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

如果知道正主此時就在柏林,艾倫威爾遜是沒這個膽量譏諷的,但他不知道。自認爲只不過是一次慣常的口嗨而已,能有什麼後果?

烏克蘭在蘇聯的工業體系當中佔有重要的一環,赫魯曉夫這個行政幹部來到柏林,可以讓謝皮洛夫充分了解本國的情況,在波茨坦做出權衡。

當天晚上謝皮洛夫就對赫魯曉夫說明了今天的情況,還提及了艾倫威爾遜的調侃,就是那句在西伯利亞種玉米,赫魯曉夫勃然大怒,叫囂着,“資本主義做不到,不代表社會主義做不到,我們本來就做資本主義做不到的事情。”

雖然強硬的表態了,但赫魯曉夫還是表示目前應該以大局爲重,從政治信仰上來說,赫魯曉夫真的信馬哲,從個人角度上來說,他雖然表現粗魯,但確實是一個厚道人。

該罵是要罵的,罵完之後還要繼續解決問題,表示飛機產業確實如同這個英國人所說,美國人是絕對不會賣的,眼前的機會應該抓住。

早在美國大蕭條時期,蘇聯航空代表團訪美,希望購買到美國的飛機和發動機。但美方對此相當冷淡,成交者僅僅是六百馬力的某型寇蒂斯產的發動機。

但作爲親善的表示,一架安特-四“蘇維埃國家號”飛機仍在一九二九年的秋天成功地實施了莫斯科——紐約之間的洲際飛行。

行程兩萬一千公里,耗時一個月。航空的發展已使蘇聯人躋身於空中競賽的世界舞臺,也賦於蘇聯人對外展示自己的機會。

發動機始終是飛機的心臟,儘管蘇聯當時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水平居其他國家之下,但對於這方面的研究與改進一直沒有放鬆過。

直到大蕭條連綿不絕,美國深陷泥潭數年之後,一九三七年蘇聯纔等到了真正的合作機會,赫魯曉夫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深知這樣一個機會如果從眼前溜走意味着什麼,上一次等待了八年,這一次呢?

當然今天的會談還導致了赫魯曉夫和謝皮洛夫都無法估量的後果,那就是艾倫威爾遜信心滿滿的表示蘇聯陣亡數字超過兩千萬這件事。

蘇聯的傷亡數字一直都是一個機密,莫斯科從來也沒有準備公佈遭到德國入侵造成的人口損失,可現在一個英國人這麼肯定蘇聯的陣亡數字超過兩千萬。

如果只是瞎說還好,如果是另外一種可能的話,那就不得不令人擔心了。

艾倫威爾遜要是言之有物的話,這說明在蘇聯內部,有一個和外國勢力勾結的間諜網存在,現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蘇聯受到慘重損失,正處在疑神疑鬼的階段。

因爲這一次艾倫威爾遜的口嗨,盧比揚卡的工作量又要加重了。

貝利亞同志在斯大林面前拍着胸脯保證,一定要影藏在偉大祖國軀體中的人民公敵挖出來。不讓帝國主義的陰謀得逞。

同樣這一天的會談,也通過電報傳到了柏林,出於國情原因,第二天才被送到了艾德禮首相面前,“他是不是以爲自己在和英屬印度的國大黨談判?”

電報上記錄艾倫威爾遜一身帝國主義的浩然正氣,讓艾德禮首相都不忍直視。

都懷疑是不是艾倫威爾遜在殖民地做大爺慣了,回到歐洲還沒有調整過來心態,第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訛詐蘇聯身上了?

“首相,談判並沒有破裂。”諾曼布魯克聽着首相滿懷擔憂的口吻,開口分析道,“實際上我們都明白,德軍在蘇聯的土地上肆虐四年,蘇聯肯定付出了比德國更大的代價。目前我們知道德國的人口損失是八百萬,比例在十分之一,蘇聯更高一點也屬於是合理的推測。”

“就算真的損失這麼大,蘇聯人也會否認的。”艾德禮首相開口道,“換我我也不會公佈。”

“這說明艾倫的訛詐是真實的,蘇聯真的受到了慘重的損失。”諾曼布魯克用肯定的口氣說道。

“如果蘇聯馬上就公佈了損失數字呢?”艾德禮首相一聽趕緊反問道。

“用謊言來掩蓋謊言,更加說明這件事的真實性。”諾曼布魯克還是剛剛的口吻,“我如果是蘇聯人,不會理會艾倫的話,維持之前的態度,不在訛詐上糾纏。”

第一天的會談,在倫敦和莫斯科造成了不同的後果,但這並沒有讓會談破裂。第二天艾倫威爾遜開始換一個角度繼續談判,就好像昨天訛詐的人不是他。

“如果英國方面可以讓蘇聯派出人員進行參觀和學習,這筆交易仍然有達成的可能。”謝皮洛夫提出了一個請求,並且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艾倫威爾遜。

