的痛恨。

“現在海遊鎮應該沒有百姓了吧!”

李瑄思考腦海中早已記下的地圖。

既然海賊勢大,官府必然要將百姓往內遷,再分田地。

吳令光主要在臨海、餘姚兩郡活動,就代表他在這兩郡附近的哪個島嶼上窩着。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羣島)的哪一座島嶼上。

“鄉親們還有不少留在海遊鄉,像我這樣逃離的並沒有多少。”

孫六回答道。

“這是爲何?海賊三番兩次入侵海遊鎮,一定是他們的線人發現海遊鎮人煙密集。如果海遊鎮的百姓不遷走,海賊遲早還會再來!”

李瑄對此很不解。

但對於李瑄的詢問,孫六支支吾吾,卻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開李瑄的言語。

“伱儘可直言,我是千牛衛將軍,從長安而來,是爲剿滅海賊,手裡還持着天子之劍,任何阻擋我剿滅海賊的人,都可以先斬後奏!”

李瑄知道孫六有難言之隱,安撫他道。

“將軍,海遊鄉每一戶要繳納五貫錢,才允許遷走,然後分配十來畝地。否則離開海遊鄉,只能當流民了。我們一家砸鍋賣鐵,才湊齊五貫錢,能來到樂安縣分十畝田地。”

孫六害怕,只能將前因後果說出。

“有這樣的事情?”

李瑄心中怒氣升騰:“朝廷眼中納稅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顧百姓死活,難怪會有數千海賊,難怪八年沒有平定!”

但李瑄保持克制。

江南東道的採訪使,可是剛參與吏部受賄的大案。

地方官吏向採訪使等所受賄賂,原來是這樣而來。 有道是官逼民反!連貞觀年間都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更何況是開元天寶。

只不過這些農民起義規模不大,很快就被撲滅。

如果沒有英明的人領導,那些被逼瘋了的百姓,可能連豪強這一關都過不去。

李瑄相信海賊中,肯定有一批沒有道德底線的十惡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劍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他們走投無路,被裹挾在這洪流之中。

“唉!草民還聽說官府有能力剿滅海賊,但他們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盜老巢。草民懷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盜是同夥!”

孫六像是打開話匣子一樣,將心中的話都告訴李瑄。

可能是懷着一絲希望,讓朝廷知道這件事。

“台州”是改州爲郡前的名字,才實行這個政策兩年,本地百姓一時無法改口。

“這是爲何?將海盜剿滅,屬於大功一件啊?”

李瑄覺得孫六是胡亂臆想。

官府和海盜同夥,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

李瑄並不贊成孫六的話。如果真那樣,歷史上裴敦復絕對無法平定海賊。

“這可不是草民胡說。海賊寇掠海遊鄉的時候,連續兩次,都是海賊走了多時,郡兵縣兵纔來。我們明明已經提前傳訊,按照時間,最起碼縣兵是能趕過來的。”

“有好幾次,海賊連着寇掠幾個鄉,卻無郡兵來!”

“還有,都知道海賊猖狂,郡兵整日呆在郡城中,從不在海邊巡視。我們的鄉佐里正,多次請求郡兵駐紮在沿海地方,可他們就是不肯。一直是我們里正組織鄉親在海邊日夜巡視。”

“八年了啊!將軍你說,他們是不是故意的!”

孫六越說越激動,他拍着桌子,發泄着憤懣。

李瑄的眉頭逐漸凝起來。

他突然發現孫六的話有邏輯。

海賊再囂張,也是賊寇,興風作浪八年,地方官府總能找到一點線索。

可每次上奏,就說海賊侵略,勢大無可阻擋。

還有就是郡兵平賊的速度。

按理說這種時候,郡兵就得在海邊巡邏,可偏偏是百姓巡視。

還出現海賊連寇幾個鄉離譜事情!

現在吳令光勢大,但吳令光剛起勢的時候,只帶着親族十幾人。

在壯大的過程中,卻沒有被遏制過。

這些事情和概念,衝擊着李瑄的腦海,讓他難以理解。

總歸,李瑄覺得官府有問題。

他需要了解更多。

而且不能聽信地方官府的說辭。

“阿爺,餓了……”

兩個滿臉泥漿的小兒子跑到屋內輕喊一聲,打斷李瑄的思緒。

李瑄笑了一下,孫六還沒說話,李瑄就讓張興拿出一包牛肉乾,讓孩子們吃。

足足有兩斤重。

“好香啊!”

