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

卡拉漢看了一眼哈羅德威爾遜,後者無所謂的聳肩,這些話?確實是不太適合一個民選的大臣說出來,雖然國際社會的底層邏輯關係就是這樣,可是在一個被世人矚目的國際會議上說出來,影響還是很大的。

現在全球經濟越發成爲一個整體,日本又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國,兩國肯定還有坐下來的機會,卡拉漢確實不能說這種話。

“事實上,歐洲和美國的團結穩定是自由世界繁榮的基礎,當然,我們並不否認日本這個國傢俱有戰略意義。但是在國際經濟體系當中的作用,還需要更加廣泛的認可,空有工業規模是不行的,還需要外交影響力,軍事能力等等。”

艾倫威爾遜就差把白人至上掛在嘴上,雖然他沒有說出來,但話裡話外都是這個意思,第一日本並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日本有軍隊麼?沒有!但聯邦德國的可是有軍隊的,兩國雖然都是戰敗國,但在地位上可不一樣,德國遠比日本重要的多。

“英國人不好承擔責任,就把內閣秘書長推出來。”基辛格對洛克菲勒低語道,“其實我們應該注意一下這位秘書長。”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妻子,不是他。”洛克菲勒面帶微笑回答,“從制度的底層邏輯來說,艾倫爵士是說的不算的,這是英國內閣的意思。”

是這樣麼?基辛格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可是他實在是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判斷,洛克菲勒說這個內閣秘書長被推出來說政客不好說出口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邏輯上也完全說得通。

除了日本之外,各國代表其實心中都同意大放厥詞,話裡面瞧不起歐美之外國家的英國內閣秘書長。

但對日本一方來說,這確實像是一個羞辱,或者說把像去掉,這就是一個傲慢的老白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要是二十一世紀的話,艾倫威爾遜就算是做不成懂王,怎麼不得撈一個深紅州的州長乾乾,可惜了,現在都說什麼團結,什麼多元化。多元化的後果所有國家當然是還沒有見到,除了英國一個不願意透漏姓名的權威人士。

“我想歐洲國家十分盼望一個更加具有建設性的國際貨幣體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僅僅是英國,而是歐洲所有國家都這麼認爲。”

如同兜售成功學的大師在主講臺上,就差下來的時候說一句,“聽懂,掌聲。”躊躇滿志的走下來,有一種除了騙你之外沒成功過的風範。

主權貨幣體系肯定比佈雷頓森林體系對美國更好,雖然理論上大家機會均等都可以把貨幣的主動權拿回來控制在手中,可明顯美國的國力遠遠超過在場國家的任何一個,這就等於是沒有維護成本,美國當然是開心了。

美國開心其他國家就不一定開心,不然一九四四年的時候,美國爲什麼反對英國的方案?

各國代表團的立場不同,但基本上分成了兩大陣營,分別是美國和美國的跟班日本,以及歐洲國家,雖然歐洲國家把英國推出來和美國談談,但對美元抨擊最尖銳的國家還真不是英國,希拉剋態度強硬的表示,如果這一次的體系不能讓法國滿意,歐共體或許會建立自己的金本位體系。

“美國的一票否決權不應該在存在,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希拉剋這句話,讓美國方面的出席者臉色都很不好看。

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有一票否決權,這兩個組織理論上不會通過不利於美國的決議。

在戰後美國的經濟霸權覺醒的時間比軍事霸權早了這麼幾年,美國以世界百分之六的人口,佔據了百分之五十的財富,必須要制定一個看得過去的規則來保護這種財富。

美國人設定金融規則的理由是既能保持自己的財富地位,又能讓自己的國家免於戰爭,唯一的辦法就是制定對美國有利的規則,讓其他國家都按照規則行事。

只要在這個規則的框框之內,美國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界銀行和IMF的總部都在華盛頓,雖然兩個組織在全球有很多駐外代表機構,但權力的中心,毫無疑問是在華盛頓的總部,駐外機構只是輔助的信息蒐集和項目監督作用。

在世界銀行和IMF建立之初,美國與歐洲國家對兩個組織的領導人選達成了默契,IMF的總裁由歐洲國家提名,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提名。