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百臺發動機全額付款的事情還是可以談的。

並沒有昨天艾倫威爾遜的訛詐出現什麼問題,既然如此艾倫威爾遜就心中大定,之前的判斷沒有錯誤,有了這個底線,就可以得寸進尺了。

“發動機工廠蘇聯人已經去過了,至於派人學習?這件事大可不必。”艾倫威爾遜乾脆的拒絕道,“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如果蘇聯非要有這個要求的話,那麼出於平等的考慮,我個人覺得蘇聯身上也有值得大英帝國學習的地方,我們想參觀哈爾科夫坦克製造廠,不知道尊敬的盟友是否答應?”

“這個?”謝皮洛夫皺着眉頭,如果是一個資深的外交官,就要進行一番東拉西扯了。但謝皮洛夫還真的沒這方面的經驗,他是在宣傳部工作的。

哈爾科夫坦克製造廠可是T34坦克的搖籃,是蘇聯地面力量的支柱,和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相比,地面領域是蘇聯唯一佔據優勢的領域。空軍蘇聯也是劣勢,至於紅海軍就別提了,在英美面前只能說有,等於是沒有。

這一番希望派人去學習的提議,直接被艾倫威爾遜希望互相學習的反制頂了回來。

這一天的談判又沒有什麼結果,又是一天的循環,莫斯科和倫敦在出謀劃策,思考着破解辦法,要是謝皮洛夫敢答應艾倫威爾遜要求,回到莫斯科肯定是人民公敵的下場。

哈爾科夫坦克製造廠還是新式坦克的研究基地,坦克上的優勢對蘇聯而言極爲重要。這是最能威脅西歐的武器。

烏克蘭的二把手此時就在柏林,也表達了絕不能答應的意思,告訴謝皮洛夫絕對不能中了帝國主義的圈套,把蘇維埃母親置於危險當中。

本次談判也爲艾倫威爾遜樹立強硬典範的形象有好處,爲了保證成功率,艾倫威爾遜不惜運用腦中的歷史知識,就好像大英帝國真的在蘇聯內部運營一個間諜網一樣。

但這個間諜網,累死貝利亞也挖不出來,於是沒有達成目的的雙方,又開始進行下一話題。

這一次涉及到了橡膠產業和錫礦出口的問題,謝皮洛夫徹底蒙圈了,只能聽着艾倫威爾遜大放厥詞,表示貿易上取長補短,對兩國都有有利的舉動。

這涉及到了謝皮洛夫的知識盲區,赫魯曉夫也一時半會說不明白,於是決定混入談判的隊伍當中,他以爲不會有人認識自己的,畢竟蘇聯幹部不像是英國的政客需要曝光率,更何況赫魯曉夫是一個地方幹部。

然而赫魯曉夫一眼就被艾倫威爾遜認出來了,只是經過葛麗泰·嘉寶言傳身教的他,掩飾住了自己的震驚,但說話的口吻不知不覺之間客氣了許多。

之前拿西伯利亞種玉米的事情開玩笑?誰說的站出來,我告你誹謗啊……

連續大放厥詞好幾天,今天一下子變得和藹可親起來,張嘴什麼友誼,閉嘴什麼共同戰勝德國,應該和平共處云云。

翻過來調過去就那幾句話,就好像是一個真正的外交官一樣,光唱讚歌不辦事。

“關於橡膠進口和錫礦的問題,這位艾倫先生,我個人認爲……”

聽着赫魯曉夫通過翻譯的意見表達,艾倫威爾遜以堅持底線但不失禮貌的口吻,提及了天然橡膠和人工合成橡膠的成本問題。

“這是一個和解的世界,讓我們着眼於未來,求同存異。雖然我們兩國制度上不同,但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艾德禮首相就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他現在不也是大英帝國的首相了麼?”艾倫威爾遜擺弄着手指道,“只要能夠維護歐洲的和平,一些事情大家都可以商量,我理解蘇聯自持強大,但必須承認,戰爭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赫魯曉夫看了謝皮洛夫一眼,眼中的意思是,這就是你口中說的很難對付的英國人?看起來其實只是一個挺不錯的年輕人嘛?

“貿易就是取長補短的一種方式。”艾倫威爾遜繼續發揚紳士風度,解釋着這樣的貿易對兩國的好處,完全有理有據有節,和前幾天的自己判若兩人。

什麼對蘇聯大放厥詞都是誤會,艾倫威爾遜只會在第三世界重拳出擊,對待美蘇表面上從來都是唯唯諾諾的。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專員!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賊里根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二百九十三章 先賺他一個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專員!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賊里根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二百九十三章 先賺他一個億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