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

在今天的會談之後,艾倫威爾遜甚至還把帶來的威士忌和蘇聯人分享,表達自己對盟友的尊重,“雖然我們之間有着種種問題,但是我們英國相信,還是可以和平共處下去的。”

“也許美國人並不這麼認爲。”謝皮洛夫聽了艾倫威爾遜的話這麼迴應着。

“那是美國人的事情,關於這種事情,我一個英國人是不好過問。”艾倫威爾遜話裡話外的意思,請去對準美國撕咬,這個舞臺是你們兩個國家的。我們英國這種明日黃花,不適合參與進去。

外交官都具有雙面人生的潛質,哪怕按照歷史三國佔領區的合併之日已經不遠了。德國也將會被正式分爲兩個部分。

這個分裂德國的責任,原則上是屬於英法美三國的,不過身爲自由世界的一份子。艾倫威爾遜肯定認爲根源還是在蘇聯,如果不是蘇聯這個國家存在,英法美三國就不會這麼做了。

他甚至準備去英佔區把化工生物領域的人才釋放,當然這件事蘇聯人沒有必要知道。

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就是美國是蘇聯的敵人,英國已經不是蘇聯主要的敵人了。

“這位老先生的見解令人驚歎,不知道能不能和我進行一張合影呢?”雖然已經看出來了這就是蘇聯的二代目,艾倫威爾遜卻故作不知,貼上來表示友好,並且詢問赫魯曉夫是哪裡工作的,這麼大的年齡還爲國奔波真是辛苦了。

“我是烏克蘭人!”赫魯曉夫話到嘴邊,還是把工作地點改成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覆。這個回答既可以回答問題,又回答的不太全面。

“烏克蘭可是一個好地方。據說是世界上很少見的黑土地,是東歐的大糧倉啊。”艾倫威爾遜很是羨慕的道,“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承認,有這麼一塊土地在手中,是一個強國必備的基礎。”

他可不是在假裝羨慕,而是真的很羨慕,世界上的主要黑土地就這麼幾個,其中蘇聯、美國和中國都有,面積上也是這麼排序,蘇聯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黑土地都是集中在寒帶附近。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絕對沒有說錯,美國的黑土地也是這樣的,在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之前,美國境內大概是印第安人中的遊牧民族活動範圍。廣義上印第安人的農耕部分,都在赤道附近。

誰讓北美大陸幾乎就像是一個正對着北極圈的大漏斗呢?一陣冷空氣襲來,直接就俯衝墨西哥灣,隔幾年來一次,什麼農耕民族也站不住腳。

問題是誰都不知道寒流到底什麼時候會來,和江浙一個維度的美國南部,一夜之間就能從零上三十變成零下三十,誰能扛得住?

農業時代的滅族寒流,導致了美國境內是遊牧部落的地盤,而且比起赤道附近的印第安人,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遊牧部落人口可以說是相當稀少。

能夠得到敵人,哪怕不是最大敵人的認可,赫魯曉夫同樣是很開心的,他身上也具有樸素的愛國情感。

“提到烏克蘭人,讓我想起來了波茨坦會議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官,好像叫福爾採娃。”艾倫威爾遜由衷的道,“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

“她啊,她其實並不在外交領域工作。”赫魯曉夫談性大發,還正好認識這個女幹部,侃侃而談道,“她是一個行政幹部,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不到兩歲。”

福爾採娃有兒子麼?艾倫威爾遜回憶了一下,好像沒見過歷史記載啊?不過這也說得過去,他總要爲歷史帶來一些改變嘛,不然不是白來一趟?

這一頓威士忌是有效果的,雙方的氣氛也不再劍拔弩張了,目前來說,促進對蘇聯的出口並不是什麼政治錯誤,美國也會蘇聯進行出口。

現在美國和蘇聯的貿易也不是小數,美國都可以和蘇聯人做生意,英國當然更加可以。印象中,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戰後的第一個《出口管制法》,把對蘇聯國家的貿易管制戰略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美國的貿易管制清單包括全面禁運類和限制出口數量類,當時杜魯門政府認定,貿易管制的廣度和深度必須能夠影響蘇聯的整個生產體系。

對於美國來說,某個總統宣佈對其他國家制裁,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事情。國會正式立法,把制裁通過法律形勢固定下來,那纔是大事。

