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

現在的英聯邦首腦會議,無非就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剛剛獨立的尼日利亞,在加上印度。在艾倫威爾遜英美首腦會議奮筆疾書的時候,尼赫魯已經到了倫敦。

艾倫威爾遜進入內閣秘書辦公室,向諾曼·布魯克出示了關於英聯邦機構的改組,增加英聯邦凝聚力的計劃書。

此時此刻正是時候,尤其是尼赫魯需要英聯邦國家支持的時機,不應該被浪費。

設立負責英聯邦互相溝通的秘書處,組織成員國間的協商和合作、交流情況、組織會議等。

秘書長每五年改選一次,可連任。當然白廳全體同仁都相信,沒有人比諾曼·布魯克更加適合英聯邦秘書長的職務。

計劃書當中,還有英聯邦基金會及其他組織:英聯邦基金會改組成一個國際基金組織,資金由成員國政府提供,用於推動英聯邦內專業及其他非政府間的更密切的合作。

英聯邦研究所主要靠英政府資助,通過舉辦展覽、講座、放映電影、開放圖書館等活動促進人們對英聯邦的瞭解……

此外,還有一些專業性組織,如英聯邦議會協會、英聯邦新聞聯盟、英聯邦廣播協會、英聯邦青年交流理事會、英聯邦體育運動聯合會和英聯邦藝術協會等。

“英聯邦的紐帶是我們尊貴的女王陛下,和這一屆政府是誰。倒是沒什麼關係。”艾倫威爾遜侃侃而談,他就是這麼認爲的,把討厭的政客影響排除在外,就是對英國有利的好事。

諾曼·布魯克很滿意繼任者的用心之舉,對此表達了讚賞,“艾倫,你一定會是一個成功的內閣秘書長。”

“我怎麼敢和無上之權威相比,只是盡力而爲。”艾倫威爾遜一臉的謙虛。

本次英聯邦總理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當然是印度被揍了。誰都知道大英帝國出現的基礎就是印度,在刨除白人自治領之外,印度的地位是超過其他殖民地的。

當然現在印度的地位已經被取代了,馬來亞已經成了當初的印度,而且遠遠超過。

就在此時此刻,馬來亞的鋼鐵產量超過一九六二年印度的七倍。也超過了英國本土一千萬噸。

事實上沒人比英國更加明白,鋼鐵產量對一個國家的強大有什麼作用。

人們都知道,一戰前的世界是不列顛治世的時代,德國和美國人是挑戰者。工業指標上兩國先後超越了英國,但英國其實對德國的超越並不在意。

因爲英國有廣大的殖民地作爲後盾,打德國可能不容易,但絕對不會輸。

但一九零一年,英國輿論對一件事討論了很長時間,那就是摩根收購卡耐基鋼鐵公司,組建了美國鋼鐵公司,不論是摩根的收購資金,還是隨後美國鋼鐵公司的產能,都讓英國各界大爲震驚。

這是英國第一次認識到,美國不是有潛力超過英國,而是已經付之於行動了。

美國鋼鐵的發展,必須得益於五大湖區的鐵礦,比英國本土的鐵礦石高出很多。

就如同現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遠遠超過美國的鐵礦石一樣,優質的鐵礦石會節省額外成本,古晉鋼鐵基地就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上。

三千五百萬噸的年度產能,也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其中也有依託於帝國特惠制的部分,因爲澳大利亞提供的優質特礦石,古晉鋼鐵基地會應澳大利亞的需求,進行一定份額的分配,供應澳大利亞的需求。

珀斯的蓬勃發展,就有古晉鋼鐵基地的功勞,古晉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輸送五百萬噸鋼材,作爲兩國建設的支持。彙報就是澳新兩國必須和英國一起,保證馬來亞的安全。

“盡力而爲可能是謙虛了,你不是剛剛在杜勒斯面前,堅定的維護了英國的利益麼?”諾曼·布魯克微微一笑道,“當然我也同意,法國的態度,在英國平衡美國這一方面是有作用的。不過你說的也太危言聳聽了,歐洲的局勢沒危險到那個地步。”

“是的,諾曼爵士。”艾倫威爾遜也認爲,北約面對華約並不是劣勢。當然前提是別打起來,僅僅是對峙的話這麼說沒問題。

至於幾十年後,可完全就是優勢局。真正的劣勢局在東亞,美國早東亞有英法德意這種實力選手麼?根本沒有,華盛頓不會認爲日韓就夠用了吧?