“法國人要刨了美國人的總統山麼?”艾倫威爾遜聽到希拉剋的主張,覺得自己攻擊一下日本還是比較柔和的,至少沒有法國人這麼無所畏懼。

艾倫威爾遜的話在不好聽,也沒上來就對着美國的一票否決權衝鋒,雖然他很想要這麼做。

但是考慮到了實力地位差距,英國還是把目標定的很現實,一票否決權美國是不會讓的,爲歐洲國家爭取總份額以及投票權的比重,要現實得多。

尤其是投票權,世界銀行和IMF的投票權美國總要讓出來一個,不然的話,那還談什麼?石油危機和經濟危機是什麼引起的,各國心裡心知肚明,因爲美元超發問題,可以說世界各國都已經爲美元超發買單了,這不是美國當沒這回事的理由。

“美國要能正視法國人的意見就好了。”卡拉漢其實心裡也希望希拉剋的建議,或者說是抨擊成爲現實,這樣歐洲的自主權將會擴大不少。

這個時候英國又想起來自己是歐洲的一員了,在平時英國人從來不會想起來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

“還是不太可能。不過相信美國還是不好發作。法國還是有相當實力的。”艾倫威爾遜開口,當然了,整個阿爾及利亞和法國本土加在一起,怎麼可能沒實力呢,老牌帝國主義嘛。

要不是非洲那些法語國家支撐,法國憑藉本土的力量,能夠建立獨立國防體系麼?那怎麼可能。不過要以此撼動美國,還是不太夠的。

除非剎那天地寬,自由世界只是整個世界當中的半個世界,雖然可能是相對更大一些的那個,但還有另外半個世界是不受美國影響的。

如果有一天另外半個世界能夠被納入麾下,說不定可以改觀,現在還是把目標定義的現實一些比較好。

和希拉剋的言論相比,英國那些什麼英鎊區、什麼投票權,什麼日元沒有資格增加份額的話,都顯得合情合理了。

IMF和世界銀行都採用加權投票制。什麼是加權投票制度?

就如同股份制公司中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兩人同樣佔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其中的一股只有一票,即擁有百分之十的投票權;另外個的一股有三票,即擁有百分之三十的投票權。這在聯合國也不是沒出現過,蘇聯不就是一國三票的典型麼。

在IMF和世界銀行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份額”,份額的多少就決定了投票權的多少,擁有份額較多的國家就擁有了更多的決策權,就有了超越其他國家的投票力量。

在IMF中,每個成員國的投票權利分爲兩部分:基本投票權和份額投票權,英國要爭取的就是IMF當中的份額投票權。

此時的歐洲國家,大有今天要選不出來讓我們滿意的大總統,否則誰也別想走的架勢。

英國的主張雖然讓美國肉痛,但好歹還是比法國人強一些的,法國人可是要廢掉美國的一票否決權。要不是現在蘇聯虎視眈眈,美國都想要讓法國人感受到一下蘇聯在世界上的待遇。

“讓英國同意黃金非貨幣化,只能美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讓步。”卡拉漢在和基辛格溝通的時候,闡述了歐洲國家的基本立場。

修訂特別提款權的有關條款,以使特別提款權逐步取代黃金和美元而成爲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儲備資協議規定各會員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SDRs交易,而不必徵得IMF的同意。

IMF與會員國之間的交易以SDRs代替黃金,IMF一般賬戶中所持有的資產一律以SDRs表示。在IMF二般業務交易中擴大SDRs的使用範圍,並且儘量擴大SDRs的其他業務使用範圍。

另外,IMF應隨時對SDRs制度進行監督,適時修改或增減有關規定。

“當然了,包括英法德在內的歐洲投票權,應該要超過總投票權的一半,這樣歐美關係會更加公平。這也是歐洲國家特別主張的條款。”卡拉漢對着基辛格比比叨,“之前美國的貨幣超發,給歐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法國在歐洲散佈攻擊美元的言論。”

基辛格一副你在想屁吃的表情開口道,“歐洲國家佔據投票權的百分之五十五?虧你能想得出來。”

“其實比較法國人要廢掉美國一票否決權的主張,我覺得現在對話的想法還不是這麼過分。”卡拉漢不爲所動的反問道,“可能這一次會議,是拿不出來什麼共識了,暫時舊的國際貨幣體系繼續使用也沒辦法。”

。頂點

。wap.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二百六十四章 芭比娃娃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1568章 狗大戶的需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1621章 魔法打敗魔法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救命稻草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二百六十四章 芭比娃娃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1568章 狗大戶的需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1621章 魔法打敗魔法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救命稻草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