自搬家以來貧寒,哪見過這種,兩個孩子看着牛肉乾流口水。

孫六萬分感謝,他的妻子將兩個孩子抱出去,洗手洗臉。

半個時辰後,李瑄離開孫六的家中。

李瑄還了解更多信息。

漁民們爲此無法出海,斷了生計。

而且李瑄還得知重要消息,海賊每次劫掠,不止一波。他們人數衆多,大小船隻上百艘,一連數個地方,都是他們的劫掠地。

他們劫掠以糧食爲主,家中耕牛、羊、豬、驢、雞鴨鵝,甚至狗,一律搶走,粒米不留。

但凡婦女有幾分姿色,都會被掠走。

有的海賊脾氣很大,動輒殺人,燒燬房屋。

李瑄臨走前,留給孫六兩貫錢,多謝他們的款待。

這讓孫六夫妻感激涕零。

他們也希望李瑄能儘早蕩平海患,以告慰死去鄉民的在天之靈。

“你們對此次剿滅海賊,有什麼看法嗎?”

回到軍營後,李瑄將李丘銘、陳琥兩個左千牛衛中郎將,還有一衆郎將叫過來,開軍事會議。

這是李瑄第一次在平海賊上,詢問他們的意見。

“將軍,我們兵強馬壯,可以探查消息,一旦得知哪裡有賊侵略,立刻奔襲過去,哪怕最終只抓到幾個海賊,我們也能得知他們的老巢所在,那樣賊寇就不足爲懼了。”

李丘銘最先向李瑄說道。

一個多月以來,他挨軍棍的傷已經痊癒。

他現在看到李瑄就害怕,再也不敢頂嘴招惹。

“也算一個方法吧!陳將軍,你怎麼看?”

李瑄對李丘銘的計策無感,又問陳琥。

主要是經過對孫六的問詢,改變他一些看法。

“據說臨海郡的郡兵、縣兵,加起來有一千多人。雖數量不及海賊,但配備弓箭、強弩,在陸地上與海賊有一戰之力。可現在海賊遲遲未滅,應該將臨海的別駕召過來問問與海賊戰鬥的具體情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陳琥沒有妄下定論,請求李瑄再瞭解一下海賊的戰鬥力。

“可以!”

李瑄點了點頭,道:“我們停靠在括蒼山附近,臨海郡的太守應該快到了。”

他奉聖人之令,率兵平海寇,每到一個郡縣,地方太守都會來見他,不管是出於禮節,還是其他方面。

果然,午時過後,臨海太守黃望衡帶着臨海長史、臨海別駕一起,從臨海城趕來。

他們本想在臨海城接待李瑄,沒想到李瑄連樂安城都沒進去,所以只能坐車前來。

“拜見李將軍!”

黃望衡帶着屬官拜見李瑄。

他們都知道李瑄年齡雖小,可不是省油的燈。

李瑄的父親是當今如日中天的李適之,自身又建立天功,深受皇帝寵愛。

而且江南東道採訪使被召回罷免的消息,也傳到他們的耳中。現在朝廷派遣的監察御史,還在丹陽郡視察,說不定不久後就會來到這裡。

“免禮,營帳簡陋,諸位坐吧!”

李瑄讓他們在營帳內的胡凳上坐下。

從孫六口中瞭解一些情況後,李瑄對臨海郡的官吏很不滿。

這些人中,必然有魚肉百姓者,說不定黃望衡也在其中。

“將軍您遠道而來,何不進入臨海城,讓我們好生款待。”黃望衡尷尬地坐下後,笑着對李瑄拱手。

“聖人憂賊,爲人臣者敢不盡心呢?”李瑄話裡有話地說道。

暗暗指責這些人,爲何能讓吳令光囂張八年?

“李將軍勇猛,此次吳令光一定無法再猖狂下去!”黃望衡訕訕一笑。

他主政臨海郡已三年,李瑄這話明顯是在點他。但李瑄的身份和權勢,令他無從反駁。

“八年來,郡兵和海賊鬥過幾次?傷亡如何?”

雙方沉默片刻後,李瑄又問黃望衡,打破氣氛。

“唉!海賊行動矯健,撤退乾脆。他們稍微一劫掠就乘船離開,郡兵很難堵住他們。”

黃望衡嘆息一聲,滿臉無可奈何的樣子。

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84章 長離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5章 大勝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6章 再遇薛錯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49章 賣馬人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56章 唐軍陣形第5章 興慶宮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12章 大案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完結感言新書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58章 裴靈溪第84章 長離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完結感言新書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
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84章 長離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5章 大勝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6章 再遇薛錯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49章 賣馬人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56章 唐軍陣形第5章 興慶宮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12章 大案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完結感言新書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58章 裴靈溪第84章 長離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完結感言新書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