這兩位選手,就相當於北約的對峙線在法國邊境,美國依靠的盟友只有英法兩國,這還對抗什麼,歐洲都快丟光了。

本次英聯邦總理會議,出席的國家含金量也是相當高的,除了澳新加之外,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自然不用多說,有聲有色的大國。

對於本次印度的戰敗,在總理會議開幕之際,大多數輿論都表達了同情,當然言論自由的社會,幸災樂禍的聲音也並不罕見,尼赫魯可以不滿,但誰讓你菜呢。

艾登首相也對尼赫魯表達了充分的禮遇,不過艾倫威爾遜看來,原因在於印度將要將明年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五用作軍事開支,這麼一條消息。

以冷戰時期,財政支出佔據五分之一的經濟總量來計算,印度明年將有超過十億英鎊的軍事開支,這已經是儘量往低了估算,如果樂觀一些,這可能是二十億英鎊的總量。

一個大蛋糕此時就擺在英國面前,對於才寬裕了沒幾年的英國軍工企業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艾登當然是極爲上心。

尼赫魯得到的禮遇也就理所應當了,在英聯邦總理會議上,尼赫魯表示印度受到了欺騙,聲淚俱下的維繫着印度的尊嚴。

其他總理自然是表示了理解,願意提供一切道義上的支持,除了幫忙。

既然印度已經不再是殖民地狀態,印度的安全自然將要自己負責,做生意是可以的,但是要明碼標價,按照市場經濟來。

蹲在電視面前看新聞的艾倫威爾遜,一副認真的神色,在電視上接收消息,有些不符合外交部常務次長的職位,但此時他也沒辦法,他又不是英聯邦秘書長,昨天接待了印度軍事代表團之後,就沒他什麼事了。

就連印度的軍方代表,主要都是蒙巴頓元帥接待的,他不過就是聽着岳父大人怎麼吹牛逼,如果自己在的話,絕對會換一套戰略轉進的方案,然後看着印度人說,“高,實在是高……”

這種太君和翻譯官的戲碼就很沒意思,類似五星天皇作風的蒙巴頓,和麥天皇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麥天皇已經翻車了,蒙巴頓還沒有。

反正艾倫威爾遜是不知道,山地戰是怎麼和英印軍團反攻緬甸的戰略聯繫在一起的,但蒙巴頓說從前的戰例可以吸取經驗,印度人又不住的點頭,那可能真的有經驗可以吸取。

“親愛的,吃飯了。”費雯麗依在門口,對着自己的男人發出呼喚。

桌上有四大盤牛裡脊,六大盤燴雞塊,還有煨小牛肉,三隻羊腿,當中一隻好看的烤乳豬,四邊是香腸加酸模菜。

四角擺着長頸大肚的玻璃瓶,裡面裝了燒酒。細頸瓶裡的甜蘋果酒,圍着瓶塞浮起了厚厚的泡沫;每個玻璃杯都先斟滿了酒,還有幾大盤黃奶酪,上面一層光溜溜的,寫下費雯麗的名字,只要桌子稍微一動,奶酪就會晃盪。

桌子中間的大蛋糕,中間堆成一座城堡,周圍是、杏仁、葡萄乾、桔塊精製的玲瓏堡壘;最後,上面一層是綠油油的一片假草地,有假石,有果醬做的湖泊,有榛子殼做的小船,還看得見一個小愛神在打鞦韆,鞦韆架是巧克力做的,兩根柱子的頂上有兩朵真正的玫瑰花蕾,那就是蛋糕峰頂的圓球了。

“生日快樂,薇薇安。”艾倫威爾遜主動舉杯致意,然後衝着在場的另外一個男士點頭致意,“多吃一點,你母親準備了這麼多美食。”

“我會的!”大衛眼看着眼前一對男女四目相對舉杯,心裡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多餘。

怎麼可能多餘呢,但實際上也確實沒這麼重要,費雯麗作爲英印電影演員協會的名譽主席,昨天剛剛榮升英聯邦藝術協會主席,心情可謂大好。

大英國寶一直興致盎然,晚上讓艾倫威爾遜前往熟悉的水草豐美之地。

“大衛都這麼大了。”趴在艾倫威爾遜的身上,髮絲落在胸口,費雯麗不由得感嘆,“我正在向印度募捐,希望能夠幫一點忙。”

“你想做什麼都行。這不過是民間交流範疇。”艾倫威爾遜沒有阻止,印度人從個體的範疇,算是比較好相處的。國家層面就另說了,油管五常之首就是過於維護印度了一些,一般不會對個體進行攻擊,惡毒程度遠在日韓之下。

艾倫威爾遜甚至相信,前幾年,印度人是真心高喊過,“中印親如兄弟!”絕非隨便喊喊。

費雯麗要在民間範疇幫幫忙,很容易就能收穫印度人的好感。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