對英國來說,目前美國都和蘇聯進行貿易,有什麼資格對英國指手畫腳。而且就算是拉攏盟友對蘇聯進行技術封鎖,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法共存在的法國,意共存在的意大利,這都是潛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確實被蘇聯突破了,尤其是靈活站隊的意大利,在冷戰當中每每率先投敵,在其他國家都沒法和蘇聯做生意的時候站出來,從蘇聯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當然,作爲西方國家的一員,意大利不敢大張旗鼓的向蘇聯提供技術設備,他們把雙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業領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車、鋼管等產品輸出到蘇聯,並向蘇聯轉讓了一部分生產技術,從蘇聯換回了鉅額的外匯和豐富的資源。

最典型的就是蘇聯的汽車工業,蘇聯的汽車工業可以說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勞,蘇聯最著名的拉達汽車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亞特汽車。

作爲回報,蘇聯不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筆的真金白銀,向意大利購買大量的商品和技術,而且還以優惠價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英國的技術不比意大利強多了?這種事情,既然法國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國有什麼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宮的談判記錄,源源不斷的被隨行的探員傳回倫敦。艾倫威爾遜的一番文攻武嚇,尤其是在道德底線上的靈活立場,讓諾曼布魯克十分讚賞。

羅羅公司的發動機技術,也從之前的幾十臺,變成了首批三百,全額付款的合同。至於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進展也十分順利。

“愛德華,蘇聯是不是真的陣亡了兩千萬人?”諾曼布魯克和自己的前任愛德華·布里奇斯聊天時候分析道,“不然無法解釋這件事,艾倫出發之前列舉的種種條件,幾乎已經全部達成了,我本來以爲沒有這麼容易呢。”

“德國陣亡八百萬人,比較一戰時期法國本土的平民損失,蘇聯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但蘇聯絕對不會承認的!”愛德華·布里奇斯長出一口氣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們也是兩種態度。”

“一部分傾向於保守黨的言論,應該馬上和美國人站在一起對抗蘇聯。另外一部分就如同現在工黨政府,偏向美國但不要和蘇聯鬧翻?”諾曼布魯克當然也知道外交部現在,對美國和蘇聯採取什麼對策的爭論,“艾德禮首相選擇的是後者。”

“首相怎麼想的我們是無權過問的。不過艾倫確實很適合做外交工作。”微微一笑道,“這證明了我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是啊,這一次的談判十分的出人預料。艾倫真的把蘇聯人嚇住了。”諾曼布魯克大爲驚奇的道,“目前海外殖民地當中,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本身就是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美國人非常的需要,現在又打開了重要的蘇聯市場,馬來亞的地位會更加的被看重。那麼在英屬印度的駐軍撤離之後,要加強在馬來亞的軍事力量。”

“還有波斯灣?對了美國人正在召集各國商討援助計劃。”愛德華·布里奇斯沉吟了一下道,“首相對美國的援助十分渴望,我們要儘量爭取最有利的那部分。”

波茨坦宮,艾倫威爾遜主動伸手和謝皮洛夫伸過來的手握在一起,就在剛剛兩人代表了兩國政府簽署了貿易備忘錄,爲英屬馬來亞的出口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一筆雙贏的合同,蘇聯並不吃虧,人工合成的技術再厲害,也沒有天然的橡膠省事。對於大英帝國來說,目前世界上最大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市場就是蘇聯,蘇聯願意打開方便之門,對英國絕對是一件好事,兩大強國伺候英國,這福分還小嘛?

艾倫威爾遜有足夠的理由向倫敦交差了。他已經爲英國爭取到了比歷史上好上無數倍的合同,現在完全是志得意滿的狀態。

雙方握手友好告別,艾倫威爾遜一行人也回到了柏林的英佔區,準備經過波恩停留片刻打道回府,運作運作,去馬來亞繼續爲帝國做貢獻。

“倫敦的電報,艾倫。”艾福爾早就等着艾倫威爾遜了,見到他回來直接拿出來了倫敦的電報道,“讓你先留在大陸,下個月在巴黎有一場重要會議,你的名字在出席名單當中。”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萬邦來朝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一百九十章 女權主義者艾倫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五十章 愛波斯坦宮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九百零九章 導彈競賽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萬邦來朝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一百九十章 女權主義者艾倫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五十章 愛波斯坦宮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五百五十八章 反戰的英國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九百零九章 導彈競賽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